关于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调研与思考*
2010-12-18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省工运研究所课题组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省工运研究所课题组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南京 210013)
关于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调研与思考*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省工运研究所课题组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南京 210013)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工会组织应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团结动员职工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会;大学校;作用;调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和江苏省工运研究所成立了课题组,通过调研并结合江苏工会工作实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关于江苏省部分企业职工队伍的抽样调查情况
课题组于 2009年 5月 -7月通过问卷形式,分别从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不同所有制企业,通过所在地基层工会组织,对全省职工队伍思想文化技能等素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问卷分为 a卷 (企业职工填写)和 b卷 (企业管理人员或行政人员填写)两类,共发放问卷1500份 (其中 a卷 1000份、b卷 500份),回收 1399份(其中 a卷 932份、b卷 467份),有效问卷 1330份 (其中 a卷 892份、b卷 438份),现将调查情况归纳如下。
1.被调查职工队伍的结构及劳动关系状况
被调查职工中男性占 64%、女性占 36%;年龄 30周岁以下占 35%、31-40周岁占 30%、41-50周岁占24%、51周岁以上占 11%;本地非农户口占 66%、本地农业户口占 19%、外地非农户口占 6%、外地农业户口占9%;中共党员占 25%、共青团员占 27%、民主党派成员占 0.6%、未加入任何党派占 47.4%;一线工人占 48%、班组长占 13%、专业技术人员占 16%、销售人员占 2%、管理人员占 21%。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目前所在企业的类型为国有 (控股)企业占 25%、股份合作企业占1%、联营企业占 1%、股份有限公司占 22%、私营企业占 11%、其它内资企业占 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7%、外商投资企业占 32%。
单位劳动安全卫生情况很好的占 34%、较好的占55%、一般的占 11%、无劳动安全卫生差和很差的情况;单位劳动关系比较稳定,很少有劳动争议占 95%、不太稳定,劳动争议频繁占 4%、很不稳定,劳动关系矛盾尖锐占 1%;单位发生过严重的集体争议,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占 2%、发生过一般性的集体争议占 12%、没有发生集体争议占 86%。
2.被调查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
政治信念:对党和政府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任程度,信任的占 47%、比较信任的占 29%、一般的占15%、不太信任的占 2%、不信任的占 1%、说不清楚的占 6%;对当前国家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很好的占13%、比较好的占 45.4%、一般的占 26.9%、不太好的占 7.5%、说不清楚的占 7.2%;相信企业能够战胜金融危机的占 47.7%、比较相信的占 28.9%,不相信的占2.6%、不表示态度的占 5.8%;认同企业或者部门的目标的占 77%、不认同的占 6%、不了解的占 17%,目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占 27.2%、基本发挥的占 52.6%、一般的占 16.5%、基本没发挥的占1.4%、远没发挥占 0.9%、说不清楚占 1.4%。
对社会的评价:
对社会开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氛围、“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行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的评价 (见表1);
对企业的评价:
对企业当前开展的“工人先锋号”、“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建设创新型企业等活动、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单位在激励职工学习文化技术方面的评价 (见表1)。
表1 对社会和企业相关评价
对培训效果的非常满意的占 16%、基本满意的占81%、不满意的占 2%、非常不满意的占 1%。
3.被调查职工队伍的文化技能状况
基本情况:被调查职工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10%、高中 (中专、技校、职高)的占 52%、大专的占26%、本科以上的占 12%;对所在的企业职业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很了解的占 13%、比较了解的占 35%、一般的占 43%、不太了解的占 6%、不了解的占 2%、说不清楚的占 1%。
个人发展规划:有相应的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的占32%、短期有的占 22%、没有的占 25%、没想过的占21%;职工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其中文化水平占 18%、技术技能水平占 23%、学习能力占16%、创新能力占 20%、团结协作能力占 13%、政策理论水平占 10%。
对各类文化技术教育培训的需求中认为工作需要的技术技能占 28%、工作需要的文化知识占 24%、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占 11%、复合技能占 11%、新兴科学技术知识占 14%、个人爱好的专业技术技能占 12%。
职工主要学习渠道:平时通过报纸了解时政要闻占26%、杂志占 9%、电视占 39%、网络占 26%;职工主要通过在岗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文化技术素质的占42%、脱产短期培训占 12%、院校系统学习占 5%、待岗或转岗培训占 4%、自学占 36%、其他占 1%。
职工培训状况:发放的问卷中有 16%的职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在对参加培训职工进行调查中发现,参加培训的种类中技能操作知识占 34%、安全知识占 36%、法律法规占 16%、兴趣爱好技能占 5%、其他占 9%;对个人参加文化技术教育培训的主要动机的调查中发现,适应工作需要的占 22%、充实和完善自我占 18%、提高技能占 18%、增加知识占 14%、提高竞争力占 12%、提高薪酬占 9%、服从单位安排的占 7%;培训中参加社会报名的占 17%、单位组织 (工会组织)占 38%、单位组织 (人事部门)占 45%;培训的资金自费占 25%、单位报销占 75%;培训时间三天以内的占 48%、一周左右占35%、三周占 4%、一个月占 4%、一个月以上的占 9%;培训的授课方式以课堂老师讲授占 66%、实际技能操作演示占 25%、参观考察占 9%;培训进行考核的占 69%、不考核的占 31%,培训发放证书的占 52%、不发证书的占48%。
4.被调查企业对工会开展这项工作的支持状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对工会开展提升职工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态度中非常支持的占 38%、比较支持占 48%、态度一般占 14%。
在调查中,96%的企业制定了相关职业、岗位安全规章制度,企业对职工技术创新表示积极支持并进行相应奖励的占 84%、态度一般占 16%;企业定期开展职工的培训占 87%。
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工人缴纳的会费的占 57%、党政补助占 40%、员工自费占 3%。
5.被调查企业工会作用发挥的状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本单位的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开展得很好的占 11%、较好占 31%、一般占43%、不太好占 9%、很不好占 4%、说不清楚占 2%。
认为本单位工会目前在协助行政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方面很有作用的占 12%、有作用占 32%、一般占33%、作用不明显占 14%、没有作用占 7%、说不清楚占2%。
在调查中,职工认为目前企业开展职工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中形式单调的为 15.7%、内容不丰富 22.1%、组织不得力 12.8%、制度不健全 10.8%、经费投入不足26.7%、领导不重视 11.9%。
二、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一重要思想对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在金融危机下,加强工会“大学校”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显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坚定信心,多作贡献,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为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迫切需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央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
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十分重视工会的教育职能以及参加经济管理的职能,指出:工会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它是一个学校,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学校。
加强工会“大学校”建设,既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反映了职工提升自身素质的迫切愿望和企业发展的强烈呼声,代表了广大职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加强工会“大学校”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引导全体职工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改革开放的共识,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空前加快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工会“大学校”建设,培养和造就强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大力弘扬工人阶级崇高品格和时代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实践和具体体现。建设强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已成为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是新时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育人,以文塑形,以文育魂,把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职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局面。因此,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各项综合素质,对于不断推动我国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几点思考
1.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
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江苏省工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江苏“两个率先”,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近年来,江苏各级工会在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积极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在发挥教育、引领、提升、熏陶、凝聚作用,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职业技能、法律意识、身心健康、社会文明等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要继续坚持以科学理论教育职工,以先进技术武装职工,以劳模精神引领职工,以先进文化陶冶职工,把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为推进江苏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将其融入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全过程。要善用入耳入脑的话语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职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职工。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形势任务要求,围绕重大节庆、重大纪念、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节点,运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广泛开展职工主题教育,打牢职工群众共同思想基础。例如,昆山市总工会在全市各级工会中开展的“两个率先看昆山,工会怎么办?”、“昆山是我家,我该做点啥?”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学习航天英雄费俊龙,为实现 ‘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主题活动,广泛宣传航天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建设家乡、共创未来的激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上来,凝聚到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上来。通过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主题教育活动,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为主题,在广大职工中唱响“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同时,结合实际,把开展“两争一树”活动同争创“五一文明岗 (班组)”、“争当文明职工”活动、“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两争一树”活动的内涵。以弘扬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劳动模范优秀品质为重点,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劳模讲坛、劳模网上论坛等,以劳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成为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时代先锋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
二是把提高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基础工程来抓紧抓好。一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任务,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创新、岗位奉献”为主题,大力推进职工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昆山市上精密制版有限公司工会在开展“两争一树”活动中,把全员培训程序纳入 ISO9001质量体系手册,并根据员工日语基础水平高低,举办高、中、初三个培训班,定期、定时由公司日方管理人员和日语翻译进行上课,促进了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星光树脂制品 (昆山)有限公司在员工中倡导“为自己未来投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了《员工职业培训学习计划》和《员工职业发展计划》两大行动计划,员工的学习自觉性显著提高,从而产生了持久的学习推动力。昆山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高度重视职工素质的提升,从员工思想领域到企业方针目标,从经营理念到实际运作,从操作规范到岗位技能,从高新产品到科技创新,无所不及。将科研项目在企业中进行实验、转化,使员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业务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创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新思路。二要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化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培育更多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班组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职工。昆山市国土局工会在创建活动中,建立了“集中学习日制度”、上岗培训制度、干部职工在职自学制度,以制度促学习,以制度保证学习效果,同时开展了“新三学”活动,即:学电脑、学外语、学科学知识,领导干部带头学,职工群众自觉学,并把学习同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同提高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学习与工作的相融互动。昆山市天星阀业有限公司模具班组参与企业重要技术革新项目五项,在班组内,谁在技术上遇到困难,谁的思想上出现波动,组长的身影就会出现在谁的身旁,看见组长着手棘手的技术活,班组的同志主动参与学上一手;班组接受攻关任务,车间的小黑板,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家“竞技”的舞台。海安县总工会、县科技局从 2008年起在 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联合开展创新创造学培训试点,2009年在 50家企业中推广,计划到 2010年完成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造学普及培训。在培训工作中,县总工会主要做到了四个强化、四个结合,即通过强化思想认识、组织引导、统筹规划、制度建设,根据实际将培训工作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职工素质提升相结合、与劳模创新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健全培训体系、分步组织实施、完善培训方式。近一年来,10家企业把创新创造学培训工作列入员工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员工的智慧和创造,提升了团队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总工会党组书记李晓布在海安调研创新创造学培训工作时称赞说“海安的企业创新创造学培训真是深入人心,职工已由‘要我创新’发展到 ‘我要创新’”①详见海安县总工会网站 2009年 6月。三要深入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例如,宜兴市总工会组织各级工会,采取多种形式,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市外经局工会与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结对,于2009年年初就支持企业一万多元,用于该企业职工书屋添购图书。更多的企业采取行政拨款、职工捐书等形式,建设职工书屋。周铁镇发挥各方面力量,建设全镇性的镇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书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培育和选树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一个,江苏省职工书屋示范点两个,无锡市职工书屋示范点 5个,宜兴市职工书屋建设示范单位 20家。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书屋是第一批受到省总工会表彰的江苏省职工书屋示范点。省总工会常委、宣教部长朱和顺在 2008年底召开的全省工会宣教部长会议上提出,要精心打造职工书屋品牌,2009年全省再建 500个职工书屋,其中全国示范点45个,省级示范点 100个。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奉献”活动,选树、宣传读书成才典型。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启动实施“百万职工大培训”计划,维护职工受教育权利②详见江苏工会网 2009年 2月。办好周末学校、农民工业余学校、社区职工文化中心等,如金坛市卫生系统工会举办的月末学堂等。各级工会通过打造多样化、广覆盖、开放式职工教育培训平台,努力把工会建设成职工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大学校”。
三是把精神文明创建和职工文化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做。要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建文明班组、创文明岗位、做文明职工”活动,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外延,完善创建标准,加强创建管理,推进“建、创、做”活动社会化步伐。以“诚信”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在我心,文明伴我行”活动,巩固发展职业道德教育示范基地,评选表彰职业道德“双十佳”,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作用。例如,海安县总工会开展的“文明行路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县委书记带头,争当文明交通的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和维护员,使交通法律法规入脑、入心,营造“一人带动全家,一家影响社会”、“一个企业影响一个社区”的氛围,形成文明行路的良好格局。③详见海安县总工会网站 2009年 6月建设一批职工文化活动阵地、聘请一批职工文化建设专家、推出一批职工文化特色项目,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各项群众文化活动,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权益,把工会“大学校”建成提高职工文明素养和陶冶职工情操的文化乐园。近年来,江苏工会把“争当文明职工”融入到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之中,联合省委宣传部连续评选了五届“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并积极争取将“文明职工”创建活动纳入省政府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8年,江苏工会还选树了一批长期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的新典型,并向省委宣传部、全国总工会推荐了徐州下水道四班班长陈秋燕和泰州供电公司许杏桃进行深度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引导效果。
四是坚持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法律意识作为根本。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思想的影响,各级工会要关注热点,解疑释惑,直面心灵,回应关切,帮助职工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以人为本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针对职工群众多样化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结合起来,探索和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倾听职工呼声要求,畅通职工情绪交流渠道,帮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引导职工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结合起来,引导职工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心实意为职工排忧解难,不断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2009年年初宜兴市总工会成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宣讲团,赴各企业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以敬业、忠诚、职业道德、经济形势、法律法规为主讲内容,开展全方位职工教育活动。加大劳模事迹宣传力度,塑造和培育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增强职工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2.以弘扬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为契机,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
在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工人阶级为国家的建设、改革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前提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既说明是对我国工会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又是对工会组织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工会“大学校”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以体现的,潜移默化于工会开展的各项工作之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个群众性组织,就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潮流,整合工会资源,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不仅应始终贴近职工的思想实际,讲求针对性,而且还应采取能够为普通职工群众广为接受的、形式多样、生动新颖的活动方式,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发挥工会的职能优势。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履行职能的要求。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而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这不仅包括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也包括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加强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培训资源,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新手段、新载体,为职工和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上岗技能培训以及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服务。
二是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中国工会会员总数已达到 2.12亿人,其中,农民工会员人数 6600万,全国职工入会率超过 77%,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到 172.5万个。可以说,只要有职工的地方,就有工会组织,从上到下,隶属关系明确,网络贯通,联系紧密,覆盖面广,既可“上情下达”,也能“下情上达”。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整体部署和工作动态均能及时传达到每个职工,广大职工的建议及意见也能迅速反馈上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链接”。这种非常健全的组织网络可以从组织上确保工会“大学校”建设的各项活动措施进到班组、落到个人,吸引职工的广泛参与。
三是发挥工会组织的阵地优势。各级工会都拥有文化、宣传、教育和参与管理的多个阵地,如学习型组织(班组)、职工俱乐部、图书馆 (室)、职工之家,民主管理等。在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中,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围绕企业发展中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职工在工会“大学校”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充分肯定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利用工会组织的各个阵地为工会“大学校”出谋划策。
四是发挥工会组织的载体优势。工会组织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如“两争一树”、劳动竞赛、金点子、合理化建议,还有工会自办的各种报刊、网络、传媒等,这些都是工会组织在平时工作中的活动载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例如,徐州发电有限公司工会利用直通班组的广播网、闭路电视系统以及在M IS系统上开办的网页,迅捷地播报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还利用每季度举办一期的电视沙龙“精神家园”,邀请 4—6名职工为嘉宾,围绕创一流电厂、安全生产、企业文化、读书、求知、恋爱、婚姻、家庭以及社会上、企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职工们把它叫作“徐电的实话实说”)等活动载体,搭建起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的舞台,形成了本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①详见江苏工会网 2009年 5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载体不断的活动和传播,为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彰显其影响力和生命力。
五是发挥工会组织的活动优势。各级工会在组织企业职工活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文化体育活动、立功竞赛活动、工会主题活动、风采展示活动以及各种创建活动等等。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职工的情操,有利于凝聚职工形成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起到催化作用。
六是发挥工会组织的文化和队伍优势。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科学之一,也是许多知名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工会“大学校”建设中,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文化优势,如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职工、广泛开展文化、技能培训等,紧紧抓住“四有”职工队伍建设的主题,紧密围绕企业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的实际,用“软实力”反哺“硬实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工会文化特色,从而达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之目的,为培育和确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氛围。工会拥有 2.12亿会员,在这个队伍中有一大批精兵强将,如专、兼职工会干部、职工代表、技能专家、先进模范人物等,还有工人理论研究、文体骨干、通信报道、文艺创作“四支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他们遍布企业的各个角落,与普通职工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是工会“大学校”建设的最大优势,也是企业打造文化战略品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宝贵的力量,同时也是工会“大学校”建设的主力军。
七是发挥工会的经费优势。除了工会会员上交的会费外,企业还要按每年职工工资总额的 2%下拨给工会作为活动经费,这是严格受法律保护的。为保证企业按时、足额下拨工会经费,防止企业拖欠,国家已要求通过税务局一并扣除工会经费,这给工会开展各种活动、发挥“大学校”的作用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来源。
3.以完善各项机制建设为保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
工会“大学校”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科学运作和组织实施。
一是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实施、各方参与配合的工会“大学校”建设和职工素质建设的工作格局,明确目标任务,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各方职责,规划教育培训,切实将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健全完善分类指导机制。针对当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职工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把提高职工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新力作为主要目标,既注重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素质,又注重提高非公企业职工的素质;既关注“三高”群体的自身发展,又关注农民工的素质教育,为不同职工群体参与职工素质工程提供有效服务。
三是健全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各级工会应加强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不断拓展职工素质工程的平台和阵地。积极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工会系统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努力挖掘工会干部学校、工会培训中心、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教育培训基地的潜力。同时积极开发外部资源,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各类高等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实训基地和行业、企业培训中心的合作,建成职工素质工程教育培训基地,拓展职工素质工程社会化的步伐。
四是健全完善目标管理机制。确立工会“大学校”建设和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工作目标管理和评估体系,加强对工会“大学校”建设和职工素质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形成总体规划、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实效考评一体化在内的一套管理模式。要畅通信息渠道,重视社会对工会“大学校”建设的评价,加强检查考评,全面提升工会“大学校”建设和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工作水平。
五是健全完善典型示范及表彰机制。积极挖掘和培育工会“大学校”建设和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先进典型,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制定奖励制度,推动基层不断创造职工素质工程的新经验、新成果。建立企业优秀人才信息库和职工素质档案,加强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六是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解决工会“大学校”建设和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中职工教育、培训等经费的着落问题。并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民主监督,确保职工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一线职工,把职工教育经费使用列入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范围,并通过职代会报告、厂务公开、专项监督检查、职工代表巡视等途径,对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职工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需要各级工会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大学校”建设,将“大学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布局中去。工会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党政的重视、企业的支持、社会和职工的关注和参与,努力形成一种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企业支持、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格局。各级工会要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入手,鼓舞和激励广大职工胸怀祖国,树立世界眼光,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引领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练就新本领、掌握新技能、开阔新思路、展示新风采,为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作出不懈努力。
[1]列宁 .列宁选集 .(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中华全国总工会 .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 [R].2008.
[3]昆山市总工会 .昆山市职工素质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交流材料[Z].昆山市总工会网站,2007-11.
[4]许建军 .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Z].中国电力网,2007-11.
[5]崔志民 .关于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工会大学校的几点思考 [J].中国职工教育,2009,(1).
[6]孙磊 .充分发挥工会 “大学校”作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J].中国职工教育,2009,(1).
[7]许德森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力推进工会“大学校”建设[J].工运研究,2009,(5).
[8]李全英,王如华,沈惠宁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素质[J].工运研究,2009,(4).
[9]上海市总工会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J].中国职工教育,2009,(2).
A Research on how to Play Trade Union’s Role of“Big School”
Subject Group of Jiangsu Prov ince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100048,China)
Trade unionsmust play a role of“big school”and take the improvementof overall quality of theworkforce as a strategic task.It i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CentralCommittee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trade unionwork.Trade unions should strive to do a good job on a strategic height of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class foundation and ruling foundation.Trade unionsmustmake their due contributions of actively cope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unite and mobilize workers and staff,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building ofwell-off society.
trade union;big school;role;survey
D412.6
A
1673-2375(2010)01-0058-08
2009-11-20
王如华 (1954—),男,江苏南京人,大学,高级政工师,江苏省工运研究所秘书长;闻雪琴 (1964—),女,江苏南京人,大学,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教研室主任;梁亭 (198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简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