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
——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新助力
2010-12-13汪其昌李玉洁
汪其昌 李玉洁
会展经济
——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新助力
ExhibitionEconomy——New lmpelling Force of SecondandThirdTierCities
汪其昌 李玉洁
一、引言
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论坛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20%-30%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几乎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展会。随着会展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的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伴随会展业发展起来的会展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泽炎表示会展经济活动每年直接收入超过一千亿元,拉动经济上万亿元。
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先生说:“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根据《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二○○九年六月十九日公告)显示,截至2009年3月15日,北京奥组委收入达到205亿元,较其预算增加8亿元;支出将达到193.43亿元,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而这只是奥运会的直接收入,其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能够创造出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据统计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间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如果这样,按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0亿美元计算,由举办奥运会而带来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推动每年将超过30亿美元。而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教授预计上海世博会的“产出影响”为794.77亿人民币、“增量消费”为468.64亿人民币,经济产出效益是北京奥运会的3.49倍。后奥运经济、后世博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会展经济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迅猛发展,使全国二、三线城市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鼓励出台扶持政策,成立专门的部门,设置专项资金,投入重金新扩建各类场馆会所,要把会展业作为带动产业经济和拉动消费的龙头产业之一,推动了全国二、三线城市“大办会展”的浪潮。
二、会展经济给二、三线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
1.对承办会展城市GDP的拉动作用。拥有完善的展览馆、与展览馆有关的基础设施和酒店、道路交通、通讯、餐饮等相关配套设施是承办会展的前提条件。对这些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产业的投资极大地刺激有效需求,通过乘数效应的放大作用构成了对当地GDP的首轮推动。
2.会展经济对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成为“城市经济的拉力器”。会展经济对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等相关行业都有很强的联动性,产生乘数效应,国际上一般认为会展业的关联系数(乘数)为1:5—1:9,即如果会展业的收益为一个单位,则能带动相关产业5—9个单位的收益。据调查统计,在济南召开的2010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使相关行业增收30.9亿元,拉动济南市相关产业收入38.2亿元(具体情况见表1),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直接增加营业收入20.8亿元,直接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进而产生1.43亿元的税收收入。入选“最受关注的十大会展城市”的烟台,近年来,举办了各种展会,果蔬会、药博会、住博会、设备展……涉及从土特产、服装、汽车、房地产到机械制造、黄金珠宝等50多个领域,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烟台2008年共举办了37个会展,带来了34亿元的经济效益,是2007年的一倍;2009年全年举办会展80个,吸引参会人数达264万,会展经济收入70多亿元。而来自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消息说,烟台今年将举行的国际及区域性会展将超过100个,展会经济效益将突破80亿元。可见会展经济能够通过带动相关行业的增收,有力地拉动城市经济增长。
3.会展经济可以有效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二、三线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展经济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必定带动信息通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娱乐、金融、海关、贸易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合理分工的社会化经营和服务体系的形成,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及优化。
4.发展会展经济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办展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就业压力。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而会展活动涉及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多种服务行业,可为会展举办地增加大量就业机会。据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尤其在当前经济未完全走出低谷,就业压力依然十分沉重的宏观环境下,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对办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利用办展城市的辐射效应,有效地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通过举办会展,可以有效地实现办展城市及周边地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促进地区之间的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不仅改变了博鳌小镇的面貌,也使临近的琼海市在近年的招商引资方面成绩卓越,引进了大批生物制药、旅游、生态农业等项目,不但改变了城市面貌,而且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使城市经济向前迈了一大步。2004年义博会首次开辟了“山海协作”专区,既有利于对义博会展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推动了义乌与周边欠发达地区加工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有效地发挥区域内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优势,互助合作,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整个区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表1 济南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相关产业增收一览表单位:亿元
三、会展经济给二、三线城市带来的社会效益
1.会展经济能够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会展可以被称为是“城市的形象大使”。一个成功的展会能够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淋漓尽致地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从而提升城市的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国际上衡量一个城市能否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的重要标志,就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世界上好多的城市因为举办知名的会展而闻名于世,如瑞士小城达沃斯,中国的博鳌就是通过举办“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为世人所熟知。
2.发展会展经济有利于推动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城市要举办会展活动,都会积极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等。虽然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会展的顺利开展,但在客观上改善了会展举办城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仅以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场馆建设投资仅达16亿元,而相关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投资高达200多亿元,新建和扩建城市街道690条,建成20多座立交桥和10座行人天桥,超前10年到15年完成了昆明市城市网络规划,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会展经济的发展可以丰富居民的城市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素质,为城市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在我国的一部分三线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亟待提高,人文环境急需改善,通过会展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会展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配合,需要大兴文明之风,有利于提高办展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为城市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4.会展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个城市要举办会展,必然要通过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来吸引众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参展,而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对环境的治理力度不够,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通过举办会展,可以加速城市生态环境的整改,有效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优化。
会展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一个城市全方位的进步,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进步,所以大批的城市争相来分享这块诱人的“蛋糕”,甚至一些不适合或者不具备办展会条件的城市和地区也盲目跟风,造成了很多问题。盲目办展,会展过多过滥,重复且缺乏特色;场馆建设过多过快,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政府参与过多,未能进行充分的市场化运作,缺乏有效健全的机制,不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少会展城市,由于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相关优势产业的支撑,与其举办的展会之间,缺乏必要的稳定的长期联系,造成展会主题缺乏特色,竞争力弱等问题。
四、对二、三线城市发展会展经济的政策建议
1.找准自身的定位,做自己城市最具竞争优势的会展项目。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更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自己的优势产业和城市特点入手,比如自然环境、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特点,采用差别化策略,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品牌展会。比如昆明市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秀丽的人文景观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而义乌市凭借自身独特的城市个性特征,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以成熟的产业和市场作为支撑,开办“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并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只有开办具有城市特色的会展,才不容易被复制,才能创立品牌会展,提升会展的影响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在发展会展经济时,要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不是会展牌子越大,冠上“国家级”、“国际级”,就越具有吸引力。举办一个公认的国际性会展或国家性会展,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比如,适中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一流的会展设施及完善的餐饮、住宿、娱乐、通讯、购物等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的文化与人文环境,能够为会展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高效率的社会服务等等。而在我国目前众多的中小城市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城市尚不具备这些条件,对于这些城市应该在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参展对象、成交对象以及专业等对市场进行细分,以求尽快地占领市场,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会展品牌,并在发展中不断地扩大会展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准确的定位,树立会展业的城市品牌,使会展和城市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像提到戛纳、威尼斯,我们会想到电影节;提到米兰,会想到国际时装周;提到博鳌,我们会想到“亚洲论坛”。城市名和会展的有机结合,能够极大地促进会展经济的持续发展。
2.在发展会展经济时,政府要务实,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会展对城市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服务设施等有着硬性的要求,政府要对本市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不能为了实现“会展兴市”的目标,而盲目大兴土木、兴建展馆,不能认为只要有展馆就能发展会展业,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否则会产生“会展泡沫”,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甚至给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影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加大对举办会展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转变政府的职能。会展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系统规划,需要政府的搭台,特别是与相关产业的对接。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的宣传,带动本地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会展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中,政府应该加大支持的力度,可以设立会展专项资金,但又必须要改变政府主导的会展模式,政府牵头、行政干预、财政保障、政府评估,这种以财政兜底的会展将导致会展的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缺乏发展的后劲,也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从参与者转变为宏观管理者、监督者,加强对会展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资质条件限制,减少低水平的会展出现和重复办展现象的发生。同时,政府应该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营造规范有序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引导城市会展走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之路,进一步发挥会展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4.对于一些和会展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地缘接近的城市,应该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通过和中心城市的合作、对接,承办一些会议、展览、论坛等,借此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杭州市改革发展委员会就提出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举办一些个性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会展(如旅游休闲展、动漫博览会等)和专业会展(如小商品展、女装展、绿色食品展等)。同时结合杭州实际情况,举办几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邀请参加世博会国家的官员、企业家来杭参加,以提升城市影响力,扩大杭州的国际知名度。这种“借梯登高”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5.二、三线城市要充分利用媒体如网络、广告、报纸等进行城市的宣传。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城市标志、经济支柱等资源要素的潜在价值,通过媒体,加大对城市的宣传力度,树立城市的美好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6.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开办一场成功会展的保证,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缺乏。因此,有意办展的城市可以通过高校、社会、企业三者相结合的培育模式为会展业培养一大批熟悉展览业务,富有管理经验,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展览人才。同时,在会展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要有战略眼光,正确区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以培养大批初、中高级会展运营管理及操作人员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一步培养一批既有创新、策划能力又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会展中高级管理人才。
国际市场把会展经济与旅游业、房地产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并给予“城市的面包”、“城市的名片”、“城市经济的助推器”之名,是一种“绿色产业”,它是随着第三产业发展而兴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并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二、三线城市要立足城市发展定位,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把会展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