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员、企业家、职场白领有高达九成的人处于压力之下超五成的心理负重者需要“解放”

2010-12-13小康孙晓青

小康 2010年12期
关键词:梁红解放职场

文|《小康》记者 孙晓青

无论是《小康》的调查结果,抑或是采访中心理学家、心理医师们的临床印证,公务员和领导干部都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小康》杂志在岁末的调查显示,高达95.6%的职场人感到有压力,其中51.8%的参访者认为自己压力很大,工作中时常感到焦虑。

很多人都说这个社会很浮躁,工作、生活很忙碌,一刻不闲;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快乐,幸福感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轻松”在心里成为了一种奢侈,没压力成为了一种传说。美国作家格林写过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里面讲述了一个建筑师事业成功后身心俱疲,最后只有逃到非洲森林的故事。然而面对生存的需求,有几人能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那样逃到非洲森林去呢?往往只能在现有状态里苦苦挣扎,继续生活。

在这样的现实中,《小康》杂志于11月进行了“现代职场你的压力大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5.6%的参访者承认感到有压力,其中51.8%的参访者认为自己压力很大,工作中时常感到焦虑;45.9%的参访者觉得面对工作提不起劲,很疲劳。

80 后们“减龄”的困惑

27岁的高琳所在的银行就位于北京金融街。这是一个有钱的地方,有人把这里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每天早上八点钟早高峰的时候,你都会在这条街上看到无数行色匆匆、西装革履的俊男靓女们拥入此地,顺着这条街的各个高楼大厦,进入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以及600多家金融企业的总部。据称在金融街入驻的机构和企业目前控制的总资产高达人民币15万亿元。

光鲜背后,是聚集在这里的超过8000名年轻白领们的艰辛奋斗,高琳正是其中之一。2010年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金融危机后,金融街的工作氛围一直都相对凝重,她和同事们为了业绩经常加班,总是担心完不成会丢了工作,这让她倍感压力。高琳和男友王涛是大学同学,王涛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也时常被业绩压得喘不过气。忙碌中的两人都感到焦虑、烦躁,经常话不投机就吵了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总是睡不着,很郁闷,工作提不起劲,情绪也很失落。以前每当这种时候我就听听音乐、逛逛街都能缓解,可是这段时间我发现无论做什么我都轻松不下来,还变得特没自信,总觉得工作生活都顾不好似的。”高琳焦虑地说。

经常向朋友倾诉烦恼的高琳发现,身边的朋友也都深有同感,单项的倾诉变成了相互的诉苦,说来说去,经常弄得大家一起陷入到低迷的气压中。眼看着坏情绪影响着工作和生活,高琳私下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信息,发现每一条都觉得符合,这让她感到恐惧,在朋友的劝说下,她终于来到了单位附近的回龙观医院抑郁症专家门诊做咨询。

“医生问了我的情况,然后给我做了一份心理评估,最后确诊我并不是抑郁症,而是忧郁症,压力太大心理负荷不了引起的,还跟我说这在白领阶层里很普遍。”高琳说。在金融街上,像高琳这样的职场白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心理诊所。

在《小康》调查中,类似这种经常没有办法让自己放松下来的参访者占到了46.3%,而87.8%的参访者认为这种压力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其中觉得影响非常大的占到了27.9%。80后的参访者占了一半的比例。

三十而立的80后们,却面临着三十难立的困惑。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接触过很多80后患者,在他看来,这一代人的心理年龄普遍偏小,人格基础不够,因而他们所能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偏小。“8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多的关爱和关注,造成他们内心世界太小,很多东西都通过网络,而不是体验,社会化东西太少,毕业后一下子进入职场,没接触过这些社会化的东西,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但是为了生存,他们要努力往下走,这样压力更大。此外,父母对他们也投射了太多的期许,可他们已经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做了,这就出现了矛盾和问题。”傅春胜说。

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梁红在临床中也发现,很多80后存在非黑即白的现象,在他们眼里总是追求完美,强调一步到位,那么就是成功,要么就是最悲观、否定自己的状态。以至于遇到挫折就会很崩溃。而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中间灰色地带,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心理减龄”的困惑带给80后的正是无法承受压力的种种表现:失眠、食欲不振、焦虑、抑郁。傅春胜指出,这些年轻人中,需要用药的人也占到了15%到20%的比例。

如何缓解80后人群的焦虑感,傅春胜认为,社会应该更多地为他们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从事业上肯定他们的能力,从福利待遇上解放他们的压力,多给一些时间让他们可以自我节奏放缓,这样才可以很好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和生存矛盾。

领导干部的“伪强势”

普通白领们经常在领导的“折磨”下感到崩溃,总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当上领导可以活得更惬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所有职业中,只有公务员是真正的旱涝保收、稳定自在的职业,以至于国考热年年刷新纪录。然而,在现实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阶层就真的是心理强势的人群吗?

2010年关于公务员心理压力大自杀的媒体报道不在少数,事实上很多干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

梁红有时候会参加一些卫生部、财政部等国家机关部门的相关会议,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发现,这些公职人员心理压力都特别大,对于心理讲座的需求也特别热切。傅春胜也经常和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朋友在聊,“总参团委书记为此特别发愁,问我怎么办,这个东西不是谁能解决得了的,是个社会问题。”傅春胜说。现在,他每周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国家机关94个部委的干部们讲心理课。原来,中科院心理所单设了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健康应急中心,现在正在开展名家谈心理12讲活动,专门针对国家干部普及心理知识,培训督导以及心理咨询。

“亲自上门来做心理咨询的公务员比例很小,但他们的电话热线咨询很普遍,尤其是一把手,往往都不好意思来。像这种秘密咨询的电话量相比前几年要增大四五倍左右。”傅春胜说。处于领导岗位的人事实上存在着普遍的焦虑情绪。在梁红接触的一些案例中,有一个小学校长,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各方面都很受重视,但他接任校长后一直都有危机感,担心学校的好状态不能继续维持,强大的压力让他无法忍受自己犯错,哪怕是很小的错误都会在他心理产生很大的波动。

和这些公务员类似,企业家们也是被亮丽光环笼罩的人群。但在近期发布的首个中国企业家健康指数白皮书中,七成企业家存在心理亚健康隐疾,而2010年中国企业家心理压力负担最大的三大行业分别是地产、能源、金融业。

而傅春胜接触的一些民营企业家也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明明自己的企业贡献很大,却得不到政府像对待国企那样的各方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发展各个资金链的联通、企业员工管理和协调也却有很大的压力。两方面的矛盾无法释放,在心理上就会产生问题。

风光无限的职位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更大的不被理解的压力。

给心找个出口

其实针对解决职场心理压力问题,我国上世纪9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将EAP(员工帮助计划)概念引进,其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针对个人的预防措施、针对组织的预防措施、针对个人的治疗措施、针对组织的治疗措施。

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建立了EAP心理服务。有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以节省运营成本1美元至16美元。国内企业如联想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大唐电力等公司,也在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在梁红看来,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引进EAP的普及率不高,但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这一状况会得到改善。“毕竟,对于职场来说,压力关系、情绪管理都是我国企业管理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而人们对于心理的关注也会让EAP得到重视和发展。”梁红说。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EAP,但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积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心理自救。在调查中,参访者觉得最有效释放压力的方式前五位分别是旅行、睡觉、和朋友聊天聚会、上网和听音乐,分别占比为13.5%、13.4%、12.5%、11%、10.5%。在采访中发现,除此以外,当下白领们还热衷于参加心灵成长沙龙和培训,学会控制情绪和释放压力。

活跃在网络空间,一家名为“青未了”的开放性心灵成长公益组织吸引了五六千人参与活动,据组织创办人心理师安澜介绍,他们每周都会通过沙盘、画画、释梦、催眠、心理剧、家庭系统排列体验等方式共同学习心理学,学会了解自己。很多参加者认为这种心灵成长方式对于抵抗现代浮躁、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压力有着很有效的调节作用。

注:此份调查通过新浪网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样本,收回有效问卷1044份,其中18到28岁的参访者比例为28.1%,29到39岁的参访者比例为39.5%,40到50岁的参访者比例为14.4%,其中76.2%的参访者为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教育。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及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援助热线主人王翠玲告诉《小康》记者,从开办到现在,心理热线已经为13万多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提供帮助。据最新数据显示,生活、职场等面临的人际问题是现在打进热线最多的问题,占整体的28%。

这条从2002年就开设的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真的很热。“40名具有专业背景的员工,几乎是全年不间断地在热线服务,他们的工作强度很大,这也明显看出现代人对于心理问题的咨询需求很大,也很迫切。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情绪问题,也想找到方法去解决,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令人欣慰的现象。”王翠玲感慨地说。

其实无论哪种方式,面对焦灼的压力,可以看出职场人士们都在积极地寻找解决之道,期望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这在很多心理专家们看来,着实是一个进步。

猜你喜欢

梁红解放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极地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