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

2010-12-08阮宜杰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素养体育大学生

阮宜杰

(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安徽淮南 232001)

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

阮宜杰

(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安徽淮南 23200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不强,特别是关注专业信息意识不够;信息知识素养较为匮乏;信息检索能力普遍较低。今后应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对教师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完整的信息教育体系和建构科学的信息评价标准。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及教学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教师是否具备高的信息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的调整都有适应信息社会的体现,要求学生“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对于以培养未来体育教师为己任的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种子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着这种精神,本研究对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信息素养书籍、论文及体育专业教育研究文件进行分析整理;走访体育界和图书情报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和部分体育教师,全面了解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博采专家的真知灼见和学术见解;同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对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1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4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67份,有效问卷743份,有效回收率96.7%;问卷设计后,请专家判断问卷有效度检验,达到规范要求,问卷信度采用再测法检验(以安徽高校为样本),信度系数 r=0.91,P<0.05符合规范要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信息素养的涵义解析

信息素养是一个多层含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创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信息能力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以及此过程需要的信息意识、观念、知识和伦理道德等信息品质和内在涵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在高等院校里通过各种理论和实践学习,以获得自我最大发展的群体。他们的信息素养是在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是通过在校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形成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是指在信息行为中明确信息需求、查找、获取、组织、利用以及评价,所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则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2.2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2.2.1 大学生信息素养意识

(1)大学生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调查表明,对“信息服务有偿化”特别赞成的占12.8%,赞成的占61.1%,不太赞成的占15.4%,不赞成的占10.7%;对“了解国内外体育发展状况是现代生活重要的方面之一”的认同来看,非常同意的占19.3%,同意的占49%,无所谓的占 24.5%,不同意的占7.3%;对“接触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是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的看法,非常认可的占22.3%,认可的占58.1%,无所谓的占10.8%,不认可的占8.8%。说明大学生总体上认识到“信息是知识横向传播和纵向继承的手段,信息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他们也开始注意到了信息的现代社会价值与作用。但从《体育文献检索》课选修情况得知,选过该课的仅占35%,大多数学生未选修,虽然有教学安排上的原因,但是否选修此课程,主要是出于对此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可见目前大学生的传统信息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对信息的敏感性不高。

(2)对信息需求的认识。根据统计显示,在“没有网络和电脑会影响现实生活的节奏”的看法上,认为特别影响的占34.2%,影响的占43.5%,不太影响的占10.8%,不影响占8%;在“登陆图书馆网络情况和联机检索系统情况”的调查发现,经常登陆的占28%,不经常登陆的占18%,偶尔登陆的占29%,不登陆的占25%;对“上互联网的目的”的调查发现,关注专业发展的占12.5%(这其中有约10%是关注体育赛事,对学术性研究关注太少),查找学习资料的占29.3%,网上娱乐的占58%;从体育期刊的使用情况来看,有14%左右的学生从未使用过体育期刊,而60%的学生仅使用过1-2种体育期刊,对体育类核心期刊不知道和答错的学生约占87%。说明大学生对信息需求较高,但在专业领域的关注度不高,特别是利用体育期刊的面还不够广泛。

(3)大学生对信息获得目的的认识。对获取信息目的的认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信息意识。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目的(多选)首位因素是启迪思想占58%,第二位是把握时机为以后发展打基础的占47.3%,提高素质排在第三位占46.3%,获取知识所占比例也较高占44.7%,而诸如撰写论文、陶冶情操、了解各种新的研究动态、为专业学习打基础的比例较小,分别占17.1%、11.6%、10.2%、8.3%。可见,多数大学生已经做好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准备,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但部分学生还是满足于基本需求,缺乏长远目标;处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追求;满足于知识的积累,缺乏方法的探索。在教学中应给予正确引导。

2.2.2 大学生信息知识素养

(1)对信息的内涵和专业术语的掌握情况。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信息内涵充分了解的学生只有13.9%,对信息内涵了解但不够全面的占27.8%,对信息内涵了解较少的占48%,对信息内涵不了解的占10.3%;对于信息(技术)术语中最了解的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最不了解的是信息理论方面的知识,如非常了解“信息疲乏综症”的比例只有3.2%,非常了解“信息论”的学生只有1.2%,这两者基本了解的比例也不高,分别为27.1%和22.4%;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了解少或不了解的学生高达63.3%。可见,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理论知识教育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2)对体育信息基本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发现,对“图书馆图书文献的排架方法”基本了解的学生占52.3%,还有47.7%的学生不了解,有82.4%的学生不了解“图书馆藏书布局”;对“SCI、CPCI、ISSHP 等检索系统”全部了解的学生几乎没有,了解1-2种的学生占到23.5%,在了解的群体中,能够熟练利用“体育文献检索工具”的学生只有10.3%;在回答“对本专业国内(际)性权威刊物了解的状况”发现,了解本专业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刊的只有13%左右;能够列举出4种以上体育类报纸的学生占47.1%,经常阅读的学生占12.2%,不经常或偶尔阅读的学生占67.7%;对于“体育网站”熟悉的学生只有18.2%,能够主动利用体育专业网站学习的学生只有2.3%。上述数据表明,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信息基本知识相当匮乏,有待于充实和提高。了解体育信息的检索工具和掌握检索的方法以及了解核心刊物,是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和工具。而图书馆是收藏文献信息最丰富、最齐备的场所,是取之不尽的文献源,对于大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和拓宽知识面至关重要。看来,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专业类信息源的了解,以此提高学生对专业信息的需求意识,增加专业信息知识,加强专业信息素养。

2.2.3 大学生信息能力素养

(1)信息技术能力情况。调查显示,47.2%的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有3.2%的学生从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常用的办公软件中,利用最多的是文字处理软件(熟练的占41.7%、基本熟练占56.7%),但有51.3%的学生没有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过课件,52%的学生不会利用数据库处理数据,40%的学生还不能熟练地安装、卸载PDF等常用阅读软件,88.3%学生不会制作网页和图形编辑;而在利用信息技术与他人交流时,大多数人采用 E-mail(85.6%)和 QQ(75.2%),MSN、BBS、NetMeeting 使用者很少,作为专业交流平台的BBS,只有37.6%的学生使用过。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获取、运用、传递的基础手段,信息技术能力的薄弱往往直接影响信息获取、运用、传递的能力。

(2)信息获取能力情况。信息获取能力主要通过信息检索能力体现。调查统计结果令人担扰,在信息化领跑者的大学,竟然有57.8%的学生不是很了解“信息检索知识”,会使用馆藏图书目录检索的学生为61%,会使用《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检索文献资料的学生只有43.4%;60%的学生会上机查询,但近75%的学生不会使用光盘检索体育文献,47.6%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数据库检索信息,人均使用的搜索引擎只有0.85种,人均使用体育网站0.68个;调查还发现,有8.8%的学生在查找信息时,不借助任何检索工具,而是漫无目的地“随意翻找”;在检索技巧方面的利用普遍也不高,其中相对较为常用的是“词组检索”和“限制检索”,但比例只达到9.1%和12.2%左右。上述调查数据表明,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检索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一般只有在《体育文献检索》选修课中接触到信息检索内容,缺乏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从而导致信息检索技巧与能力的缺乏。

(3)信息运用能力情况。信息运用首先就要学会有效的整理所得信息,对于信息的整理,大学生们有43.3%和38.4%的经常使用“分门别类存储”和“去除不相关或无用信息”;而“依据信息的可靠性、适用性与先进性进行策选”的学生较少,只有21.1%;经常对“所得信息要不断更新”的学生只有42.2%,有14%的学生“从不更新”。对于所获信息的合理评价也是信息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获取的信息价值的判断顺序为:信息内容最为相关(47.2%)>刊物的权威性(42.2%)>作者的权威性(39%)>发表时间(37.6%)>引文或被引情况(29.6%)>其它(6.4%);在信息的属性中,对于信息的时效性、权威性、准确性特别关注的学生不多(23.6%),在经常关注的学生中,他们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准确性(81.2%)>权威性(72.3%)>时效性(48.5%)”。在具体的运用方面,“能把所得信息运用到毕业论文和写作之中”以及“注重信息的连通效应”的学生较少,分别只有31.2%和14.5%;能“创造性地利用所得信息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的学生就更少(3.5%)。由此反映出学生整体的信息运用能力不高。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多是依靠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日积月累、经验汇集以及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对象的交流等,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应注意此方面的能力培训。

3 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学生群体注意到提高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社会教育的要求,但不足以满足时代对大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的现代信息观念的转变不快,对信息的敏感性较差,有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目的不明确,只是满足于基本需求和知识的积累,缺乏长远目标和主动探索精神;大学生信息知识基础匮乏,许多学生对信息内涵及“信息疲劳综合症”等专业术语了解不全面。造成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个体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层面的因素;既有文化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层方面的因素。

3.1 教育部门对信息素养缺乏足够认识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是导致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的重要因素

调查得知,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还没有明确针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文件、计划;因此,首先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明确新世纪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要求,提高认识,把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中去,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多种日益更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查询和获取互联网络上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3.2 课程设置存在的弊端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核心专业学科来开设全部课程,过于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制约作用,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师范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应围绕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体系,形成其自身的知识体系,按照知识体系进行相应的课程组织与教学安排。

3.3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整体偏低,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激励示范作用

目前高校中有一部分体育教师(特别是术科教师)由于年龄结构、工作环境等原因,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不强,能将信息技术恰当用于体育教学过程的教师很少,对现代教育媒体不能合理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思维具有前瞻性、辐射性,在空间横向上打破区域性,充实丰富学生体育信息知识和体育信息技能。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要善于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善于利用互联网、校园网上的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体育教学内容,善于做到教育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4 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使得信息素养教育力量过于单薄

调查发现,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范畴较为单一,缺少一种整合的力量。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因此,联合图书馆、教师与计算机中心等多种力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当前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另外,学校的管理部门和有关学术团体应经常举办一些信息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和各种信息普及教育活动。

3.5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和标准不够健全,制约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即使有评价标准,基本上也是依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蓝本,自身特点不明显,相对于信息素养不够全面。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体育教师,鉴于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认为应及时制定一套合理高效的并易进行操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评估的内容应包括知识掌握考核和创造力能力考核。通常知识的考核可采用应试的方式,创造力考核可采用设计方式或调研方式。

[1]杨晓娟.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1-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2003,6.

[3]paul zurkowski.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men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J].U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Science,1974.

[4]李志杰.论体育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1):95-97.

[5]余玲.论大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64-287.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atus Quo of P.E.Majors’Information Literacy in Colleges

Ruan Y ijie
(Department of P.E.,Huainan Normal College,Huainan,232001,Anhui,China)

By using of literatureresearch,interviews,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an investigation has been made into the status quo of PE majors’information literacy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not high,especially the information concerned about their major.They are deficient in information abilitie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capacity.Therefore,college students’awareness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needed to be improved.Furthermore,teachers’information literacy is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students’curriculum.At last,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different resources to build up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ystem and a scientific series ofcriteria 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colleges;P.E.major;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G812.5

A

2009-06-30;

2009-07-15

阮宜杰(1975-),男,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素养体育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