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运动竞赛管理思想变革的探索

2010-12-08宋哲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竞技竞赛育人

宋哲明 刘 佳

(1.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2.吉林体育学院 体育系,吉林 长春 130022)

我国运动竞赛管理思想变革的探索

宋哲明1刘 佳2

(1.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2.吉林体育学院 体育系,吉林 长春 130022)

揭示当前国内运动竞赛“重物轻人”的思想是导致赛场秩序混乱和异化现象增多的症结所在,提出未来国内运动竞赛的思想,要由单纯的“夺标”向“夺标育人,娱乐融资”的“人物并重,更重人”的思想演进,这是国家竞技思想进步的表现。

竞赛管理;夺标育人;娱乐融资

当今,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国际化的浪潮,研究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从2001年上海亚洲男篮锦标赛中、黎两队球员的“殴斗”,到2004年北京亚洲杯足球赛开幕式的“冷场”,以致2009年中国足球步入“扫黑”的尴尬局面……这些都与我们竞赛指导思想及其管理水平不佳有关。所以,作为高水平的竞赛管理,不仅要有管理竞赛的意识,更要有人本意识、国际意识和经营意识。展望未来国家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面临着国际间各种利益的冲突与较量,因此研究人本位的竞赛管理思想,对于贯彻 “科学发展观”,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1 国内竞赛管理思想存在的问题

1.1重物轻人——缺少人本意识

近年来,国内赛场为何黑哨、假球、赌球、兴奋剂等问题为何屡禁不止,运用宋继新教授创编的《竞技教育学》提出的体育冰山学说分析,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内运动竞赛理论与实践最关注的是冰山水面上轰轰烈烈的有形的部分,即运动竞赛的技术、战术、成绩和奖金等有形的物化成分,而忽略了将其与冰山水面下无形的成分,即运动参与者的理想、信念、情感和责任感等的“整体性”的研究与开发。实践证明,恰恰就是这些冰山水面下,这些无形的人文因素支撑和决定着冰山水面上有形的因素能否更人性、更干净、更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它却被人们所忽视了。

例如,2003年当喀麦隆的足球明星维维安福猝死在国际足球赛场上,许多人强烈谴责:这是国际足联过于追求运动竞赛的商业利润,迫使运动员无休止地比赛而产生的“恶果”。其罪魁祸首是国际足联“见物不见人”的过度物化的商业化的竞赛思想所致。

1.2精神文化落后——缺少公共体育精神

联想中国足球、篮球等项目的竞赛为什么黑哨和假球等问题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运动竞赛管理与经营在精神文化上的落后。例如,体育专业教科书中定义“足球是用脚控制球的两队同场攻防的比赛项目”。但是,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的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又如,我们认为“篮球是用手投篮,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运动项目。”但是,美国NBA认为篮球的本质是通过其运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值得深思的是国内学术界认为,“竞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潜力,以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活动。”但是,“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可见,发达国家的竞技是为了“人”,中国竞技是为了“物”。全面分析,竞技的概念是其文化的精髓,是决定其文化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的竞技文化单纯为了提高技能和成绩,那么参与和管理竞技的人就成了“有体无魂”的“物”,是一个“躯壳”,而不是一个富有人性的“灵”与“肉”合一的真正的人。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赛上,当中国队员因过早欢呼胜利而影响他人比赛时,就遭到了国际社会谴责——中国队员缺少公共精神。可见,国际上的竞技是为了“人”,不是为了“物”,国内却反之。我国这种“重物轻人”的竞技思想,既与国际奥林匹克的宗旨相违背,又是造成国内赛场黑哨和假球等问题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国内著名学者杨叔子教授说,“一个国家,科技落后必然挨打,但精神丧失不打自垮。”奥运是国际竞技的最高形式,其宗旨:公平竞争、教育青年、促进和平的思想精髓,代表了国际“公共体育精神”。SARS出现后,国人醒悟到自己若缺少“公共精神”和“公共行为”,比 SARS本身更可怕。如果在未来的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仍然缺少公共体育精神,很可能会促使部分管理者置公共道德于不顾,组织集体打假球;部分教练员置运动员的健康于不顾,指导运动员服禁药;部分运动员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去做“黑动作”;部分经营者置社会公德于不顾,去“攒黑钱”等。因此,改良国家竞技精神文化,大力宣传奥运“公共体育精神”——奥运宗旨,是促进国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 树立人本位的竞赛思想

2.1宏观分析——创立“人物并重,更重人”的思想

实践证明,在运动竞赛过程中,技术、成绩和物质奖励等有形的东西,都是物化的“现象”,是竞技体育绝对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这些作为现象,其流动性、易变性和易逝性最大,而“人”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竞技夺标的规律,却是潜藏在技术和金牌背后的东西,其稳定性、隐蔽性和决定性很大,二者是运动竞赛的本质。但是,以往人们在组织竞赛和培养运动人才的过程中,却常常将其忽略了。

2004年,北京亚洲杯中日决赛,我方失利后,中国运动员和球迷的失控,都与我们没有真正把握竞赛的本质,以及赛前缺少“夺标育人”有关的宣传和舆论有关,因而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如果我们能在赛前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与教育,形成“赢球要赢人,输球不输人”的舆论氛围,人们的心态会更好些。长期以来,正是由于国内的竞赛与训练“重物轻人”的思想严重,以致上个世纪末,国内几支世界水平运动队,不是师徒反目,就是队员出走,或是成绩滑坡、赛风不正,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国内竞技思想误导有直接关系。 在竞赛过程中,夺标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是使人接受教育和享乐的“载体”,不是竞技的终极目标。“夺标”若成了竞技的终极目标,那么人在竞技中,必然要迷失主体、失落人性、返璞不能归真。这样的竞技即使出了成绩,也是低层次、不可持续发展的运动。

在竞技中,夺标绝不是运动员追求目标的唯一内涵,其中还有追求人生价值的内涵,即当一个运动员在参与竞技期间,能及时接受做人的教育和再就业的教育,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就业和生活奠定基础。这些问题是任何人不应回避的问题,也是影响运动员竞技水甚至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教练员能教育运动员用人生奋斗的总目标带动竞技的阶段目标,其效果会更好,否则不然。例如,朱建华的教练在跳高场地上曾为他画了两个竞技的奋斗目标,一个是2.29m的亚洲记录,另一个是2.36m的世界纪录,朱分别都跃过去了,但他当时就是未能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最终导致其早退。可见,夺标育人的竞技思想是“人物并重、更重人”的运动竞赛管理思想。因为夺标是竞技“顶天”所求;育人是其“立地”所需。竞技欲求“顶天立地”就必须要夺标育人。总之,当今竞赛管理的宏观思想应是:“夺标育人”的人物并重,更重人的竞赛思想。因此,提高体育竞赛和经营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提升中国体育文化水准。因为我们欲求高水平的体育管理和经营的效果,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但是,他们的素质的提高来源于高水平的体育文化和教育,及其实践的锻炼。这也是促进国家体育产业向“本体产业”过渡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没有育人思想的,过分追求“竞技、娱乐、创收”的运动竞赛,将是无序的丛林竞技。它将同过去罗马斗兽场上供人极度娱乐的人与兽的格斗一样被世人所唾弃。这就是竞技的“退化”。因此,当今的运动竞赛思想,必须要树立“人物并重,更重人”的新思想。

2.2具体分析——创建“夺标育人,娱乐融资”的思想

未来的运动竞赛,在微观上要建立“夺标育人,娱乐融资”思想,其原因有四:第一,夺标是竞技特有的属性,如果运动竞赛淡化它将会失去其特殊的意义;第二,育人是贯彻奥运公平竞争、教育青年、促进和平的公共体育精神的需要,是抵制竞技异化的灵魂;第三,娱乐是当今竞赛观众的需求,运动竞赛永远也离不开它;第四,融资是搞好运动竞赛的基础,是国家体育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必将会促进中国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其中,夺标育人是运动竞赛的灵魂。在现实中,竞技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单纯教育运动员和教练员,而且还包括广大的观众。萨马兰奇《致新世纪:祝福篇》开宗明义地说,“奥林匹克运动首先是一个教育运动。它的使命就是通过体育及奥林匹克理想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而贡献力量。”罗格为北京奥运撰文曾指出,“每当我们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奥林匹克的教育和民众的参与;二是新的环境标准和如何实现它。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体现在奥运会的竞赛和世界数以万计的电视观众;奥林匹克也融入了文化和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竞技服务于人的协调发展。友谊、团结、公平竞争,是我们捍卫的世界性核心价值,它有助于建立一个和平和更加美好的世界。”可见,萨马兰奇和罗格都把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奥运的核心,这是研究人本位的竞赛思想的重要依据。其实,“夺标育人,娱乐融资”就是“人物并重,更重人”的竞技思想的具体化。可见,夺标育人是竞赛的前提,娱乐融资是竞赛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3 结论

1)当前国内运动竞赛“重物轻人”的思想是导致赛场秩序混乱和异化现象增多的症结所在,是国家竞技思想文化落后的表现。

2)未来国内运动竞赛的思想,要由单纯的夺标向“夺标育人,娱乐融资”的“人物并重,更重人”的思想演进,这是国家竞技思想的进步。

[1] 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宋继新.奥运对和平的追求[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 于文谦.体育方法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TheExploreofChangesofChineseSportsManagementThoughts

Song Zheming1,Liu Jia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Dali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China; 2.P.E. Department,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This paper found the thought which thinks highly of material while negleets man was the crux of disorder mess and alienation.After that,the paper put forward we should change the thought which keep eyes on the prize into the though which keep eyes both on the prize and human,and this is the symbol of advancement of country.

sports management;win the championship and cultivation;amusement and financing

2010-04-09;

2010-04-28

宋哲明(1980-),男,吉林长春人,讲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G80-05

A

1672-1365(2010)03-0020-02

猜你喜欢

竞技竞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