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优秀3000m障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科学性研究
2010-12-08李骥
李 骥
(吉林体育学院运动系田径教研室,吉林长春 130022)
对中国优秀3000m障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科学性研究
李 骥
(吉林体育学院运动系田径教研室,吉林长春 130022)
为了寻求和探索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否具有科学性,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林向前十运会赛前一个月训练计划进行剖析,并对比我国现行中长跑训练理论与优秀运动员训练计划,研究表明林向前的训练计划符合当今的中长跑训练理论。在训练方法与手段上,以速度为核心,高度重视无氧、高混氧及低混氧的跑量,重视力量耐力训练,以及与专项密切结合的跨栏训练;在训练结构上,增加每周强度课次数,以达到提高强度训练比重这一训练目标。
3000m障碍跑;训练理论;赛前训练
1 前言
3000m障碍跑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较强的耐力、速度及力量素质,又要具有协调自己动作、目测起跨点与速度感觉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完善平跑和跨越障碍的技术,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来逐步实现,进而创造出优异成绩[1]。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一定要具有科学性与规律性,每名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既有普遍意义,也有其独特意义。中国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林向前每年成绩都有所提高,现已达到国际运动健将级水平,这样的成绩在国内还是很少的。由此可见,其训练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且卓有成效,具有普遍意义,本文通过对其十运会赛前一个月的训练计划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2 研究对象
对我国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林向前十运会赛前一个月训练计划进行剖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赛前训练的结构划分及科学依据
在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训练中,我们把日历划分成一些小的训练阶段,这能较精确的反映训练任务,合理安排训练,及时有效的修正训练计划。所以,赛前阶段的训练,通常需要安排更长的时间,一般以3~6周为宜。
3.2 对比现行中长跑训练理论中赛前训练的负荷特点与林向前赛前一个月训练负荷特点
赛前训练安排要体现出科学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量不宜突然降低,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恢复过程,确保比赛所需要的体能储备。在此阶段应注意的是,不要过快地降低运动负荷,虽然负荷强度有所提高,但由于训练负荷量过小,致使运动员已有的训练水平和能力储备在临近比赛阶段过早地下降,不利于运动员以最佳的体能参赛。因此,赛前训练阶段应保持“合理的负荷量和较高的负荷强度”[2]。这样,不仅能预防竞技状态过早形成,而且,有利于运动员机体恢复过程加快进行,使运动员在生理、心理和体能方面均做好充分的比赛准备,并在比赛前夕进入超量恢复状态。在十运会上林向前以8′39″59的成绩取得了男子3000m障碍赛的第五名,以此成绩为准,分析其赛前一个月训练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其训练安排是否合理,先看训练强度的变化,通过计算,可得知,林向前的平均速度约是69s/圈。林向前的训练负荷强度随赛期的临近呈上升趋势,每周的负荷强度都有一个高峰,到赛前最后两周达到最高峰,负荷强度达到63s/圈。
通过粗略计算得出,林向前赛前一个月每周总跑量,即负荷量的变化特点。在这个月的前两周,负荷量较大,随着比赛的临近,总量逐渐减小。在最后一周达到最低水平,对照负荷强度曲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规律:在赛前训练周期,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搭配是有规律的,训练负荷量大,则强度适当降低,当逐渐增大强度的同时,负荷量相应减少。总之,要确保运动员保持最佳状态,避免出现过度疲劳。
3.3 对比国家中长跑训练与林向前训练计划
当今中长跑训练的新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立“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3];高度重视无氧跑量和混氧跑量的增加;高度重视力量耐力的训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改善;对恢复的认识。以下分别就这几个方面逐一对林向前的训练计划进行系统深入分析。
3.3.1 确立“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对中长跑项目特征认识程度是不同教练员确立训练指导思想、制订训练计划、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差异的根本所在。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认为,制约中长跑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人体能量的产生和动员,体内能量输出快而持久,就能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长时间高速奔跑,取得优异成绩。大量的运动实践也证明,目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耐力几乎没有差异,而关键是运动员速度与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中长跑的核心,而速度则是速度耐力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抓住项目的基础和核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中长跑训练中,要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充分挖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肌肉的代谢能力,提高运动员的供能效率,提高运动员高速奔跑的能力。
3.3.2 高度重视无氧跑量和混氧跑量的增加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总负荷已接近饱合,其趋势是减少有氧跑量,增加总跑量中有效部分(即乳酸、混氧供能部分)。因此,增加中等以上强度和大强度的训练量,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快速供能能力,保证训练质量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负荷的一个突出特点。
3.3.3 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的改善
由于当今中长跑对于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力量耐力的训练重视,这就意味着运用长时间、长跑距离、小强度的持续训练法和法特莱克训练法,以发展运动员一般耐力的训练逐渐减少,而高训练强度、距离短的间歇、重复、模式训练法、综合训练法成为当今中长跑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要建立“以长补短,以短促长,长短互补,全面发展”训练理念。
3.3.4 对恢复的认识,重视肌肉的放松
强度和有效跑量的增加对运动员机体造成的刺激越深,运动员需要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如何解决训练课之间的相互冲突,使运动员的机体在下次课训练得到基本恢复,是广大教练员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多次课的训练结构。多次课训练并不是减少负荷量,而是在总量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增加每次负荷强度,减少运动员单位时间内的负荷程度,促进运动员机体尽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而林向前的训练计划与此完全不同,其采用的还是一天两次训练课,每周还留有半天休息。每次课的运动量都比较适宜,大强度后都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主要采用慢跑、拉韧带的形式,保证机体的有效恢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林向前的训练负荷强度随赛期的临近呈上升趋势,采用的是减量加强度的方法,到赛前最后两周达到最高峰,在比赛日前有一个大负荷训练日和紧随其后的减量训练日,在临赛前,量和强度都降到最低点。比赛前一天进行低强度的训练,有利于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2)林向前的训练计划符合当今的中长跑训练理论。在林向前的训练计划中,速度训练占很大比重,主要手段是短段落的重复跑和间歇跑,严格掌握间歇时间;同时,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无氧、高混氧与低混氧的跑量,重视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
3)在训练方法与手段上,根据比赛任务以间歇或重复的训练方法进行短距离的间歇跑,以及与专项高度结合的跨栏训练。
4)在训练结构上,虽然没有建立多次课的训练来提高训练的强度,但是,每周的强度课次数比较多,也达到了提高强度训练的比重这一训练目标。
4.2 建议
3000m障碍跑的训练同中长跑训练一样,要以速度训练为核心,要重视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跑量占总量的比例(即速度与速度耐力的比例),要确立“以长补短,以短促长,长短互补,全面发展”的训练观念。传统训练理论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不能全盘否定。中长跑技术和训练理论的创新是训练实践的理论总结,如何应用到中长跑训练中是其核心问题。吸取现代各学科的科研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会使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中长跑训练理论不断地产生,中长跑的成绩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1]翟丰.对3000m障碍跑优秀运动员马英虎训练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21(8):45-48.
[2]车保仁,李鸿江,邰崇喜.田径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1-85.
[3]岳新坡,惠振宇,李兴艳.二十年来中长跑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102-104.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3000m Steeplechase R ace Athletes’Pre-match Training
Li Ji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of Track and Field,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In order to seek and exploring China’s present pre-match trainingwhether it is scientific,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for our good athletes 3000m obstacles to run forward one month before the 10th National Games,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ining theory and established for excellent athletes training plan.The paper shows the training plan of Lin Xiangqian is in accordance in with the training theory of running.In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speed as the core,without oxygen,high attention and the lowoxygen mixed blendof oxygen,attention to run,and power resistance training special closely integrated hurdles training;in training structure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imes per week to enhance class train proportion this training goal.
3000m steeplechase race;training theory;pre-training
G822.5
A
1672-1365(2010)01-0052-02
2009-06-15;
2009-08-26
李骥(1984-),男,吉林长春人,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