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吃、吃素,我们就能长生不老?

2010-12-06编译吴青刘靖平

大自然探索 2010年10期
关键词:素食者素食热量

编译 吴青 刘靖平

少吃、吃素,我们就能长生不老?

编译 吴青 刘靖平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长生不老。在这幅创作于明代的图画中,从右至左画着四仙(仙即不死之人):骑金蟾的刘海,脚踏拐杖、蕉叶和扫帚的铁拐李、寒山和拾得,远处是骑鹤飞翔的南极仙翁(也称寿星)。

在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王子提托诺斯(特洛伊的创建人之子)的故事是一大悲剧。他的情人曙光女神厄俄斯请求主神宙斯赐予他永生,却忘了请求让他永葆青春,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厄俄斯青春常驻,而提托诺斯却因年迈体虚困于病榻,生不如死。最后,厄俄斯不得不将他关闭在她的天宫的一间屋子里。从此,从那里传出的提托诺斯的微弱求死声一直不断,令人心碎。

纵观历史,在许许多多的文化中,追求长生不老(长寿而且健康)一直是人们最大的梦想。可是,直到20世纪,对于这方面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才起步。有关衰老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至今仍是谜,科学家甚至依然不清楚我们走向衰老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探寻能实现长生不老的途径,其中包括少吃和吃素。

① 吃得少就能活得久?

动物实验证明,一些动物吃得少就活得久。那么,人通过节食也能实现长寿吗?

酵母菌、线虫、果蝇、老鼠毕竟与人区别很大。

科学家正在探究的实现长生不老的途径之一是限制热量的摄入,或者说节食。

一些动物实验证明,限制热量不但能大大延长实验室动物的寿命,而且还能延长它们的“健康寿命期”,也即活得健健康康的、没有任何重要疾病的生命期。一些人坚信限制热量对于人类来说有着同样的效果,其中部分人甚至已经开始长期控制自己的饮食。然而,最新的证据暗示,限制热量摄入确实有益于人体健康,但要说到延长寿命,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过,一个好消息是,我们或许无需减少食量也一样能推迟衰老。科学家指出,只要正确地平衡膳食,并且不暴饮暴食,就算吃得饱一点,也一样可能长寿。

限制热量能让人长寿?

科学家对限制热量的兴趣始于1935年,当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被限制饮食热量的老鼠活得更长久,前提是它们被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通常,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对健康是有害的。科学家指出,关键在于把握有度:过度减少热量摄入可能使动物折寿,适度减少热量摄入却可能延长动物的寿命。

从那以后,限制热量被证实能够延长多种生物的寿命,包括酵母、线虫、果蝇和老鼠。以老鼠为例,假如它们的热量摄入减少30%~50%,其寿命就延长最多达一半。不仅如此,被限制热量摄入的哺乳动物还不会患一系列与衰老有关的疾病,例如癌症、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早老性痴呆。

为什么吃得少就可以让动物活得更久?科学家至今还没找到确切的答案。看起来存在一个总体性原则,就是缺乏养分会导致生物不再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而是用于基本的生存;从进化角度来看,这些适应或许有助于生物战胜饥饿并延长寿命。

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人类而言,限制热量摄入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人类寿命较长,研究起来明显比果蝇和老鼠要难。不过,最近获得的两方面证据暗示:确实有类似的作用。

第一方面的证据来自于一项针对恒河猴的为期20年的研究——恒河猴当然比老鼠和线虫更接近于人类。当这些猴子10岁时(相当于人类的青壮年时期),其中一半的饮食热量摄入被减少30%。从2009年公布的实验结果来看,尽管这些节食猴子的寿命都还没有超过人工饲养猴子的最长寿记录——约为40年,但似乎已见端倪:在热量控制组中大约80%的猴子仍然活着,而在对比组中存活的猴子只有50%;此外,节食猴子死于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可能性比不节食猴子低1/3。这个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第二方面的证据来自于对那些自发限制热量摄入者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限制热量摄入的首批实践者通过网上论坛走到了一起,这群人后来发展成了“限制热量国际社区”,他们以“用最优营养限制热量”为宗旨,如今成员已超过3000人。

毋庸讳言,这种生活方式并非人人适用。一些企图通过节食实现长寿的人报告说,他们不得不在难熬的阵阵饥饿感中挣扎度日。事实上,“限制热量国际社区”在其网站上警告说,节食的副作用包括畏寒、伤口愈合情况不好以及暂时性丧失生育能力。但该社区许多成员坚持说,饥饿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他们虽然吃得少,却感觉更幸福也更健康(参见相关链接:一个限制热量者的一天)。

“限制热量国际社区”的成员们通常将推荐的热量摄入量减少10%~30%,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指标)都徘徊在“正常值”的下限附近,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平方所得结果为18.5千克每平方米左右。为了获得所需养分而又不提高摄入的总热量,他们的饮食以蔬菜和水果为主,并且必须仔细计划,常常需要借助于电脑程序进行计算。一般人以为限制热量就是吃得少,但这些成员实际上吃得很多,只不过吃的都是低热量、高养分的食物。

和恒河猴的情况一样,现在就说限制热量能延长人的寿命还为时过早。不过,有证据暗示,限制热量的确有助于延长寿命。早在2007年,相关检测就显示,节食实验志愿者的新陈代谢情况极佳,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低,他们的心脏比同龄人年轻15岁。

听起来真不错,但上述实验也发现,人和动物对于限制热量所做出的反应存在明显不同,这主要与一种叫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简称IGF-1)的激素有关。IGF-1是由肝脏制造的一种重要的促衰老激素。在限制食量的线虫、果蝇和老鼠体内,IGF-1的水平都低于正常值,这被认为至少是这些生物寿命延长的部分原因;而要说到人,不幸的是,那些“限制热量国际社区”成员们的IGF-1水平与一般人并无区别。

左图:适量喝红酒被认为有益于延年益寿。

中图:白藜芦醇补充剂曾被称为“长寿药丸”。

右图:想长寿,不妨多吃新鲜蔬果。

关键在于少摄入蛋白质?

为何会这样呢?一种有关饮食影响衰老的新理论认为,至少对一些物种而言,对延长寿命负责的也许不仅仅是减少热量摄入,还应包括同时减少蛋白质摄入。这方面的一个证据来自于对果蝇和啮齿类的研究——这些动物如果被喂食含较少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筑单位)的特制食物,哪怕它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它们也照样能活得更长。如此来看,要想获得长寿其实并不一定需要限制摄入的总热量,也就是说并不一定需要节食。

这方面的另一个证据来自于对细胞内影响寿命的分子通道的研究。一个叫做“TOR”的分子被发现会引发一连串以牺牲寿命为代价来促进细胞生长的反应。在迄今得到研究的所有生物(包括酵母和老鼠)中,阻断TOR的分子通道就能增加生物的寿命。更重要的是,TOR的最强力激活剂正是氨基酸。

科学家注意到,“限制热量国际社区”成员为了保证营养获取,所吃食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大约为每千克体重每天1.7克,这不仅大大高于美国政府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每天0.8克,而且显著高于典型美国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大约1.2克。于是,科学家要求6名“限制热量国际社区”成员降低其蛋白质摄入量至每千克体重每天0.95克,同时保持他们通常的热量摄入量,结果仅过了三周,这些成员的IGF-1水平就下降了25%。科学家据此指出,即便严格限制总热量摄入,但却依然吃高蛋白质饮食,那么本该有的一些限制热量的益处很可能就会被抵消掉。

如果这种新理论无误,那么“限制热量”就需要重新定义,“限制热量”这个术语或许本身就有误导作用。现在一些科学家转而开始运用“饮食限制”或“饮食控制”这样的术语,一些“限制热量国际社区”成员也开始限制自己的蛋白质摄入。相关研究甚至表明,高蛋白质饮食可能会加速衰老与癌症的发生。

对于已经采取低蛋白质饮食(前提是必须满足蛋白质基本需要)的人们——例如那些避免吃肉、蛋和奶制品的素食者——来说,上述消息鼓舞人心。素食者或许还有一个理由值得庆贺。对果蝇和啮齿类进行的研究结果暗示,减少摄入一种“特别的”氨基酸——蛋氨酸,对于延长寿命来说具有与限制热量相同的效果。肉类和其他动物制品中都含有很高的蛋氨酸,因此素食者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假如限制热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困难,那么同时限制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就更难了。想活到130岁的人可以在这方面尝试一下,而对普罗大众来说,只需遵守推荐的膳食蛋白质水平,就会对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大有裨益。限制蛋白质要比限制热量容易得多,更何况限制前者在降低人体IGF-1水平方面很可能更有用。

一个限制热量者的一天

佩奇·柯林斯是美国佐治亚州蓝岭地区的一名医学助理,今年39岁,看上去很苗条甚至有些瘦弱,因此她看来不需要节食,但事实上节食正是她每天都在做的事。柯林斯是“限制热量国际社区”的成员之一,该社区的成员们坚信,要想健康长寿,关键是必须小心控制饮食,摄入的热量要比一般专家推荐的摄入量低30%。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柯林斯将自己每天的食物数量以最多1500卡路里(热量单位)为限。如今她身高170厘米,体重却只有50千克。柯林斯的食物基本上全是像番薯、西兰花、菠菜、鸡蛋和全麸谷类这样的富含维生素的东西。或许让人惊奇的是,她说自己很少感觉饥饿。不过她也承认,她偶尔会吃一些像炸薯条之类的不健康食物。

如此限制热量也有不方便之处。“限制热量国际社区”的成员们通常都避免服用营养补充剂,这样一来他们要想获得推荐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数量就很难,因此他们常常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筹划和跟踪自己的饮食,以尽量达到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数量。为了不让自己变得过瘦,柯林斯不得不削减了自己的跑步活动量——她过去每天都要慢跑5千米。此外,那些社交性质的聚餐也让她觉得很为难,因为拒绝参加免不了会得罪亲朋好友。

但柯林斯表示,限制热量摄入明显改善了她的脾性和睡眠,使她心智更清醒,记忆力更强。不过,她并不打算活到100岁。她说,她的目标是尽量延缓衰老过程,让自己到退休之时仍然拥有活力,仍然活得有质量。

药物帮助抗衰老?

对那些不想改变自己饮食结构而又想长寿的人们来说,一个更有诱惑力的前景是:研制出能复制减少摄入蛋白质效果的药丸。事实上,制药公司目前正致力于研发这样的药物。十年前,这方面的研究焦点是被称为“去乙酰化酶”或“长寿因子”的信号细胞,它们能减少多个与衰老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因而被认为能延缓衰老。当时有报告说,在红酒中发现的化合物白藜芦醇能延长一些动物的寿命,这是因为白藜芦醇能激发去乙酰化酶。这项报告的出炉当时大大提升了红酒和白藜芦醇补充剂的销量,但此后出现的互相矛盾的动物研究数据逐渐浇灭了人们对这些补充剂的热情。

最近,研究焦点又转向了寻找能阻断TOR分子通道的化合物。其中的代表之一是被称为雷帕霉素的抗真菌抗生素,这是一种用于接受器官移植者的免疫抑制剂。2009年,雷帕霉素被发现能够延长实验室老鼠的寿命,哪怕老鼠在较晚年(相当于人类60岁)时接受这种药物效果也一样。然而,人并非生活在严格消毒的实验室环境中,所以雷帕霉素的极强免疫抑制效果使得它不可能成为一种可用于人体的抗衰老药。而毒性较弱的类似化合物在用于抵御人体衰老方面可能更有前途。

抗衰老药物的另一个候选者,是一种被称作“二甲双胍”的抗糖尿病药物,目前它已经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同样能阻断TOR分子通道,并且能延长线虫和老鼠的寿命,但它能否延缓人体的衰老呢?2010年早些时候公布的研究结果暗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的确较少患癌症。科学家指出,导致癌症的最主要风险因素正是衰老,这意味着二甲双胍或许对人体一样有着抗衰老效果,而不仅仅是治疗糖尿病。不过,二甲双胍的毒性虽然弱于雷帕霉素,但仍有较严重的副作用,例如呕吐和腹泻。因此,要想找到最好的长寿药丸,研究者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在就肯定有关延长寿命的蛋白质理论还为时过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也承认,或许其他养分例如脂肪酸和胆固醇等也在这方面起着作用。一些科学家还推测,蛋白质与热量的比率或许才是关键之所在。与此同时,抵御衰老与疾病的最佳武器仍然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绿色植物。假如果蔬也是神灵们的主要食物的话,那么提托诺斯和厄俄斯共享幸福的日子可能就会多一些。

② 吃素也能活得久?

吃素的确在一些方面有益于健康。那么,吃素能保证营养摄入吗?

多吃水果蔬菜,有益健康。

素食是指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饮食习惯,素食者的饮食中包括水果、蔬菜、杂粮、坚果和种子,也包括或不包括奶制品及蛋类。严格意义上的素食者不吃肉,包括红肉、禽肉、鸡鸭兔、鱼、虾、贝,以及像动物胶之类的所有屠宰动物或动物衍生产品。当然,他们在不经意间也可能在消费肉类。以西方素食者为例,他们吃的乳酪中就含有多种动物成分。

素食饮食也有多种划分,例如含奶制品但不含蛋的素食,含蛋但不含奶制品的素食,既含蛋也含奶制品的素食,既不含蛋也不含奶制品的素食,最后一种是最严格的素食,其中甚至不包含蜂蜜。许多素食者还避免使用任何动物衍生制品,例如毛皮服装和化妆品。

不仅有素食者,还有半素食者,后者的饮食主要由蔬果构成,但不排斥鱼或禽肉,偶尔也会吃点红肉。吃鱼及禽肉的半素食者或许只是把哺乳动物的皮肉定义为“肉类”。

素食主义历史

最早的含乳素食主义记录来自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和古希腊,这两种古文明的饮食观都强调不对动物采取暴力手段,这种饮食观为当时的宗教人士和哲学家所极力倡导。到晚古时期(公元284~632年),素食主义基本上从欧洲绝迹,但一些中世纪欧洲僧人出于苦行原因禁吃肉类,不过他们都不避免吃鱼。素食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于欧美卷土重来,到19世纪和20世纪越发普及。1847年,第一个素食协会在英格兰建立,德国、荷兰及其他国家纷纷跟风。1908年,国际性组织——国际素食联合会成立。20世纪,素食主义在西方世界变得流行起来,这是人们关注健康、伦理以及环境和经济因素的结果。

素食与健康

美国饮食协会和加拿大饮食家协会都宣称,不管从哪个阶段开始,只要是安排合理的素食饮食习惯都是健康的和营养充足的,因而对于增进健康和防治某些疾病都是有益的。大规模研究结果表明,素食男性和女性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分别比非素食男性和女性低30%和20%。

人体必需的养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蔬菜、杂粮、坚果、豆浆、鸡蛋和乳品中都能找到。素食饮食中包含低水平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动物蛋白质,以及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纤维、镁、钾、叶酸以及像维生素C、维生素E和植物素这样的抗氧化剂,而氧化被认为与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素食者的身体质量指数、胆固醇水平和血压都比较低,心脏病、早老性痴呆、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比非素食者低(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尚存争议)。

研究发现,非精瘦的红肉会增加患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肺癌的风险。另外,对素食者和非素食者进行的压力测试表明,素食者的心态优于非素食者。

印度的一处路边纯素食店。

素食者的营养摄取

西方社会素食者的饮食中通常富含类胡萝卜素,但相对缺乏长链欧米珈-3脂肪酸和维生素B12,假如不摄入足量的羽衣甘蓝、绿叶蔬菜、印尼豆豉和中国豆腐等,素食者就可能严重缺钙及维生素B。素食饮食中高含量的膳食纤维、叶酸(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镁以及低消耗饱和脂肪,被认为对健康有利。

蛋白质 素食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量只略低于肉食,但能够满足任何人的每日所需,包括运动员和练健美操者。多项科研结果证实,只要摄入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合适,素食饮食就完全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人们对于从蔬菜中获取的蛋白质的一个普遍担忧是:是否能从蔬菜中获取人体所无法合成的基本氨基酸?在这方面,乳品和鸡蛋能够对不排斥它们的素食者提供完整的营养;但对于那些最严格的素食者来说,就只能多吃羽扇豆、大豆、大麻籽、鼠尾草籽、苋菜、荞麦和藜麦,因为只有它们才能提供足量的所有8种基本氨基酸。不过,基本氨基酸也可以通过食用互相补充的植物组合来获得,例如黑糙米加蚕豆,又如鹰嘴豆酱(中东地区的开胃食品)加圆面饼。

铁 与非素食饮食相比,素食饮食中包含的铁水平并不低,但不如从肉食中吸收铁那么有效,有时铁的吸收还会因食物中的其他成分而受阻。富含铁的蔬果包括黑大豆、腰果、四季豆、小扁豆、燕麦粥、葡萄干、豇豆、大豆、早餐燕麦片、葵花籽、鹰嘴豆、土豆汁、印尼豆豉、糖浆、百里香及全麦面包等。但请注意——奶品中铁含量很低。此外,素食者体内的铁储存量有可能会低于非素食者,因此素食者有可能出现缺铁病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因此还是要提醒素食者注意摄取足够的铁。

维生素B12 植物中通常都不含大量维生素B12。不过,不排斥乳蛋的素食者不会缺乏维生素B12,而最严格的素食者也可从强化食物和膳食补充剂中获取维生素B12。由于人体会保存维生素B12并重新利用它而不会毁掉它,因此临床上的维生素B12缺乏症并不常见。人体保存维生素B12储量的时间可长达30年,在此期间不需要补充。请注意,唯一能为严格素食者提供可靠的维生素B12来源的食品,是一些经过这种维生素强化的酱油、豆制品、早餐燕麦片及维生素B12补充剂。

左图:蛋和奶不仅能提供丰富蛋白质,而且能补充维生素B12等。

右图:多种多样的大豆有多种多样的用途。

脂肪酸 非素食者可以从鱼身上获取欧米珈-3脂肪酸,素食者则可以从酱油、胡桃、南瓜子、菜籽油、猕猴桃以及大麻籽、鼠尾草籽、亚麻仁、车前叶蓝蓟籽和马齿苋等中获取脂肪酸。其中,马齿苋中包含的欧米珈-3脂肪酸比其他已知的任何绿叶植物都多。植物食品能提供阿尔法亚麻酸,但不能提供长链欧米珈-3脂肪酸EPA和DHA,后两者在蛋、奶制品中含量也很低。素食者尤其是严格素食者的EPA和DHA水平都低于非素食者。尽管低水平EPA和DHA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还不得而知,但要想通过补充阿尔法亚麻酸来提高体内的EPA和DHA水平是不可能的。

最近,一些商家开始销售专为素食者提供的包含海藻提取物的DHA补充剂,能同时提供DHA和EPA的相似补充剂也开始出现。全海藻并不适合作为补充剂,因为它们的碘含量太高。不过,像螺旋藻之类的一些海藻确实能很好地提供多种脂肪酸。

钙 素食者的钙摄入量与非素食者相仿。素食者如果不摄入足量的绿叶蔬菜,就会出现损坏性的骨矿化,这是由于绿叶蔬菜能提供充足的钙。例如,羽衣甘蓝、小白菜、无头甘蓝和芜青等都是较好的钙提供者。菠菜、瑞士甜菜和甜菜叶的钙含量都很高,但它们的钙都绑定在草酸上,因而难于吸收。

维生素D 素食者群体的维生素D水平看来并不比非素食者群体低,但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其实都缺乏维生素D。充分地暴露于太阳的紫外辐射下,人体就能自发产生维生素D。此外,牛奶、豆奶和谷粒中可以添加维生素D进行强化,蘑菇也能提供一定的维生素D,前提是蘑菇在被采摘后要接受紫外光照射。对于没有接受足够太阳光照射以及没有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维生素D的人来说,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是必须的。

素食与长寿

根据1999年西方国家5个研究项目的共同结果,在其他条件几乎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吃“肉”、只吃鱼和蔬果的人群的死亡率为0.82,不排斥乳蛋的素食人群为0.84,偶尔吃肉人群也为0.84,而经常吃肉人群和完全吃素人群的死亡率最高——均为1.0。但研究者指出,少吃肉或非严格素食者的死亡率之所以较低,其实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群的吸烟率也较低。事实上,虽然素食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概率比非素食者低24%,但死于其他主要疾病的概率二者并无差异。

英国针对素食者死亡率的一个专项研究也指出,对一般人而言,寿命长短同是否吃鱼、肉似乎并无直接关系,倒是同吸烟率(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及社会经济地位有关。而美国一项目前仍在进行中的研究暗示,不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寿命差异最多可达10年,其中坚持吃素估计可以增寿1~2年,而坚持素食20年以上则可能延长寿命4~5年,不过有一个前提——虽然是吃素,但也必须全方位摄取各种素食的营养,也就是吃素但不能挑食。

一些区域性的统计研究结果暗示,在吃肉少的地区人群的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吃肉多的地区,前者比如法国南部,后者比如法国北部。科学家现在普遍认为,对延年益寿来说,少吃肉、多吃蔬果的饮食模式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完全排斥肉类和乳蛋或许并不可取。上述5个研究项目的共同的结果就是:少吃肉、多吃蔬果的人群的死亡率比其他任何人群都低。

美国最新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不排斥乳蛋的素食者体内的一种糖化终产物水平明显高于非素食者,而这种糖化终产物能够抗氧化和阻止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遭长期性损害,从而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衰老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一项仍在进行中、为期20年的国际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确实与吃肉过多直接有关。

食品安全问题

有研究者指出,素食能减少人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概率,而肉制品厂和奶牛农场都曾发生过大肠埃希菌污染食品的事件。

大肠埃希菌通常经粪便和口腔传染,常见传播路径包括食物准备过程中卫生条件不合格以及农场污染。奶牛和肉牛是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储备库,牛可以无症状携带这些病原体并通过粪便排泄出来。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爆发常见于磨碎的牛肉、发芽菜(例如紫花苜蓿芽)、菠菜、生牛奶、未经高温消毒的果汁(例如橙汁)和水、未经消毒的水果(例如苹果),以及受感染的工人造成的传染。2005年,有美国人在食用购自超市、标明为“多次清洗、无菌包装”的生菜后感染大肠埃希菌。2007年,美国又有预先包装好的生菜沙拉在被检出大肠埃希菌之后被召回。

沙门氏菌爆发也曾被追踪至花生酱、冷冻食品和真空包装快餐中。可怕的疯牛病亦被认定是由牛传给人的,吃了未经烹调熟透的染病牛肉者就会感染疯牛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之后就可能发病,并且目前无药可救。此外,还有鸡鸭传播禽流感、猪传播甲型流感、羊传播手足口病、农场鲑鱼体内发现多氯联苯、鱼体内发现汞,牛奶等动物制品含有二恶英、人工生长激素、抗生素、铅和汞,蔬果遭遇杀虫剂污染、被禁化学品被用来催熟水果等令人担忧的报道。

生吃生菜可一定要注意卫生哦。

人天生就该吃素?

人既能消化肉食又能消化蔬果,因此被划分为杂食动物。但有科学家指出,从解剖结构上看,人更类似于食草动物,例如肠道较长,牙齿较钝,这些特点都与其他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明显有别。人的近亲猩猩在野生状态下就很少吃动物,而是大量吃植物和瓜果,这或许正是野生猩猩很难患癌症等疑难病症的原因之所在。

营养学家相信,300万年到400万年前,随着地球气候突变,森林和灌木带枯死并沦为开阔的大草原,为早期人类提供了打猎的好机会,他们逐渐开始吃肉,以至于最终形成了杂食的饮食习惯。也就是说,人类本来是吃素的。不过,对这种观点目前科学界还存在争议。

如今,一些西医也开始建议患者改为吃素并长期坚持,吃素被认为能够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冠状动脉疾病等。不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

猜你喜欢

素食者素食热量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Life in 2060
剧烈运动的热量
■健康成为素食者的主要动力
热量计算知多少
素食主义
素食长寿的秘密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春季素食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