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疗体育能力的探讨

2010-12-04

重庆医学 2010年1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体育教师

蔡 辉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400030)

体育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疗体育能力的探讨

蔡 辉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400030)

医疗体育就是一种以治病和恢复机体功能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也叫体育疗法[1],是通过选择适宜于身体状况的体育运动进行锻炼,达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有效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加深了对体育运动健身内涵的理解,医疗体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首先,医疗体育是一种功能疗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已经衰退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同时还可以使有缺陷的器官功能得到一定的补偿。其次,医疗体育也是一个全身疗法,既能作用于局部患处,又能影响到患者的各系统器官,能全面增强体质,提高体内的抗病能力。但是医疗体育是一种主动疗法,患者参与医疗体育活动,必须要靠自己主动完成,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不能达到康复目的的。所以,医疗体育还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作用,能够培养患者与病魔积极斗争的精神,加强其自信心,克服药物依赖思想和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

1 培养医学生医疗体育能力的必要性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和高水平健康卫士的特殊使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医学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所以现代医学生除了具备强健的身体外,还应有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已经逐步建立,并肩负着指导居民科学、合理地运动和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重任。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应该认识到医疗体育的重要作用,树立预防保健为主,医学治疗为辅的健康原则。培养医学生医疗体育能力的实际意义主要在于职业上的适用性,通过医疗体育教学,掌握医疗体育知识、正确的锻炼方法,可以使医学生学到医学专业教育以外的技能,丰富医疗知识,提高医疗技术。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疗体育能力的策略分析

2.1 强化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关键作用。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医疗体育能力,必须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更要提高体育教师“医体结合”的专业能力。要利用医学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体育教师中有计划地开展医体结合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业余时间里,体育教师应该适当系统地接受医学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由于医学院校中的体育教学有着医疗体育的特殊使命,所以体育教师还要有积极从事学术研究的责任心,对于许多疾病来说,应用医疗体育都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这已经得到古今中外的医疗实践证明。但针对各种具体病症,采用什么样的体育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这是体育教师与医务人员应该携手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特有的人力资源优势,与医学专业教师联合进行热点课题研究,以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

2.2 提高医学生对医疗体育的认识 受传统体育教学的长期影响,医学专业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学习保持充沛的精力等方面。通过进行医疗体育教学,要彻底改变医学生的这种片面认识,使他们知道给患者治病不完全靠打针、吃药或者做手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预防,增加抵抗力,如何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恢复得更快等等。虽然体育锻炼不能替代药物和手术,但如果忽视体育锻炼在治疗疾病、增进健康方面的积极影响必将事倍功半。所以,提高医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可以改善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习惯,使其具备开具药物处方和运动处方的治病能力。

2.3 构建医学院校医体结合的特色体育教学模式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目标要求大学生能够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为健康服务,医学专业学生是未来人类健康的保护者,我们必须结合医学院校特点,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为主体,开展实用型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的设置上要考虑医学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一方面要保证完成体育教育任务,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之关系的认识,培养他们能运用体育手段,帮助他人恢复身体健康的指导能力。因此,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应注重医体结合的特色,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医体结合、医体渗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运用现代医学知识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和监控学生的体育运动,使学生掌握运用体质测试的方法了解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针对性的进行锻炼[2]。

2.4 突出医疗保健体育的主体地位,体现医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医体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求具有适用性的教学内容,除了按教育部规定开设多样性的体育专项课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开设医疗保健体育等课程,把医疗保健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实现体育教育的“医学”专业化、特色化。医疗保健体育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医疗保健规律的应用性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和有关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参与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功能恢复、机能增强给予保健指导[3]。因此,加大医学院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比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医疗体操、气功、导引、养生、太极拳等体育医疗方法、健身运动处方、康复运动处方、运动损伤的防治内容[4]。使学生提高对体育和医学相互关系的统一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医疗保健体育知识指导他人健康生活、学习和工作。

2.5 改革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 体育成绩的评价在学生体育学习中起导向、调节、激励和鉴定作用[5]。由于长期受到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依然维持竞技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体育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基本没有反映在体育课的成绩评定里面。为了让医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体育相结合,达到科学治病、热爱体育,并积极指导社会其他成员科学锻炼、强身健体的目的。改革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现有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客观、公正的多维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医学生医疗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3 结 语

科学养生、预防为主是人类预防疾病、强化保健的新观念,医疗体育必将成为药物、手术等治疗疾病的有益补充。因此,医学院校的体育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教材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充分考虑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在改善和促进医学生自身体质健康的同时,并要求其懂得医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培养医学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1]温富有.简析医疗体育的特点和运动手段[J].考试周刊, 2008,21(2):123.

[2]雷亮.对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注重“医体结合”的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8):1112.

[3]杜世全,盛治进.对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6):70.

[4]湛育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中应突出医疗体育的功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122.

[5]王志华,覃汉宁,谢翔.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改革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1):10.

book=9,ebook=78

10.3969/j.issn.1671-8348.2010.18.019

R455;G642.4

A 文献标识码:1671-8348(2010)18-2438-02

2010-02-25

2010-05-25)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体育教师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