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010-12-04

重庆医学 2010年18期
关键词:护理学人文精神妇产科

贾 佳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400030)

加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贾 佳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400030)

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重要工作之一,妇产科护理工作者肩负的是母婴和女性的健康。临床工作中,与内科、外科等其他学科相比,妇产科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生殖、妇科疾病及妇女保健等话题都是患者非常敏感的,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患者羞怯情绪强,要求护士除有过硬的护理技能和职业护理能力外,还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高的人文素养及职业素养。

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修养的教育。它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最终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人文素质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知识,人文素质培养主要靠内化[1]。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对象以女性为主,护理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女性心理、尊重女性,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妇产科患者心理需要和对患者人格、尊严的尊重,隐私的保密,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

但是长期以来,医学教育认识与实践中有一种误解,以为护理人员人文精神的培养就只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毫无疑问,人文学科教育是重要的一面,但不是全部,还包括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需要潜移默化的。

2 我国妇产科护理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2.1 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护理教育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突出知识积累,轻视能力培养。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护理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多达20%~25%。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课时偏少,严重制约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导致学生片面追求生物医学知识理论和技能。所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学生只学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人文知识在护理实践中的渗透与应用,而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专业在人文素质方面要求的不同更无法去感受和了解。

2.2 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目前全国尚无统一规范的护理人文教育教学大纲,对于课程的设置无统一规定,甚至缺少教材。因此各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往往根据自己目前师资水平及对人文教育的理解设置课程,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带有随意性、主观性。个别课程使用医学专业人文教材,不能突出妇产科护理专业特有的价值,尤其是突出专业的人文教育特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内容上,内容比较陈旧,难以反映时代及社会变化、专业变化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以课堂灌输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考核方法上以笔试为主,致使学生有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或者应付考试,而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课程,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2]。另外,大多数院校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如进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素质优良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我国护理学院教授人文社科的教师多数缺乏护理与人文渗透的知识,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师缺乏人文科学知识,而人文科学教师又缺乏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都存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缺少人文素质与护理专业的融合,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足,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2.4 专业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脱离 近年来许多院校进行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时。但是这些课程常常设置在大学的一、二年级,后期主要是专业课的学习。但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教育者常常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妇产科护理学教育的过程,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人文社科教师的事,不能单纯依赖人文课学时的增加。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师也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质知识,把“授业”与“传道”有机地结台起来,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学生在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感受和领略到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深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另外,我们的人文教育常常重在课堂、重在教,而对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个体的人生体验却予以忽略。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往往在实验课及见习、实习等实际操作学习中更为有效,我们除了在理论上渗透人文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为学生做好榜样,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进行操作和面对患者。

提高护理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在理论课、技能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组织形式,指导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和社区及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法等途径,可以很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妇产科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使患者自觉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大量医患纠纷,有利于医患沟通和化解矛盾。

[1]刘仰斌.大众化教育阶段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2]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9):2439.

book=9,ebook=93

10.3969/j.issn.1671-8348.2010.18.022

R473.71;G642.4

A 文献标识码:1671-8348(2010)18-2442-02

2010-02-25

2010-05-25)

猜你喜欢

护理学人文精神妇产科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