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资产综合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探讨
2010-12-01申晓龙胡晓洪
申晓龙 胡晓洪
作者通联: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市含浦科教园410208
E-mail:ShenXL64@126.com
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资产综合管理。设备资产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一生)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一、企业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应结合设备特点,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1.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向着大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及结构复杂化等特点发展。为了对现代化设备搞好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现代设备管理本质上是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结合。
2.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设备全过程综合管理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而且要对引进的外国先进设备,在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有计划、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3.加强对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研究
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应积极组织国内、国外及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企业必须进行设备研究工作,对于重点设备研究项目或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项目,要组织各企业的设备研究力量或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协作,集中力量,分工协作进行攻关。研究出来的技术成果应及时推广应用。
二、设备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设备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体现在: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素质现代化。
从规划、设计、制造、筹措、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更新全过程物资运动形态的科学管理;从设备的初始投资、维修费用、折旧、更新改造资金直至涉及设备的其他各种费用的筹措、积累、支出的价值运动形态的科学管理。
1.设备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资产管理的企业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为:为企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为企业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提供保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
2.影响设备管理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因素
(1)产品成本。设备管理目的之一就是让设备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杜绝废品发生,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设备资源,降低产品单耗,降低成本。由于设备保养和使用不正确,维修不及时和不彻底,致使设备损坏或者发生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的维修频率增加,维修费用的增多,不但影响产品的进度,而且还增加企业的产品成本。
(2)产品质量。设备管理的另一个目的之一就是为产品质量服务的,把设备保养和调整到最佳状态,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好的劳动条件。它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各过程进行管理和有效地控制,实现质量体系的要求。设备作为现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产品质量尤其质量控制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有效地控制,不仅要掌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还要了解设备的精度、性能、可靠性、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档案并严格进行考核。严禁精机粗用、超负荷使用、无证操作机床,还要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和加工产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只有在设备管理中对影响产品质量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提高。
(3)生产能力。设备管理宗旨之一是利用投入最少的资金、人力、设备等并采用最优的方法,力争获得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交货期准的产品。一个企业在对外签定供应合同时,必考虑企业本身的设备优势及加工能力。要利用有限的设备资源,合理评估设备的各种性能和参数,结合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和规模,合理有效地进行设备的工艺布局,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把企业的生产能力搞上去。只有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让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处于一种最佳状态,才能开足马力、安全运转,提高企业产品的生产能力。
(4)安全运行。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和设备财产的安全。造成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与设备这一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不完善。例如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设备结构不安全、有缺陷,违反操作规程,超负荷使用设备,劳动组织不合理,设备维护管理不善等。所以必须在设备一生的全过程中考虑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设备安装、工艺布局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并确保装置的功能齐全和质量可靠;在进行工艺布局和设备安装时不仅要考虑设备本身安全上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生产技术上的安全性,定期对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如天车)进行安全性检查和排除隐患。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经常对设备操作人员(特别是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坚持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让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把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5)节约能源。企业使用设备的动能是由电能及电能设备转化而来的。因此节约能源就必须有效控制设备的开机和停机时间,初步计算单耗产品的能耗数量,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充分利用8小时上班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改进产品工艺加工方法和流程,合理改善设备的布局,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班后人走关掉电源的规定,要动员全体成员参加设备管理。另外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消灭设备的跑、冒、滴、漏等明显能源浪费的现象。消灭设备的无人长明灯及空运转的现象,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对能耗高、效率低、精度低的设备必须实行技术改造措施或更新计划,对能耗大的设备如传动箱试验台等必须进行节能改造,严格禁止大机床加工小工件的现象,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6)环境保护。企业设备中的粉尘、噪音、振动、辐射以及有害气体、废渣和废液排放等是对职工与周边居民身体和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污染源。加强设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设备对人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实现无事故,无公害。为消除污染,企业必须对有污染源的老旧设备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如抛丸机的粉尘和噪音的改造),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保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防止出现污染泄露事故。对于排放、存储污染源的设备均应该实行定人定机定责操作制度,并实行定期测试、定期检查、定期回收、定期维修的管理制度。对处在有污染源环境中工作的职工,要采取防污染侵害的保护措施,定期对这些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给职工创造一个清馨的工作环境,树立一个良好负责的企业形象。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设备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做好设备管理就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保证人身和设备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提高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一个和谐企业和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也具有长远意义。
三、构建设备综合管理体系的探讨
1.设备管理是企业有效获得利润的直接保障
设备管理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保障设备可靠性,发挥其在役期最大出力,维系持续稳定的生产,同时降低其购置及维修成本,是企业有效获得利润的直接保障。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是指设备服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从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资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更侧重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涵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转让、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2.建立设备管理架构及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企业主要按设备管理和维修资源集中管理、优化配置、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设备管理体系和设计管理架构。管理架构及管理体系见图1和图2。其主要方法和特点如下:
(1)以设备部为任务管理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实现管理与维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
(2)以强化现场管理为目标,在二级单位设置设备科(室)。
(3)按资源集中原则主要设置以下专业管理机构。
①设置维修公司。统一维修管理和维修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设立具有二级法人资格的维修公司。维修公司按委托和内部结算方式,以合约制承担企业内部的维修任务,同时可承接企业外部的维修或加工业务。
②设置采购中心。统一物资(含燃料、油脂、工具等)、备件和设备的采购,将采购权集中到企业一级,并按需求驱动模式,建立备件材料采购业务工作体系,有效控制备件材料采购计划,从源头上控制备件库存。
③设置仓储管理与配送中心。将设备与设备运行相关备件、材料、物资的仓储集中管理,按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配送。
④设置能源中心。能源管理职能集中,统一管理和配置能源需求、水电气风需求计划和消耗核算。
四、设备现场管理是落实设备综合管理体系的重点
1.对设备现场进行专责管理
首先,把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纳入工厂厂长、研究所所长任期目标考核,把分解指标、具体措施落实到人,与经济责任制挂钩,纳入工厂双文明竞赛综合考核。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对设备现场管理的职责,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要求工厂生产副厂长、车间生产副主任对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包括润滑和卫生)负领导责任;主管设备副厂长、车间设备副主任对设备的管理、检修、消除设备隐患及防止跑冒滴漏负领导责任;工厂厂长、车间主任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负总的协调、领导责任。对操作人员明确设备操作、维护和设备巡检、交接责任;对维修人员明确巡检、定检(重点、关键设备)责任。其次,成立现场包机小组,对现场重点设备、关键机组实行特护管理。包机组一般由操作工、钳工、电工、仪表工组成,每个成员都应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包机责任。如操作工巡检的路线、时间、部位、方法、记录要求,设备润滑,设备状态监测情况记录,卫生区域及标准等。对包机目标实行定量考核,如设备完好率、泄漏率、故障停机率等。
2.增强设备现场管理力度,实现设备可靠运行
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强化生产设备管理工作,坚持日常巡检与设备状态鉴定相结合、设备强化自主保养与状态监测相结合、设备故障整改通知与落实解决具体措施相结合。加强对主要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并能熟练掌握“程序”作业、巡回检查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根据“程序”作业内容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与检查。实行严格的预修报修制度,维修计划纳入生产单元生产计划之中,并按时落实。在设备修理管理上做到进出规范检验,严格执行修理标准,对修理全过程实行主修负责制度。管理部门有齐全的修理台帐,并对修理费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修理工作。依据设备管理有关规定,每年设备管理模块进行两次设备管理大检查,生产模块每季进行一次设备管理检查,生产单元每月进行一次设备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按照有关规定的奖励办法进行评比奖励。良好的设备现场管理体系运行确保了设备完好状况,设备综合完好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3.坚持实行“二定三包”制度
在使用方面坚持实行“二定三包”制度,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和包保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燃料电力费,维修费,保养费,工具费等)挂钩,并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培训。其次,加强对机械使用环境的控制,因为机械设备的性能受到工作场地的温度、气压、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少工厂企业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致使机械设备使用性能降低,维修工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如果在工作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将对减少维修工作,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利。
总之,要实现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的闭环,要求的不仅仅是管理制度和软件系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设备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树立对待设备资产管理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 韩应战.企业QES管理体系框架内的设备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07(1)
2 刘德峰.信息技术与设备管理现代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7(2)
3 毛宗学.神东公司EAM设备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学报,2005
4 郑国伟.机械工业发展与企业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1)
5 刘德峰.中国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二)[J].中国设备工程,2008(12)W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