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细菌学监测与分析

2010-11-27卢慧懿邱炽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浓缩液透析液菌落

卢慧懿,邱炽昌

(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广东 惠阳 516200)

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细菌学监测与分析

卢慧懿,邱炽昌

(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广东 惠阳 516200)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状况,分析污染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情况及细菌种类。结果: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86±46)CFU/ml,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 392±101)CFU/ ml,反渗水的平均菌落数为(89±45)CFU/ ml,常见细菌为枯草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结论:透析液在配制的过程中,有多种环节可能造成污染,应加强透析液的监测工作。

透析液;细菌;污染;监测

血液透析系统由水处理系统、混合透析用水和浓缩透析液的系统以及通过人工肾泵透析液的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组成,血液透析系统各环节的不完善及工作人员操作的不当可造成血液透析液的污染,血液透析污染是引起血传播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己成为严重问题,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合格的透析液是高质量透析治疗的保证[1]。本监测对医院血透室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细菌污染调查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透析用水普通自来水经过滤、软化、活性碳吸附及反渗透处理形成反渗水。透析液浓缩溶液:A液含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及葡萄糖等成分;B液主要是碳酸氢钠。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浓缩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即成透析液。

1.2检测方法

1.2.1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检测 每月中旬采样一次,采样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ml样品加入无菌试管,吸取0.2ml标本加入血琼脂平皿中均匀涂布,置36℃ 孵育箱培养48h,鉴定细菌及计算每毫升标本中的细菌菌落数(CFU/ml)。计算公式:细菌菌落数(CFU/ml)=平皿上的细菌菌落数×5。

1.2.2医务人员手和空气污染检测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棉拭了涂抹医务人员双手,进行菌落计数并检测病原菌,以细菌总数≤5CFU/cm2,不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空气:用9cm直径血平皿在治疗室、处置室布点,面积≤30m2者布3个点,面积为≥30m2者布5个点,暴露5min后送培养;以细菌总数受≤200CFU/m2,不检出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

1.2.3评价标准 透析液的细菌学监测结果的判定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2],即透析入口处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数≤200CFU/ml;透析出口处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数≤2000CFU/ml;致病菌不得检出。

2 结 果

2.1透析液及透析用水污染情况采集反渗水、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各132份,其中不合格数各为3、10、12份,分别占2.3%、7.6%、9.15%。各样本的平均菌落数为:反渗水(89±45)CFU/ml、透析液入口处(86±46)CFU/ml、透析液出口处( 392±101) CFU/ml。经检测,医护人员手合格率80.00%(16/20),空气合格率66.67%(6/9)。

2.2反渗水、透析液中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数量反渗水、透析液中主要污染细菌为枯草芽胞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株数见表1。

表1 反渗水、透析液中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数量 株

3 讨 论

透析液的细菌污染是血液净化疗法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细菌污染透析液后,尽管细菌本身无法通过透析器的NC膜,但其毒素可通过该膜进入透析患者体内,引发机体产生致热原反应,从而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监测结果表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结果均达标,但透析液的主要成分A液、B液均存在细菌超标现象,透析液的细菌学监测表明透析液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污染,而且医务人员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空气合格率仅为66.67%。造成透析液污染有多方面原因:①用普通自来水作为水源,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可产生内毒素。②自来水中的细菌及其沉淀物可被水过滤系统滤除,但如不按要求消毒,虽通过活性炭吸附,细菌仍在过滤器上聚集。③水软化器、离子交换树脂等水处理器均不能清除细菌内毒素,反渗器装置可消除内毒素及细菌,但必须按要求消毒,操作时应有较大的水压。④紫外线照射可杀死某些细菌,但另一些细菌对紫外线有耐受性,应时常监测紫外线的强度是否合格。⑤配制A、B液的容器应常规刷洗和消毒,特别是盛B液的容器,因B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偏弱碱性,极易被细菌污染[3]。⑥当天未用完的B浓缩液第2天继续使用,第2天使用的B浓缩液则在第2天已经溶解。B浓缩液在透析完成后不排空,在第2天再加入新的浓缩液继续使用。需要注意的本监测枯草杆菌污染最高,是透析液的细菌污染主要条件致病菌。由于枯草杆菌常存在于空气、水中,所以分离率较高。虽然条件致病菌毒力很弱,但由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免疫力常较低,如细菌进入人体,更易造成患者的感染,因此空气消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对于控制措施,首先要加强透析液配制过程的管理[4]。操作者应无菌操作,配制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都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配置容器、分装的管道和塑料桶应每天清洗消毒;浓缩B液要用反渗水稀释,且应现配现用,减少存放时间,决不能使用超过24h的浓缩液。其次,定期维护反渗水装置,定期更新软水过滤器,更换树脂、活性碳和反渗膜等。对于透析用水管路和储水罐应定期清洁消毒。本调查监测给我们提示,加强血透室水处理系统管理、定期进行水处理系统清洁消毒和水处理系统质量监控、透析系统的消毒灭菌监测,透析液配制严格按操作规范,包括配制容器的定期消毒等,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确保患者透析安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Abrutyn E, coldmann DA,Scheckler WE. Infection control reference service[M]. Newyork: WB Saunders Company, 2001:1453-15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

[3]钟晓祝,田碧文,李春梅.血液透析液前瞻性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54.

[4]李季.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 10(5):350-351.

[编辑] 一 凡

R459.5;R117

A

1673-1409(2010)02-R044-02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2.020

2010-04-11

卢慧懿(1979-),女,广东惠州人,护师,从事血透专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浓缩液透析液菌落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血液透析液入口处细菌污染状况分析
造纸法烟草薄片浓缩液的醇化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透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效果较好
蒸发-固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研究
回灌法处理反渗透浓缩液的试验研究
基于细菌菌落优化算法含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