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2010-11-24葛继平

关键词:信息产业工业化轨道交通

林 莉,葛继平

(大连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林 莉,葛继平

(大连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纷纷推动本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中国也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从界定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入手,追溯国内外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实践背景与发展历程。从内部驱动力、外部推动力和政府引导力3个方面剖析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融合的强化机制。

信息化;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动力机制

一、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内涵

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世界其他国家和世界组织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国外只有制造业这一大概念。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自此成为我国独有的概念。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有三大块,分别是时速200 km以下的铁路客车、城市轨道车辆(轻轨和地铁),以及时速200 km以上的高速铁路客车(动车组)。其中,铁路客车国内生产厂家主要有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客)、南京浦镇机车车辆厂、唐山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唐车)、青岛四方铁路设备装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四方)等。生产动车组的有唐车、长客和青岛四方3家。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则是指从2004年开始,我国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2.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内涵分析

工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本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1]狭义的工业化是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上升。如A. K. Bagchi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将其定义为一个过程,并提出其基本特征是“首先,国民收入中制造业活动或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其次,在制造业活动或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除了暂时中断外,整个人口人均收入也增加了”。它的本质是整个社会物质基础的适应性升级,工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信息化”一词最早见于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发表的《论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的内涵不断拓展。1997年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在于: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与载体;信息化衍生于工业化,成为工业化的助推器。由此可见,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而二者互动使融合成为必然。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即以工业基础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张力,引导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迁移的质量互变过程,由此带来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的全方位变革。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角度出发,信息化与其融合由内涵盖了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向外延伸至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诸多层面。信息化借助自身的虚拟特征,通过“软植入”方式锻造行业的整体态势,富含更多融合弹性,而这种弹性即为竞争优势的来源。由此可见,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技术层融合、产品层融合、管理层融合、产业层融合4个层次,这4个层次是逐级推进的,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层次

二、国内外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实践背景与演进历程

1.实践背景

现代经济学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革命之前是“生产要素驱动阶段”,第一、二次产业革命之间为“投资驱动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之后为“创新驱动阶段”,信息经济时代则进入“信息驱动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包括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随着计划的实施,这些国家的两化融合工作不断推进。

美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定国家信息化战略,同时也是颁布国家信息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其通过立法、制度改革、投资和制定标准不断完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2000年6月,欧盟把“消除数字鸿沟,构建信息社会”作为优先目标。德国政府推出21世纪信息社会计划,利用信息技术直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德国50%以上的工业生产和80%以上的出口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德国对信息技术及其在工业领域应用的研发投入很大,如:占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市场份额14%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每年研发经费达50亿欧元,通过研发信息化,巩固并提升德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法国政府积极推进两化融合。2000年7月,法国总理若斯潘宣布,政府将采取措施,缩小法国在信息领域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除进行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外,法国还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营造两化融合的环境。加拿大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近年来从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种系统建设发展到关注水平和能力,信息化建设进入深层次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非常重视,从“八五”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到“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推动两化融合,国家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创造两化融合的环境,加快两化融合进程。推动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日益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价值,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演进历程

发达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相融合。以数字化设计、网络化经营、清洁化生产为特征,将计算机辅助工艺编程计划(CAPP)、虚拟产品开发(VPD)、清洁生产(CP)等信息技术融入制造领域,逐步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第二阶段,信息技术与产品相融合。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品改良,同时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柔性制造系统(FMS)等。第三阶段是制造信息化集成,提高制造标准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例如,西门子PLM致力于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与制造生命周期的集成,EAI(企业应用集成)和BPM(业务流程管理)等技术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MES成为实现ERP与底层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枢纽。第四阶段是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企业资产管理(EAM)、大修维护管理(MRO)、统计过程控制(SPC)等新技术出现,由此进入管理信息化阶段。

西方国家的信息化始于工业化之后,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一个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在同一社会经济条件下同时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既要完成工业主导型经济替代农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任务,又要根据世界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推动高新技术发展。[2]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与产业发展路径一样,也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道路,如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平台中的结构分析软件、疲劳分析软件等基本引自国外,因而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发展历程与西方国家一样也经历了4个阶段。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已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大企业通过战略信息化致力于打造核心业务管理平台,通过产品研发信息化构建了数字化设计平台,通过产品制造信息化实现了制造执行系统及设计制造核心业务集成,两化融合初见成效。

三、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从国内外融合的背景和实践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来源于:内部驱动力、外部推动力和政府引导力,这三方面相互作用大大推动了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1.融合的内部驱动力: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与企业成长的驱动

(1)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内在压力。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16个重点发展的关键领域。2004年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战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铁道部提出的《关于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推动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融合型”人才奇缺,动车组引进后维修维护问题等。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面临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改造的压力。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艰巨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必须以信息化加快提升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通过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扩散和渗透,加速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体系,推动该产业从“低附加值”的生产型制造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转移,用一个阶段完成两个阶段的任务。

(2)先进轨道交通制造企业成长的内驱力。随着我国加入WTO,轨道交通市场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的提出以及金融危机后政府为扩大内需所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使中国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黄金时期”。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庞巴迪、阿尔斯通和GE等国际旗舰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双重挑战,亟待在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实现成长。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差异化”和“低成本”间的最佳结合点定位,信息化的引入使得边际收益提高与边际成本降低同时发生,从而使企业在“差异化”与“低成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双获取”的天平。此外,长期以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一直以产品为对象组织生产,效率低,管理粗放,如何对成千上万零部件的设计、生产及成本进行有效的过程管控是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企业流程再造,使设计研发敏捷化、经营管理精细化,进而达到降低总体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讲,信息化是先进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适应竞争需要而采取的策略。

2.融合的外部推动力:社会需求提高与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1)社会和大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虽然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它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生产率低下、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近年来,社会和大众的消费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求产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能源的紧缺也使得社会越来越关注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大众的消费需求向创意产品、绿色设计、绿色产品转变,而这些变化依托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无疑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绿色制造的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因而,社会和大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为两化融合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2)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技术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3]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能够产生更强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得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4]经过改革开放后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建立。中国的IT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信息产业的规模均已超越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连续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8628.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实现利润1769亿元,比上年下降1.1%;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2.3%。[5]信息产业的发展成为两化融合的“引擎”和基础,有一定的条件将信息化渗透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杠杆作用显著。

3.融合的引导力: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非常重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强调在“八五”和20世纪90年代把信息产业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并列为同等重要地位加以推动。“十五大”上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六大”明确了“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2008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一贯要求。同时,国家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从制度层面保障了两化融合的顺利开展。

四、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强化动力

1.统一信息标准和规范,搭建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设计、工艺、生产等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但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尚未出台,各整车厂商主要依赖各自制定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和组装。应将各种产品和零部件的规格、技术标准化,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采购、定制以及获取维修数据等。同时,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中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在研发、制造等各业务环节,实现与国际接轨。由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所涉及的各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同,各单位平台之间实施对接难度非常大。鉴于此,应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针对行业信息化共性需求,搭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平台。重点推进网络基础平台、产业数据(交换)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共性技术应用平台和各类信息化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规划、建设、监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从而适应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在不同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寻求制造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利用信息技术使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2.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升信息技术与企业核心业务的融合度

首先,成立企业信息化部,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业务主导、需求驱动”的原则,建立两化融合体系,将信息化规划全面融入企业业务发展规划当中,协同落实,改变各机构、各部门自行其是的现象,从全局上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及目标,实现组织高效率运作及长远目标的规划。其次,加强管理流程体系建设。统一编码规则,设立统一的流程和制度,采用统一的流程描述语言,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流程管理平台,重点做好系统间信息集成,以激励与促进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共享。最后,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集成应用为着力点,推行零部件管控理念,在对零部件工序过程进行充分管理控制的基础上,推进成本过程的管理控制,构建起按零部件进行生产组织和成本控制的模式,强化企业运行过程的监控功能,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成长。

3.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夯实两化融合基础

尽管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助推”两化融合。首先,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软件,形成符合国情的、融合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软件框架体系,能从初级应用发展到中级应用、高级应用,使信息技术从简单应用发展到集成应用,并逐步推广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逐步融合,真正起到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作用[6],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到首位。其次,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为主线,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的服务功能,增强其聚集能力和发展后劲。最后,加快信息技术开发与网络的应用。发展传感网、物联网,突破关键技术,加强TD-SCDMA与传感网的密切结合[7],同时鼓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从而夯实两化融合的基础。

4.强化政府的引导力量,实现社会“信息化”

政府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基于行业推动和企业激励两方面,强化“两化”融合的规划工作,出台国家层面的“两化融合”相关政策,把相应的政策、认识、任务体现出来,为推进“两化融合”提供指导。相关政策要涵盖投资、税收、科技等多方面,国家战略要优先于企业战略。其次,加强信息技术开发与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尽快建立起健全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实现社会“信息化”。最后,加强“软”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通过政府采购,每年进行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择优选择预购的软件等产品,为加快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1]沈爱华.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的路径选择[J].中国市场,2007(48):5-8.

[2]李 林.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及其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8(6):90-95.

[3]娄勤俭.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两化融合[N].经济日报,2009-01-08.

[4]江泽民.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0):1589-1607.

[5]张颖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全球第二,释放“两化”融合潜力[N].通信信息报,2009-10-27.

[6]徐 楠.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正当时[EB/OL].(2009-06-10)[2010-03-10].http://www.ccidconsulting.com/insights/content.asp?Content_id=21215.

[7]全国装备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经验座谈会召开[EB/OL].(2009-12-20)[2010-03-10]. http://www.gov.cn/gzdt/2009-11/20/content—1469301.htm.

Dynamicmechanism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gratingwithadvancedrailtransportationequipmentmanufacturingindustry

LIN Li, GE Ji-p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Dalian Jiaotong Univ.,Dalian 116028,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power in the West has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has also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two of fusion” in the 17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CPC. The paper first defin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ra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cked to the practic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ng with advanced ra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it analyz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ng with advanced ra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ree aspects, i.e. the internal drive, the external drive and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force.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d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ra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gration; dynamic mechanism

1671-7041(2010)05-0022-05

F49

A*

2010-06-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JY055);铁道部重点项目(2010Z01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9A130)

林 莉(1978-),女,山东潍坊人,博士,副教授;E-maillinli@djtu.edu.cn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工业化轨道交通
7524亿元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