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运刷新“铁姑娘”广州

2010-11-23小康鄂广州报道

小康 2010年12期
关键词:广州

文|《小康》记者 鄂广州报道

亚运刷新“铁姑娘”广州

看广州表演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广州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前行的步伐,刷新广州,亚运只是个催化剂。亚运之于广州,绝不仅仅意味着荣耀与狂欢,更意味着城市发展路径的一次顺势调整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2010年11月12日,一场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饱含感情,以‘水’为主题的演出绝对精彩”的亚运会开幕式,让一直埋头苦干的广州和低调务实的广州人再一次站在了全球的聚光灯下。

第一眼你可能并不喜欢这个岭南城市,因为广州的气质常常让人感到陌生,《新周刊》在1999年推出了一个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广州被评为“最说不清楚的城市”;甚至连一本畅销书的名字都叫做《其实你不懂广州人》。刚刚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州,在亚运机遇面前,突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宣传自我的冲动,它的确需要一座更大的舞台,来展示这座拥有2000多年文化底蕴与创新性格的岭南古城的魅力与风华。

但这一次,看广州表演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广州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前行的步伐,刷新广州,亚运只是个催化剂。

不停变化的城市

有着“小蛮腰”(广州电视塔)的广州却被当地女作家黄佟佟戏称为“铁姑娘”。

在黄佟佟的描述中,“广州是一个勤劳肯干的女劳模,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终于,亚运会来了,一下子将这位身强力壮的铁姑娘推上了大舞台,她本来就不那么妖娆,也不太会打扮,所以有点拿不住劲了,也有些手忙脚乱了。我们要理解她,原谅她!”

这个比喻听起来很不搭调,但仔细一想却不无道理。在之前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广州一直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类型。一提起广东,人们总会立刻想到深圳、珠海,甚至东莞,但没有人会第一时间想起广州,尽管这里是广东的首府。

所以这个得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这一次却要跳起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

“跳出”体育馆,在四面亲水的小沙洲上举行盛大的开幕式,亚运会的历史上,广州是第一次。最后呈现出的效果证明,广州人又一次“敢为人先”的尝试效果明显,罗格很喜欢借助珠江和水来办开幕式的想法,“开幕式的舞台以整个城市为背景,看起来非常漂亮。”站在全球的聚光灯下,不仅仅呈现最完美的一面,而是以整个城市为背景,这不是每个城市都敢想并敢做的。

但这个城市真实变化的轨迹却难以形容。从1987年六运会时表达承办意愿,到2001年九运会时提出申办亚运的议案,再到2004年终于获得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权,广州的亚运之梦整整经过了17年才最终得以实现!但那个时候,广州人还并不看好自己所在城市的“亚运之梦”,在他们看来,广州就像个大集市,嘈杂、混乱、慵懒、散漫,甚至还有冷漠、欲望、欺诈和暴力,报纸上充斥着跳楼、抢劫等字眼,“看着就让人害怕”。

变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悄发生,家住龙津西路新都里的刘志坤是个“老广州”了。在他记忆中,小时候这一带连公厕都没有,天热的时候臭气熏天。上世纪70年代末,全家七口人从乡下回来,就挤在4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而周围的邻居们,有很多都是七八口人挤在十来平米的小屋子里。到了80年代末,广州承办第六届全运会的时候,“天河”的命运得到了改变,广州市决定在原来的天河机场附近划出5.2平方公里的地方建设天河体育中心,之前此地十分荒凉,鲜有人迹,在那之后,天河地区迅速发展,商务中心、新式住宅小区拔地而起。而刘志坤所在的龙津西路一带,还尽是低矮的破旧平房。

现在呢?从地铁5号线中山八站出来,能看到矗立的高楼、平坦的路面和拥挤的人群。作为广州市最具地方文化特色与魅力、蕴承了岭南千年文化精髓的古老城区——荔湾——经过近年的大力整治建设后,重焕新颜。最近,经过大半年的揭盖复涌,整饰一新的广州荔枝湾涌,重现岭南水乡美景的风貌,更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

刘志坤喜欢老广州的亲切,邻里间和睦相处。他隔壁家的大爷大妈今年都七八十岁了,做服装生意,这么多年就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儿女们都是有钱人,多次让老两口搬进新房,可他们就是不走。去年,刘志坤也在自家的房子里做起了生意,开始,他把招待客人的桌椅摆到了街边,以方便招待更多的客人。后来为了迎接亚运会,广州市掀起了“穿衣戴帽”工程的热潮,街边立起了一排矮墙,他的摊子也被矮墙“挡”住了,“撤”回到自家的院子里,问他是否有怨言,他说:“平常我难免抱怨几句,但现在我毫无怨言,毕竟广州人盼了这么多年亚运,我牺牲点个人利益算什么呢。”

广州的变化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聚,除了高楼大厦,岭南文化新的风气也在孕育生长。

女作家黄佟佟1999年在广州定居,起初,她也并不喜欢这座城市,除了感觉整个城市比较脏、比较乱以外,她的心灵也很难与这座城市里的人产生碰撞,“广州人身上有比较冷漠的气息,人不理我,我不理人,不太爱管别人的闲事,开始我很不习惯,时间长了,就觉得他们更实在,更分明、不虚伪,也不爱占小便宜。”在黄佟佟眼中,这些年来广州“内在的没什么变化,而外在的却都是变化”。

尽管还不知道未来的样子,但这的确是一座不停探索变化的城市。

知错就改的广州

在广州蜕变的过程中,争议与批评的声音一直不断,在这座城市里,从官员到专家、学者,再到普通民众,说话似乎都无所顾忌,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这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爱上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我最适合在广州,要是在其他地方,我恐怕早被‘掐’死了,因为广州包容并且平民化,实事求是在这里最有土壤。”

“……广州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中的空气充满着尘泥/广州欢迎你/在天河路上屏住呼吸/在岗顶十字路上堵死你/我家的车很难开/一小时一公里/到了上下班的时候/更是恐怖时期/天大地大都是红灯/五十米就停/内环路和BRT/只为堵死你……” 2009年9月16日,一首反映广州交通堵塞现状的《广州欢迎你》视频,在网民中迅速热传。

要是在其他地方传唱这种“影响不好”的歌曲,也许视频会被掐掉,也许市民会觉得没面子,更大的可能是,唱唱就过去了。但广州不是这样——市民“放肆”自揭家丑,政府“道歉”转变理念——这首歌得到了广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我们实施迎亚运的城市综合整治工程,对道路进行维修改造,从而造成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市委市政府要向市民表示道歉。”不久后,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就交通拥堵问题向市民道歉,他坦言,“我没听过那歌,但是我看过那个词,前面都挺到位。讲广州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个人觉得,有那么一点夸张,但讲的基本还是事实。”

广州“认错”的速度快,“改错”的速度同样很快,市政府迅速列出了58个交通拥堵黑点,予以解决。广州官员的“道歉”也并非都因为亚运,2006年10月15日,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在电视台做节目,有市民称到白云区教育局办事被“晾了二十多分钟”,华同旭当即起身道歉。

在“知错就改”的过程中,市民能够与政府即时互动,在广州也是独有的现象。今年初,时任广州市长张广宁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亚运工程扰民,我也感觉很不好意思。要利用亚运举办之机,好好回馈一下广州市民。”市长表态之后,市民期盼“亚运大礼包”的消息随即见诸报端,当地媒体马上开展民意调查——“派现金”成了市民最渴望的“大礼包”。

广州的最近一次道歉,也和这个“大礼包”扯上了关系。9月27日,广州市政府公布包括10项惠民项目的“亚运大礼包”,其中有放假、公共交通免费、赠票等项目。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这个系列礼包中,“公交免费30个工作日”的知晓率和期待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0.3%和66.9%。

试想,一座流动人口超过五百万、总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它的公共交通在30天内免费乘坐,那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这足以挑战一座城市的想象力和承受力。被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价为“善意且冒险的尝试”仅仅持续了5天,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发布的信息显示,广州地铁免费5天里,日均客运量778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00%。而世博期间上海地铁创下的客流纪录仅为754.8万人次,但其地铁长度却不止是广州的一倍。

“这个政策好是好,就是地铁太挤了,容易出事,还是不要免费了!”在广州媒体、市民和政府的互动中,公共交通免费政策以民意的方式叫停了。这一次,站出来道歉的是广州市交委副主任颉亚林。而此时,距亚运会开幕仅有一周时间。

“这个城市浑身是缺点,但是很有活力。”丁力说。在这里,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沟通,市民能够与政府互动,尽显了这座城市的可爱之处。

最说不清楚?我们只要实干!

广州到底是怎样一座城市呢?有时候,它很率真,知错就改;有时候,它又遮遮掩掩,偏要在东风路的一座天桥脚下用油漆画出一段神奇的“盲人专用道”,闹得沸沸扬扬,质疑声不断。在广州,NGO(非政府组织)迅速涌现,公民社会雏形已现,却鲜有人知道这里堪称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发源地。

“广州既有很新锐的地方,也有很传统的地方;既有很现代的地方,也有很落后的地方。”回忆起11年前编辑部推出的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新周刊》主笔闫肖锋说,“这个排行榜主打每个城市最突出的地方,因此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指标,和经济学意义上的评比完全不一样。绕了一圈后,我们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反而最不好说,所以干脆叫它‘最说不清楚的城市’。”

说不清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的是,在急剧的造城运动中,广州似乎有着失语与焦虑的双重困难。新锐诗人、作家、城市比较文化研究学者海默在《中国城市批判》一书中将“忙碌慌乱的广州”比喻为“一支收兵回营的探险队”,他写道:许多年来,广州的精力一直放在城市建设拼命地扩张上,而没有冷静地去考虑它是否合理和科学的管理,这是广州未来需要付出巨额学费才能补上的一课……广州多年前在全国率先失去理智喊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结果出力不讨好,许多人讥讽广州正在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大集市”。广州是一座繁华的都市,但广州又是最大的村庄,这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

广州的城市定位一直在不断调整与改变着。1993年,广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大都市协会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但由于当时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这种提法被指责为“不知天高地厚”。1996年,广州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2001年,广州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目标。

在不断寻找新定位的过程中,广州的城市地位下降了,一些“老广州”感到了失落,曾经有许多年轻人在学有所成之后,选择南下广州。在中国内地的城市竞赛中,广州也一直稳居“第三城”的地位,但黑马一样的天津、重庆、苏州、杭州的发展,让广州的官员感到了压力。“广州正处在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得好,下一步发展就大有希望;转得不好,不要说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我们甚至可能会从这个地位滑落下来。”在2009年7月底召开的广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发出的忧患让广州的决策层顿感紧张。

而在这之前,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广州已经没有理由不加快发展的步伐了。

“亚运会的举办是一个良机,让广州逐渐‘说清楚’了自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亚运会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找到了重要载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的同时,广州在产业结构方面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作为副省级城市,广州今年的GDP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继上海、北京后国内第三个“万亿市”。但广州并没有入选“未来十年发展潜力榜”,并且,在国家明确的五大中心城市中,唯独广州落选这个榜单。“广州还要思考创新能力,广州的优势在于市场力量的强大,但市场力量是需要慢慢聚集的,不像行政资源那样在短时间内可以积聚,这是广州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彭澎说。

广州的发展方式还要做出哪些修补呢?这恐怕是广州人在后亚运时代要着重思索的问题。对此,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已经细算了一笔账:亚运让广州城市建设提速5至10年,亚运后,广州市各级各部门还要从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做起,让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再上一个新台阶!这和广州人眼中的亚运一样吻合,亚运之于广州,绝不仅仅意味着荣耀与狂欢,更意味着城市发展路径的一次顺势调整。

(《小康》记者刘建华、实习生李雅男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 张凡 xk_g2012@126.com

猜你喜欢

广州
绿美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广州路壹号院
广州之路
我与广州这些年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我永远的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