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马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010-11-22吕向辉乔继英吴晓民裴俊峰张洪峰王启军李涤非
吕向辉,乔继英,吴晓民,王 静,胡 罕,裴俊峰,张洪峰,封 托,王启军,孔 飞,李涤非
(1.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2;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3.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710069)
马麝(Moschus sif anicus)又称香獐、山驴,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反刍动物,是麝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主要栖息在海拔2 000~4 500 m之间的高山草甸、裸岩山地的灌木丛或草丛等地,是典型的灌木丛和森林边缘动物。广泛分布于青海,宁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级野生动物,并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Ⅱ[1]。麝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麝香是我国传统中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人类的乱捕滥猎,野生麝种群数量锐减,青海省的麝资源已由1962年的40 000余只下降到7 200余只[2]。为了解马麝寄生虫的感染及危害情况,给马麝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8年7~9月采集71份野生马麝粪样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本次调查覆盖了青海省6个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海东地区,共计46个县(市、区)。
1.2 动物粪便标本采集 马麝的粪粒是有蹄类动物中最小的,呈椭圆形,雄性麝的新鲜粪粒具有麝香味,雌性麝粪具有腥臭味;经过雨水冲淋过的粪便,干燥后会出现裂纹,颜色暗淡。每个采集队员都带有马麝、马鹿、苏门玲等野生动物粪便照片,以便保证野外采集无误。采集时,采集者将粪便收集到专用的采集瓶中,用80%酒精溶液浸泡,将采集瓶密封,放于阴凉处保存并带回实验室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
1.3 检查方法 把浸泡在酒精中的粪粒在采集瓶内捣碎、搅匀,再吸取粪便沉渣,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每份标本分别均由3人检查,阳性者使用数码显微镜摄像。根据检出虫卵、幼虫和卵囊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并参考《中国畜禽寄生虫形态分类图谱》[3]进行分类、鉴定。
2 调查结果
2.1 马麝肠道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 本次共检查71份马麝粪样,检出寄生虫阳性粪样54份,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6.06%;其中原虫阳性粪样35份,感染率为49.3%,线虫阳性粪样27份,感染率为38.03%,绦虫阳性粪样10份,感染率为14.08%,吸虫阳性粪样1份,感染率为1.41%。所鉴定的马麝肠道寄生虫隶属于4纲13科13属。各种马麝肠道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详见表1。
2.2 马麝肠道寄生虫混合感染情况 马麝肠道寄生虫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的肠道寄生虫种类最多达5种,感染5种肠道寄生虫的马麝占马麝总数(71只)的2.82%;感染4种的占1.41%;感染3种的占2.82%;感染2种的占16.90%;感染1种的占52.11%。其中混合感染的寄生虫主要为艾美耳属球虫、类圆属线虫。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马麝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高达76.06%,寄生虫感染种类多,感染强度低。这主要与马麝所处的高原气候及生活环境有关。青海省野生动物种类多样,有着高原“野生动物王国”之称。其中共有鸟类290多种,兽类110多种。这些条件使得寄生虫的种间传播成为可能。马麝营独居生活,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寄生虫传播感染的机率,但自身感染或同生活环境种间动物交叉传播及人类的放牧等影响因素使马麝肠道寄生虫的感染很普遍。表1调查结果显示,马麝肠道寄生虫优势虫种为类圆属线虫、艾美耳属球虫、带属绦虫,肠道线虫多属于土源性线虫,即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但各种线虫之间仍有差别。如此次发现的线虫卵中的蛔虫属、鞭虫属虫卵需在外界发育成感染期虫卵,再被马麝误食致病,而类圆属、钩口属、细颈属线虫卵则需在外界孵出幼虫,发育至感染期幼虫感染畜体。而不论哪一种肠道线虫的发育均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青海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低、降水量少、气象灾害多等特点。而虫卵易在温暖、潮湿、荫蔽、稳定的环境中发育,所以不利的环境影响了寄生虫的感染强度。此次调查发现球虫的感染率较高,球虫病是靠卵囊进行传播,在其生活史中只需单一宿主,卵囊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3 d发育成感染性卵囊。刘肇邦[4]等曾报道指出8月底到9月初的川西平原,气温一般在15℃~25℃之间,正值秋雨绵绵,空气湿度很大,极适合球虫卵囊的发育成熟。所以推测随着青海省气温转凉,降水量转低,球虫的感染率会有所下降。杨光友[5]等曾报道莫尼茨绦虫病引起家养林麝仔麝大量死亡,这次我们在野生马麝体内也发现了莫尼茨绦虫。这种绦虫成虫全长可达6米,尤其易感染仔麝,使宿主衰竭而死。双腔吸虫是反刍动物常见的寄生虫,发育过程中需两个中间宿主。此次马麝莫尼茨绦虫、双腔吸虫感染率较低,因其中间宿主的活动周期同样受气候环境影响。调查发现感染1种肠道寄生虫的马麝占马麝总数(71只)的52.11%,且感染强度低。只有大多数宿主不被寄生或者只寄生少量的寄生虫,寄生虫才能对宿主种群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维持宿主-寄生虫之间的相对平衡[6]。
表1 青海省马麝各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野生马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现有的关于麝类寄生虫的零星报道多集中在圈养麝类的几种寄生虫,如:沙国润[7]等对四川省家养林麝寄生虫虫种调查、圈养麝类的莫尼茨绦虫、球虫感染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投入到野生马麝疾病研究中来,使野生马麝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
志谢:此次野外调查工作得到了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以及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沈均梁、赵开生、田丰、周茂林等的大力协助
[1] 吴家炎,王伟.中国麝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6-7.
[2] 郑杰.青海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74-76.
[3] 黄兵,沈杰.中国畜禽寄生虫形态分类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刘肇邦,程建国,代晓阳.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地域分布及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2,3:46.
[5] 杨光友,蔡永华,沙国润,等.家养林麝四川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2,23(4):60-62.
[6] 李文祥,王贵堂.寄生虫对宿主种群的调节[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5):550-554.
[7] 沙国润,张化贤,蔡永华,等.四川省家养林麝寄生虫虫种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5,3(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