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境口岸旅检的放射性监测工作探讨

2010-11-22蒋屹郭裕彬魏伟史方胥彦翔裘文玮杨振宇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0年4期
关键词:行李入境放射性

蒋屹 郭裕彬 魏伟 史方 胥彦翔 裘文玮 杨振宇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 200135)

国境口岸旅检的放射性监测工作探讨

蒋屹 郭裕彬 魏伟 史方 胥彦翔 裘文玮 杨振宇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 200135)

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境口岸旅检放射性监测工作。通过分析该工作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着重论述放射性监测系统的部署。希望通过高效、有力的放射性监测工作,有效控制核与辐射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入我国境内。

国境口岸;放射性监测工作;系统部署

1 前言

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恐怖活动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威胁。据报道[1],1999~2002年发生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就有80多起,核与辐射恐怖袭击活动带来的担忧以及由此引起的恐慌越来越普遍,因此人们不得不将针对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的应急准备提上议事日程。

2005年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将口岸卫生检疫管理的范围扩展到核、生、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口岸检验检疫部门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控制核与辐射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入我国的威胁和风险,以北京奥运会安保为契机,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内各个口岸安装了放射性监测系统,国境口岸旅检的放射性监测工作正式起步。

2 现状与建议

2.1 管理职责

2.1.1 现状

检验检疫部门在各个口岸安装放射性监测系统的同时,海关也在其辖区内的主要通道安装了放射性监测系统。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的授权来看,检验检疫机构和海关都具有口岸放射性监管的职能,只是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检验检疫机构和海关是两个口岸执法部门,互不隶属,一定程度上存在沟通不畅、重复建设和管理缺失的问题。

2.1.2 建议

在一些大型国境口岸,入境人员众多,入境渠道多样。建议明确责任归属,通过整体统筹,在部署和设置上,既扩大监测覆盖率,又减少投入,避免重复监测的资源浪费。这样集中优势力量,更好地处理核与辐射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风险控制在最低,影响控制在最小。

2.2 设备设施

2.2.1 现状

由于放射性安全的重要性,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都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放射性检测设备,开展入境货物和人员的检测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使用的大多为国外进口产品,主要的仪器类型为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和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探测灵敏、快速,是口岸最重要的放射性初筛设备;而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在放射性物质寻找、剂量率确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除了这两大仪器外,还有表面污染监测仪、个人计量计、防护服、隔离铅灌、隔离毯等设备设施。

2.2.2 建议

由于目前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拥有的各种设备、设施型号繁多,功能和质量存在差异,甚至有些口岸尚未完全配齐所需的各类设备。因此,建议制定相关标准,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备,有条件的可以建立能屏蔽辐射的专用隔离间以及设置隔离场所。

2.3 人员专业、结构、数量

2.3.1 现状

(1)专业

核与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常伴有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大面积放射污染,对应急响应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在处置过程中,要配有专业装备和设备,不仅要警戒封控、监测取样、转移处置、去污消除等,还要进行样本分析,确定辐射源种类,确定污染范围,同时展开救治,因此,技术含量高、处置难度大。检验检疫机构的常规放射性监测工作主要就是预防核与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监测、排查以及处置等环节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实际操作。

(2)结构

目前各国境口岸的旅检工作人员主要专业背景集中在动物医学、植物保护、预防医学等相关体系学科,缺乏核与辐射相关的专业背景。而参与放射性监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接受过核辐射专业知识培训;2.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3.掌握应急预案并参与核辐射应急处置演练;4.能够熟练应对口岸突发核辐射事件。同时,成立由核与辐射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以及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成立口岸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

(3)数量

相对于专业知识的薄弱,更重要的是人员的紧张和缺乏。根据放射性危害的特点,按照放射性防护三原则,工作人员必须尽量减少辐射照射时间。工作人员的设置和匹配必须有梯度,分为监测、排查、处置三梯度,梯度之间工作人员要严格分配,在处理相关事件中,严格进行梯队安排,以达到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的要求。

2.3.2 建议

各国境口岸的检验检疫部门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人流量、工作量、监测系统的设置等情况,配备足够的专家与监测、排查、处置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

2.4 培训演练

2.4.1 现状

国境口岸旅检的放射性监测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刚刚接触放射性检验工作,仪器操作能力较为欠缺,应对放射性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均有不足。由于没有很好地建立专业人员梯次结构,在技术储备、监测处理、突发应对方面开展工作都比较困难。而在目前,相关的有效培训还很少,且培训多为仪器的简单应用,缺少系统性,缺少承上启下的核与辐射知识体系。这种情况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流于形式化,且对于非常重要的放射性防护,更是鲜有提及。

2.4.2 建议

针对以上的不足,当务之急是加强放射性检验人员的培训与演练。对于不同梯次层次上的人员而言,培训的内容应该不一样,知识点和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培训不能光以讲课形式进行,在讲课与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要重视的是实际操作与演练,尤其是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具体操作,并且要建立考核制度,持证上岗。每个口岸必须配有核与辐射相关背景的专家来牵头此类的各项工作,在专家的培训与指导下,熟悉工作流程,处理应急事件。如能把放射性相关知识培训制度化、系统化,会大大促进培训效果,也会大大改善队伍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口岸各部门协作进行针对性大规模演习。

2.5 预案以及指导性文件

2.5.1 现状

《国际卫生条例(2005)》颁布以前,我国对入境口岸的由核与辐射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没有具体的安排与设置,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的国际卫生条例公布以后,国家质检总局着眼全局,以保护国民生命安全健康为宗旨,将建立全国口岸反核和辐射恐怖体系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卫生检疫发展规划,且于2005年发布了相关处置预案。从2005年至今,总局卫生司也相继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的预案以及指导性文件。

各直属局以及相关口岸分支机构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关预案,而这些预案的可操作性却没有得到过检验,即使是通过演习也难以保证应急预案的合理性。一些应急预案中的数据直接从I

AEA等文件生搬硬套过来,不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5.2 建议

通过不断学习与摸索,完善其预案;国家质检总局也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制定可行的指导性文件。

2.6 各部门协作

2.6.1 现状

一旦核与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涉及到很多部门,包括检验检疫、边防、海关、公安、卫生、环保、交通、口岸单位以及防化部队。要使整个应急处置过程有效实施,如何与各个部门合作,建立有效的联系、协作机制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2.6.2 建议

在国家各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持下,各口岸直属局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商谈和签订相关协议和责任书,这是一个比较困难与耗时,但是意义重大的工作。只有在该条件得到满足时,一线检疫工作才会游刃有余,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核与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内的发生和发展,把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也可以在专家的帮助下,按照各种预案和协议,扩大应急演练的规模,让相关的所有部门参与进来,使演练更真实、更有效、更有意义。

3 旅检放射性监测系统部署

作为国境口岸的第一道关口,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无疑是发现和预防核与辐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利器。该系统安装的正确性、布置的全面性、位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监测成本、人力强度、人流速度、风险系数等,因此,如何根据口岸实际条件来科学合理的部署放射性监测系统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我国各国境口岸主要分为空港、海港、陆路,根据城市大小和经济发达情况,各口岸的港口规模不同,但是入境旅客到达流程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见图1),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流量、入境场所和通道等方面。

图1 旅客国际到达流程图

下面以上海的空港、海港、陆路作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各种方案,作为其他口岸的参考。

3.1 空港旅检放射性监测系统设置

●方案1:系统设置在各个桥位口,包括远机位的旅客摆渡到达的桥位口。

优点:

(1)能在旅客下机进入公共开放区域的第一时间发现放射源。

(2)把有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区域控制在最小范围,即该飞机及廊桥的区域。

(3)易疏散,可以从廊桥边上的悬梯直接疏散到达机坪。

缺点:

(1)成本过高,对应桥位数量需要的系统数量高达数十个。

(2)相应系统的数量,必定要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造成人力浪费。

(3)连接各个桥位的国际到达通道非常狭长,严重影响应急反应速度。

(4)监测对象不能覆盖到托运行李。

●方案2:系统设置在联检区第一入境关口的检验检疫通道。

优点:

(1)成本适中,对应检验检疫通道数量配置相同数量系统,即可对所有进入联检区的入境人员进行全覆盖监测。

(2)航班到达高峰时可以对人员进行有效分流。

(3)可以把一组通道作为应急通道。

(4)监测、排查、处置三个队伍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到达各监测点进行工作。

(5)监测人员可以与检疫通道内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联动。

缺点:

(1)如有强放射源存在,可能已经对国际到达通道与该通道的人员造成污染。

(2)如为恐怖袭击,则极有可能已经造成了核与辐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监测对象不能覆盖到托运行李。

●方案3:系统设置在国际行李提取区的出口,即携带物查验的通道。

优点:

(1)可谓最经济的方案,根据出口数量安装系统,就可以对所有入境人员、其随身携带物以及托运行李进行全覆盖。

(2)监测、排查、处置3个队伍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到达各监测点进行工作。

(3)监测人员可与携带物查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联动,必要时可利用X光机的透视功能辅助排查。

(4)行李提取区是空间最大的区域,可以比较方便的设置应急通道以及隔离区。

缺点:

(1)如有强放射源存在,可能已经对国际到达通道、联检区和国际行李提取区造成了污染。

(2)如为恐怖袭击,则极有可能已经造成了核与辐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航班到达高峰期,该区域人数众多,不稳定因素多。

(4)该位置为海关辖区,其相互的协作以及责任划分还需要明确。

●方案4:系统设置在行李分拣卸载区的行李传送带上,即行李到达国际行李提取区的行李转盘前。该方案主要是对方案1、方案2的有效补充。

优点:

(1)对所有托运行李全覆盖。

(2)如有强放射源存在,仅对有限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可以在行李到达国际行李提取区前,对放射源进行有效控制,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4)可以很方便的将有放射性的行李分拣出来。

缺点:

(1)成本高,对应行李传送带数量配置相同数量系统。

(2)必须对在该区域工作的不同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方案5:使用车辆通道式核与辐射监测系统,设置在行李分拣卸载区的4个入口,对所有进入该区域的运送行李的车辆进行放射性检测。该方案主要是对方案1、方案2的有效补充。

优点:

(1)成本相对较低,对应行李分拣卸载区的入口数量配置相同数量系统。

(2)对所有托运行李全覆盖。

(3)如有强放射源存在,仅对有限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4)可以在行李到达国际行李提取区前,对放射源进行有效控制,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缺点:

(1)通过该系统的行李不单单是国际航班的,也包括了国内航班。

(2)必须对在该区域工作的不同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3)需要用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对整个车辆进行定位查找。

●方案6:该方案是对以上所有方案的必要补充。国际大空港往往设置有贵宾室以及公务机楼,负责对一些富人、要客、政客、国际友人等的接待工作,尤其遇到国际性重大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时,贵宾通道更是一条主要的入境通道,不能由于这些入境人员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豁免对其进行放射性监测,所以也应在贵宾室安装监测系统。

3.2 海港旅检放射性监测系统设置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为上海主要海港客运口岸,系统可设置在国际行李提取区的出口,即携带物查验的通道,符合其港口的以下几个特点:

(1)入境旅客和船员走的是相同通道。

(2)旅客的行李可以选择自己随身携带,也可以放在房间门口,由工作人员统一运送到行李提取区。

(3)由于空间的局限性,不会出现像空港一样的多个航班同时下客,所以如有强放射源存在,暴露在辐射下的人员也不会扩散到其他船次。

(4)成本降到最低,只需1台机器就能使监测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5)监测人员可与携带物查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联动,必要时可利用X光机的透视功能辅助排查。

3.3 陆路口岸旅检放射性监测系统设置

上海火车站是上海唯一的陆路入境口岸,该口岸有其显著特点:(1)其托运行李与入境旅客走的是相同通道。(2)站台到通道入口比较空阔,路程短,是个开放性空间。

(3)通道内比较狭窄、人群密度高、过关排队时间较长。

根据该口岸的特殊性,有2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在火车入站前的轨道上安装火车通道式核与辐射监测系统。

优点:

(1)只需一套系统就做到了旅客、列车员、行李、列车全覆盖。

(2)如有强放射源,则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控制在了一节车厢内。

(3)其影响范围小、容易对其进行处置。

缺点:

如系统报警,需对整节车厢进行排查,排查范围大,耗时长,需针对其特点,优化排查方案。

●方案2:系统安装于入口处,对入境旅客以及携带物进行监测;并用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对所有列车员以及携带物进行排查。

优点:

(1)只需一套系统就做到了旅客、列车员、行李的全覆盖。

(2)排查范围缩小,只对触发报警的监测对象进行。

(3)可以快速将监测对象退回站台,防止进入通道内的人流密集区。

从上述可看出,相对于上海空港的规模,海港和陆路港口的规模小,路线单一,比较容易设置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大型的海港和陆路港口的系统部署,可以借鉴上海空港的方案来实地分析,总结出最佳方案。

4 结语

由于旅检口岸的人流量和通道设置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放射性监测仪器设备的部署,最终做到全面布置,有效监测,反应快速,以保证入境旅检放射性安全。

[1] 潘自强.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Discussion of Radioactive Monitoring for Passenger Qua ran tine a t Frontier Port

Jiang Yi,Guo Yubin,W eiW ei,Shi Fang,Xu Yanxiang,Q iuW enwei,Yang Zhenyu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Shanghai,200135)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adioactive monitoring for passenger quarantine at frontier port,which is still at the starting stage.By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working situation,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and puts emphasis on discussing the radioactive monitoring system arrangements.Attemp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 caused by the nuclear radiation into China by efficient and powerful radioactive monitoring.

Frontier Port;Radioactive Monitoring;System Arrangements

X34

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009 IK191)

猜你喜欢

行李入境放射性
教你如何“看穿”行李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行李
教你轻松收拾行李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