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解培训与学历教育矛盾的设想与对策

2010-11-2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毕业证书大学院校

王 虹

缓解培训与学历教育矛盾的设想与对策

王 虹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31)

我国的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资源利用也不科学。要采用“蓝印毕业证书”制度,赋予培训以学历教育功能;要改革高考制度与运行模式,用5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布局;培训;学历教育;高考制度;运行模式;学制系统

我国的教育资源布局很不均衡,资源利用也不科学。特别是培训,社会认知程度比较低,培训的成果也很难引起高度重视。一般认为,培训是由社会机构提供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门活动;①是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或有指导的方式而不是一般监督、工作革新或经验,获得与工作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②培训是社会机构面向特定的受众,针对社会发展所特有的专门性问题,通过实践性的训练方式所采取的旨在缩小目标与现状间潜在差距的措施,重点是提高受众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强调工作能力的提升与物化。③

培训的这种定位过于从功能层面上约束它的作用。实际上培训是构成人的智慧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它的社会价值应该高于、至少等于学历教育的作用。

学历教育是以学科体系或专业为基础的,有学制要求的,通过院校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由院校发毕业证是它的主要特征。学历教育是依照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颁发毕业证书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社会的认知度比较高。但是通过学校教育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只占受教育总人口的22%~25%,要全面提升国民教育素质,仅靠学历教育显然是不行的。为此,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即培训也是学历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可以发学历证书,只是改变学校教育的模式。其理论依据是学历教育和培训都是“以传授、诱导或获取知识、观点、价值观或技能的社会活动”,④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⑤因此,培训承担学历教育功能是可行的。

一、培训承担学历教育的功能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受教育的弱势群体是农民,农民教育长期被忽视。我国文盲绝对人口高达8507万人,其中7656.3万人是农民。农民的知识化,靠学历教育是无法实现的,农民的职业化和现代化主要靠建立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培训体系来解决。根据彭树人研究员在文章中提供的数据,目前农村人口形成了6个阶层⑥:

(1)农业劳动者阶层,约有3.8亿人口。

(2)农民工阶层,约有2.6亿人口。

(3)农民私营企业主阶层,约有500万人。

(4)农民个体劳动者和工商户阶层,约有5900万人。

(5)农民知识分子阶层约1850万人。

(6)农村管理者阶层约1450万人。

上述6个阶层按0.5%接受高等教育计算,人口大约在3700万人左右。当然笔者提供的数据并不具备权威性,但大体可以让人们看到农村教育的现状。据农业部门统计资料表明,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程度占38.8%,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1%,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只占5%。⑦产生这种状况,不是农民不热爱学习,而是他们缺乏受教育的条件,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可以接受学校教育和专业培训,因为他们太缺乏教育资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知识化问题,除了继续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外,要建立一种区别学校教育的“蓝印毕业证书”制度,即允许农民通过培训获得具有同等学力的学历证书,国家根据培训的质量、数量、学时数等指标,认定他们具备了大本、大专、中专等知识与技能水平,可以享受与学校学历教育毕业生同等待遇,以激励农民成为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到县、乡(镇)建立培训中心,培训中心颁发的培训证书,作为获得“蓝印毕业证书”依据。每种培训证书都含一定的分值,当学分值总量达到一定标准时,经省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由相关部门颁发“蓝印毕业证书”。

(2)授权县一级的培训中心,其颁发的培训证书也可作为获取“蓝印毕业证书”的依据。其培训的内容,如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过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都具有一定学分值的含金量,参与培训的人员可以积累自己的学分值,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去省相关部门换发“蓝印毕业证书”。

(3)农民在异地参加培训获得的培训证书与当地参加培训获得的培训证书,具有等值的效力,学分值得到承认。目的是使流动的农民工有更多的参加培训的机会,从而较快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结构。

(4)允许农民参加跨产业、跨行业培训,他们希望或喜欢学什么,就支持他们参加什么培训,所获得的培训证书的学分值可以累计。即农民参加农、林、牧、副、渔、农产品加工等各种类型的培训,国家都承认他们所获得的学分值,只要他们学分总值达到标准,就可以获得“蓝印毕业证书”。

(5)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制定《“蓝印毕业证书”实施办法》,规定颁证的标准、程序及相关细则,试行一段时间后,由教育部以正式文件发给各省市,遵照执行。可以考虑每培训15课时获取一个学分,或100个学分后,可以获得具有中等学历的“蓝印毕业证书”,获200个学分后,可获得具有大专学历的“蓝印毕业证书”,获300个学分后,可获得具有大本学历的“蓝印毕业证书”。这样可以激励不能参加学校教育的人群通过参加培训达到相应的中高等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素质。

(6)赋予远程教育双重能力,既可以通过学历教育颁发“红印毕业证书”,也可以通过培训颁发“蓝印毕业证书”。因为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远程教育比较适宜这些地区的人群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要给这些地区更多的获得“蓝印毕业证书”的机会,可以从政策上向他们倾斜。比如他们获取“蓝印毕业证书”的学分总值可以比其他地区少20学分,从而更快地改变这些地区教育弱势群体的面貌。

“蓝印毕业证书”和“红印毕业证书”相比有以下区别,见表1。

表1 “蓝印毕业证书”与“红印毕业证书”之区别

有鉴于此,国家各级政府应改变农民教育的传统观念,用“蓝印毕业证书”制度,建立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在不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更大投入的前提下,鼓励高等院校、企业和民间组织拓展培训的功能,赋予他们颁发“蓝印毕业证书”的权力(经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让更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有机会获得“蓝印毕业证书”,从而改变他们的智慧结构与生活质量。

此外,“蓝印毕业证书”也可以适用于城镇居民,通过社区教育让他们获取“蓝印毕业证书”。因为这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国民教育的一个方向。城镇居民获取“蓝印毕业证书”说明他们文化素质得到了总体的提升,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二、改革高考制度及运行模式是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的战略举措

我国的高考制度是有历史贡献的,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但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运行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出现了很多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现在人为地划分“一本校”、“二本校”、“三本校”、“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制度,使教育资源的布局非常不合理,70%的院校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使农民子弟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受教育人群,很难得到优质教育服务,虽然不少贫困生得到国家的资助可以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院校就读,但这些“幸运儿”毕竟只是少数。要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应该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的全新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现行的招生录取制度。笔者的构思是:

1.实现新的人才分类,对应实行新的教育布局

将高等人才培养划分为A.综合研究型人才;B.技术人才;C.管理人才;D.特殊职业人才;E.艺术和体育人才,与之相对应的划分五类高等院校。其中A类人才由综合大学培养;B类人才由技术大学培养;C类人才由管理大学培养;D类人才(主要包括:外交人才、军事人才、宗教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航天航空人才等)由对应的大学培养;E类人才由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培养。

高考采取5种试卷招生录取,每个考生可以同时报考三个院校,如三个院校同时录取可由考生选择一个最符合今后发展方向的学院去就读。国家规定三个高考考试时间,一般为5月、6月和7月。每类人才的考试时间由教育部确定,各类院校按规定的时间考试10天后录取考生。除综合大学考试的内容仍采用现行的考试办法外,技术大学和管理大学考试内容加入能力考试的东西,以利于应用人才的培养。D类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人才需求的专门性和专有性,因此这些院校的考试内容应突出职业的特殊性,录取条件要有别于其他类别的院校。E类人才培养更强调考生的天赋条件,所以考试的内容应更倾向于人才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5种试卷招生录取,可以克服现行的“一卷定终身”的弊端,给考生更多的求学选择,特别有利于“偏科”的考生,按兴趣爱好发展自己,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发展的需求的。而且这种招生录取办法,可以发挥各类院校的办学积极性,更有自主招生的灵活性,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科学布局。因为今后的高校评估是按5种标准来进行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也更能彰显教育公平。

此外,这种考试办法为取消“复读”创造了条件。“复读”本身是一种资源浪费,给教育的商业行为提供了条件,各种“复读班”的出现为应试教育“鼓噪”,得利的是办学机构,考生与家长付出了金钱和时间,实际很难达到他们预期的希望。

2.调整学制系统,为多元化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直通车”

如图1所示,5种人才培养的“直通车”分别为:

A类人才:小学→初中→高中→综合大学

B类人才:小学→初中→中专(职业高中)→高职→技术大学

C类人才:小学→初中→中专、职业高中、高中→高职→技术大学→管理大学

D类人才:小学→初中→高中→高职→专门大学

E类人才:附属小学→附属中学→艺术中专→高职→艺体大学

A类人才的培养,依然沿袭传统的方法,综合大学院校所数占院校总数的20%。

B类人才的培养突出专门技艺技能,应通过中专(职业高中)、高职的渠道升入技术大学,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参加这类人才的培养。技术大学院校所数占院校总数的30%,重点培养技术应用人才。

C类人才的培养突出管理能力,可通过两种渠道即中专(职业高中)升入高职和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方法,再由高职进入管理大学。管理大学院校所数占院校总数的20%。

D类人才的培养突出特殊职业能力的培训,也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即普通高中经过高职院校或普通高中直接考入两种办法,升入专门的大学。专门大学院校所数占院校总数的15%。

E类人才的培养一般时间较长,应从小学就开始选择音体美和戏曲艺术有天赋的学生加以培养,这类人才应该有自己的培养体系,有自己“直通车”的渠道。当然这类人才培养淘汰率较高,不适宜高端培养的学生应允许其转入其他类型人才培养的渠道。艺体大学院校所数占院校总数的15%。

图1 学制系统示意图

3.学制体系设计的思路

笔者之所以这样设计学制体系,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5种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多样化培养人才的需要,它能充分发掘各类人才的潜能与优势,通过不同的培养渠道和成长空间,因材施教,‘达到培养各类优质人才的目的。

第二,B、C、E人才培养更适宜大众化、平民化教育,更有利于教育公平。因为这三类人才占人才总数的65%,他们都是直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些人才可以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这些人才是国民教育的主体部分,让技术大学、管理大学和艺术大学充分发展是有利于人才强国的。而且这三类大学是与高职教育相衔接的,可以更促进优化高职教育资源。

第三,将A类人才和D类人才独立出来培养,可以使国家教育经费的使用更有针对性。A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重点放在创造型研究人才培养上,D类人才可以更加强化职业的特殊性,用更科学的教育模式培养国家需要的研究型人才和特殊人才,有利于综合大学和专门大学更加突出自身的教育特点,特色和学术水平更加鲜明,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第四,用5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国的教育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以智力竞争为特征的、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造就人才的弊端,更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且考生的考卷是由五类大学的专家团分别出的,自主招生的力度更大,会从根本上解决“异地”报考和考生“作弊”的不良现象,“枪手”代考也会失去市场。

第五,传统的用分数分配教育资源的做法,形式上“公平”,实际上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分数替代了人格、天赋、能力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使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未必符合社会的需要。有成百万的大学生就业难,不能不反思我们的高考制度;而且用分数来划分一本校、二本校、三本校,会使技术本科、管理本科院校被矮化,使高职教育成为“次等”高等教育,使教育竞争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有鉴于此,改革高考制度及运行模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改革高考制度及运行模式为突破口是可行的,用5种人才培养模式替代现行的高考制度,应当是一个战略举措。

三、缓解培训与学历教育矛盾的对策

⑴国家出台“蓝印毕业证书”颁发政策,可先由国务院颁布相关的条例,实行一段时间后,经过修改完善,由全国人大立法,用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⑵建立综合大学、技术大学,管理大学、专门大学、艺体大学五个教育集团,按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各自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体系,形成各自的教育“直通车”。国家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给予不同的招生指标。教育集团只协调成员所在校的相关利益,评估办学条件,不行使管理职能,不替代成员所在校的法人地位。

⑶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联动机制,调解培训和学历教育的矛盾。在教育资源分配上,要统筹兼顾,给中西部地区办学以更多的扶持。要给农村、老少边穷地区更多参加高等教育的机会,主要是B类人才和C类人才的培养。要让农民工有更多的机会获取“蓝印毕业证书”,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调整远程教育和高自考政策,让农民工通过远程教育和高自考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

⑷重新认定培训机构的资质,规范培训行为。培训证书能与“蓝印毕业证书”挂钩的,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纯商业行为的培训,其培训证书不能与“蓝印毕业证书”挂钩。国家要颁发资质证明或办学许可证给相关的培训机构,以保障其办学的权威性。

⑸成立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监督5种人才的统一考试,每种人才的考试时间提前三个月向公众公示,组织考生提前填报报考志愿。各考试考点的确立,要根据人才培训的要求审核考试校的资质,有些职业能力考试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设施与设备。对于某些考生需要加分或保送的,应由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决定,并向社会公示。

⑹各类人才培养的学制设置,应区别5类人才的特殊要求而定。综合大学仍实行现行的办法,其他技术、管理、专门、艺体大学,可以根据专业要求而定,一般3~5年之间。需要本硕连读的,可以确定为5~7年的时间,攻读博士的视专业要求再增加2~3年。应允许高职(高专)的优秀学生直接升入大学,比例控制在35%左右;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可以直接升入技术大学。

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民办公助教育和特殊教育可按实际教育对象,比照同类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学制,办学实体颁发“红印”还是“蓝印”毕业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现行的各大学的二级学院只准颁发大专层次的毕业证书,按5类人才培养的不同渠道,培养相应的人才。

总之,缓解培训与学历教育矛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规律组织实施。要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兼顾各层次人群的利益,给不同人群提供同样的发展空间,获取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机会。要克服障碍教育公平发展的东西,加速现行教育的改革步伐,用创造性的思维规划教育的未来。

注 释:

①②③④⑤ 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

⑥⑦ 彭树人.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大分化、新合作、深自治.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2页.

[1]高玉生,苗锋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彭树人.中国农民发展的趋势:大分化、新合作、深自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3]赵慧卿,郝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实证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1).

[4]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Assump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n Relie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ining and Diploma Education

WANG Hong

(Tian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Tianjin 300131 China)

The distribution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resources is imbalance as well as the re2 sources utilization is unscientific.“Blue-diploma”system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ndow the training with the f unction of diploma education.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its running mode should be ref ormed.The educational equity can be implemented by five kinds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s.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training;diploma education;college entrance ex2 amination system;running mode;school system

G712

A

1673-582X(2010)01-0033-05

2009-10-11

王虹(1968-),女,天津市人,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力学学士、教育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毕业证书大学院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长鞠躬568次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档案馆里形态各异的毕业证书
我收藏中小学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