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学业评价体系

2010-11-06李玉香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分体系职业

李玉香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11)

构建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学业评价体系

李玉香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11)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四个能力评价体系:学习能力评价、行动能力评价体系、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各个能力评价体系都包含相适应的课程或学习领域,以及评价方法和标准。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业评价体系,基本体现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彰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学业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的类型与教育对象的智力类型不同,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准和手段也应不同。但是,几十年来,我国教育不分教育类型、教育层次、教育对象,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都是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对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考试分数决定了学生是否升学,能否毕业。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分制,也是将专业按学科分解为课程,划到不同学期学习考试,逐门过关,累加学分达到学业所要求的基本学分,便可毕业。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也是沿用本科学业考核评价方法——形式上的学分制,实质上的学年制。学制三年,6个学期,专业由学科课程体系组成,每个学期完成计划课程门数,学生逐门过关,逐年过级直至毕业。

随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必然催生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改革,以科学发展观来从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就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整体构想

什么样的高职学生算是合格的毕业生?那就要看是否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讲得很清楚:“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就是要为职业岗位服务,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必须是具有某种职业能力的社会人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正好相反。如图1所示: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是在前期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职业教育专业)。根据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资格分析,确定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因为,专业并不是完全对应职业的,职业岗位所包含的工作任务也具有很大差异,教学又是有限的。我们只有挑选职业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分析总结出该专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再根据这些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归纳整合出一系列“学习领域”。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每一个“学习领域”开始学习;逐渐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能力与素质;直至具备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职业岗位从业资格或就业,教师与学生才完成了教育与受教育的任务。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我们构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四个能力评价体系:学习能力评价、行动能力评价体系、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就业能力评价体系。(见图2)

各个能力评价体系都包含相适应的课程或学习领域,以及评价方法和标准,并且,实施在教学进程的不同时期。学生评价制度采用学分制,即:各专业规定毕业的基本学分,其中,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占基本学分的30%;行动能力评价体系占基本学分的40%;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占基本学分的30%;就业能力评价体系作为对每个学生的奖励追加学分,在学生毕业基本学分之外,对优秀学生是一种奖励学分,最高可以奖励毕业基本学分的10%。如果,学生没有修满毕业基本学分,也可以补充其毕业基本学分。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业评价体系,基本体现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彰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

图1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关系

图2 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学习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

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仍然属于学历教育范畴,然而,它是高等教育层次,这就决定着高职教育,不能完全抛弃高等理论知识学习,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素质——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1.理论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项目学习评价,包含国民教育所要求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心理健康、艺术欣赏、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职业观、人生观,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方位素质,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基于这样教学目的,对学科体系课程的学习评价,仍要以能力为本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评价方法:

第一,不以单个课程为单位考核,而以体系项目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在体系项目内的各单科成绩,由任课教师通过对学生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如:听课、讨论、参加学习活动、测验等)做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价,称为过程评价,占40%。

第二,体系项目内的课程,不必门门考试,在几门课程完成后或在学习中,边学习,边开展社会调研。将各课程的培养目标相结合,设计若干社会调研课题,让学生走进社会,认识和感触社会职业活动,开展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调研,写调研报告、写心得、写感想,较成功的完成一篇写作。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专业的学习,对学生都是一种自觉式、开放式学习能力的锻炼。写作成果,由学生本人、同学、老师三方共同参加评价,做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价,称为成果评价,占60%,两个成绩加权和,为学生在该体系项目的最终成绩。

第三,该体系项目的成绩评价期限,可以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前,甚至就业后一年内。学生随时可以用自己的成果参加评价,也可以用服务于社会、助人为乐的事迹参加成果评价。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学习修养档案袋,每一次学习评价和在校期间做的每一件好事或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放进本人档案袋,为学业评价累加学分。

2.职业基础理论知识项目学习评价

职业基础理论知识项目的课程,是指高等教育中的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和各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课,如: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路与电工技术、经济管理基础等。根据课程特点不同,为专业技术服务的角度不同,可以采取笔试加口试或笔试加手试(动手)的评价。主要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为今后的职业扩展和职业生涯和终身教育做好铺垫。

三、行动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

行动能力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每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都是对应着本专业内某一个或几个职业行动能力的学习和训练。随着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深入具体,已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改变为与“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一个好的学习领域设计,应当使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职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形成统一和平衡。课程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具备完成这些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采用行动能力评价方法的各个学习领域,又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环境,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由学习情境评价标准组成课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行动过程评价

把每个学习情境的行动过程作为一个考核评价单元,学生每完成一个行动过程就得到一定考核分数,完成了全部学习领域规定的行动过程,就取得该学习领域的成绩。这种评价方法,占用实训设备较多,考核时间较长,但是,评价方法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评价的开放式评价方法。即节省了设备占用时间,又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还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行动过程评价加成果评价

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行动过程是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完成,主要由教师评价(占50%);成果评价是学生在某个学习领域学习完成后,取得一种成果,如:一件产品的制作、一个方案的设计、一个故障的排除等等。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占50%)。学生参与对他人成果的评价,也是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养成的一个途径。

四、职业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

学生的学业进入毕业环节阶段时,还没有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还没有将单个知识技能与综合职业岗位技能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所以,毕业环节教学,是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职业能力评价可以通过两个环节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1.顶岗实习能力

按照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职业岗位群,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24周),学校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毕业环节教学合作协议。顶岗实习中的职业能力评价,主要由学生与实习单位来完成。学生实习结束后,要对自己的顶岗实习写出小结,由学生所在实习单位根据《顶岗实习能力评价标准》(见表1)对实习生做出操行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由顶岗实习单位的指导师傅做出评定,成绩合格者记入该生的毕业基本学分中;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毕业课题考核,按结业处理。

2.毕业课题实践能力

毕业课题的成果,是学生集中了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在职业岗位上的实践,是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或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整体职业能力反映。毕业课题成果,可以是一件产品;也可以是为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提出的一个方案、方法或建议等等。毕业课题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是:学校组织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考评委员会;通过学生的毕业课题成果答辩、考查学生毕业环节学习实践表现、毕业课题成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对照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如果,学生的毕业课题成果被企业采纳或在一定范围内发表或得奖,考评委员会可以给预学生追加学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五、就业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

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首要和核心的能力。所以课程的学习,都是为培养就业能力服务的。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而就业能力正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是对前三个评价体系的概括总结,不是几门课程学习或几个学习领域训练的评价,而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组合(见表2)。

表1 顶岗实习能力评价标准

2 职业道德 20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能够团结协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工作作风,有严重违纪行为。3 专业知识 20 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实习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工作的实际问题。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水平未达到岗位要求。4 岗位技能 30 能够较快的熟悉工作规程,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工作出错率低。(小于5%)经过实习锻炼,仍不能掌握工作要领,达不到基本的岗位技能要求。5 身体素质 10 身心健康,能够适应本岗位的劳动环境和各项工作。身心健康状况不佳,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合 计 100 备注:(影响评价的特殊情况说明)

表2 就业能力评价标准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Constructing Ability-oriented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u-xiang

(Tianjin Metallurgy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Tianjin 300111 China)

The ability-oriented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cludes four evaluation systems which are evaluation system of learning ability,evaluation system of behavior a2 bility,evaluation system of professional ability,and valuation system of employment ability.Each abili2 ty evalu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a or learning field,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standard.The ability-oriented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embodies the educational idea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just the employment education.It manifes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mphasizing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talents cultivating plan

G712

A

1673-582X(2010)01-0018-04

2009-10-12

李玉香(1959-),女,天津市人,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学分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写作
学分美食
我爱的职业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