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义学与训诂学对比看语义学发展

2010-11-18刘爽李星鹏

文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训诂学语义学意义

刘爽+李星鹏

内容摘要:语义学真正得到分门别类并确定学科名称是20世纪早期的事情,训诂学是立足于汉语语言文化发展实际而产生的,因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以来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汉语语言学界经久不息的议题。在不争议语义学是什么的前提下,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差别还是存在于方方面面的,本文主要是就两者作一番浅显的对比说明,然后谈谈训诂学在现代语义学的语言环境下对语义学的发展有多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语义学 训诂学 意义

首先看训诂学是不是语义学,或者是多大程度上的语义学。从训诂学与语义学相联系的角度来看,训诂学界定义训诂学时,将其与训诂对象联系起来的定义同样非常丰富。有的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训诂学就是语义学。周大璞先生直言:“训诂学研究语义。训诂学就是语义学。”“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词义和词义系统,它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

其他的诸多学者并未将语义学与训诂学等同起来,或多或少都有着限定或者委婉的讲法。齐佩瑢先生认为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和文字的意义的一种专门学术,他称其为古语义学。陆宗达、王宁两位学者认为训诂学对象是古代文献语言(即古代书面语言)的词义,主要任务是研究古代语词的形式(形、音)和内容(义)结合的规律以及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白兆麟认为训诂学是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学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而综合性和实用性是这门学科的两大特征。而且他认为训诂学是汉语言学科的应用学科。张永言认为科学系统来说,训诂学可以说是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主要从语义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它跟语文学的各个部门(如文字学,校勘学)和语言学的各个分科(如词汇学,音韵学,语法学,修辞学)以及其他一些人文学科(如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都有密切的联系。从以上和意义相联系的各种较典型的对训诂学的释义来讲,大家更多的是语义的角度和语义的重心来诠释训诂学的对象和任务,并不倾向于将其与语义学等同。

对语义学的定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当属贾彦德先生,他从研究角度和研究范畴将语义学分为语言学的语义学、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将其从时间跨度上分为语文学时期、传统语义学和现代语义学时期,但是贾先生亦没有直接说明语义学分期的重心,只是说:“我国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叫做训诂学。”而我们探讨的语义学在语言学的语义学下展开后,就牵涉到语义学的概念本身定称的由来。语义学这一学术出现最早是在19世纪末,距离今天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语义学理论的产生,亦是由西方引入我国。它在发展过程中借用了传统的语义学时期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延伸,逐渐形成传统语义学与现代语义学。这两种语义学各有侧重,但已经直接地使用了语义学的概念了。所以在此种语言发展环境下来探索训诂学是语义学的合理性,就有许多需要商榷的地方。

首先,训诂学是经由汉语本体的语言产生与发展的实际而产生的学科。我们无法忽略其在汉语语文学时期作出的具体的应用性的语言工作而将其生硬地统筹在语义学的概念下。这种简单的时间划分下的统摄很可能引起训诂学不服语义学的水土。

其次,语义学本身定位不明,语言学家存有争议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语义学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概述。这种概述其实就是学科定位,因为直到今天,语义学仍旧与词义学、语用学等学科有着扯不明白的交叉部分。即使到了现代语义学的语境下,出现了众多语义流派和其拥有的理论类别,我们也很难将训诂学统筹于其中任何一个门类之下,就像黎千驹先生分析这个问题时问道:如果将训诂学当做语义学,那么此语义学是结构语义学还是解释语义学,抑或是生成语义学,或者兼而有之?人们不得而知。也就是语义学自身定位不明则很难将训诂学简单地归于其学科之下。

再者,如果训诂学是语义学,那按照学科的系统性,训诂学应该与语义学的学科体系基本一致。而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又是十分明显,即使在语义学自身未明的情况下,这种分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除了核心部分的类似之处,还是具有差别的,训诂学核心研究词义,但是是在汉语言语境下展开,其采用的方法是紧紧围绕着汉语字词间的形音义原则。语义学研究词义则注重词的类别以及词内部发展的规律,或者说特别是现代语义学注重予以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训诂学注重解释语言的实际应用工作。许嘉璐先生对此有着细致的阐述,他有四点总结:“一,词\语义学只研究词\语,训诂学则否;二,词\语义学是纯理论之学,训诂学则否;三,词\语义学研究意义的来源与历史,训诂学则否;四,词\语义学研究意义的引申规律,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超越文本、超越语境的演变规律,训诂学则否。”贾彦德先生就指出训诂学只着眼于古代的书面语,目的也只限于注释古书,还不是关于语义学的独立、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没提出什么语义学方面的理论。所以不能拿训诂学的核心来标榜训诂学的全部,要客观实际地看待训诂学与语义学之间的方方面面。

实际上,立足于汉语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训诂学本身的发展是很稳健的,即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又产生一系列重大丰富的成果。总的来说,训诂学还是很成熟的一门学科。作为积淀已久的成熟学科,训诂学对语义学有着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借鉴作用。

首先,训诂学孕育了最初的汉语语义研究,取得词义、句义、篇章义理阐释方面的重大成果。汉代注经之后,很多经典文献的注释成果都形成文字得以流传。甚至为了更好的释义经典,汉代经学家编成了《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具有字词典性质的工具书。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书籍之中已经初步地探索和尝试了词义关系的系联和词义系统的深掘工作。这种潜意识的学术工作已经有着语义学理论研究的萌芽。而训诂学随着后来学者的沿袭又不断突破,到了今天已经积累了十分浩大的语义研究资源库,这些文献资源不仅对研究古代汉语语义和汉语语义的演变极为重要,对我们研究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很有帮助。

其次,训诂学综合地运用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辅助研究,这种学科发展的思路值得语义学借鉴。训诂学从来不排斥任何可行性的方案,而且训诂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历史的跨度和遥远的存在决定着其与众多语言和非语言的学科有着实质性关联,它必须依靠许多其他学科的成果才能维持发展,训诂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地发展,它具有综合的特点。语义学的发展思路也是越来越倾向于走向开放,特别是现代语义学的发展,本身的进程就是证明,从结构语义学到功能语义学,就是语义学理论是内部深掘辐射到语言外围的探索过程。如果说这是语义学发展的必然规律,那训诂学无疑为其作出了一个好的典型。

再者,在实践层面上一定要注重务实与务虚的结合。语义学是一门理论学科,训诂学则两者并重,从而能最终走向好的应用的途径。训诂学的产生是由解经而起,或者其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实用而存在的。而这种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则即接地气又极易得以验证和及时的修正。而且能够更快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训诂学没有在一开始就形成宏大的理论以期达到迅速指导实践的目的,它一直是在发展中充分利用各学科成果来形成自身特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和方法。这种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局面,非常好地支撑了训诂学长期稳健地发展。语义学虽说是一门理论学科,但在操作层面上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证实。也只有正确的语义学的理论才能指导语义学长期有效的进步,在这一点上,语义学可以充分借鉴训诂学的思路及成果来促进自身进步。

参考文献

1.贾彦德《汉语语义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潘尔尧《训诂学和语义学》惠阳师专学报1984第1期

3.黎千驹《现代训诂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许嘉璐《文史知识》中华书局 2009.11期

(作者介绍:刘爽,李星鹏,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方向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训诂学语义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有意义的一天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生之意义
哈特的语义学
诗里有你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
训诂学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