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文化
2010-11-17唐珮莹
唐珮莹
世博即将落幕,但通过这次盛会,我们却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接触西方文化最直接快速的渠道,大概要属麦当劳、肯德基这种快餐店了,所以若说差异,还得先从吃说起。中国人做菜讲究精烹细调,重在“调味”,无论是佐料还是火候都要拿捏得当,且讲究色、香、味俱全,重视营养搭配,吃出风采,吃出健康。不少特色煲汤都是奔着“养生”的目标去的。影片《食神》中出现的佛跳墙、宫廷菜肴上汤鱼翅和御膳满汉全席等皇家食品,无一不是精烹细作。上至御膳用品,下至寻常百姓,麻辣小龙虾、酒糟蟹、外婆红烧肉,上汤苋菜,品种之齐全,烹调之精致,无愧于中华民族被冠以“最会吃的民族”之名。而西方的食物单从种类上说就单调许多,汉堡、薯条、三明治多油,多食则腻,也不利于身体健康。而驰名世界的法国餐点与中国养生的观念不同,吃的是情调和气氛,重点并不在食物本身了。
若要寻觅这差异的源头,不得不说的是东西方人群生活的节奏。中国人讲究“慢”生活。茶要细品,菜要细吃。慢工出细活,诸如南京云锦的人工织造,可谓由慢带来的稀世之美。正因为这种慢性,中国人求稳,求基底,求保障,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绝不做超出能力范围导致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所以爱存钱。而西方人的步调明显快于东方,讲究的是快生活、快节奏。快餐店是满足高效率的产物,银行贷款更是屡见不鲜。他们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并且因为负债督促着他们前进,成就了发达的经济,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享受生活的契机。
而另外的原因大概还要归结于历史文化的熏陶和从小所受的教育。中国孩子自幼受长辈、老师们教育,孔孟等儒家学说的引导,凡事先虑国家再思个人,任何时候,都要把國家和集体摆在第一位。也许因为如此,中国人写信的地址都是由大到小来写,并且请客结账也是争先恐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传统,其中表达的是爱国之情、爱友之情。而西方人所受的教育则是彰显个性、秀出真我,最大化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待人处事也追求公平公正,所以他们写信先写名,吃饭AA制。
我们不能评价不同文化的好坏,因为根本不存在孰好孰坏。大家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不管所处东西,都是地球的主人。也正因有了这些多姿多彩、具有浓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化才使地球村更加生动美妙。因为这些差异,生活才有了更多新鲜和惊喜。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文化,让它们散发出独有的光芒;善待每一处差异,让世界因为不同而更加新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