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漂在广州

2010-11-17陈启文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10年10期
关键词:早茶春江广州

陈启文

广州的生活节奏很快,但丝毫不乱。我到广州那年三十一岁,参加工作已十二年,这十来年教过书,在文化馆、文联搞过专业创作,后来又到湘西的张家界编杂志,事儿没少做,却从未形成明确的上班、下班概念。由于我的自由散漫,二十多岁时就有人开玩笑,说我是中国最年轻的退居二线的干部。

来广州后我的生物钟突然上紧了发条,每天早晨六点我会条件反射般地准时醒来,半个小时后走出宿舍,下楼,过环市东路人行天桥,走农林下路,转中山一路、达道路,一路步行,七点半钟就到了我上班的东山寺右一横路,还有足够的时间让我来尽情品尝广州的早茶。广州的早茶十分丰富而且极对我的胃口,即便在那些街边的露天小排档上,也不缺少我想要的那种宁静而闲适的氛围。在这里,每个人都像是优雅的绅士,抽烟喝茶都进行得极其缓慢,是一种典型的消磨时光的做法。也有在谈着什么的,显得非常神秘,你甚至会觉得喝早茶这件事情本身也显得非常神秘。这段时间也的确是广州最宁静的一段时间,你甚至会看见鸟群无声地从头顶上空飞过,然后消失不见了。各种新鲜的带着露水气味的芬芳,若有若无地飘过来,很淡很淡的。这时候,所有的人都一言不发,感觉有种什么东西正飘然而至,深入人心。许多年后,在我早已远离了广州之后,仍会时常回忆起在广州街头的某棵树下静静地品味着早茶的情景,甚至是在品味某一种气味——广州的气味。

广州培养了我泡吧的习惯。至今我还想念天河宾馆那间不大的像船一样狭长的酒吧,窗外就是一个花园。窗户都开着,夜晚湿漉漉的花香如层层细浪般涌来,在钢琴的伴奏下时常会给人身在隔世的感觉。

来这里悠悠打发夜晚多余时光的大多是文人、编辑、作家、诗人。他们在城市夜晚的寂静一角,谈构思,谈选题,谈一些同城市距离比较远的事。我所在那家出版社许多后来引起广泛影响的图书选题,最初就是在这样宁静的酒吧里开始酝酿的。也有一些作家,干脆把稿纸或笔记本电脑拿到了酒吧的桌子上,空气中充满了新鲜而浓酽的啤酒香味、咖啡香味,这使他们的感觉变得相当敏锐,也使孤独而单调的写作有了一丝生命的暖意。

广州和别的大都市一样,对外省人同样抱有一种偏见,甚至是歧视,总觉得你是穷地方来的穷人,你是到广州来食(混口饭吃)的,连街上那些摆摊的老太,一听你操着满口的外地口音,看你也是一种睥睨的眼神了。生活在广州的确要有坚强的神经,她异样的目光考验着每一个外省人,尤其像我这种清高而脆弱的所谓文化人。

要让广州人消除对你的偏见,你不但要有足够的人格力量,还要与他们肩并肩地保持步调一致的姿态,从头开始学会忍受,学会诚实,学会谦让。在人多的地方不是一个劲地往前挤,先要学会让出空隙,在受了委屈之后先别急着解释,而是另外做一件事让他们看看,而且不要担心他们看不见。广州人一旦认可了你,也就一辈子认可了你。比如说老温,每次到湖南来,再忙,也要上我家里来看看,看见了我老丈人,给一百元,看见我母亲了,又是一百元,看见我孩子了,给两百元。他并不是为了摆阔,看他的眼神就知道,那里透着对你的全部友情和真诚,每次我都在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之后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广州人是比我们更有人情味的,更有一种尊老爱幼的人伦美德。一次听说我要去广州,老温弄了几只大闸蟹养在家里,后来我改变了行程又未及时告诉他,这大闸蟹死了两只。他扔掉死蟹时不停地叹气,而我也没作什么解释。在广州人面前,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他认可了你,他就觉得你的任何失信都是有原因的,至少是可以原谅的。从这件琐细的小事上也见出广州人的心性与气度。

我一度把广州视为文化沙漠,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是外省人的偏见。

广州有那么多著名的报刊,或是先锋文学的前沿阵地,或始终不渝地坚守着人文精神与良知,或以无畏的理想主义精神显示出中国最强大的媒体力量,这样的报纸杂志,放在内地的任何一个省份都不可思议。当内地的许多纯文学刊物被廉价地出卖给商人时,广州却成为了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另一個文学重镇。广州除了本土滋养孕育出来的优秀作家,还有许多外省来的作家,这是因为,它为纯文学创作赢得了足够宽阔的自由度。

即便在广州的酒吧里,你也很少看到那些与世无涉超尘出世一味清谈的高蹈者。在内地倒是可以看见这种毫无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大小“知识分子”,满嘴的良知却不能主持最起码的正义。而这正是我们今天大多数文人的精神状态:消极与退缩。广州很少有这样的文人,他们都是一种随时准备出发的姿态。

广州永远不会嘲笑失败者,黄花岗烈士陵园埋的几乎全是失败者。即便那些开店设档做小买卖的广州底层人民,在打开店门之前就先做好了失败的打算。广州人不像我们一开始就盘算着要赚多少钱,而是先预算好可能要赔多少钱,有没有可能赔掉身家性命。他们有自己的一个底线,失败的底线,他们也就比我们更能经受住折腾,因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我的朋友老温去年赔掉了几十万,欠了别人一屁股债,每晚还开着车到处去唱歌。

……

最终,我登上了北上的列车。那时我已经老大不小了,我得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个坚实的底部。广州,也因此成了我生命的一道深深的印痕,把我的一生隔成了两大块。对于广州,或许我只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匆匆过客,但我感到有许多难以言说的东西渗透了自己,她的沉潜与隐忍,她浓烈馥郁的人文意蕴和独放异彩的城市景观,她深情的召唤和对你意志的磨炼,都已深深地渗透了我的生命,一直渗到心的尽头。尽管我最终未能找到让自己进入这座城市的生命通道,但在远离这座城市之后,我依然觉得离她很近。

或许,一个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的人,和一个从未到过广州的人,生活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删节)

名迹·名篇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在1911年春爆发的广州起义中,72位同盟会会员英勇牺牲,人们将他们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这便有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人们还将其事迹编成了一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孙中山为其写了序,这便是今天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另一篇课文《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演习·演练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两首诗都是苏轼的作品。从体裁上说,这两首诗均是_______;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均为_______。

2. 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景色,但时间先后有区别,从《惠州一绝》中的“_______”一句可知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要比《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

3. 两首诗都状写了春天的事物,从色彩上看,更丰富一些的是_______。

4. 两首诗都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你学过的古代诗歌作品中,写出表现春天景物的诗歌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绝句;抒情诗。

2. 日啖荔枝三百颗;晚

3. 《惠崇〈春江晚景〉》

4.《惠州一绝》中罗浮山四季如春的特色借每天都有新鲜的卢橘杨梅表现出来,以动写静,真切自然。后两句则借联想抒情,略显夸张地表达出对岭南风物——荔枝的赞美,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中既定格了红绿掩映的嫩竹桃花和铺满地面的蒌蒿芦芽,表现春色迷人,万物复苏;又借春江水中游动的鸭子描绘出气温变化;更为出彩的是,作者跳出惠崇实际呈现在画面上的景物,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通过联想突出一个“春”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5.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猜你喜欢

早茶春江广州
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
全天候消费全国化发展 早茶品类的风口要来了吗
乡居春晓
叹早茶
陈建良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春江水暖鸭先知
罗晨依??《春江溪居》
伍礼文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