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想:材料与论题间的纽带

2010-11-17胡瑞华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10年10期
关键词:论题逆向乞丐

胡瑞华

一、 从果到因联想

议论文写作需要占有充足的材料,因为丰富的事例不仅有助于观点的阐发论证,还能提高思想和认识高度。因此,议论文事例性材料的搜集颇受重视。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虽然搜集到大量材料,但面对具体题目时仍一筹莫展,苦无救兵。其实,这些材料正等着被派上用场,只是你没有认识到它们与论题之间的联系,便将其冷落一旁弃置不用。那么,如何寻找论题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呢?

我们先看下面一则材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如果请你用这则材料来诠释“绿色生活”这个作文题(2010高考江苏卷),你可能会觉得二者距离太大,很难联系到一块儿。一位考生却这样写道:

庄子不是姜太公,他的钓意在鱼而不在楚王,所以当他听到楚王愿以国事托付的旨意后“持竿不顾”。面对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权位,庄子为什么会弃之若敝履呢?在他看来,再也没有比这眼前的一切更令自己心动的了。你看,宁静的水随着徐徐的清风,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流过了燃烧的野花、飘拂的岸柳,拥抱着一切静谧的呼吸。这是一块绝尘之地。当然,绝尘的还有自己快乐的心情。这一切岂是那会给自己带来种种桎梏和漫漫煎熬的权位能相比的?一边绿色满目,一边黑暗无边,庄子的选择毫不犹豫。可以说,拥有绿色生活的人懂得怎样对待名和利。

“濮水垂钓”的材料传达的是庄子对名利的淡泊、对理想的坚守,这位考生却从庄子“持竿不顾”入手展开联想,探究庄子所以能如此在于他对眼前绿色生活的陶醉与珍惜,最后归纳出“拥有绿色生活的人懂得怎样对待名和利”这一给人启发的观点。联想,使材料和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清晰,原先似不相干的二者竟如此自然和谐、相得益彰。

二、 从外到内联想

对材料传达的事实进行追本溯源又有两种情况。探究个中原因,可称之为从果到因联想;拷问现象下的实质,则可以称为从外到内联想。

有一则文坛轶闻说,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镇上散步,路边一个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很想有所施予,往口袋掏钱时才知道没有带钱袋,见那乞丐的手举得高高地等着,屠格涅夫面有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着泪说:“不,我宁愿接受你的握手!”

这则材料能用在“忘记”这个文题上吗?一位同学合理推想文豪和乞丐握手时心理状态,开掘出新意:

遇到乞丐,想有所施予,但没有带钱,我们可能一笑而过。但是,屠格涅夫却“面有愧色”,握着乞丐的手说一声“对不起”!一个是名满天下的文豪,一个是伸手向人的乞丐,彼此忘却了各自的身份,两只手握在了一起。“我们生而平等”,相信这是分别属于社会精英和草根阶层的两个人此刻心底共同响起的声音。忘却,消除的是障碍,带来的是和谐。

除此而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联想思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联想,就是以现有的材料为前提进行合理假设,借此再造一个能与文题勾联上的新鲜素材。2002年上海高考题为“面对大海”,老子“骑青牛,出函谷,西渡流沙,弃官归隐”的隐者形象在一位小作者心里复活了,于是自然的设想和美妙的文字流泻而出:

提起老子,人们心中总是浮现出那个“骑青牛,出函谷,西渡流沙”的隐者形象。面对日益衰落的周王朝,每况愈下的社会风气,老子自感无力挽回,产生出世之意,那也是很自然的。但是,假如老子不是西渡流沙,而是面对大海,那他是否还要选择出世呢?或许老子会从此改变他人生的哲学取向。当他看到大海浩瀚的水面,他觉得为了个体生命的愉悦而弃世是自私的,是大海容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启迪了他。

再如上文所讲的“濮水垂钓”的材料,我们也可以对它进行假设联想:假设庄子放下钓竿,应楚王之邀请而前往,他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结局会怎样,这样材料又可勾联到“得与失”等话题上。

三、 逆向联想

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认识材料蕴含的旨趣,那就是逆向联想,即对一则材料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请看一则新闻材料: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以前还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它。为了征服它,正值盛年的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毅然前往却不幸遇难。据报道,余纯顺选择6月横穿大漠,遇难地距大本营只有1.4公里。专家推测,遇难的主要原因是炎热、饥渴和迷失方向。

这则材料通常用来表现人类勇敢挑战大自然这一主旨,一位考生却将其用在与“挑战”相对立的“适应”话题上:

由正值盛年的余纯顺不幸遇难,我想到了52岁的欧洲女性卡拉的穿越成功。为了这次探险,她两年前就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比如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春天的沙暴、夏天的高温及秋天的大风。冬天虽冷但可以通过保暖服装来克服。选择冬季,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另外,卡拉的背囊睡袋是专门研制的,重量轻,保暖性强。背囊上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为携带的卫星电话、定位仪等提供电源。她带的药片食品——长效蛋白,吃一片可以长时间不用进食。

挑战,表现出人的精神;适应,表现出人的智慧。这个时候,挑战固然可嘉,适应却更显可贵。

再看下面一则材料,请你先正向再逆向联想,看看分别可以用在哪些文题上: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所以鲁人夫妻到越国去必然会受穷。这则材料启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可用在“从实际出发”“做事不要想当然”等论题上。但如果进行逆向联想就会独辟蹊径,别开生面: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子帽子就可能大有市场,鲁人可能会发家致富。但这要求鲁人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改革。

看到一个命题,我们联想它的逆命题,一些旨趣相反的材料就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如此,逆向联想还能让我们通过关注其微小、潜在甚至相反的可能性,引发新的思索,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流俗的新观念。比如下面一则材料:

三国时期,孙权有个部下名叫陆绩,时任郁林太守,此人为官清廉。任期期满,陆绩准备坐船经海道返归江南故里时,发现除了简单行装和数箱书以外,竟然并无其他东西可带,以至于船只太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不得已,他让人从岸边搬来一块巨石放在舱内,这才能够开船启航平安返乡。陆绩回到家乡后,心生感念,便请人将压船底的石头运回宅院,手书“郁林石”三字镌刻其上,后人称之为“廉石”。

这则材料思想的内核是一个“廉”字。如果把它作为“贪”的对立材料,那是很容易上手的。一位同学展想象之能,逞思辨之才,从陆绩的“廉”看出“贪”字,新人耳目,给人启发:

一身廉洁,两袖清风,宦囊羞涩,取石为重,陆绩之“廉”令人称赏。但是,船靠岸后压船之石便应丢弃,为什么要把它搬运到家呢?要知道,把这么个庞然大物搬到家不知要有怎样一番兴师动众,也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若非陆绩本意,他也应该出面阻止;若为教育子孙,也大可不必如此——以身教之,何需此石?所以,陆绩虽不贪财,却不免有贪名之嫌。

四、 方法总结

其一,运用多种联想方法去思考议论文材料与给定论题之间的联系,是基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这种联系,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把這种联系发掘出来。如果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生拉硬扯。

其二,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当得“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材料内蕴丰厚、涉及面广、富有张力,而有的材料却涵义浅显、涉及面窄、承载力较弱,搜集材料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下面附上两则事例性材料,都与亚历山大有关,但从材料本身的张力和一材多用的价值来看,后一则似更值得积累:

1. 古希腊国王亚历山大远征前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赠给他人。有人很迷惑,就问他:“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了什么?”亚历山大说:“我留给自己的是希望,它将给我无穷的力量与财富!”

2. 亚历山大曾询问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怎样才能既对自己有利也对别人有利。亚里士多德回答道:“第一,不要打破平衡;第二,不要用刀剑生火;第三,不要过于看重王冠;第四,不要吃小鸟的心脏;第五,正当的事一旦开始就不要回头;第六,不要在阳关大道上行走;第七,不要让喋喋不休的燕子占据了你的屋檐。”

猜你喜欢

论题逆向乞丐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最佳辩手请出题(二)
最佳辩手请出题(一)
最佳辩手请出题(四)
没钱
现代乞丐
乞丐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
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