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昌县首次发现茶会碑记

2010-11-16凌光汉郭志贵周碧琦

茶博览 2010年9期
关键词:茶亭碑记新昌县

■ 凌光汉 郭志贵 周碧琦

新昌县首次发现茶会碑记

■ 凌光汉 郭志贵 周碧琦

最近,新昌县羽林街道山头里村有位村民在修房时发现一块《茶会碑记》在墙体内,虽有三处断裂的痕迹,碑文仍清晰可辨。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儿时这一带有不少茶廊,为过路人憩息,免费提供茶水。这块《茶会碑记》的发现,正是这里曾是古茶廊发祥地的佐证。

新昌产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沉淀十分深厚,这次发现茶廊碑——《茶会碑记》,为深入研究民间茶俗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这块《茶会碑记》碑高180公分,宽76公分,意在纪念赠茶者的行善之心。原碑文如下:

闻之善欲人见,非为真善,余先人之创。是会,自乾隆年间始,至今百数十年,并无语勒诸贞珉。在先人固不欲人之见其善也,然余先人不能悯人之钱而救济之,而仅以一杯之茗滋途人之渴,亦乌得为然不能悯人之钱而救济之,而犹能以杯之茗,滋途人之渴,亦乌得为不善。盖非善,不必勒诸石,若是善,犹不欲勒诸石。余等非不体先人之心,而急欲勒诸贞珉也。第恐于先人之心,不能示诸久远耳。迫至数百年后,将先人创会之初心,辄珉没而无复存者,实余之忧亦余先人之所不愿也。夫勒石之举,在先人固不没是心,而杯饮之施于后人,乌必欲得诸久,赏见记述无人,反复不一,沧海桑田,亦难遇料。有会者转而无会者矣;有无会者变而为有会者矣。其间强弱不齐,智愚错出,每至以强凌弱,以智欺愚,素有丘片,吞其亩分,俾先人设会之初心徒有其名,而反无其实者,是善之不欲人见,诚不如善之必欲人见之为得也矣。爰为记之。

大清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戌十月上浣之吉粒乡 吕 堃 撰文石城 吕春焘 书丹

据新昌县文物馆负责人俞南星先生介绍,山头里寸东通宁波、象山,西接绍兴、杭州等地,大明时到山头里等村一路茶廊,称为商家、劳工、村民等行人憩息的驿站。

从山头里村发现的茶廊碑中可以看到,这些施茶者从清代乾隆年间始,老人创办了茶会,是为当时盛夏酷暑下,手车、肩挑的劳工和来来往往的商人、村民免费提供凉茶,对于一个口干舌燥者,这杯茶水犹如甘露玉液,喝在口中,凉在心头。在茶会的带动下,商人和村民等都纷纷出资出力,于是在行人(手车)较集中地地区,就陆续建起茶廊,让过路人避风雨、日晒、纳凉暂息,茶会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爱心足迹踏遍了乡村的各个路口与苓间,在免费提供茶水的同时,每逢造桥铺路这样的好事,村民和商人们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光绪年间,一些热心人士为了让后人记住清代乾隆年间乐善好施的人,建议把老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拿茶给人解渴算不了好事,也应通过立碑,让后人记住这个世代相传的茶会。于是,大家请石城的吕春熹书丹,粒乡的吕堃撰文,在茶廊中竖起《茶会碑记》,在这碑下方题有“公立”两字,意在树碑是大家一致的意思。

“茶会”也称“施茶会”,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组织。“茶会”通常由地方上热心公益的人士及乐善好施的人自愿组成,共同出资,在过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设茶棚或凉亭、茶廊,烧水泡茶,置凉茶大缸,配以勺瓢杯碗,供行人和附近农民免费饮用,这是过去极为常见的一种慈善活动。茶会共推专人管理,凡是出资者的姓名及管理实施公约,都刻于石碑上,称茶会碑。

旧时多有茶庵,大多建在大道旁,其实是作施茶或供茶用的佛寺,这类佛寺以尼姑庵居多。暑日备茶,供路人歇脚解渴,其性质与茶亭基本相同。

其实这种供茶茶廊,在民国时期上有发展,创设茶亭,施茶以惠行人,是新昌茶风俗中最可赞扬之事。县内多山,山道崎岖难行,路人每有干渴之虞,于是施茶之举顺时而起,视为公益义举,良风美俗。据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县内各村岭路上设茶亭路廊施茶,附设于庵内叫茶庵,总数有300多处,资金来自募捐赞助,全县共有茶田1000余亩,请专人负责烧茶供应,千年不衰。茶亭内立有碑记,刻着捐田者芳名和“管理办法”。

有些规模较大,田产较丰厚的茶亭内,还配备草鞋、灯笼、草帽、药物之类,供行人继续时无偿取用,起到解困济危作用。路廊内置陶缸或木桶盛茶,冲泡物用粗茶叶,也有以秋蒿、六月霜之类,用一节小竹筒代替茶杯,开口处切成斜形,中间穿上竹柄挂在茶桶边。路廊还有个作用,行人在内歇脚时聊天、传新闻、讲故事、长见识,称为民间文化的自由市场。倘能搜集到这些碑记,也不光是地方茶文化的一份宝贵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村村通公路,车运替代了肩挑,出门就乘车,这些茶亭路廊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而无人问津,年久失修,留下的很少,也破旧不堪,碑记已很难找。不过供过路行人供茶的习俗,农村处处可见,村民们都能泡上一杯自产的大佛龙井茶待客,这种客来泡茶的习俗仍然在继承发扬。有的老年人还在城里或乡间,设立茶摊,供过路人免费供应。

尽管如此,这次茶会碑记的发现,将有助于新昌对茶文化的深入研究。据了解,1982年,衢州江山文物工作者进行文物普查时,工作人员在茅坂乡株树村发现过《茶会碑》,《茶会碑》拓片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珍藏着,在当时的报道中称全省独一无二的《茶会碑》拓片。相信随着茶文化研究重视与深入,人们将会发现更多更珍贵的茶文化古道与文物。

猜你喜欢

茶亭碑记新昌县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茶亭品妙联
乾隆《翼宿神祠碑记》与戏神信仰的正名
吾野茶亭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牡丹亭》考论
重修龙泉寺碑记所见明代寺院经济
茶亭
190多位老人与一座40年的茶亭
明《建文昌神祠记》残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