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演“活姑母”

2010-11-16倪艺玲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锡剧姑母珍珠

■倪艺玲

梨园世家耳闻目濡的戏曲艺术,日积月累成我青年时代的美好追求和职业选择。70年已考入南京晓庄师范的我毅然决然投考了江苏省戏曲学校专修锡剧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锡剧的故乡,84年春始任职于无锡市锡剧院,如愿以偿圆了我的演员梦。从学员到演员嬗变之间的练功学戏之辛,演员的排练、演出跑码头之苦,以及塑造角色之难,都没有让我产生过丝毫的怯意,因为我喜欢演戏,苦与难乃我心甘情愿,常常伴随我的更是接踵而至的充实与满足。我太依恋化了妆、穿着戏服站在舞台上的那种风采与感觉了,从一个个丫头到一个个小角色,再到一个个主角,我一步步走来,心里揣着一个个新的期待,演好一个个角色。

拜师“活姑母”

花旦的漂亮、小旦的玲珑,甚或反串小生玩一把潇洒是我最为热切的向往,《当家人》中的二嫂、《玉蜻蜓》中的申大娘,《狸猫换太子》、《包公打龙袍》中的刘妃,《珍珠塔》中的彩萍、方母等角色日渐丰满着我的演员之梦,然而饰演《珍珠塔》中“红云”一角,与被誉为“活姑母”的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汪韵芝老师同台演出的学习和感悟,打开了我演员梦的另一扇窗户:戏曲女演员之美不仅只在花旦、小旦或者反串小生,而有着更宽泛的含义,汪老师的表演让我感到了美,说白一点,或许是“丑中见美”,形象的“丑陋”,力透了艺术的“美”和“真”,也成就了《珍珠塔》的完美无缺。于此,对自己今后戏路的定位也日趋清晰,拜“活姑母”为师的欲望油然而生。但又恐自己功力和准备尚不充分,恐难叩开汪老师的门,于是只要“红云”一下场,我就在舞台旁看汪老师的演出,越看越有味,越看越着迷。演出空隙主动接近汪老师,套近乎,渐渐汪老师似乎也看出了一些苗头,我记得有一位老师有一次对我说,小倪啊,你看过我的《红花曲》的肖桂英,可能没有看过我的《孔雀东南飞》《孟丽君》《红松店》《江姐》等现代戏和传统戏中的各种角色吧,一个演员塑造角色应是丰富多彩的,演好角色是最美的。瞬时,我的脸红了,心里的小九九还是被人看出来了,同时也使我茅塞顿开,原来的些许犹豫便荡然无存,戏路发展方向的定位明确了……在我多年的祈望和努力之下,汪老师终被感动点首收我为徒。

领会“活姑母”

我专注地到辑录汪老师艺术活动的影像和图文资料中,去熟识、了解、领会先生的艺术,从中汲取养分,渐渐悟到汪老师以其“老旦”的稳重、花旦的俏丽、彩旦的夸张演活了虽势利又不失雍容、虽刻薄且不落俗套,势利而不狠毒、刻薄而又有相国千金风范的姑母“方朵花”。进而努力从表演的细节处理上进一步体会汪老师,先看摇头:得意时的平稳、徐缓,恼怒时的急促、僵硬,满足时的微摇头,炫耀时的急摇头,别具一格,同中有异;再看“笑态”:表现富贵之家年长主妇在下人面前笃定满足时“嘴角含笑,面对突然而至满身穷酸相的侄儿方卿时的“僵笑”,大话破相时无奈打发众宾客时的“苦笑”,妄断方卿“七省地方唱道情”不能出人头地时的“眉开眼笑”加“冷笑”,调侃丈夫可以帮唱道情女婿凑凑铜钱时的“讥笑”,面对要顶香盘,请求、讨好丈夫时皮笑肉不笑的“假笑”,姑侄俩看相时,遭到反驳时,用手按住嘴,终于忍不住时夸张的“嗤笑”;三看“眼神:头微摇时的眼角含笑,闻听方卿并未做官时的眉开眼笑,“看相”时食指方卿从头到脚轻蔑的眼神,还不时与手势、形体相互配合,以斜眼、边角看人;四看神态,在丫鬟的搀扶下,背略弓,头微摇、眼含笑、嘴含笑,表现相国千金、御史夫人的自得、满足、俨然和势利,背转身、甩水袖、耸上肩,稍踮脚跟表现了方朵花妄断方卿并未做官时幸灾乐祸又加一点轻骨头神态。

学演“活姑母”

我的眼睛大,表演时,一是眼睛经常来回转动又太快,二是左右闪回漂浮不定,三是常常瞪得大大的,这样的眼神加之角色比较夸张的造型、神态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有点过于戏谑的成分,与观众心目中的 “姑母”形象难以吻合,汪老师告诫我,“姑母”这个角色是一个有大家风范的御史夫人,而且她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都是由眼神来传递,眼神太快、不定、瞪大都有失人物的身份,再说那些眼缝中瞧人,眼角瞅人,眯眼自得等戏怎么体现,戏的不足在“眼”上,根子在缺乏对人物内心轨迹的洞察和行为举止的理解,要求我先从形似上起步,于是我在“眼睛”上着手,几经揣摩、尝试,采用了在眼皮上贴宽大的“美目贴”来增加眼皮的沉重感,耷拉下眼皮,让眼睛几乎小成一条缝,然后用力才能撑开眼睛,但又要让眼睛小而有动、有神、有戏。只有反复练,盯着家里金鱼缸里小鱼,不停地随着小鱼的游弋而转动,锻炼眼球的转动力和凝聚力,决心练成姑母的“势利眼”。摇头,起先认为只要按老师的表演、依据剧情来演就行,没有想到,当站到台上演时,我的头就不那么听使唤了,不仅没有层次,更不要说表演出人物不同的情感和心态了,一点不自如、一点不轻松,到汪老师府上请教,先生不顾年高,不厌其烦当场示范、纠正、分析,我一一记下,在家里镜子前,一边观摩DVD,一边练,看一段,练一招,反反复复,一段一段默记,我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我的丈夫是剧院的主要演员,一有空就陪我一起练、切磋,两人常常在家里演“前见姑”和“后见姑”……在汪老师的手把手亲授下,我一招一式模仿、一点一滴感悟、一步一步苦练,我演的姑母得到老师、领导、同事和观众的认可。

年复一年的演出,尤其是重现一九六0年代初锡剧流派大会串《珍珠塔》盛况的今年“锡剧流派荟萃《珍珠塔》”,我作为汪韵芝老师流派的传承人的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尤其是汪老师打的80分让我颇感欣慰。

猜你喜欢

锡剧姑母珍珠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种”珍珠真神奇
最后的快乐时光
最后的快乐时光
二胡在锡剧伴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因果
我的四姑母
雨珍珠
取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