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汴绣的传统技艺及产业化之路

2010-11-16常慧娟,王安霞

电影评介 2010年6期
关键词:绣品刺绣技艺

一、汴绣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刺绣工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四千两百多年前,已有了关于刺绣的记载,期间刺绣衍生出多姿多样的品种,汴绣便是其中之一。但汴绣这一名称的历史并不长,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汴绣的发源地在开封,史称汴梁,简称汴,故开封刺绣命名为汴绣。

开封位于河南东部,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于此,有“七朝古都”之称。伴随着朝代的更替,汴绣艺术更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七个朝代中,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 后因金兵入侵,宋室南迁,兵火水患,北宋刺绣也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而跌入了最低谷。但它深深根植在中原,特别是开封这块土地上的刺绣技艺,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巧夺天工的技艺为后人承继和感叹。

二、汴绣艺术特色的研究

千百年来,刺绣作为一门独特的技艺,也是随着艺术的兴衰而起落的。开封被称为“书画之乡”、“历史名城”,翻开汴绣的成长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书画精品的长廊。

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苑掌摹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匠相继辈出,使刺绣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的观赏性绣作。宋代刺绣画在唐代绣制宗教性装饰基础上,逐步转向摹绣古代名人书画,追求与原作形似,注重逼真,而刺绣画的制作不仅要有很好的刺绣技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书画知识和文化素养,能领会画面的造型、色彩、风格气韵,要具备这些艺术素养,往往只有条件优越的名门闺秀,她们研读诗书、善描能画、饱受绘画熏陶,因此绣出的刺绣画水平很高,所以宋代刺绣画叫做“闺阁绣”。宋代的刺绣在唐代宫廷绣和日用绣的基础上,绣品生产遍布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而开封的刺绣则体现了宫廷绣的最高水平。闺阁绣也由此在刺绣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百骏图》等作品颇受世人瞩目,尤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的同名绣品最为称著。再现了原作的精髓和宋都汴梁繁荣昌盛的历史风貌,充分展现了中原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手工艺价值,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奖项,并被许多国家和著名机构收藏。

三、从刺绣特点上与其它绣种比较

在中国的绣品历史上,苏绣以精妙著称,蜀绣以华美显世,湘绣以实用流行。它们的名气都比汴绣大,但汴绣以善绣古画为特色,《清明上河图•虹桥》是其代表作,因此在诸绣中占有一席之地。汴绣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有蒙针绣、打子绣、套针绣、戗针绣、乱针线、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等30余种针法和绣种。既有四大名绣纤细的特色,又独具粗狂豪放的中原地域特色。因为汴绣受北宋刺绣的影响较多,风格上也更接近绘画的工艺特色。它的历史背景比四大绣种更有优势,汴绣作品的特色更趋向于雅致,端庄、构图严谨,整体感强,追求中国书画效果中的意境和风韵,绣工精致细腻,不难看出历史文化在艺术风格上的影响深远。

汴绣是一朵古老文化遗留下来的奇葩。它的针法活跃、跳动而不拘小节,显示出了中原这方水土养育的河南人民的质朴与大度。汴绣的古朴洒脱与苏绣的文静雅致虽然相映成趣,它们谁也不能替代谁,但汴绣的名气却小的很。目前研究汴绣的人太少,汴绣工艺大师寥寥无几,汴绣的精品很少,社会声誉也无法与苏绣相比。怎样做好汴绣的传承,提高汴绣的名气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汴绣的传承与再生

在今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工业机器化生产和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的推广,汴绣这项古老、工序复杂、耗时长的手工艺术越来越不能迎合市场和当今社会的需求。汴绣有着辉煌的昨天,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技术革命和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目前己处于不景气状态,几乎濒临灭绝,令人担忧。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国家目前出台的一些针对传统文化的措施还远远不够,有关部门既没有切实地行使其协调职能,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又没有给予汴绣这项开封独特的传统工艺以足够的重视与支持,没有对汴绣研究给予扶持,而是多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促销力度不够,在开封,汴绣具有一定的品牌形象,但在全国知其者不甚多。

2、人员老龄化困扰着汴绣的发展。汴绣专业人才的培训缺乏,后继无人,具有高超技艺的绣工逐年减少,人才流失严重。

3、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造成传统汴绣精品缺乏,社会美誉度下降。传统汴绣精品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一些生产汴绣的工厂或家庭作坊,打着汴绣的招牌,唯利是图,一幅本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绣品,两三天就能赶制出来,这样的绣品“丧失了汴绣的特色,失去了风格和品位”,实际上并没有传承汴绣的优秀传统。

要使汴绣重现昔日风采,展露它不逊于苏绣的风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建立专项基金,进行重点扶植。建立汴绣博物馆,收藏和展示本省汴绣代表作。博物院可以展示汴绣艺术的发展历史沿革及汴绣精品,选择技艺精湛的绣工表演,让中外游客现场参与刺绣制作,体验刺绣制作的过程,享受刺绣艺术的乐趣等等。

2、建立汴绣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针对有意向开设汴绣学校的,国家应拨出一定的经费,减少或免除学生学费,制定就业优惠政策,使汴绣得以传承与发展,努力改变现有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艺术鉴赏水平不高的状态。

3、创新和创意是任何产品设计的灵魂,我们需要转变思路,更需要理念创新和汴绣的产品革新。如,汴绣加工到高档日用品和高级的婚庆礼服上去,力求不同和原汁原味的手工艺术。汴绣礼品和旅游纪念品不仅要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还要做到与时尚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积要小,重量要轻,制作要精美,包装要别致。在保证高档汴绣工艺品逐步扩大生产的同时,也要开发一般旅游需要的面向大众市场的中、低端产品,实现了设计新颖、制作考究、包装有品位、价格低、易携带,观赏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汴绣低端工艺品,使外来的刺绣制品逐步被挤出市场。

4、借鉴和学习国外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的方法。当代有很多发达国家已在高层次上着手恢复和研究传统手工艺,如日本许多手工艺作坊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仍然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存在,一批研究机构和学者在政府的资助下,从事着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和抢救性保护。

5、除此之外,汴绣产业需要来自各方面共同的扶持。文化主管部门应重视吸引省内外资金的注入和出口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成熟和更新也将会给汴绣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刺绣一直非常向往,与国外知名品牌合作会提高汴绣的国际知名度,我们尊重历史,但是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参与竞争、谋求发展才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

毫无疑问,汴绣的出路根本上还要由市场本身来解决。它的根本问题在于它始终是一种无法大工业化生产的手工刺绣;传统、技术、大量的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审美观的产品革新,这构成了传统工艺品继续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汴绣的魅力在于手工制作,反过来,手工艺品的漫长周期和艰辛历程又制约了刺绣的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这种传统与现代冲突的矛盾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推出汴绣新形象、新工艺、新内涵,以适应现代人的需要,现代家庭的需要、现代审美的需要,更是历史交给我们的重要课题。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 ,1996年版

[2]李友友.民间刺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陈 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猜你喜欢

绣品刺绣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清新唯美的刺绣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