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

2010-11-16邱意之

电影评介 2010年2期
关键词:通感感官设计师

通感,究其产生的初始作用,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修辞技巧和描写手法,为文学作品的丰富多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后来学者对此研究的不断深入,通感逐渐突破了作为文学修辞格的束缚,朝深处拓展,并被不断引入到艺术、心理学、美学等学科和范畴。

一、将通感引入图形创意的可行性分析

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将通感解释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1]在文中,老先生将其概念加以扩展,赋予了这个术语以新的含义。人的五官虽各自独立,但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五种感觉即视、味、触、嗅、听可以互相沟通,共同发生作用,而正是通感的这种独特特性,成为将通感引入到图形创意过程的基础条件。

1、思维模式的一致性

从钱钟书先生对通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通感主要是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之间感觉的相互连通,相互映照。这种相互连通与照应,是建立在通感思维的创造性品质之上的。通感在思维模式上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表现技巧、手段等方面上都与其它修辞格大不相同,有很大的突破。“它不因袭前人,思维方法不受‘平面’的束缚,突破了单一感觉时空界限,体现了立体思维的特征;通感不受思维定向性的束缚,以多路思考代替单路思考,使人们的思路更加开阔,体现了转换思维和换位思维的基本特征。[2]而图形的创意也不是对生活事物的简单复制和再现,它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下,充分运用五官之间的交流与连通,并通过创造性思维,将日常生活人们所熟悉的各物质转化为非日常化的视觉元素,形成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独特图形元素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图形进行创意的过程中,运用通感的思维模式,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求新创异,大胆突破,从而构思出独特新颖的视觉艺术形象。

2、心理机制的一致性

通感,从其生理和心理上来说,是外物通过并作用于感官而引起了各种不同感觉之间的互动。产生这种作用的正是联想和想象。在特定的情境下,联想和想象可以使视觉、听觉等五官相互联系、沟通和转换,因而,钱钟书先生也认为这是“本联想而生通感”的正常心理现象。[3]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就是通感得以实现的心理机制。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通感。

而联想与想象恰恰也是平面设计创意的心理机制。科罗齐有句名言:“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平面设计就是在创造这种“刺激物”,在创造“刺激物”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创意的心理机制联想和想象,并挖掘生活中的点来进行设计创作。在设计中,一方面借助于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运用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等创造与人们记忆中接近但又新奇可感的形象,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感受;另一方面运用想象,使设计思维不受事物形态、结构和性质的种种限制,天马行空,最大限度的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创作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同时我们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由于各事物都有自己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这些物质形态所给予人们的感受往往被局限于特定的感觉器官上,那么要将由不同感官感受到的物质转化为视觉器官感受的视觉形象,就要发挥想象的作用,打通单一的视觉感受,沟通各感觉器官,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平面设计中,很多好创意的实例都说明了设计师们在创意的过程中有意运用通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来突破生活中的原有客观形象的束缚,大胆突破,以新鲜、具有强烈原创性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受众。

二、引入通感对图形创意及表现的作用

在平面设计的作品中,图形是最核心的视觉元素之一,它能迅速抓住观者眼球,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使观者获得美得体验。图形创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从而影响设计信息的有效传递。图形的种类有很多,如具象图形、抽象图形、装饰图形、几何图形等,这些图形几乎都是由点、线、面这些设计元素所构成的,它们不受客观形象的约束,并且点、线、面本身就不是死的,他们都是活的生命,都有其独立表现价值和“内在声音”(康定斯基语)。如将通感有意识的引入到由这些有生命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的创意过程中来,在打通不同感觉之间壁垒的同时,更容易激发创作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形成新鲜刺激和震撼的独特视觉形象。

点有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发挥视觉中心的作用。“它的张力总是向心的—即便在它呈现出离心运动倾向的情况下仍是如此,而这种向心与离心则以一种单调的声音传播开去。”[4]但如果一旦多个点的重复排列、点的规则运动等则可以打破这种单调的声音而形成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的乐调,并产生线的感觉。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并在这个最简洁的形式中表现出无限感情的可能性。“线条是经过审美情感净化了的,虽静犹动,富于节奏感、韵律感,与音乐无形的、声音的流水线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5]图形中的线条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且因方向、形态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感情,在《论点、线、面》一书中,康定斯基将直线分成三种形式:一是水平线,表现出运动无限的、冷峻的可能性。二是垂直线,表现出运动无限的、温暖的可能性,第三则是对角线,表现出冷与暖程度相等的结合。在他看来,线不仅有运动的感觉,还有颜色,且带给人们冷暖、硬软的不同感觉。在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书中也提到:“线虽单纯,也可以分出美丑……同是一样线形,粗细、长短、曲直不同,所生的情感也就因之而异。” [6]面是线运动的轨迹,因此面因线的表情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情感:直线形面给人光亮、简洁之感;曲线形面有柔软、温和、富有弹性的感觉;折线形面普遍有紧张和痛苦的意味;等腰三角形有稳定感;锐角有尖锐感;一些不规则的多边形有笨拙、紧张的性格。同时面还因其形态和放置位置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各不相同,以上所描述的点、线、面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均是建立在通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通感,这种由视觉形式所产生的感受则无法与其它器官产生的感觉相交流和沟通,具有简单形式的点、线、面也就不能带给人们如此丰富的感受。由此说,由点、线、面所组成的图形中也就有了通感的存在。在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就运用了通感联觉的方式将其它感觉如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情感性导入视觉领域,使视觉图形具有了一定的情感知觉,从而丰富了视觉图形的作用和功能。在作品中,点、线、面以及图形不再呈现凝固、孤立和静止的状态,通过它可以刺激人的各种感官知觉,拨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

1、利用通感,拓展创造性思维

日常生活中,由于每天都面对着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形象,人们的视觉感官逐渐变得麻木,常常对这些形象采取视而不见的漠然态度。因此要唤醒人们的麻木视觉,吸引眼球,就必须要创造新颖、独特的图形,而创造新颖、独特图形的唯一途径就是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图性创意的基石,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一幅图形设计作品才具有了生命力。而目前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都不是很重视。李砚祖先生在其《设计理论的文史哲》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关键是我们过多地注重设计的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包括创意、理论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7]因此在设计中,有必要专门对设计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培养创新的意识,而要具有这种创造性思维,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是必不可少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也不会有创造性思维。而联想和想象作为通感的心理机制,始终贯穿了通感产生的整个过程。在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思维的拓展训练中,利用通感可以打破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程式化形象的单一状态,将人们视若无睹的客观事物和各种现象,转化为独特的视觉元素,呈现在观者眼前,唤醒观者已经麻木的视觉神经,带给人们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为设计思维朝广处、深处发展铺设一条“康庄大道”。

在图性创意思维拓展训练中,利用通感,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增强设计者发散想象的能力。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常有生理感受和心理感知两种,生理感受是源于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官而对外界事物直接做出的反应。心理感知则是生理感受的延续,是人脑通过联想与想象对刺激感官的客观事物做出的间接反应,它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通过感官获取的信号做出的整体上的理解与判断。从生理感受向心理感知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必然途径,而设计师的任务也就在于将对客观事物的生理感受由转为心理,使五官感受交流,以创造有利于沟通和传播的视觉形态。因此,在从生理感受到心理感知发展的这个过程中,通过通感的作用,将形态、性质上差异性极大的客观事物以及对客观事物完全不同的感觉之间建立起联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它事物甚至更多事物,由一种感官的单一生理感受联想到其它感官甚至多种感官交融的复合心理感受,这就使得创意感官立体化,不再局限在二维空间中,进而转向多维的思考角度,其中有更多的可供发挥的空间,强烈的刺激和极大的调动设计者的想象能力。有了丰富想象力的创意,才能大胆突破客观事物形态、性质的种种限制,感官感受限制等,才能“将事物表象概括化,完成从情思到视觉物象的转化。才能“精鹜八极,心游万初”,“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8]充分利用通感创造的独特视觉图形能真切的展示作者的内心体验并唤起观者相似的感觉经验,使观者在欣赏由设计师运用创造型思维设计的独特图形时,获得一种隽永绵绵的美感享受。

2、利用通感,增强艺术表现力

图形设计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非常注重实用性和艺术表现力及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因此,设计师在图形创作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领域需求的具体情况,对图形的设计进行各方面的艺术表现处理,从而塑造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图形视觉语言。

西方体验派美学曾指出客观对象的三个特性,第一是客观对象的物理属性,如体积、数量等;第二是对象依托人的感官而存在的性质,如色彩、声音、气味、质地等;第三则是客观对象的具有人的情感特征。(程孟辉.现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495页)所以,当人面对客观对象的三个不同属性时,相对应的感受器官也各不相同,在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和方法时,就要利用通感突破以上三方面感官的限制,将客观对象进行艺术处理的时候就要采取相应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方法。且各门艺术都是以自己特有的物质表现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而这此物质性手段所给予视觉艺术形象的感受主要侧重于其特征的某一点、某一方面,或呈现历时状态对象的各类特征作逐一感受,或格守感觉器官与感觉对象的对应性原则,如音乐依靠节奏、旋律来表现听觉感受,却不能表现在空间上存在的形象。视觉元素图形的创作中,嗅觉、味觉、触觉因与客观对象直接接触而缺乏想象的超越性,很难为审美留下心理活动动的余地。因此,触觉、味觉、嗅觉存在较大的限制,而视觉和听觉神经器官在感知外来刺激时并不直接与客观对象接触,主客体之间要留下一段距离,因而容易获得审美效果。那么在图形的创意过程中,当我们要表达较难表达的嗅觉、味觉、触觉时, 就必须要将它们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以视觉感受的视觉形象展示于人前,才能达到设计目的。因此这种平面的单纯的表达形式造成的各艺术形式自身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要克服这种因形象的媒介和感受方式上的局限性,就要靠使各种感受之间的相通或混淆的联觉机制的作用。这早已为艺术家们所意识到。”[9]利用通感有助于突破客观对象的形态、属性限制,不同感觉、不同情感表现的束缚,以及克服各类艺术在物质手段上所带来的局限。多维的、立体的、多角度的寻找与客观事物相应的视觉形象,将人们多样化的感官体验迅速而准确地转译为各种视觉符号,并充分运用各类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来对各视觉形象、视觉符号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加工,使形象更生动、丰满、有生命力,在由视觉语言引导的通感体验中完成设计信息传播的同时极大的增强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利用通感,激活审美

在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小说,通过巧妙运用通感,发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并采取多样的艺术手法,能在创作中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用更加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来吸引受众。在图形设计中,利用通感的审美效应,同样能够“把五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进行‘二度创作’,由‘一’到‘多’,虚实相生,从而获得一种‘象外之象’、‘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弦外之音’、‘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的审美体验,进入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的境界。”[10]

首先,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说。通感能帮助设计师突破常人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方式和方法,以及对创作作品的普遍审美经验感受。因而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情感体会,并能够拓展感觉范围,从多感官的角度来感悟周围世界发生的一切,敏锐的捕捉到独特设计源点,全身心的投入到图形作品的创作中。充满感情的对画面的构成布局,图形的创意设计,色彩的调性和对比强弱、虚实远近,以及文字的编排布置等进行充满美感的设计。同时,设计师进行作品创作时的积极饱满的情感状态对加大作品的情感表现力度、形成设计作品的情感格调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或粗犷豪放、或深沉细腻、或激昂宣泄、或潇洒随意、艺术家将其情感全部融入到作品的视觉表现中去,运用各种丰富的艺术处理技法和手段,使造型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视觉形象情感更丰富,意义更深远,意境更悠长,从而增强设计作品的审美魅力。

其次,从欣赏主体的角度来说。通感可以激活观者各感觉器官的审美细胞,全方位的感受作品的魅力。由于图形设计作品传达媒介的局限性,在图形设计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通常成为主要的审美官能和审美感受的基础,在审美创造中运用通感表现的更多的也是这两种感觉的交错、混合,或者是这两种感觉与其他感觉之间的联系、渗透。但是深入解读创作者的深层内涵和思想时,仅靠通感中一两种感官感受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审美官能都非常重要,需要整体协作。歌德曾说过:“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整体。”[11]因此从感官整体出发,用通感刺激众多的(而不是单一的)感觉器官的共同活动,一起反映,激活各感官审美细胞,使得欣赏主体在审美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和强烈的作品内容,并全面、生动地把握住审美对象以及审美对象的深层特征,还能把握住不容易把握的审美特点,深入理解审美对象的思想内涵。

第三、从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互动的角度来说

一方面,通感扩展了创作主体—设计师审美知觉的时空界限,拓宽了设计师的审美维度,完成了设计师与其他个体、设计师与自然、设计师与社会的各方面沟通;并在审美活动中将创作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冲破,实现了设计师的审美自由,将个体感受全部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去。另一方面,通感可以帮助欣赏主体拓展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对作品的表层认识(感性认识)深入到作品的里层,即理性认识,“使欣赏主体真正体会到作品中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情趣志向、伦理道德、美与丑、真理与谬论等等内涵,从而使主体心灵上和情感上得到一种满足。”[12]实现了创作主体—设计师,设计作品,欣赏主体的共同互动和交流,才能够最终较好的实现图形设计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从上面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将通感引入图形创意以及表现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为图形创意提供全方位的立体思维,还可以为图形的艺术表现提供多角度的展示,以及在图形的解读欣赏中提供多感官的交流互换感受。通感在图形设计的整个创作过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型技术手段的不断介入,各种新型材料、动态影像、音效甚至气味和温度等表现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图形的创作中,以通过多方渠道和途径来激活观众的各种感觉神经,达到有效传达设计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目的。在这时,各交叉科学之间的通感更成为现代设计师们探索的领域,利用通感,设计师们能够熟练的将多种新型技术、材料与图形设计结合,并提高将各种技术材料转化成对人们感官刺激的视觉转译能力,从而使作品具有多感官融合,更利于传达和欣赏的特征。

本文为2009年西南科技大学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1]钱钟书.七缀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65页。

[2]唐桂兰.论通感与创造性思维[J].江淮论坛.2003年.第02期

[3]钱钟书.管锥编 [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84页。

[4](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6页

[5]陈育德.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年.2期

[6]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9页

[7]李砚祖.设计理论的文史哲[J].设计艺术.2006第1期.第10页

[8]谭娅.通感之美 想象驰骋[J].当代经理人.2006年01期.

[9]李兴华.直观意象与创造性思维—论通感在文学艺术中的作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第03期

[10]陈育德.灵心妙语—艺术通感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04页

[11](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24页

[12]王健民.艺术实践过程中通感现象的心理分析[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2期

猜你喜欢

通感感官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