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益招贴创作的基本要点
2010-11-16刘东霞
“招贴”,“招”是召声,呼唤。招者,召也。《楚辞•招魂序》——以手曰招,以言曰召。《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招”就是招引注意,“贴”就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更通俗的理解,招贴就是张贴在街头或公共场所,以达到宣传目的的文字、图画。
招贴主要分为商业招贴和公益招贴两大类型。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商业招贴,过分注重物质层面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文化、艺术价值,难以获得长久生命力。公益招贴则在多元化的设计领域中,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创意的空间,同时也成为现代设计文化和观念的传播者。
一、公益主题的文化性
人、社会、自然是公益招贴不变的主题。从选题开始,就应有强烈的针对性,这是引起公众关注,产生社会效果的前提。公众招贴的主题要与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息息相关,要通过招贴手段,喊出大众关注的问题和期望,赢得更多领会和共鸣,进而产生一致的行动。根据现代招贴的主旋律,归纳为以下几类主题:
1、生命、健康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价值,选择健康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求,也是社会的关怀。所以关于“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禁烟、禁酒、交通安全、卫生防疫”等主题更具亲和力和震撼力。
2、环境保护
人类对有限资源环境的无限开发,使地球日益面临危机,环保问题成为世界最关注问题。于是“保护自然、环境、野生动物;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主题,传达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3、科教
科技、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之本,是国家富强之根。 “希望工程、失学儿童、学生的增负与减负问题、再就业工程、尊重知识产权打击盗版”等题材成为公益招贴表现的科教主题。
4、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唤起民众公德意识,共建社会新风尚是时代的呼唤。由此而触及的“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亲情友情爱情、遵纪守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及家庭暴力、自杀”等题材成为公益招贴中扬善弃恶的宣传主题。
5、人口、素质
高科技化的市场经济需求高素质人才,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却日趋紧张,地球无法承受无限增长的人口密度,关于“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高素质人才”等题材成为反映的主题。
6、爱国
一切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平、统一等题材均为表现的主题。
二、受众的情感性
公益招贴的力量在于它对人内心所起的震撼作用。它的使命是由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参与而实现的,它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它是对社会民众自身情感的呼唤,唤起人们感同身受的思考,从而形成强烈的诉求力。公益招贴与商业招贴不同,不是推销产品,而是倡导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以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并以此来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公益招贴传达的观念是否被接受,取决于这个观念是否迎合公众的需求,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接受心理,只有针对受众的关注点去进行说法劝导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它追求的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良知与良知的交汇,唤醒大众的人性与良知。因此,公益招贴应从人性、爱心出发。
三、创意思维多样性
创意,是招贴设计的核心,没有创意的作品,平庸且没有视觉吸引力,更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传播。要为公益招贴注入新的创意,就必须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全新的创意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在创造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基本形式,逻辑思维形式与反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即通过对事物的相关,相近或因果关系等逻辑思维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反逻辑思维形式也可以称为反向思维方式,它是从反面认识事物,从对立面中寻求统一的一种思维方式。利用非推理因素来激发创造力,在反向思维中寻求新的方法,常常会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如:一则由英国家庭计划协会推出的公益招贴作品,画面上是一位大腹便便、神情有点懊丧的怀孕男子,招贴题为:“如果怀孕的是你,你是否会更小心呢?”。这就是从常规中求异、求新 、求奇,集中体现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特性。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已成为推动设计发展的有生力量。
另外,还有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突变思维、重组思维等。其实每种思维方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思维是交错的、复调的,如果把丰盈的思维去狭隘地一一对位,这样做会非常危险。我们应学会对多种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和整合,并进一步对新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四、图形的符号性
平面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 图形作为各招贴中的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性内涵和表现技能,并发挥着触及设计灵魂的根本作用。在此,我们主要应该解决两个关系:
1、形与义的关系
用形象来说明或表达事物的内涵时,要注意视觉形象所具有的直接表达或间接表达的准确性、合理性、逻辑性、可视性。
2、形与形的关系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象,共同说明或表达事物内涵时,要注意形与形的适合性、相融性、相似性、统一性。
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图形才能准确的引导读者,主动而流畅的接受招贴以直接或间接的视觉化形象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最后,创作的作品想要感动人,必须能感动自己,只有那样,才能真正的感动受众。也只有创作者把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创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生活,了解受众的心理,选择恰当的题材,积极发挥创意思维,用合适的表现手法去创作,才能震撼、感染大众。因此,“人性”、“爱心”不单是公益招贴的核心,而且还是整个公益招贴的精神所在、精华所在和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