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型角色在偶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2010-11-16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王曦茜王家民偶型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王曦茜 王家民偶型
偶型角色在偶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王曦茜 王家民偶型
偶型角色在偶动画中具有独立的艺术地位和审美价值,其悠久历史、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都说明了偶型角色在偶动画中具有材料多种选择、表演的自由摆拍、场景活动真实及其对于动画运动规律的有效把握等优势特征。期望通过这些理性思考来推动我国现代动画艺术的特色化发展,促使具有创意的偶型角色既活跃于动画表演来取得成功,也能以动漫衍生产品走向产业链市场从而取得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偶型角色 偶动画 定格动画
偶型既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造型艺术样式,又是动画角色及其表演形式中的一个主要类别。由于偶型的构造材料多样、表现手法真实、视觉语言丰富等而受到动画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儿童观众对于偶动画角色情有独衷。
一、偶型应用于动画的现状
根据动画表演采用不同手段和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可以分为油画动画片、水彩画动画片、国画动画片、剪纸动画片、木偶动画片、粘土动画片、粉笔动画片等等;根据动画视觉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而在计算机三维图形尚未产生之前,定格偶型动画就是三维动画的代表。它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联系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通常的定格动画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这种动画形式的历史和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动画历史一样长,甚至还可能更古老[1]。偶型作为一种风格化的动画角色表现方式,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动画模式与艺术风格,使那些看腻了平面二维动画与电脑技术制作的三维动画的观众重新感受到了“动”的真实美感,观众也非常容易与偶型角色产生认同并且在银幕上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刺激。这也就是偶动画这些年在某些方面的关注度高于电脑制作的CG三维动画的原因所在。作为一门古老的动画技术现今又被动画爱好者乐此不疲的制作偶型与摆造型拍摄,还因为它可以使动画制作者天马行空的运用五花八门的材料,发挥自己神奇的想象力去原创动画角色,用生活化、自然化的表现语言去记录电脑数字化所模拟不了的艺术魅力。
偶动画,无论是国外作品还是国内作品我们都能轻而易举的说出几部,我国的偶动画《胖嫂回娘家》、《崂山道士》、《曹冲称象》、《愚人买履》、《西岳奇童》、《阿凡提》等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国外的《圣诞夜惊魂》、《小鸡快跑》、《僵尸新娘》、《无敌掌门狗》、《鬼妈妈》等等。这些作品构建出了偶动画独特的视觉语言与表演形式,同时也开创出了动画行业不受任何材料限制的偶造型动画门类,也就是通常人们按照其实现形式被称之为的“定格动画”,由于这里主要是以“偶型”作为出发点来讨论动画的应用形态问题,所以下文笼统的将“定格动画”称为“偶动画”。
在2009年2月份上映的一部国外的偶动画名为《鬼妈妈》,如果不了解的观众会被他的精良制作误以为是一部再也普通不过的电脑技术制作三维动画,可是就是这样一部描写儿童梦想与现实充满好奇并透出一种梦境般的诡异色彩的童话故事却是一部偶动画,其制作水平使人惊叹,影片借助于模型与偶型用逐格拍摄的方式赋予它们生命,而电脑技术仅是辅助手段并无损于逐格动画本身真实、充满触感的质地。这其中偶型的精美运用值得我国的偶动画作品借鉴学习,这些偶型在影片中担当着演员的角色,他们是动画师们表达内心想法和表演能力的工具,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几十几百个身体、手、面部表情的模型,均采用专业的骨架附上质地稠密柔软易塑造的硅树脂作为原材料,可以根据角色需要运动的幅度改变柔软度。模型的细致程度到了每一根头发、服装、配饰都是剧组人员亲自制作,大小在9英寸左右的“专业偶型”,在动画师们的真实摆拍下形成了有人物性格的活生生的动画角色。我国早期制作的一批脍炙人口的风格迥异木偶、布偶动画片受到了广泛欢迎,进入90年代在电脑动画的冲击下,偶动画产业一度沉寂。近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1985年脍炙人口的定格动画电影翻拍的同名影片——完整版《西岳奇童》,经两年的制作再次面世。由于偶动画素材的多样性以及可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极大,在其他方面的要求又不是很高,所以有许多热衷于偶动画的创作者、学生都相继制作出了有一定水平的偶动画短片。
二、偶型在动画表演中的特征
“角色造型设计是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一部动画片角色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决定了角色的形象特征。对于广大动画从业者和动画教育者而言,角色造型设计是动画造型的基础,乃动画创作流程中重中之重的环节,也是打开动画艺术创作的第一把钥匙”[2]。王可在《动画角色造型与创意表现》一书中论述了角色造型对于一部动画作品的重要性。同样在偶动画中由于其特色和艺术表现形态,偶型的角色造型更是一部动画的灵魂所在,它的形成都是由偶型角色自始至终的真实表演完成。“定格拍摄偶型动画,是一种每拍摄一格画面调整一次偶型姿态的特殊类型摄影技术,而能够改变姿态的偶型是定格动画片拍摄的核心,偶型的制作品质是定格动画片是否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3] 。陈迈在《逐格动画技法》一书中这样定义偶动画,并且非常肯定偶型角色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是偶型本身的制作品质,还有构成每一个连续画面的偶型的姿态到位程度,这些都成了偶动画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点与笔者讨论的偶型角色在偶动画中应用的重要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且笔者认为,这种可动偶型角色的表演形式是真实的,可以帮助初学动画的学生了解动画规律的偶动画艺术形式。
1.各种材料捏塑的摆拍特征
由于偶动画中表演的主角是偶型,而偶型作为单独的一个艺术门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应用,偶动画中的偶型材料在影片总体风格指引下进行选材、加工与运用,把日益进步的新技术与新时期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用特有的视觉语言表达出它与人与生活的无比亲切感,材料的不拘一格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广阔的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充满手工制作的乐趣。作为适合偶动画影片中所用的偶型的制作工艺及材料也是五花八门,取材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适合于偶型在偶动画中改变姿势易活动的骨架类偶型,也有考虑到表演成像效果采用的不同材料的偶型,包括传统范畴的粘土偶型、布绒偶型、竹木偶型等以及橡胶偶型、泡沫偶型、金属偶型、塑胶偶型、软陶偶型、废弃材料偶型等现代新型材料制作精良逼真,可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偶型范畴。
从上节中列出的国内外偶动画作品可以看到我国的偶型材料多以木头、布为基础材料,而国外的动画偶型,其材料应用广泛、制作技术多样,因为出于偶型角色表演的需要,多以骨架关节作为活动的基础并附加塑料、橡胶、木料、石膏、海绵、硅胶等等偶造型和以粘土等可塑性软性材料制成的捏造偶两种类型。从材料的形态和表演技巧来看,国外偶动画中偶的造型偶的材料是多样的、技术是成熟的,而我国偶动画中呈现出的的偶型演员材料单一,成片效果动作单调等不足之处,正因为这些主观的差距使得我国的偶型应用在动画表演中呆板并缺乏艺术表现力,动画中的偶型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1915年,美国青年威里斯•奥布莱恩用黏土制作了一部短片《失落的环节》,1925他的定格动画片《失落的世界》公映,这部电影用定格拍摄的手法,在银幕上再现了栩栩如生的史前巨兽,观众为之所震撼,该片创造了当年的票房奇迹。材料在影片中不是以自身原有的形态“演出”,而是通过加工塑造为符合剧情需要的另一个形态,用于定格拍摄,成为了定格动画中材料应用的主要类别[4]。各种材料在动作和情节设计时都要遵循突出材料的属性,力求传达出材料的自身视觉特点为原则,使得偶型动画成为各种材料在创作者的手中捏塑成型后表现不同艺术语言的摆拍艺术。
2.偶型角色表演的真实特征
当今英文对动画艺术的正式称谓为Animation,其动词形式是Animate,其词义中有“赋予……以生命,使……活起来”等意义。Animation的词义中有“使用逐格拍摄的方法,使木偶等没有生命的事物产生看起来像有生命一样运动起来的电影”的意思[5]。所以从
动画的词义来映射到偶动画就是:赋予生命的偶型角色的真实表演。由于偶动画构成元素的特别,即角色的构成均为来自毫无限制的材料如:泥土、布绒、陶土、铁丝、硅胶、塑料、木头、工业废弃品等等根据动画创作者的不同思维选择性的进行运用,从而塑造出有技术含量的可动偶型作为偶动画中的角色,通过摆拍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真实表演。其真实不仅体现在角色材质与制作过程的真实,也包含了制作者在整个过程当中的真实,因为一秒24帧的动作都需要制作者手动操作摆与拍、拍与摆的重复调整。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所有的工作都是真实且实际的艺术创作,这与电脑三维技术下的3D动画虚幻的场景、人物以及动作相比都更加逼真。并且材料作为定格动画艺术语言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需要动画师给予其充分的设计构思和动作指挥。由于多数定格动画都是用柔软可塑造的材料制作模型的,如黏土、橡皮泥等,这些材料在按照动作改变塑造造型时,难免会使其柔软的表面变形,变形的部分在连续放映时展现出十分奇特的变化效果,不规则的粗糙的真实质感是3D动画无法模仿的,从而展现出偶动画特殊的艺术特色。《僵尸新娘》花了提姆•波顿整整10年才全部完工,所有的角色都是手工制作的真实木偶,抛弃了现在动画界流行的如《怪物史莱克》和《玩具总动员》中的电脑技术CG,而是非常耐心的按照胶片运转的频率和逐格移动的木偶来制作,相当反复且耗时耗力[6]。这种真实感的体现虽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较多的精力,但是最后达到的艺术语言效果是其它动画无法比拟的。
3.把握角色运动规律的有效途径
定格动画的这些特性在如今的动画产业中显得尤其重要,在轻松的训练环节中让参与者理解并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它能以游戏的方式让每个人参与其互动,提高参与创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扩大动画参与范围和寓教于乐的目的[7]。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偶型通过摆拍技术产生的真实艺术美感的偶动画,使人们了解到偶型角色在偶动画中的应用状态和基本原理,也使学习动画爱好动画的学者有一个最基础的体验理解过程。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像其他影片那样直接拍摄反应客观物体的运动即可,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长期的观察用艺术的手法夸张再现的艺术表现形式。偶型作为再现的载体,被创作者真实的塑造出来,通过对剧本的理解和对人物个性的把握摆出成千上亿个不同的动作或表情,这个摆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角色运动语言的把握与熟悉,从而更好的促进动画学者切身的体验运动规律并加深印象。
结语
偶型角色在偶动画中具有独立的艺术地位和审美价值,其悠久历史、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都说明了偶型角色在偶动画具有材料多种选择、表演的自由摆拍、场景活动真实及其对于动画运动规律的有效把握等优势特征。期望通过这些理性思考推动时间的进步,注重发展民族特色的偶动画艺术,提高我国偶动画的制作水平,促使具有创意的偶型角色既活跃于动画表演取得成功,也能以动漫衍生产品走向产业链市场并取得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1] 韩磊. 怪兽来了——定格动画摄影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 王可,刘悦. 动画角色造型与创意表现[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04
[3] 陈迈. 逐格动画技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4] 丁粤红.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J].《电影评介》.2008.03
[5] 陈昌柱,王飊,王乔.动漫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迅,黄天来,孙峰.材料动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7] 吴垚瑶.定格动画艺术语言研究[D].清华大学.设计艺术学.2007.04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1.007
王曦茜,女,汉族,系西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偶型艺术设计的应用。王家民,系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