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动画中的儿童文学因素
2010-11-16赵岩
动画片作为电影四大类型之一,以其独有的戏虐性表现,充满童心、童趣的纯真情感表达,有趣的夸张、变形、甚至恶搞式的情节、无拘无束的瑰丽的想象,在工业化、市场化的全球语境中备受瞩目,博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尤其是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更是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全球。《米老鼠和唐老鸭》、《狮子王》、《阿拉丁》、《人猿泰山》、《花木兰》、《怪物史莱克》等等,不仅在全球求得亿万票房,而且成为一时间青少年之间流行话语的经典语录”。[1]近几年来,日本动画异军突起,不仅成为亚洲市场上动画系列片的霸主,它以低成本的制作、趣味性、破坏性、时尚性的话语表达,把擅长高成本制作、及幻想性和唯美追求为一体的美国动画封锁在影院中,从而在全球电视动画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随着美日动画在我国的热播,新时期以来被冷落的美术片重新获得了国人的注意,面对美日两大动画强国对我国影院动画和电视动画造成的强大压力,国产动画如何走好“原创性”、“市场化”道路,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实是残酷的,又是具有启示性的。只要认真总结我国动画市场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反思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借鉴外国动画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我们就一定能走好国产动画“原创性”、“市场化”这条路。美日动画的成功,从本质上说得益于本国发达的儿童文学传统,在两国的动画电影中,儿童文学因素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美国动画:平民的幻想童话
迪士尼公司从本世纪初以来就一直是影院动画的统治者,早在上世纪30年代,迪士尼就创作了《白雪公主》等经典动画长片和一些好看的、有特点的动画短片,体现了原创动画和产业化的完美结合。在迪士尼出现之前还没有人将动画产业化、全球化。
打造品牌是迪士尼一贯的市场化策略。在迪士尼公司内部,注重培养员工的品牌意识,使每个员工在工作中都以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为中心,促进品牌形象在各个领域的拓展。到目前为止,迪士尼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十一个主题公园,“米老鼠”和“唐老鸭”已经成了不朽的品牌形象。以这些形象为标志的产品行销世界。
可见,迪士尼所创造的品牌形象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制作者们认识到动画制作不只是制造形象讲述故事,它也是在创造鲜活生命、展现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和魅力的过程。与文学一样,探索生命本质是其最终归宿。最初的动画电影可以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其文化定位远比今天繁复的社会能治功能简单得多,随着媒介的权利日益扩大,儿童文学因素也就又显到隐慢慢渗透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影视儿童文学”。而以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作品,正是以其平民的“幻想童话”的儿童文学本质特征赢得了成功。
在这一创作理念指导下,迪士尼塑造了一系列品牌形象。从米老鼠、唐老鸭、猫和老鼠到花木兰和史莱克。这些动画形象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的精神土壤之上,以诙谐幽默的情节和平等、自由、勇敢的美国文化精神俘获了世界各国观众的心。《花木兰》本来是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形象,迪士尼把它拍成动画后,原来那个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木兰就成了一个渗透着美式文化品格的人物,随着影院传播在世界范围内被观众接受。
《花木兰》系列作品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动画电影,首先吸引人的就是作品无羁的想象力,一个中国封建社会中宣扬忠孝节义的旧女孩,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美国式的平等、坚强的新女性形象,为了不使花木兰在从军途中感到寂寞,编剧们为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同伴“木须”,在花木兰从军的路上它与一只小小的蟋蟀上演了几出好剧,每一出都令人捧腹不已,作为影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他的身份值得关注,在剧中开头它是一个看守灵堂的小人物,保护木兰从军是它地位转变的契机,木兰成功了,它也获得了自己的地位,一个普通人的“美国梦”本身就是童话那种理想化表达的具象化。而木兰则在笑声中颠覆了古老的性别意识给女性强加的束缚,除了儿童文学,没有哪一种文学样式更能给予女性以高度的地位,在剧中,木兰被塑造成了一个拯救国民,扭转战争的英雄,而木兰的贫民的出身和经过努力所获的荣耀,不仅丰富了个人奋斗获得成功的美式童话并成了一个有趣的佐证,木兰的中国背景显然更别具用心,一个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女性,经过美国式的个人努力,不仅成就了美国人公平、坚强的东方幻想,而且也是对儿童文学中,毫不代世俗偏见的童心作了一次成人的挪用,即遮蔽了性别中的冲突,又显现了性别的差异。而《花木兰》通篇洋溢的爱国激情所构成的严肃剧情并没有使影片显得压抑,相反,木兰坚强、勇敢的性格使影片处处透着欢快的调子。剧中做事马马虎虎的木须贺木兰的两个战友,从外形、动作到细节处理都为影片增加了笑料,体现了美式卡通夸张、搞笑的特性,使美式文化中幽默因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达到了娱乐目的。
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式动画在张扬本民族文化特质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动画介于绘画和电影两种艺术之间所特有的“幻动性”品格,以童话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纯真的幻想。“如果神话、传说有幻想的虚妄性的话,那么童话与寓言则有幻想的讽喻与教育性,其中童话还留有幻觉的纯真性。”,[2]《怪物史莱克》以童话无拘无束的幻想,在浪漫的爱情中颠覆了西方传统故事中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模式,以先进的电脑技术创造了凡人的爱情神话,博得了观众的赞赏,也赚取了高额票房。
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产品正伴随着源源不断的美国商品遍布全球,其动画产品的全球化也得力于本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整的产业运作模式。迪士尼公司在竭力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时,注意娱乐的外包型产业特征,注意与其它公司的、企业的沟通合作,精心打造了从制作、宣传、发行、放映到影视产品、衍生品(服装、玩具、生活用品)、主题公园的完整的产业链,实现高水平的市场化。但是影片流露的对普通人的关怀,和对平民生活的准确把握,仍是影片的最大卖点之一,“平民的幻想童话”为大多数人筑就了美好的精神家园,也赢得了全球人的喜爱。
日本动画:青少年的英雄神话
电视诞生于1946年,它以更加普及的传播方式和低成本的制作给电影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在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起飞,电子产品制造业,尤其是家电产品开始风靡世界,松下、索尼、东芝、日立都成了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面对新崛起的电视娱乐产业,日本动画界敏锐地抓住了娱乐方式转变的契机,开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家庭电视动画探索。
节目的连续性是电视娱乐与电影娱乐最大的区别,一部动画片系列片可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播放,符合现代人规律性的时间安排,而且摆脱了影院动画播放中比较严格的时空限制,是一种更加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合拍,具有更大的消费潜力。动画本身作为文化产品,投入市场后必然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其经济价值,观众的认可是动画产品实现价值的最终途径。
日本动画针对家庭成员的时间安排和欣赏趣味,把观众定位在青少年身上,创作了具有颠覆意义的“青少年罗曼史”类动画,以青少年为中心向家庭成员辐射,吸收了美式动画幽默的因子又摒弃了美式动画中刻意为幽默而幽默的恶搞成份,代之以轻松、亲近的生活幽默,适合家庭成员集体观看,扩大观众群。片中有着类似电视剧的连续性的情节和节奏性很强的矛盾冲突,适合电视播放。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是最具代表性的电视类青少年罗曼史系列片,它以湘北高中足球队中各个队员的生活为主线,讲述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人物造型上,既有东方人的特质,又加入了西方元素,红头发、黑眼睛的樱木花道本身就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品格。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同时,日本动画很好的把握了民族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关系,把日本民族精神灌注到作品中,使作品处处充溢着东方文化的魅力,《灌篮高手》中,紧张的比赛训练,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惺惺相惜的武士道精神和英雄崇拜,兼具了东西方文化的特质,而流动于作品中的爱和生命主题则提升了日本动画的审美品格,使日本动画具有了人类普遍的内涵。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最大的魅力均来自超乎常人的某种力量,由性格上的魅力,如赤目晴子的温柔美丽、善解人意,彩子的勇敢、泼辣和成熟的大姐姐风范。这些完美的少女本身就取自神话中至善至美的女神。而樱木花道、流川峰等人身上超过常人的能力,则与神话中英雄具有同质性,他们创造了奇迹,满足了青少年罗曼蒂克的幻想,除了神话人物的塑造外,情感的单纯明快也与儿童文学的特点吻合,在日本动画中情感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情节才是影片制胜的法宝。儿童文学的读者普遍年龄偏低,接受信息时也往往以线性的故事为主,日本的动画剧本借鉴了本国的儿童文学传统,剧情发展也有着神话故事浪漫抒情的风格,英雄创造奇迹的故事,在《灌篮高手》中,湘北队每次发生危机都是某个英雄挽救了失败的命运,在激起观众英雄豪情的同时也在逐步的自上而下浇灌个人主义的英雄崇拜情绪,日本儿童文学中神秘的神灵披上了现代人的外衣再次唤起了观众童年的记忆。
立足于普及型的电视动画市场开拓,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眼光的开放型的动画产品,把生活理想纳入现代语境进行表达,是日本动画成功的内在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合理引导作为外部因素,在日本动画走上市场化道路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目前日本动画已经在产量上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经济上更是收获颇丰,“据统计,2004年日本动画片仅在美国的销售额便已达到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3]
日本动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儿童文学的借鉴和应用功不可没。
[1]刘娴. 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市场化 [J]中国电视,2004年06月
[2]段运冬. 向本体逼近:动画艺术品格探析 [J]文艺研究, 2005年第6期
[3]熊阳春.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冷思考 [J]科技创业月刊, 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