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唐五代酒筵歌唱艺术论略

2010-11-16武玉秀

电影评介 2010年1期
关键词:竹枝

隋唐人饮酒,多有唱曲佐酒之举。隋时酒筵唱曲已盛,然彼时还主要是在宫廷和豪室的筵会中流行。据《旧唐书•李纲传》载隋开皇末,太子杨勇以岁首宴宫臣,时任左庶子的唐令则弹奏琵琶后,又歌《武媚娘》曲以送酒。另据《朝野佥载》记载,隋富豪诸葛昂和高瓒争为豪侈,高瓒宴饮诸葛昂,歌《夜叉》以送酒。唐代民间饮酒唱曲以送酒也很盛行,《朝野佥载》载:“麟德已来,百姓饮酒唱歌,曲终而不尽者号为‘族盐’。”[1](p11)又据《旧唐书•王士平附传》载:“时轻薄文士蔡南、独孤申叔为义阳主歌词,曰《团雪》、《散雪》等曲,言其游处离异之状,往往歌于酒席。”[2](p3878)由此二例足见唐代民间宴会中歌以佐酒之盛。

唐人小说关于酒筵中歌以送酒的记载尤多,《博异记》载天宝中崔玄微设宴,筵中有红裳人为白衣人送酒歌曰:“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芳月。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3](p963)又有白衣人送酒歌曰:“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3](p963)《纂异记》中还有一人频歌以送酒的记载:张生别妻游河朔,五年方还,还家途中,忽于草莽中见灯火荧煌,有长须者、白面年少者、紫衣者、黑衣人、绿衣少年,挟其妻饮酒。以上六人皆令其妻歌以送酒,其妻无奈,都从之。为长须人歌曰:“叹衰草,络纬声切切。良人一去不复还,今夕坐愁鬓如雪。” 为白面少年歌曰:“劝君酒,君莫辞。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莫恃少年时,少年能几时。”为紫衣人歌曰:“怨空闺,秋日亦难暮。夫婿断音书,遥天雁空度。” 为黑衣人歌曰:“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 为绿衣少年歌曰:“萤火穿白杨,悲风入荒草。疑是梦中游,愁迷故园道。”其中长须人还有酬唱曰:“花前始相见,花下又相送。何必言梦中,人生尽如梦。” [4](p12-13)

五代筵会延续了以歌送酒之俗,《蜀梼杌》载后蜀王衍在乾德五年(923)三月上已节设宴怡神亭,妇女杂坐,王衍自执板唱《霓裳羽衣》及《后庭花》、《思越人》曲。乾德五年重阳节又宴群臣于宣华苑,王衍自唱韩琮《柳枝词》曰:“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何须思想千年事,谁见杨花入汉宫。”[5](p231)

隋唐五代酒筵中唱曲佐酒之风首先在上层兴起,后在民间也盛行起来。酒筵歌以佐酒如此之盛,那时的歌辞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涉及到所唱之歌辞的内容,大体而言隋唐酒筵所歌之辞主要有文人著词、胡夷之曲词和宗教歌词三类。

一、文人词

唐代是诗创作的盛世,而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配乐演唱的“声诗”,任半塘先生《唐声诗》一书,是综合研究探讨唐代诗乐及唐人歌诗实况之初步结果。“声诗”即“有声之诗。”唐代娼妓们在酒筵所唱歌辞,大多即当时文人所作著辞。《云溪友议•云中命》:“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彩(采)缬,此物最相思。’又‘清风朗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实际上唐世宫妓、官妓、营妓和家妓无不唱诗,下分别探讨之。

在宫廷宴会中宫妓唱应制诗为歌,《唐诗纪事》云:“张亶自朔方入朝,中宗于西苑迎之,从臣宴于桃花园……明日宴承庆殿,上令宫女善讴者唱之,词既婉,歌仍妙绝,乐府号桃花行。”[6](p146)桃花行实际上就是李峤《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诗:“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不能拥路迷仙客,故欲开蹊待圣君。”[6](p146)为了表示对权臣的优宠,唐代的皇帝有时还让宫廷歌妓到其家唱曲以佐宴会之欢,《因话录》载郭子仪有二爱姬南阳夫人及李夫人,因争宠不和,郭子仪不能制止。代宗知道后,命宫妓载酒设宴让二姬和好,席上宫妓唱曲为二姬送酒。“方饮,令选人歌以送酒,一姬怒未解,歌未发,遽引满置觞于席前曰:‘酒尽不须歌。’” [7](p70)清官尚且难理家务事,被选歌妓终未完成使命似亦在情理之中。五代时,酒筵中宫伎的主要职能仍是唱曲佐酒。《蜀梼杌》载乾德年间(919-924)王衍尝召嘉王宗寿赴宴,筵间王衍命宫人李玉箫歌己所撰宫词送宗寿酒。歌辞曰:“辉辉浮赤赤如五云,宣华池上月华新。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5](p229)

官妓宴会中唱词在小说中的记载尤多,并且很多情况下还有作词文人对妓女的情感的因素在内,因而歌妓唱词后上级官员常有成人之美之举。《本事诗》载韩滉坐镇浙西时,戎昱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不止歌唱的好,貌亦媚眼动人,戎昱属情于她。然而浙西乐将听说她善歌后,告诉了主帅韩滉,因而被召置在乐籍中。戎昱不敢留,为她在湖上设饯别宴会,还作歌词赠送。叮嘱歌妓说:“你到那里之后,韩滉设宴接待你时,一定要先唱这首歌。”歌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韩滉听后将此妓嫁戎昱。《本事诗》亦载张又新尝为广陵从事,属意一酒妓,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走到一起。二十年后,在李绅酒席间重见此妓,感念往昔,又新染酒为此妓作词盘上,李绅察觉后,命妓歌此词送酒。其词曰:“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李绅宴后将此妓送给又新,此二人终酬夙愿。

营妓歌以送酒,据《唐摭言》载杨汝士尚书镇东川之时,其子知温科举及第。汝士开家宴相贺,营妓都集中起来。杨尚书筵中作《贺筵占赠营妓》诗云:“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国将军又不贫。一曲高歌红一疋,两头娘子谢夫人。”[8](p37)家妓宴中也常唱文人词为歌,《南唐近事》载陶榖学士奉使江左,下榻于官驿站。韩熙载命家妓秦弱兰伪装为驿站中干杂事的下人,每日穿弊衣洒扫,陶榖私悦弱兰,因赠一词名《风光好》:“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9](p15)明日李后主设宴,命弱兰歌此词劝酒。陶榖听后非常沮丧,即日北归。

二、歌妓唱胡夷之曲词

大唐是诗歌创作的盛世,娼妓们在酒筵所唱的词,还有一些里巷之曲,唐人谓之“胡夷之曲”,其内亦有裔乐、边声。具体而言,唐代酒筵中经常唱的曲子有《竹枝曲》、《杨柳枝》、《水调》、《伊州》、《梁州》、《渭城曲》、《鹧鸪》等。

《竹枝曲》

竹枝本出于巴渝一代的民间。唐贞元年间,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于是仿屈原创《九歌》之举而改制竹枝新辞,此举使巴渝民歌俚曲以文学的形式定型流传下来。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教巴渝小儿歌唱竹枝曲,通过这种演出实践竹枝曲在贞元、元和之时异常盛行。禹锡自释竹枝曰:“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锺羽,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焉。”[10](p1140)由此可知,竹枝歌是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民间歌舞形式。

竹枝曲从它成型之日起,在巴蜀民间就很受欢迎。顾况《竹枝曲》:“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11](p2970)竹枝曲后来开始在酒筵中被吟唱,据《中朝故事》载咸通中,“(刘)瞻至湖南,李庾方典是郡,出迎于江次竹牌亭置酒,瞻唱《竹枝词》送李庾:‘蹑履过沟,竹枝恨渠深女儿。’”[12](p792)白居易《郡楼夜宴留客》载云:“艳听竹枝曲,香传莲子杯。”[11](p4953)酒中八仙的张旭尤好唱竹枝,“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11](p799)唐代的娼楼妓院中也流行唱竹枝以送骚客酒,张籍《江南行》有云:“娼楼两岸临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11](p4288-4289)风流才子杜牧《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又云:“楚管能吹柳花怨,吴姬争唱竹枝歌。” [11](p5967)

竹枝曲不止在民间盛行,也很快成为宫廷教坊供奉圣上的曲目。孟郊《教坊歌儿》“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能诗不如歌,怅望三百篇。”孟郊此诗抱怨自己有才不被用,尚不如供奉教坊小儿,能唱竹枝曲就可朝见天子。可见唐代皇帝也喜欢来自下里巴人的竹枝曲,竹枝曲已登大雅之堂。

《杨柳枝》

杨柳枝,汉横吹曲有《折杨柳》流行民间,唐代白居易加以创新,更名《杨柳枝》。据《本事诗》白香山有姬樊素,善歌,家妓小蛮善舞,自作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14](p35)而香山年事渐高,而小蛮方艳,于是作《杨柳枝辞》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14](p35)

杨柳枝词,在唐酒筵中屡被吟唱,当时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争作杨柳枝词。《云溪友议》记载湖州崔刍言初为越副戎,饮籍中有周德华,是歌妓刘采春的女儿。德华虽《啰唝》之歌不及其母,而唱《杨柳枝词》,采春难及。崔副车非常宠爱她,将她带至京城洛阳后,豪门女妓都跟她学唱《杨柳枝词》。周德华所唱《杨柳枝》有七八篇,都是当时名流的吟咏之作。其中滕迈郎中一首:“三条陌上拂金羁,万里桥边映酒旗。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13](p670)贺知章秘监一首:“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巨源员外一首:“江边杨柳麴尘丝,立马凭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懃更向手中吹。”刘禹锡尚书一首:“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至今朝。” 朝韩琮舍人二首:“枝斗芳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灞陵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 又曰:“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13](p671)

杨柳枝不止是歌词,还是宴会的舞曲。薛能《柳枝词五首》序曰:“乾符五年,许州刺史薛能于郡阁与幕中谈宾酣饮醅酎,因令部妓少女作杨柳枝健舞,复歌其词。”[11](p6519)其中一词有“纤腰舞尽春杨柳”[11](p6519)就是咏杨柳枝健舞舞姿的。

《水调》

郭茂倩《乐府诗集》曰:“《乐苑》曰:‘水调,商调曲也。’旧说水调、河传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制曲,成奏之,声韵怨切。王令言闻而谓其弟子曰:‘但有去声而无回韵,帝不返矣。’后竟如其言。”[15](p1114)罗隐有《席上歌水调》诗可为隋炀帝作水调之一证,诗云:“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11](p7623)唐水调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其歌第五迭五言,调声最为怨切,故白居易诗云:“五言一遍最殷懃,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11](p5213)唐又有新水调,亦商调曲也。

唐五代有两位君主好水调,唐明皇和南唐烈祖李昪。《明皇传信记》云:“上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登而歌,至山川满目云云。上顾侍者曰:‘谁为此?’曰:‘宰相李峤词也。’因凄然涕下。遽起曰:‘峤真才子也!’不待曲终而去。” [11](p690)“山川满目”云云即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11](p690)之句。《南唐近事》:“元宗嗣位之初,春秋鼎盛,留心内宠,宴私击鞠,略无虚日。常乘醉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唯歌‘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如是者数四。上既悟,覆杯大怿,厚赐金帛,以旌敢言。”[9](p10)

《伊州曲》

《乐苑》曰:“伊州,商调曲。西京节度盍嘉运所进也。”[15](p1119)按《唐音辛签》此曲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入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十叠。唐代的宫廷中有的供奉曲有伊州曲,宫廷乐人时有演奏。温庭筠《弹筝人》“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11](p6730)王建《宫词》“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11](p3443)大约是因为伊州本就是边塞曲,唐代的军营中伊州曲最为盛行,营妓筵会好唱伊州者,高骈《赠歌者》“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揭调唱伊州。”[11](p6720)许浑《吴门送振武李从事》“晚促离筵醉玉缸,伊州一曲泪双双。”[11](p6116)罗虬《比红儿诗》“红儿谩唱伊州遍,认取轻敲玉韵长。”[11](p7631)唐一些官宦之家蓄养家妓,教曲子也有伊州者。白居易《伊州》“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亦应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已白头。”[11](p5049)

唐代酒筵中所唱伊州,有些就是当时文人的诗作。陈陶《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愿持卮酒更唱歌,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更闻闺月添相思。”[11](p8471)右丞征戍词即王维《伊州歌》,其辞云“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懃嘱,归雁来时数附书。”[11](p1308)可见伊州也是一个曲子,填词之后,就可吟唱了。

《梁州》

又曰凉州。《乐苑》曰:“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15](p1117)《乐府杂录》曰:“梁州曲,本在正宫调中,有大遍、小遍。至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玉宸宫调,初进曲,在玉宸殿,故有此名,合诸乐,即黄锺宫调也。”[15](p1117)张同《幽闲鼓吹》曰:“叚和尚,善琵琶。自制西凉州,后传康昆仑,即道调凉州也,亦谓之新凉州云。”[15](p1117)梁州也是在军宴中最为盛行,张乔《宴边将》有“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11](p7305)高骈《宴犒蕃军有感》“蜀地恩留马嵬哭,烟雨蒙蒙春草绿。满眼由来是旧人,那堪更奏梁州曲。”[11](p6720)李频《闻金吾妓唱梁州》“闻君一曲古梁州,惊起黄云塞上愁。”[11](p6813)与梁州类似的边塞曲还有甘州。甘州是羽调曲,唐代酒筵中亦有吟唱。薛逢《醉中闻甘州》“老听笙歌亦解愁,醉中因遣合甘州。”[11](p6329)

《渭城曲》(阳关三叠)(Three Repetitions of the Yang guan Tune)

歌辞为王维所作,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因诗中有辞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1](p1307)亦称《渭城曲》或《阳关曲》。刘禹锡《与歌者何戡》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懃唱渭城。” [11](p4118)

白居易和李商隐在宴中都爱听阳关曲。白居易《南园试小乐》:“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11](p5061)居易尤好阳关第四叠,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11](p5066)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11](p6152)又《赠歌妓》“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11](p6155)

《鹧鸪》

羽调曲。唐代歌妓在酒筵中常唱鹧鸪,许浑《听歌鹧鸪辞》并序:“余过陕州,夜宴将罢。妓人善歌鹧鸪者,词调清怨,往往在耳。因题是诗。”[11](p6099)其辞曰:“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11](p6099)郑谷《席上贻歌者》“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11](p7730)高骈《赠歌者》:“酒满金尊花满枝,双蛾齐唱鹧鸪词。” [11](p6920)

唐代酒筵中所唱的里巷歌曲还有很多,如杨叛儿,李白有“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11](p1690)黄鸡与白日曲,白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11](p4823)除了文人创作的诗词和胡夷之曲外,唐代酒筵中还有一些歌曲是有宗教色彩的。

此类词曲的歌辞与宗教关系已不甚密,但创曲之本意仍基于迷信,用以惑众。见于唐五代酒筵中的宗教歌有步虚歌、百年歌和康老子曲等。

《步虚歌》,《唐诗纪事》载唐李行言善歌此曲,“中宗时为给事中,能唱步虚歌。帝七月七日御两仪殿会宴,帝命为之。行言于御前长跪,作三洞道士音词,歌数曲,貌伟声畅,上频叹美。”[6](p169-170)

《百年歌》,《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第一》载伶人歌此曲,“初,唐龙纪元年(889),帝才五岁,从武皇校猎于三垂岗,岗上有玄宗原庙在焉。武皇于祠前置酒,乐作,伶人奏百年歌者,陈其衰老之状,声调凄苦。”[16](p369)

《康老子》:《蜀梼杌》载俳优唱此曲:广政十四年(951)春,周高祖即位,改元广顺。三月宴后苑,放士庶人观,时俳优有唱康老子者。昶问李昊等其曲所出,昊不能对。徐光溥曰:“康老而无子,故制此曲。”[5](p240)

总之,隋唐五代宴会中歌文人辞、胡夷之曲及宗教歌辞的风气一度兴盛,而且这种歌以侑觞习俗在宋代得到进一步的沿袭,宋时酒筵所唱之歌曲、舞曲也多是唐酒筵中常唱常舞之曲,常被吟唱之曲仍有渭城,所舞之曲霓裳、梁州、柘枝、六么等。

[1](唐)刘餗,张鷟撰.唐宋史料笔记丛刊:隋唐嘉话、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金沛霖主编.四库全书子部精要(下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8。

[4](唐)李玫,袁郊.纂异记、甘泽谣(纂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清)永瑢,纪昀.四库全书:第46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宋)计有功撰.唐诗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唐)李肇,赵璘撰.唐国史补、因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8](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9](宋)钱易.南唐近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4[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清)曹寅.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2](清)陈鸿墀篡.全唐文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宋)岳珂(唐)范攎、冯贽撰.四部丛刊续编子部:愧郯录、云溪友议、云仙杂记[M].上海:上海书店,1934。

[14](唐)孟棨.本事诗[M].上海:文艺小丛书社,1933。

[15](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3[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6](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猜你喜欢

竹枝
清平乐 胡也佛翠鲤图
竹枝歌与木洞山歌禾籁、啰儿调的渊源初探
高节临风(竹)
欢乐的生日派对
苦竹枝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抗炎活性
运动会开幕啦
唐代楚地《竹枝》乐舞考述
明代民歌“竹枝”风貌
两种蛹与两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