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教学的促进研究

2010-11-16陆炎奇

电影评介 2010年1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语言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指出: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然而现实中的外语教学却过多地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的语法也有一定的掌握,却时常用“She/He is black American.”或者“She/He is a black.”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指代美国黑人。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连最基本的美国的国球是棒球、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类常识都全然不知。这显然违背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初衷。

2、电影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纵观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过多注重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技能致使学生只是一味地埋头苦背单词,练习语法。另一方面,有关英美文化教材及课程过多关注如艺术、文学、宗教等,对日常生活文化的关注较少,加上文化课大多偏重文字材料,且授课方式单一、枯燥,很多学生因为生词过多、课程乏味望而却步。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并行发展。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丁萨皮尔(E. Sapir)在他的《语言》(Language)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真正掌握好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不能真正掌握好这种语言。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应把和英语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系统地、明确地纳入教学中。

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镜子。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而看电影可以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看《天生一对》可以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英美两国在英语发音、语言表达、生活习惯、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比起教师站在讲台上苦口婆心的讲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阿甘正传》则是美国60年代到80年代的社会背景以及历史事件的一个缩影。另外《飘》这部影片则向学生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观看这些有代表性的影片,可以使学生了解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为他们学好使用英语提供良好的条例和机会。

3、电影文化教学的优越性

传统外语教育忽视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学习的基础,片面强调词句符号的学习, 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为中心, 倚重于间接获得的、已经条理化的或已纳入现成规范中的知识, 感知被排斥到边缘的位置。

Edward Tyler认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电影教学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集中观看社会文化场,并以其丰富的语汇全面具体、生动形象地传递着异域文化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培养真实的外语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以电教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为一体,为学生的语言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选用原版英语电影作为教学内容,能创造最真实的文化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国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其情景也接近生活,它从材料上弥补了一些课本、语言教学片刻意为教学编排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语言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视听电影作品时,同时感受语言材料,进而通过讨论、问答、复述、表演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堂中引入影视教学,使英语教学成为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知识传授兼备的一种艺术。

4、利用电影课进行文化教学的实践

为了深入研究英语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对本校英语专业一年级60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英语电影有浓厚的兴趣,但在没有教师正确引导之前,大部分学生只注重电影的情节内容,并且选择的电影语言难度不合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英语电影只起到了娱乐作用,难以达到提高英语技能的目的。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一年的英语电影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并在以文化教学为主、语言教学为辅的前提下,总结出下面的教学经验。

4.1 英语电影的选择

以英文电影为中介旨在增强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不同于英文电影欣赏或者英语视听说等其他可能涉及到英文电影的课程,教学的中心目标并非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品鉴水平或者向学生简单呈现和展示异国文化,也不是专门的语言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课程。为此,在选材上,不宜将电影的文学价值、内涵意义或者影片中英语语言的语音、语速、语言风格、语言难易程度或者学生观看兴趣等作为选片的首要标准,而应着眼于那些着重描绘中外文化差异和展现交际双方之间文化冲突的影片。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兼顾影片的文学价值、语言特点、学生兴趣等其他因素。比如反映美国多种文化的《撞车》,反映圣经文化的《魔鬼代言人》,也可以通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领略英国传统意义上的婚礼风俗,通过《克莱默夫妇》了解美国的婚姻以及家庭状况。

4.2 授课方式

英语电影课授课18周,每周2课时。影片观看的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可选择四到五部作为教学内容,另外可选三四部作为课外欣赏影片。在影片放映前,教师就应考虑到选择不同情景内容的电影为教学服务。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知识不够丰富,语言理解力还不够,而导致看热闹的结果,这势必会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根据语言资料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看。另外教师应向学生简单介绍与所要观看电影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在影片放映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反复放映、分段放映、截取视频等教学手段,向学生讲解电影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点。由于一个班里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英语水平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只能听懂一些单词,由此只靠几部电影就想提高学生的听说以及词汇则是望尘莫及。而相反的,文化教学则不是基于语言基础之上,从这一方面入手则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更多地注重文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毫无语言障碍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入。例如在影片《天生一对》中,当小主人公互换身份分别来到英国伦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时候,影片给了这两个不同国度和地域的特写,教师可利用这一背景介绍一下英国伦敦和美国加利福尼不同的地域风情,以及这两个国籍的人在性格、口味、处事、语言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影片后面两个小主人公被家人识破身份埋下伏笔。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体会西文文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影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就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观念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各给出自己对影片的评价或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就影片中某些文化现象或文化冲突事件进行分析与评论。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将英文电影中的文化活动展示出来,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电影改编,把所观看过的电影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5、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教学后,大约95%的学生反映通过看电影能够有效促进英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大约有31%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对文化方面的学习帮助最大(其它四个选项比例分别为听力17%、口语10%、词汇20%、激发兴趣22%)。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笔者能够感觉到学生对于英语电影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电影课对于学生的文化教学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如何利用电影课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师生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只有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教师才能充分利用电影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教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3]李小龙.利用英语电影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大学英语,2009(2):162-163.

[4]解学花.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J].电影评介,2008(12):69.

[5]肖典英.论利用英语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72-73.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文化语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