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2010-11-15周君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俱乐部

郁 俊 周君来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14)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郁 俊 周君来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14)

为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在对专家、教师、学生的调查以及一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未来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教学改革;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1 前言

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要求:“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要把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了继续深化、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改进、弥补现行体育课程模式的不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将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群体竞赛等纳入体育课程教学管理范畴,将课外体育活动有关内容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开设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本文旨在探索和研究我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为体育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浙江工业大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基础,对专家进行体育教学趋势调查,确定本次改革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教改的支持度和效果等。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

研读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基本理论、高校体育课教学及相关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模式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献资料,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理论研究。查阅高校体育相关政策及其法规文件,了解我国在高校体育指导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

2.2.2 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利用全国高校体育部室主任会议进行调研,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问卷设计打了基础。其次通过大量的网上问卷调查,对高校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就有关对体育课程开设现状、课改后的教学与成绩评价满意度、锻炼次数与效果等进行调查。

2.2.3 教学实验

拟先在篮球项目中试行一年,在第8、9节课(课外活动)时间,开设篮球专项第二课堂,面向所有学生,根据学生需要,分设篮球普修班、提高班、高级班、裁判班。按教学形式授课,每个班教学任务有所区别。

普修班是为必修课没选上篮球课的学生补充而设;提高班是为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供提高篮球水平的机会;高级班则承担校运动队的训练任务,并可代表学校参加校外比赛。以上各类班级都可以按照学生的素质和运动水平进行分层教学。裁判班主要是面向篮球协会、社团和热爱篮球裁判的学生等,在组织、竞赛、宣传、开展竞赛活动、裁判等方面进行培训。同时研究制定篮球专项第二课堂学生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标准。在此试验基础上,论证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专家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

体育教学俱乐部当前已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俱乐部呈现出多种形式,主要有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模式、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三种。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我国高校发展最早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健身功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课内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伴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而产生的,是新时期学校研究教学改革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和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同,它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功能。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是从培养学生整体素质角度提出的,它是一种具有代表性、前瞻性的的模式,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提出,把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竞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教、学、练、赛为一体,不受时间限制,使运动技术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自我练习联系在一起,使体育课外活动的成效也纳入到总体的评估标准中来,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稳定的学习态度和自我健身能力的培养,使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表1可以得知,专家们在三种俱乐部的模式的选择中。充分肯定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模式,赞成率达到98%,而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模式和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将来的发展方向,没有得到广大专家的赞同,其获得的支持率未超过60%,所以,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虽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但它代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表1 专家对体育课教学俱乐部发展模式的看法

3.2 教师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俱乐部模式的态度

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采用一种更灵活、更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与学活动。此模式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尤其是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有利于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获得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有97.5%的教师赞成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如表2。

表2 教师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俱乐部的看法

3.3 学生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

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体育课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规定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活动内容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空间领域的广泛性、自主选择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如表3所示,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课的学生仅占1%。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的补充、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的手段。理所当然成了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有85%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如表4所示。说明大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认识明确,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补充,二者相互协调,在体育课不能满足大学生运动需要时,体育技能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充分的巩固时,课外活动起到了弥补和巩固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是学校体育任务的派生,是为实现学校体育总任务服务的。它与体育课是同一层次的两个方面,它们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存在。

表3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4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否重要的态度

目前,困扰大学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体育场馆与学生数量极不匹配。虽然,学生锻炼场馆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与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增加和提高,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与体育场馆的比例与国家有关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室内场馆的数量尤为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1)体育俱乐部型体育课将成为体育课改的主流,在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模式、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三种俱乐部的模式的选择中,专家们充分肯定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将代表俱乐部型教改发展方向。

2)在课改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开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符合当前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

3)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困难,学生的锻炼次数明显好转。

4)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模式,学生成绩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合理。

5)在本课题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下一步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成立各单项课外体育俱乐部,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课内体育教学按目前三自主的要求选课,并同时选择一个体育俱乐部参加课外活动,即学生在体育必修课的基础上,人人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每周不少于参加一两次俱乐部活动。

[1]邓红杰.西南大学实施“1+2”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授课新模式[N].中国体育报,2008-12-03(5).

[2]陈小蓉.大学体育课程“四三”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13-816.

[3]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与运作[J].体育与科学,2002,23(3):72-74.

A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In-and-outsidc-class Intergration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Club——Tak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example

Yu Jun,Zhou Junlai
(Department of Military and Physical Train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310014,Zhejiang,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sports need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deepen the reformof P.E.course,the subject studied the feasibilityof adapting the in-and-out-of-class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club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to experts,teachers,students and a whole year’s teaching practice,as well as put forwar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in-and-out-of-class teaching model of P.E.course.

teaching reform;class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teaching model of P.E.

G807.01

A

1672-1365(2010)06-0083-02

2010-10-03;

2010-11-08

浙江工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JG0957)。

郁俊(1955-),男,江苏省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法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俱乐部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