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王皓技战术分析
2010-11-13王海燕
庞 赓 王海燕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北京100084)
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王皓技战术分析
庞 赓 王海燕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北京100084)
王皓在无机胶水之后的首届世锦赛中发挥出色,一举夺得他职业生涯首个世锦赛单打冠军。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王皓在半决赛和决赛中技战术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无机胶水之后,王皓技战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无机胶水之后技战术的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技战术;50届世乒赛;无机胶水
1 前言
第50届横滨世乒赛是“禁胶令”实施以后的首项世界乒乓球综合大赛,正如国际乒联预想的一样无机胶水对世界乒坛格局产生了影响。诸多名将第二轮就爆冷出局,很大程度上受困于无机胶水。而王皓在本次比赛中击败上升势头正猛的马龙和三届世锦赛冠军得主王励勤,一举夺得无机胶水之后首届世锦赛冠军。通过王皓在半决赛和决赛当中技战术使用特点进行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进一步了解无机胶水对技战术带来的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王皓在男单半决赛、决赛中技战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参阅相关的报道、文章。
2.2.2 三段指标评估法采用张晓鹏在新竞技条件下修正的单打三段标准评估法。(表1)
表1 三段评估标准
2.2.3 录像观察法观看录像并进行统计
2.2.4 数据统计法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对王皓和王励勤在决赛中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分析
图1 王皓决赛技战术的三段分析
由图1可知决赛中,王皓发抢段得分率为69.2%,达到评估标准的优秀水平,而使用率仅为16.3%,远低于正常使用率29-39%的下限,而第三板的上手率达到91.4%,这说明发球后,王皓第三板抢攻非常积极主动,但杀伤力不够,不足以一招致命,从而使得较多的球进入相持阶段,导致发抢段使用率较低。观察录像可知,王皓发球以低抛左侧上侧下为主,落点以对手中路为主,第三板抢攻以反手拉中路和侧身拉中路为主(20%)。
接抢段得分率为55.6%,良好,使用率为33.8%,为正常水平,接抢段第二板上手率为52.5%,说明王皓接抢段具备较强的实力,技术运用比较合理。观察录像可知,接抢以反手拉,拧中路(15%)和反手位(13%)为主,控制则以正手摆中路短球为主(35%)。
相持段得分率为55%接近优秀水平,使用率50%,超出正常使用率上限近7个百分点。说明在这场比赛中,王皓在相持中占据了优势。结合录像分析,相持段王皓主要以正手拉王励勤正手大角度后变线至其中路,反手拉王励勤反手位大角度后变线至中路为主要战术,以反手中远台连续压制王励勤反手为次要战术,取得不错的效果。
3.2 对王皓和马龙在半决赛中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分析
图2 王皓半决赛技战术三段分析
由图2可知,王皓发抢得分率为69%,达优秀水平,使用率28.4%,略低于使用率下限(29%),第三板上手率为70.5%,这说明王皓第三板的上手率高,威胁不大,但一旦对方给出机会球,王皓第三板杀伤力非常高,这使得在使用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得分率能达到优秀水平。观察录像可知王皓的发球以低抛左侧上侧下为主,落点集中在马龙的中路偏正手位(达到80%),第三板抢攻多以反手和侧身拉至对方中路为主。
接抢段王皓得分率为44.1%,不及格,使用率33.3%,处于正常水平,第二板直接上手率为64%,说明王皓在这场比赛接发球环节处理不好。结合录像分析,接发球王皓以反手拧斜线为主,但由于第二板质量略差,马龙反手近台反拉能力较强使得王皓先上手但被反拉失分。而王皓对马龙发球旋转的判断也不好,接发球直接失误达8分。
相持段得分率为51.3%,良好,使用率38.2%,正常水平。经统计可知马龙在该段得分率为35.6%。观察录像可知,王皓对阵马龙时,因马龙属于正反手较均衡的选手,但反手相持实力稍弱于王皓,所以王皓以反手压马龙反手和侧身拉马龙反手为主的战术,取得了相持中的优势。
3.3 对半决赛和决赛中王皓和王励勤、马龙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使用率、得分率的对比分析
图3 对4人次技战术三段得分率的对比分析
图4 对4人次技战术三段使用率的对比分析
分析图3和图4可知,在决赛中王皓发抢段使用率低于王励勤6.2个百分点,得分率高2.5个百分点,接抢段王皓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高于王励勤10个和3个百分点,而在相持段中,王皓的得分率高于王励勤27.1个百分点,使用率仅低于王励勤3.8个百分点;在半决赛当中,王皓发抢段的使用率高于马龙4个百分点,但得分率低于马龙7个百分点,接抢段使用率高马龙2个百分点,得分率高6.5个百分点,相持段王皓使用率仅低于马龙6个百分点,但得分率高于马龙15.7个百分点,最终王皓以4:1战胜马龙进入决赛。通过分析可知王皓取得的两场比赛的胜利,其优势主要是在接抢段和相持段,尤其是相持段。通过分析得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中央电视台和红双喜公司对无机胶水的试验可知,无机胶水对发球的影响不大,但速度下降10.6%,弧圈球转速下降11.7%,这增加了对手对来球的预判时间,虽然极短,但对顶尖选手影响很大,它使对手有较多时间进行判断和移动,球的威胁相对有机胶水时代有所下降,球进入相持段的机会可能增加。第二,王皓直拍横打技术日益成熟,不但克服直拍选手反手进攻不足的弱点,而且还能打出不同落点,配合正手接球技术,接发球给对方造成较大威胁。此外高上手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对方的发球抢攻战术,而便于其在第四板和相持占据主动。其三,现代乒乓球比赛是全方位的较量,立体作战,无论是近台、中台和远台都要具有一定的对抗实力。在有机胶水时代,由于正手杀伤力大,球速快,力量足,旋转强,因此正手中远台实力的强弱往往成为相持中获胜的关键。而无机胶水之后,由于其旋转、速度下降,降低了相持中正手的杀伤力,拉近了运动员的中远台正手相持能力并使运动员在相持对拉中变线难度降低,因此在相持中,变线和反手成了突破口。观察比赛录像可知,相持中,谁先主动变线就能占据主动,甚至直接得分。所以,正反手中台对拉的均衡发展成为相持中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这次比赛中王皓正反手均衡发展得到了体现。其在中远台反手甚至能与对手的正手连续对拉,而励勤和马龙反手中近台连续拉能力不错,但退到中远台之后,其反手中台相持能力还是比王皓逊色,这点也可以从王皓遥遥领先的相持段得分率得到验证。
3.4 对王皓和王励勤在决赛相持段最后一板球得失分的对 比与分析
表2 王皓和王励勤在决赛中相持段中最后一板球得失分统计
从表2可知,王皓在相持段中正手和反手的得分率依次是30%,25%,失分率为30%,15%,而王励勤正手和反手得分率依次为11.6%,16.3%,失分率为37.2%,34.9%,这说明,在相持中无论使用正手还是反手,王皓都胜一筹。得分率中,王皓得分最高技术依次是反手拉中路17.5%,正手拉中路12.5%,正手拉斜线和反手拉斜线均为7.5%,而王励勤得分率最高的技术依次是反手拉斜线7%,正手拉直线7%,反手防守=正手拉斜线=正手拉中路都为4.7%,这说明相持中王皓以进攻王励勤中路为主,配合正反手两个大角度。从录像也可知王皓通过调动王励勤正反手两个大角度之后进攻中路的战术效果显著,相持中得分率非常高。而王励勤则以进攻王皓的反手位为主配合中路和正手位,但由于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王皓反手相持能力比以往有显著提高,使得王励勤采用的战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失分率中,王皓失分最高的技术依次是反手拉中路=反手拉斜线都为12.5%,正手防守7.5%,王励勤失分最高的技术依次是正手拉斜线16.3%,反手防守14%,正手防守和侧身拉都为9.3%,都高于王皓,尤其是在净得分率中,王皓平均值高于王励勤54%,说明使用无机胶水之后,王皓相持中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技术都具备一定的实力,而以正手相持著长的王励勤在改为无机胶水之后,可能不适应无机胶水带来的变化,在自身最擅长的正手中远台对拉中得分也非常低,最终使得王皓占据相持优势而赢得比赛。
3.5 对王皓和马龙在半决赛相持段最后一板球得失分的对比与分析
王皓在与马龙的相持中,得分率最高的线路依次是侧身拉23.1%,反手拉斜线15.4%,其余都是2.6%,马龙得分率最高线路为正手拉斜线11.1%,侧身拉8.9%,反手防守6.7%,这说明王皓在比赛持中,采取以侧身进攻和反手拉斜线为主配合马龙正手位为主的战术,而马龙以正手进攻为主,配合侧身。
失分率,王皓依次是侧身拉球=正手拉直线,都为10.3%,反手拉斜线=反手防守为5.1%,净得分率最高的是侧身拉球12.8%,反手拉斜线10.3%;而马龙失分率最高的技术是反手拉斜线=反手防守为17.8%,其次是侧身拉为11.1%,净得分最高的是正手拉斜线8.9%,正手拉中路2.%,这说明王皓在贯彻以侧身进攻和反手拉斜线的战术在本场比赛的中杀伤力非常大,得分较多,但王皓正手拉直线的能力稍有欠缺。而马龙贯彻以正手进攻为主的战术时,由于王皓正反手实力均衡,加上马龙在正手相持中对自身的反手保护不够,反手的失分较多,导致相持段得分比较低。
相持中王皓正手和反手都具备很强的相持能力,在对阵王励勤时,针对王励勤个子高、反手相对比较弱,处理中路球比较困难的特点,王皓采取调动王励勤正反手大角度进而进攻中路为主要得分战术,效果不错;而对正马龙时,根据马龙正反手比较均衡,反手相对弱的特点,王皓积极主动的侧身压制马龙的反手,并抓住机会变线至马龙的正手位得分。
4 结论
1)王皓发抢段上手积极主动,杀伤力强,接发球抢攻积极,技术使用合理,具备非常好的相持能力。
2)王皓取得两场比赛的胜利,优势在于接发球积极主动上手,手段多样,正手和反手实力均衡,反手中远台对拉能力强。
3)对马龙采用是侧身进攻和反手拉斜线的战术,对王励勤主要采用调正手和反手大角度之后压王励勤中路。
4)王皓反手拉斜线的杀伤力、正手拉直线和正手防守失分多,需进一步提高。
[1]李金亮,赵霞.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32-33.
[2]赵霞,苏丕仁.对新规则下直拍进攻型打法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40-42.
[3]郝哲,蔡学玲.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58-260.
The Techninque and Tactic of Wanghao in the 50th Table Tennis’World Championship
Pang Geng,Wang Haiyan
(Postgroduate Department,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Beijing,10084,China)
Wang Hao play very well in the 50th World Championship and won his first World Championship singles title while many famous players are not suited to the inorganic glue. The article trying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Wang Hao’technical and tactical after the using of inorganic glue though the ways of literature review ,video analysis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analysis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in semi - finals and finals ,and finally provide some suggestion for the players and coach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in inorganic glue period.
technique and tactic;50th Table Tennis World Champion;inorganic glue
G846
A
1672-1365(2010)02-0057-03
2009-11-02;
2010-01-23
庞赓(1983-),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