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现代性的航标
——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2010-12-07李小芳
李小芳
(徐州医学院公共教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
武术文化现代性的航标
——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李小芳
(徐州医学院公共教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
现代武术复合价值的实现,不仅是武术职业者的责任,还需要深厚的大众土壤。从文化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武术的精英化与大众化内涵,并得出结论: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统一是其稳步成熟发展的有力保证。
武术文化;现代性;精英化;大众化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航标”即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航标是一种船舶之外的装置或系统,设计或运行这些装置或系统的目的在于促进船舶交通安全、有效航行。航标一般具有四项功能,即定位功能、危险警告功能、确认功能和指示交通功能。这里借用“航标”的概念,意在为现代武术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的校正方向,确保武术文化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武术文化现代性的方向即要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武术文化复合价值的实现,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体现形式,个人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不同的需求,是武术价值实现形式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现代竞技武术的历史发展走向,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是一条精英文化的发展道路。民间传统武术按照严格的师徒传承方式发展,由于严格的择徒条件和制度体系,这只能一定范围内实现,是武术精英化的原本体现。武术真要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就像一本书一样,虽然已经出版问世,但没有经过读者的阅读,只能是一本死书。只有经过大众的阅读,才能解读其价值、意义。武术也是这样,只有经过大众的参与,才能让更多得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学习武术。[1]精英化发展的背景和大众化的需求,我们都不能舍弃,因此武术发展形式的体现要兼顾精英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体现精英化和大众化的统一。
1 精英文化之于“武术精英化”
一般说来,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并在知识分子阶层中盛行的文化。精英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他们出于对社会的使命感和对社会价值理想的关照,一般都与社会世俗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诸如追求学术的纯正性、规范性,倡导文艺创作的审美理想、呼唤社会的人文精神等。[2]但是由于精英文化与社会世俗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少接触普通大众,而普通大众对精英文化也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使得精英文化的传承方式也表现出强烈的精英化色彩。[3]
新中国成立就使得武术的运动形式、社会地位和价值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武术在新中国成为了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武术不光有了自己的单项武术比赛,还参与了全运会的比赛,建立了专门的武术机构。专门武术机构的建立,为武术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竞技武术的形成是新中国武术运动发展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它具有专业化的训练特点,因此它往往被视为当代武术运动的最高竞技水平。它使武术的套路运动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武术走向学校被不断地强调,以竞技武术为特征的现代武术套路和散打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的科研也为此展开。
竞技武术在新中国成立后,将武术扩大到国际范围,也将其在国内展开生气勃勃的局面。按照文化学的观点:武术由专业人士的管理和训练,朝着现代体育化、竞技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追求学术的纯正性、规范性。因此,可以说竞技武术的开展是武术在新时代形式下的精英化体现。但是武术套路追求“高难美新”,散打的猛烈刚强,使得竞技武术只能成为专业运动员的专利,普通百姓对其只能敬而远之。
原本已有的传统武术的发展,按照师徒传承的道路发展,具有严格的训练体系和制度体系。择徒的严格性和训练的特殊性,都成为现代社会传统武术扩大发展的障碍。使得传统武术仅是部分人的事情,但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使得原滋原味的武术得以保存。这也是武术文化原始精英化的一种体现。
2 大众文化之于“武术大众化”
所谓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娱乐为主要功能,并辅之现代传播手段和经营、生产方式的文化。具体说来,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性、娱乐性、消费性、平面性、复制性、虚幻性的特点。[4]
大众是文化发展的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才能开始辨识人们是如何处于并通过大众文化实践来认识和改造自己和世界的。只有进入大众性——大众的语言、文化、逻辑、感情、经验、道德、欲望和意识,我们才能更好的阐发、培育和支持文化载体的各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武术文化融会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民俗学、艺术、宗教等内容。武术文化的大众化就是要使武术的文化含义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与思维,就是要使武术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大众生活中不断的变化与发展。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在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影响下,当今的中国武术沿着精英的道路发展,竞技武术的发展扩大了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但却似乎仅成为了武术圈内人士的事情,再加上体系的不完善,变得让圈外人士不了解,老百姓不认识。要想武术发扬光大,必须有坚实的文化根基,因此“为民所需、为民所用、对民有益”成为了武术适应大众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价值的表现形式及锻炼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要能激发大众的力量,要能考虑到大众的可接受性,就是“化大众”的过程。因此培养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和武术的大众化成为了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大众是普通的人,具有社会性,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不同的需要层次,武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满足大众不同需要层次的特点。因此武术专业人士主动将武术大众群体分类,针对不同的群体划分不同的武术学练内容,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武术作为大众文化,可以成为人们受教育的一条崭新途径,通过这个途径,使人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获得现代化的知识。
总之,武术文化的大众化过程是将武术运动形式按照人群分类教授的“大众化”和将武术文化精神内化到人们精神领域的“化大众”相统一的过程。
3 武术精英化与武术大众化的和谐统一
竞技武术的精英化发展道路,将武术扩大到国际范围,也将其在国内展开生气勃勃的局面。但是武术套路追求“高难美新”,散打的猛烈刚强,使得竞技武术只能成为武术运动员的专利,普通百姓对其只能敬而远之。
面对物欲横流、追求享受的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习练原始的传统武术的继承人逐渐减少,即使习练的人,真正将师傅传授的完全继承并得以发扬光大的少之又少,“人亡武亡”的现象是很多武术家最怕出现的事情。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找适合发展的新的道路。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精英阶层只有抱着一种顺世性的态度,将人文精神、人文理想灌注于大众文化中,将学术研究市场化、通俗化,同时又不失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才有可能使精英文化走向低谷而走向“泛大众”的新境界。[5]潘黎勇在《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的生存策略》中认为,精英文化介入大众传媒,可以凭借文化优势,创作更为健康、优美,更具审美艺术情趣的通俗艺术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文化生产的艺术品位,凭藉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升大众文化。但是,必须明确的一点是,精英文化只是借助了大众文化的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全盘大众化,更不是在精神内核上接受大众文化的改造。[6]
经过武术文化价值理性的分析,武术如果仅成为武术专业运动员和民间武术家的专利的话,是我们对武术文化价值实现的不足。只有把武术文化的精英化融入到大众中,让武术文化的价值让大众充分体会,才是武术文化发展的真正使命的实现。
《百家讲坛》是精英文化大众化的典范,其经验之一就是几经摸索,终于确立了大众化的定位。武术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正因种类的太多,人们不知如何选择——针对内容的磅礴和对象的老少皆宜,反而是一种抑制,太极拳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因此,武术发展过程中“教什么”的问题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要针对合适的人群选择合适的内容。
正如前面提到的由于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人民群众直接主动接受主导文化程度有限,这就需要通过多样性的途径传播主导文化,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内容迅速顺利地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武术精英化的发展,可以完美地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为武术大众化提供素材。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精英文化的大众传承不是要大众都成为知识分子,而是要通过教育,在民间形成一个呵护精英文化、崇尚精英文化的氛围,为精英文化的生存发展培育一片生机肥沃的土壤。对武术发展而言,武术大众化的发展可以得到人们对精英武术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可以加固武术精英化发展的纯职业者的地盘。
因此,武术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统一成为实现武术复合价值实现过程中武术文化现代性发展的航标。
[1][6]王国志,邱丕相.解读武术大众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47.
[2]张思奎.不同类型的文化应协调发展.北京社会科学,2002(3):38.
[3]潘黎勇.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的生存策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83.
[4]陈刚.精英文化的衰落和大众文化的兴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
[5]刘慰瑶.大众传媒:精英文化在困境中不可回避的选择[J].现代传播,2002(1):136.
The Beacon of Wushu Culture Modernity——The unity of Elite and Popular
Li Xiaofang
(Public Education Faculty,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221004,Jiangsu,China)
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 Wushu composite value,not only need martial arts professionals,but also need the broad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The elite martial arts and popularization was analysisd profoundly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in this article.And concluded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rtial arts,to achieve the unity of elite and popular is its steady strong guarantee.
wushu culture;modernity;elite;popular
G852
A
1672-1365(2010)02-0139-02
2009-11-12;
2009-12-20
李小芳(1983-),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