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质性心理因素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2010-11-06郑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攻击性意志品质

郑磊

特质性心理因素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郑磊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与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密切相关的1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并从中选择特质自信、意志品质、攻击性和情绪特征4项核心因素,对参加2007年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且成绩在前8名球队共106名运动员进行心理测量,将各项数据与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意志品质和特质运动自信心可以预测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且意志品质较特质运动自信心的影响更为重要。

篮球运动;特质心理因素;身体对抗能力

1 问题的提出

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是篮球运动主体在训练和比赛攻防中通过与对方进行身体接触,获得更大时间和空间优势的身体操作系统。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大部分关键性技术动作在身体对抗情况下完成,在第27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有70.1%的传球、70.5%的投篮和54.6%的运球技术是在发生身体接触情况下[1];在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罚球命中率居所有参赛队之首,2分球命中率却排在所有参赛队的末位,说明中国男篮运动员在发生身体对抗的情况下投篮受到了显著影响,身体对抗能力差。

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核心是身体对抗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平均身高居首,且平均克托莱指数同欧美参赛队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制约中国男篮身体对抗能力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本研究将目标指向已逐渐成为决定高水平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竞技成绩的关键因素——心理能力。心理能力是运动员训练水平与比赛水平正常发挥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也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2]。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希曼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把心理能力看成是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心理能力是个体完成运动任务的过程中对肢体进行一系列控制、完成一系列反应活动的心理特征,并确定了与运动技能形成有关的11种心理能力指标。国内学者依据不同的理论和项目特点对心理能力进行不同的诠释:周成林依据信息加工学说研究认为,心理能力是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对一系列信息加工、处理、整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控制、抱负水平、责任感、应付困境的能力等心理特征;邢文华从选材角度认为,心理能力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能、技能、战术方面的优势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张忠秋认为,心理能力是运动员完成比赛任务所具有的心理适应和控制能力[3]。

斯腾伯格提出能力的三元理论,将心理能力分为所得性心理能力(先天因素)、可得性心理能力(可开发培养的心理技能)、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3项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假设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的心理能力由特质性心理因素、运动心理技能和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3项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特质性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最具决定性[4]。目前,针对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心理学研究集中在意志品质方面,未出现针对特质性心理因素影响程度量化、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篮球运动的对抗性特征为切入点,以训练学、认知心理学、运动控制理论为指导,将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作为主要测试对象,对影响其身体对抗能力的特质性心理因素进行探讨,初步构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监控指标,为我国篮球运动员选材和身体对抗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 试

挑选2007年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成绩前8名球队的运动员进行心理测量,并请这8支球队的教练员进行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评价。这8支青年男子篮球队分别是:浙江队、江苏队、北京队、八一队、山东队、辽宁队、广东队、吉林队。共发放运动员心理量表116份,回收116份,有效问卷106份。发放教练员问卷16份,回收16份,有效问卷16份。

2.2 测量工具

在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基础上,选择30名心理学专家及30名篮球专家或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大范围搜索对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围绕专家意见较为集中的14项心理因素进行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进行测量,所采用量表分别为《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CCTAI-J)包括6方面因素:社会评价焦虑、比赛准备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焦虑、失败焦虑、对方实力焦虑,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04~0.753之间;《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主动性5个分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02~0.786之间;《特质运动自信心量表》由特质运动任务自信心和运动应对自信心两个分量表体现,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26和0.745;《青少年攻击性量表》包括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与攻击性情绪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又各自有3个维度,即将攻击性分为9个维度进行测量,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79~0.868之间[5]。

身体对抗能力的评价:编制教练员问卷,请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身体对抗能力评价。要求教练员考虑:在为期一个月的集训比赛中,所执教运动员在身体对抗情况下的有球进攻能力、无球进攻能力、防有球队员能力、防无球队员能力4项表现,将4项能力采用10级量表进行评定后相加合成总分作为此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分值,进行全面、客观的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评价。

数据采集时间为2008年1月,这8支球队集中冬训的尾声,因经过近一个月的相互熟悉和训练、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其他各支球队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本队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在所有参训运动员中的地位。运用SPSS13.0对有效问卷进行建库与统计,在统计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同特质性心理因素关系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与标准回归分析、进行讨论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的确定

总结归纳心理学专家和篮球专家调查问卷发现,意见较集中于下列14项心理因素:自信、意志品质、攻击性、情绪特征、心理疲劳程度、注意特征、人格特征、运动知觉、凝聚力、认知能力、归因、运动记忆、智力特征。围绕上述心理因素运用测量量表法对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调查,采用5级法对各因素影响程度进行区分,影响非常小为0分,依影响程度加深,分数依次递增,影响非常大为4分(见表1)。

表1 对专家量表中14项影响身体对抗能力的心理因素统计(n=32)

排除状态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心理疲劳程度以及专家意见评价中重要性较低的其他心理因素,另外考虑到运动员心理量表填答的题量和时间问题,本研究仅测量自信、意志品质、攻击性和情绪特征这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

3.2 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同身体对抗能力关系分析结果

将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同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所测量篮球运动员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中,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和运动特质认知焦虑3个维度与身体对抗能力的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前两个维度相关水平为中度以上(|r|>0.4),且为正相关;运动特质认知焦虑与身体对抗能力的相关为负(见表2)。相关分析说明,意志品质坚定、自信心强的男子篮球运动员,其身体对抗能力就强;相反,具有高度运动特质认知焦虑水平的男子篮球运动员,其身体对抗能力较差。

表2 所测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与身体对抗能力的相关分析(n=106)

将各测量量表的分量表合成总分后作为自变量,将教练员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评价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经方差分析对方程进行检验,结果P<0.01,回归方程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标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测量的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可以解释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36.4%的变异量。

就个别变量的解释来看,意志品质(Sig.=0.012)和特质运动自信(Sig.=0.016)两个因素变量在预测效标变量(身体对抗能力)时,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这两个因素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具有较大影响。意志品质越强、自信程度越高的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其身体对抗能力越强。攻击性特质在预测效标变量(身体对抗能力)时达到了临界显著0.060,说明攻击性特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攻击性强的运动员其身体对抗能力可能是比较高的;运动特质认知焦虑对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虽不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但此心理特质的标准化系数为-0.162,印证了运动特质认知焦虑同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负相关。

表3 所测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与身体对抗能力的回归分析(n=106)

3.2.1 特质运动自信对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以往研究发现: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加时,自信心增强,此种期望对操作活动有显著影响,故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呈线性关系[6]。班杜拉将“自我效能”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在达到预定目的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的组织和完成能力的信任”,是一种情境自信。如果一名运动员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身体对抗中取得优势,那么他就会充满热情地投入比赛。因此,一个有自我效能的运动员就是一个被激励的运动员,他被激励去努力获得成功,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成功[7]。相对高水平的自信心可以使篮球运动员在身体对抗中占据主动。

通常情况下,同缺乏自信的人相比,自我效能高的人更为努力,坚持的时间更久,取得的成绩更好。可见,信心与意志品质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另外,有证据表明,情境自信可以应用到其他的情况,也可以发展为整体自信。自我效能的益处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较高自我效能的运动队同样也比那些集体自我效能低的运动队成绩好,运动队中的这种信心被称作集体自我效能。

3.2.2 攻击性对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在所测量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与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回归分析中,攻击性不具有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的显著预测力,可以推论:身体对抗能力强的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不一定具有强攻击性人格特质。结果与预期不符的原因可能与通常认识中的将篮球比赛中合理身体对抗行为(果敢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混淆有关。身体对抗行为通过合理和合法的运用身体的力量以实现运动目标,并不以伤害对手为目的,即使在篮球比赛中,对手由于比赛的身体对抗而受伤,这种行为也并不一定就是攻击行为。只要这种对抗没有违背共同遵守的规则且不存在伤害对方的意图或动机,只是一种果敢的身体对抗行为。

另外,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所测量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攻击—身体攻击、认知—报复心态、情绪—缺乏自我控制3个维度上与一般青少年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高于一般青少年,这与回归分析结论相吻合,说明篮球运动在专项训练中确有促进其攻击性提高的可能,或者是攻击性较强的运动员能够更加适应篮球运动项目。在认知—敌对和认知—恶意维度,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较同年龄的一般人群偏低。

3.2.3 意志品质对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我们常常提到球队的“作风”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中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预测能力最强的因素。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是其在运动训练、竞赛和生活的意志行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特征,是衡量运动员意志能力及水平的心理因素[8]。

意志品质与身体对抗能力的关系是密切而且辩证的。一方面,篮球运动员为了拥有良好的体能、技能等身体对抗的基础,使其在身体对抗中占据优势,要求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更顽强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运动训练与竞赛,特别是在赛场上逆境状态中顽强的拼搏和对抗,又是形成和发展意志品质的有力手段。意志品质是篮球运动训练和竞赛对运动员提出的主要心理要求之一。意志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是否敢于进行高强度身体对抗,能否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克服各种压力,进行顽强的拼搏,即使身心疲惫,也能坚持到比赛的最后时刻[9]。因此,意志品质对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在训练和比赛中有目的的进行培养。

3.2.4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对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在所测量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与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回归分析中,只有运动特质认知焦虑的预测力没有达到显著性,且与身体对抗能力的相关为负值。说明此项特质性心理因素虽不产生显著性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利于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提高。

关于运动员情绪研究最多、与运动成绩关系最密切的心理因素非焦虑莫属[10-12]。本研究所采用施测量表旨在对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评价,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13]。伴随焦虑水平的过度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会不断下降已经取得了共识,对于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这个共识同样适用[14]。首先,对方实力焦虑和比赛准备焦虑的提高会导致运动员从心理上对对手产生畏惧的情绪而不敢进行对抗。其次,过高的焦虑水平导致运动员不能将注意力合理转移,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进行身体对抗需要注意的目标上,从感知觉到行动的决策都会产生错误。最后,比赛中的过度焦虑还会导致身体控制能力的减弱,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身力量、速度和体重进行对抗。

虽然从理论上分析,焦虑水平过高会导致篮球运动员从身体对抗行为敢为性、决策快速性和准确性,再到对抗行为执行坚决性几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降低身体对抗能力。但在对青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和身体对抗能力分析中,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没有进入回归分析模型,说明此特质性心理因素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并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产生的副作用也没有预想般重要。相对于意志品质和特质运动自信心,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并不足以使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产生有效的改变。

4讨 论

4.1 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特质性心理因素指标初步构建

通过对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前8名球队运动员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特质运动自信和意志品质这两项特质性心理因素可以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产生影响。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能力的三元理论,将心理能力分为所得性心理能力、可得性心理能力、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以及英国心理学家阜南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把一般心理能力看作是专项心理能力的基础,而不是按照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把二者截然分开,弥补二因素理论的不足[15]。

篮球运动员进行身体对抗行为同样需要心理能力的参与,因此本研究初步构建了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心理因素指标。影响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的心理因素应由特质性心理因素、心理技能和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3种因素共同构成。其中特质性心理因素作为遗传心理能力对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起主要作用;运动心理技能包括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项心理技能两个因素,一般心理技能作为专项心理技能的基础,两者共同影响可得性心理能力;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是状态性指标,特质性心理因素和心理技能在环境的作用下共同对运动员身体对抗的心理能力产生影响。在本研究所测量的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中意志品质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预测能力最强,特质运动自信对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亦有显著影响,这两项因素是特质性心理因素的主体。

4.2 专家访谈法的局限

理论上讲,对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的确立,应以实际测量的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主要不是来自专家经验,专家问卷结果和运动员心理测量结果之间的矛盾印证了本研究在此方面的不足。

在针对特质性心理因素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分析中,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与攻击性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这两个因素并不是中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有效预测指标。运动员攻击性特质与身体对抗能力没有显著性的相关,其原因可能与通常认识中的将篮球比赛中合理身体对抗行为(果敢行为)与个性特征中攻击性的混淆有关。《青少年攻击性量表》旨在测量受试者个性的行为、认知和情绪3个方面的攻击性特点,这是人格的特质性心理特点,不一定以伤害他人为目的,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攻击性行为包括敌视性攻击行为和手段攻击行为,两者均以伤害他人为目的。

4.3 未来的研究方向

体能和身体对抗技能是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的前提,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不能代替前两者。为此,探讨对抗能力影响因素更为理想的方法,应是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体能、身体对抗技能等因素与心理因素综合考虑,分析不同因素对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仍有待于验证,特质性心理因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从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项心理技能两个方面来看,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的相关心理技能更具有可操控性,对于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提高也更有实践意义。因此,在研究特质性心理因素基础上,相关运动心理技能的研究应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5结 语

(1)特质性心理因素、心理技能和情境拟合心理活动3种因素共同影响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其中特质性心理因素作为遗传心理能力对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起主要作用。

(2)专家调查结果表明,自信、意志品质、攻击性、情绪特征、心理疲劳、动机、注意特征、人格特征、运动知觉、凝聚力、认知能力、归因、运动记忆、智力特征是影响中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其中,自信心、意志品质、攻击性和情绪特征是核心因素。

(3)通过运动员心理测量结果和其身体对抗能力的相关分析发现,特质性心理因素中,意志品质和特质运动自信心可以预测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且意志品质较特质运动自信心影响更为重要。

[1]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3-34.

[2]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忠秋.增强我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重大比赛竞技心理控制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6,16(1):68-73.

[4]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83-187.

[6]Vealey R.Current status and prominent issues in sport psychology intervention[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1994,26: 495-502.

[7]周成林,赵洪羽.心理技术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59-64.

[8]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9]李佑发.意志研究现状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60-63.

[10]张兆才.人的体能、情绪、智力周期与体育运动成绩的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14-16.

[11]陈耕春.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的运动知觉心理训练取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9-12.

[12]潘企,范春明,徐庆.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心理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72-74.

[13]ThelwellRC,GreenleesLA.Developingcompetitiveenduranceperformance usingmentalskillstraining[J].Thesportpsychologist,2003,17:318-337.

[14]Mamassis G,Doganis G.The effects of a mental training program on juniors pre-competitive anxiety,self-confidence,and tennis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4,16:118-137.

[1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10-415.

The Impact of Trait Psychological Factor on Physical Contact Capacity in Chinese Young Male Baskerball Athletes

ZHENG Lei
(Section of Basketball,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In this research,14 trait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closed to physical contact ability of Chinese male basketball player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expertise questionnaires,and trait confidence,willingness,aggression and emo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re factors.106 players from the top eight teams in 2007 Chinese National Men's Basketball Youth League were surveyed.After carrying ou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the author found out that the willingness and trait confidence can predict the physical confrontation ability,and the former of which outweighs the latter.

basketball;psychological factor of trait;physical contact capacity

G 804.8

A

1005-0000(2010)01-0026-04

2009-06-21;

2009-10-21;录用日期:2009-10-28

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6074)

郑 磊(1979-),男,吉林长春人,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讲师。

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室,北京100084。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攻击性意志品质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