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软实力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机理探析
2010-11-04嵇国平牟超兰
嵇国平,牟超兰
(1.南昌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2.湖北民族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利川 445400)
基于企业软实力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机理探析
嵇国平1,牟超兰2
(1.南昌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2.湖北民族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利川 445400)
随着时代变迁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依赖的竞争优势越来越“软”。企业软实力也逐渐改变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企业能力体系,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基本界定企业软实力概念与竞争优势概念的基础上,从企业软实力视角阐释了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机理。
来源;企业软实力;企业竞争优势
自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软实力概念后,这一新词便受到世界各国学者和政治家的极大关注;后经他不断地发表著作和文章,软实力作为一种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其在关于国家竞争的国际政治领域的应用深受重视。
实际上,“软实力”现象不但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且存在于竞争程度激烈的企业领域中。因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一切竞争都要靠实力取胜,而企业本身的实力都存在“软”和“硬”两个方面。因此,近年来,软实力理论的内涵进一步得到丰富,其应用范围也延伸到企业竞争领域,企业软实力也逐渐成为一个被普遍接纳的概念。
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全球面临资源挑战的背景下,企业更加注重其社会声誉度和品牌建设,更关注企业愿景、价值观念等软实力是否被社会所认同,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所依赖的优势越来越“软”。因此,作为企业实力一部分的企业软实力,逐渐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战略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基于此,本文在基本界定企业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从企业软实力视角探寻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机理。
一、企业软实力概念的基本界定
国外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多限于以国家为对象,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部分学者尝试从企业软实力的概念、模型构建和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企业软实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黄国群等(2008)认为企业软实力不只是一种思维尝试,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丁政(2007)对企业软实力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的综合力”。王洪亮(2006)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一种实力和竞争力。黄枚怡(2004)认为企业软实力是由策划力、创新力和影响力三个要素构成。
这几位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概念给予一定的阐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企业软实力的概念没有准确把握,也没有将企业利益相关者需要的满足与企业软实力相结合。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本文认为企业软实力本质上是一种吸引力,是企业通过有效整合企业的“软、硬”资源,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从而获取其价值认同,最终实现企业目的的一种吸引力。本概念具有以下含义:
(1)企业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从根本上说,企业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这和是软实力内涵的核心是一致的。它是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而获得他们价值认同的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才能得以实现。
(2)企业所能整合的资源是企业软实力的根本来源。企业所能整合的资源包括企业内和企业外资源,可以分为企业硬资源和软资源。其中企业的硬资源(比如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厂房和规模等)是软资源起作用的前提,而企业的软资源(比如企业的理念、社会关心和外在声誉等)可以放大企业软资源的效应,两者相辅相成。
(3)有效整合企业的“软、硬”资源是企业软实力发挥的关键和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对企业“硬”资源的占有,并对其进行传播和转化,才能使企业“软、硬”资源是得其所,企业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4)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是获取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认同的前提和条件,也是企业潜在硬实力转化为现实软实力的关键。人是充满欲望和需要的复杂体,由人构成的企业也不例外。无论企业拥有多少资源,但如果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企业就不能获得他们的价值认同,企业潜在软实力也就不能实现向现实软实力的转化。
二、企业竞争优势概念的基本界定
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是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但从查阅的相关文献来看,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本身获得的关注“令人吃惊的少,而且非常混乱”。因而,在回顾该理论之前,有必要基本界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lin)于1939年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最早提出竞争优势概念。1978年,霍弗(Hofer)和申德尔(Schendel)把竞争优势引入战略管理领域。战略管理学的不同学派对企业竞争优势涵义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波特(Porter) (1980)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巴尼(Barney)(1991)认为“一个企业能够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性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不能同时实施时,就可以说该企业拥有竞争优势”;我国学者蒋学伟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的能力。
从以上定义或概念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优势具有相对性和竞争性等特性。学术界基本认同企业竞争优势关键来源于企业的资源(能力),但是认为它是一种能力又认为它关键来源于能力,就存在逻辑上的混乱。因而,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可竞争市场中的态势,即企业凭借其综合实力而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状态。该定义强调了企业竞争优势是一种态势,而不是一种能力;这种态势是在市场竞争中相对而言的。
三、基于企业软实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机理剖析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战略管理学诞生以来,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培育研究一直就是战略管理界密切关注的中心命题之一。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的轨迹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企业在经历质量竞争、价格竞争、规模竞争等到发展阶段后,逐渐进入了品牌、外在声誉竞争阶段,而企业所具有的优势越来越无形。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软实力引起了企业资源体系的变化,也逐渐改变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能力体系,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综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在整合其拥有的“软、硬”资源后,通过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然后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从而实现企业目的,在市场经济中获取了企业竞争优势,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企业软实力的企业竞争优势新来源机理
(一)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软、硬”资源,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企业是由充满各种需要和欲望的人构成的集合体,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是其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企业有效地整合企业的资源。
而获取和占有“软、硬”资源是有效整合企业硬资源和软资源的前提。在整合的过程中,硬资源是基础,软资源具有补充、增强硬资源的作用。除此之外,也需对内、外沟通企业理念、价值观等企业主体自我形成的观念,以获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因为利益需要的满足,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满足。
(二)通过满足企业相关者的利益需要,作用于他们的心理层面,从而获得其价值认同
因为人是充满欲望和需要的复杂体,由人构成的企业也不例外。因此通过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而作用于其心理层面,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获得价值认同,从而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身的竞争优势。
当然,要获得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但要通过长期积累,潜移默化而起作用。就如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一个企业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或培育需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
(三)企业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转化的过程,本质也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过程
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优势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品牌和外在声誉等软实力。因为在管理领域后现代时期,有形资源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原有的竞争壁垒变得越来越脆弱,企业竞争力关注的重点逐渐向无形的“软”资源转移。企业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转换的过程,特别地吻合上述情况。这就有力地说明了企业软实力可以成为当今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四、结束语及展望
本文从企业软实力理论探讨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机理,这也许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加深人们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理解,拓宽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思路。当然,本文的这种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可以预知,以后学者们会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软实力的基础理论和其应用方面的研究。
[1] Joseph S·Nye.The ChangingNature ofWorld Power[J]. Political ScienceQuarterly,Summer1990,105(2):77-92.
[2] (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等译.软实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 (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4] 黄国群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形成过程及作用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8,(2):123-127.
[5] 丁政,张光宇.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的构建与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15-121.
[6] 王洪亮.企业软实力的构成[J].政工研究动态,2007, (23):33-34.
[7] 黄牧怡.企业软实力建设[J].中国第三产业,2004, (11):30-31.
[8] Powell T.Competitive advantage: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22(12):875-888.
[9] Foss NJ,Knudsen T.The resource-based tangle:towards a sustainable explan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J].Management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3,(24): 291-307.
[10] 邓秋云.竞争优势相关概念辨析[J].财经科学, 2002,(7/8):95-98.
[11] 周晓东,项保华.什么是竞争优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6):104-107.
[12] Barney J.Fir 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 -120.
[13] 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7-9):79-91.
[14] 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30.
[15] Dierickx I,Cool K.Asset stock accumul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Management Science,1989,(35):1504-1511.
[16] Dierickx I,Cool K.Asset stock accumul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Reply[J].Management Science,1989,(35):1512-1514.
[责任编辑:张晓娟]
F271
A
1004-5295(2010)04-0058-03
2010-08-0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GL0937);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08YJ63)
嵇国平(1978-),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从事战略管理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