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学中课题设计的主题性与应用性研究
2010-11-02李丽丽LiLili
文/李丽丽 Li Li li
立体构成教学中课题设计的主题性与应用性研究
文/李丽丽 Li Li li
图1 孙红霞作品
图2 王盼盼作品
立体构成是“三大构成”之一,也是在“三大构成”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在“包豪斯”创立之初,立体构成教育就被赋予了实践、理性等非同寻常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初,立体构成作为现代造型基础教育的转折点被引入到我国的一些艺术类高校中展开教学实践,在现代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应用设计提供了广泛的思路和设计方法。
一、立体构成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
立体构成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首先,学生运用一定的材料,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通过一定的拼、接方法做成立体形式的作品,这种实践性是一般的课程所不能给予的。另外,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可以用一些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做体验性支撑。但要明确的是,不能把立体构成理解为一门简单的手工课程,这种实践性是以后做建筑模型、景观模型、产品模型的基础。
2、直观性
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要素点、线、面、体,通过它们的移动、旋转、摆动、扩大、扭曲、弯曲、切割、展开、膨胀、折叠等运动形式而组成的立体构成形式,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同时在开展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时,学生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这种复杂过程都会在作品中清楚地体现出来。
3、创造性和艺术性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从造型上、方法上或者是材料上都要有所创新,对新的形式保持好奇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这对设计创作十分重要。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也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更好地进行创作创造条件。
二、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的课题设计的主题性与应用性
鉴于立体构成课程其自身的独特性,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其教学内容在这近三十年的历史积淀中,已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像“立体构成是纯粹的造型基础训练,无须考虑形态的实用功能”[1]这种思想导致了教师在课题的设计上,形成了一整套看似很成熟的模式。“无题”式训练或是点线点的切割等这种模式被用了许多年,其所教授的构成理论以及学生所完成的作业几乎都大同小异,学生重复地做着已比较固定的练习,缺少创新,也不能让学生尽情创造。这样的后果严重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逐渐丧失了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题的设计上下功夫十分必要。
1、课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主题性,排除盲目性
这一点可以从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对接性与延展性开始。对立体构成的课题进行主题性设计的优势在于目的性强。在立体构成中,使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在立体构成这门课程当中继续深化,直到被同学们完全掌握。在主题性与知识性的对接上,选择从基础入手,其过程采用引导性设计。先使学生们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选用合适的材料做学生心目中的自己的“产品”。这样易于摆脱以前模式化训练,给予点、线、面、体等新的形式和内容。
在知识与知识的对接中,设置课题时加入二维形体的表达训练,形成学生的思维中平面与立体的完美对接。在各种体的表现、体与体的穿插、衔接、构成等表现中,运用专项课题练习。赋予立体形态设计明确的内容形式,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笔者曾多次担任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工作,课题的设计上把以往的点、线、面、块等其基本构成元素融入到实用品当中,如点与线的课题设计可以做定向的练习;可以设计一些室内的装饰品,像门帘、挂饰之类;可以提前让学生接触一些形式感较强的产品,让其进行创作,如灯具的设计,家具的设计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次都对学生专业的延续性课程进行思维定向式创新训练。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在立体构成课题的设计当中,甚至把制图的知识运用其中,运用学生的想象力来画出块的加法与减法的三视图来,这样的训练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抽象思维,又对知识的衔接大有益处。
2、课题的设计要根据专业的不同适当增强其应用性
立体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应用性应该与学生自身的专业紧密相联。笔者曾在一次设计课程研讨会上结识了一位设计公司的总经理,他这样评价我们的学生:虽然学生层次分很多种,但有一种共性,就是经过系统训练过的学生角色定位或入门的时间都较短,适应能力强。不可否认这是思维训练的结果,但是这种思维的训练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变化可能会有一种长期性,体现出来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利用其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题,增强其应用性和针对性。如动画、家具、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各有其侧重,这样也可以摆脱学生以前为了完成作业到网上、书中去大量抄袭的盲目性。
当然,立体构成中的应用性设计在其思维设计、方法设计与专业技能设计方面根据其专业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还是会有很大的区别。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做展厅、柜台等立体构成的形式;动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立体构成作业可以具有一定的可观性,比如运用陶泥做动物、人物等形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体现出来,并表达一定的商业含义;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把作品摆到他们的书桌上或是房间里,作为一种日用品进行使用。因此,课题的设计应强调主题性与应用性的结合,这个训练是十分必要且必需的。
图3 吴娜作品
图4 张芳作品
图5 郑海涛作品
图6 崔扬芝作品
3、课题的设计要具有科学的限定性
在淮南师范学院“2010创意•质量博士论坛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中,来自于江南大学的熊微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的吕杰锋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周思中博士、淮南师院李永春博士等专家谈到基础教学课题的创设方面提到了一些独特的想法。关于立体构成课程中的课题的限定性问题,熊微和李永春提出在限定上要有一个外延的适当性扩展,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说让学生设计一个水杯,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只想到形式感的变化,如拉长、缩短、变方、变圆等,这样思维还是被限定住了。倘若换一种思考方法:让学生从饮水方式出发来设计一种饮水工具,那做起来可造性就大得多了,这个外延就扩大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命题的过程中又不能不做限制。天马行空,随意创造,这对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有一定的开发性,但是针对性不强,所以在设计中做了如下的限定:必须是饮水的工具——用途的限定,这样它的思维拓展空间便有了方向性和目的性。另外,在主题的设置上这个外延或者说是度的把握实在是一门学问,拿捏得不准确,便会在教学上、学生的思考上甚至是后期制作上出现问题。这种教学应该把目标定在应用性上面,本质虽然是基础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从大的方面说,它只是形式基础或者说是造型基础课。不是学会几件手工制作便学会了立体构成,而是要学会这种造型方法,才能更好地在设计中灵活运用。
三、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了前文观点设定了部分的命题题目,用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让学生心脑齐用、脑手并用的目的。以下是08级学生做的部分主题式课题训练:实例1(图1-图5):材料是500mm*500mm的KT板
外延设定:做你能想到的造型或产品,形式有限制。
限定性条件:不允许材料被废弃,即你在造型的创设前要把所有的材料都考虑进去。
评价:这有点像拼图游戏,用最小的平面最完整的立体构成的形式作品。
实例2(图6、图7):材料是线材
外延设定:以“鸟巢”为题,做一立体构成作品,不限制形式。
限定性条件:符合“鸟巢”的语义。
评价: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因为受到“鸟巢”奥运体育场馆的影响,所以在思想上会有一定的形式上的限制,如何打破既有的形式来创作,是学生面对的最大难题。
实例3(图8、9):材料是300mm*500mm的卡纸外延设定:用面材做一著名建筑的抽象表达。限定性条件:不允许裁切掉材料,保证其纸张的完整性。
评价:在这个设计过程中,“著名建筑”给设计限定了方向,也增加了其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建筑的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图7 吴园园作品
图8 王金龙作品
图9 崔扬芝作品
结语
立体构成课是实践与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是表达课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在家具设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室内外设计甚至动画设计中都离不开立体构成。因此对其课题的主题性与应用性的审视与研究,就更有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种方法,这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本研究为淮南师范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体构成教学中课题的主题性与应用性的设计研究hsjy200907)
[1]刘明来. 立体构成 [M],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Design Research on the Subjects' Thematic &Applied in Three-dimensional Form Teaching
立体构成是“三大构成”之一,被赋予了实践、理性等非同寻常的含义,因此其课题的设计上要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主题性与应用性的设计,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和专业的方向密切相关,这为应用设计提供了广泛的思路和设计方法。
Three-dimensional form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forms ”, has been given the practical and rational meanings of such unusual.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its subject should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thematic and applied desig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nection of courses and the professional emphasis what provides an extensive idea and design metho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
立体构成;主题性;应用性;设计研究
three-dimensional form; thematic; applied; design research
10.3936/J.ISSN.1674-4187.2010.04.19
李丽丽(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 教师)
Li Lili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Huainan Normal College Lectu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