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2010-11-01吴玉生赵媛媛李丹青代兴斌
吴玉生, 赵媛媛, 曹 洋, 李丹青, 代兴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东 广州 510405)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肺癌起病隐匿,一旦发现往往多为中晚期。目前,Ⅲb和Ⅳ期患者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中医药在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经验方金福安汤为基础,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期参照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编写的TNM分期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符合《现代中医肿瘤学》[1]肺癌的临床分型,分为肺热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型;②年龄18~80岁;③Kam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④不宜或病人不愿意行手术、放射治疗者;⑤估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⑥一个月内未接受有效抗肿瘤治疗;⑦病人愿意接受本治疗方案、依从性好。
1.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严重的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2008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门诊和住院的肺癌患者60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1.31±12.15)岁;Ⅲa期2例,Ⅲb期6例,Ⅳ期12例;腺癌15例,鳞癌4例,其他1例。Ⅱ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2.25±11.46)岁;Ⅲa期4例,Ⅲb期4例,Ⅳ期12例;腺癌14例,鳞癌4例,其他2例。Ⅲ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3.12±10.53)岁;Ⅲa期2例,Ⅲb期5例,Ⅳ期13例;腺癌13例,鳞癌6例,其他1例。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Ⅰ组:以金福安汤为基本方。处方:生南星(先煎)15 g、生半夏(先煎)15 g、太子参30 g、苇茎30 g、生薏仁30 g、桃仁10 g、浙贝母15 g、守宫6 g、山慈菇10 g、丹参15 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2次内服,连续服用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为1疗程。
Ⅱ组:选择GP、NP或TP方案化疗。GP方案:吉西他滨(Gemcitabine)1250 mg/m2,静滴,第1、8日;顺铂(DDP)80 mg/m2,静滴(配合水化),第2日。NP方案:长春瑞滨(NVB)30 mg/m2,静注,第1、8 日;顺铂(DDP)80 mg/m2,静滴(配合水化),第1日;TP方案:紫杉醇(TAX)135 mg/m2,静滴,第1日;顺铂(DDP)80 mg/m2,静滴(配合水化),第1日。21 d为1周期,2周期为1疗程。
Ⅲ组:选用金福安汤(药物及用法同上)加GP、NP或TP方案化疗。周期、疗程同Ⅰ、Ⅱ组。
3组病例均可配合基本的支持、对症处理,但不能再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观察时间为2个周期,生存质量观察期限为2个月。
2.2 观察项目和评定方法
2.2.1 临床症状积分 常见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计分方法: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治疗前及治疗后根据症状出现情况记录。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大于或等于2/3为显著缓解;积分值下降大于或等于1/3但小于2/3为部分缓解;积分值下降小于1/3为无缓解。缓解例数=显著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
2.2.2 生存质量改善判定 按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定。凡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以上者为改善,减少≥10分以上者为下降,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的为稳定。
2.2.3 免疫功能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CD8+、CD4+/CD8+),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2.2.4 瘤体 根据治疗前后胸部X线片(正侧位)和CT测量瘤体大小进行比较。疗效评定标准参照WHO实体瘤治疗客观效果判定标准,分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无变化)、PD(进展)。有效率 =[(CR+PR)/(CR+PR+NC+PD)]×100%;稳定率=[(CR+PR+NC)/(CR+PR+NC+PD)]×100%。
2.2.5 不良反应 对3组病人在治疗开始后每周复查一次血液分析,每3周复查肝肾功能和心电图,以观察治疗药物对患者骨髓功能、肝、肾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具体标准参照WHO临床试验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主要症状疗效 治疗后3组患者的各项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在咳嗽、血痰、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缓解方面,中医组、中西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气短、乏力方面,中医学组优于中西医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咳嗽、血痰、胸痛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热方面,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症状积分改变的比较()
表1 症状积分改变的比较()
注:经t检验,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Ⅱ组比较,▲P<0.05,★P<0.01;与Ⅲ组相比,◆P<0.05;三组两两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症状积分咳嗽 血痰 发热 胸痛 气短 乏力Ⅰ组 20 疗前 1.42±1.12 1.20±1.02 0.75±0.89 1.39±0.87 1.34±0.85 1.49±0.91疗后 0.54±1.09*▲ 0.33±0.89*▲ 0.34±0.82*■ 0.42±0.84※★ 0.41±0.92*▲◆ 0.50±1.05※★◆Ⅱ组 20 疗前 1.63±1.07 1.13±1.03 0.69±1.08 1.40±1.02 1.41±1.09 1.50±1.10疗后 1.05±0.78* 0.79±0.76* 0.59±1.06*■ 0.83±0.95* 0.85±0.83* 0.99±1.07*Ⅲ组 20 疗前 1.51±0.86 1.15±1.10 0.79±0.91 1.43±1.10 1.39±0.89 1.45±0.95疗后 0.49±0.91※★ 0.40±0.80*▲ 0.25±0.34*■ 0.52±1.03*▲ 0.36±1.08※★ 0.46±0.94※★
3.2 生存质量评价 各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明显提高(P<0.01),Ⅲ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Ⅲ组和Ⅰ组均较化疗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2。
3.3 客观疗效 在瘤体大小变化方面,Ⅱ组有效率(25%)高于Ⅰ组(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有效率高于Ⅲ组(2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稳定率比较,Ⅲ组稳定率(80%)高于Ⅰ组(65%)和Ⅱ组(75%);两两比较,Ⅰ组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瘤体稳定率高于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各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比较
表3 3组治疗前后瘤体改变的比较
3.4 T细胞亚群的改变 经治疗后,Ⅰ组、Ⅲ组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CD8+显著下降(P<0.05),且Ⅰ组与Ⅲ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601);Ⅱ组CD4+、CD4+/CD8+水平显著下降,CD8+水平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Ⅲ与Ⅱ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Ⅰ组、Ⅲ组均可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Ⅱ组则明显加重T细胞亚群的失衡,表明金福安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减轻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坏。见表4。
表4 3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
表4 3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
注:经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与Ⅱ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CD+4 CD+8 CD+4/CD+8Ⅰ组Ⅱ组Ⅲ组20202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0.56±1.4535.41±1.87*★29.71±1.2834.35±1.64*★30.67±1.4825.18±1.43▲30.08±1.8429.18±1.16▲★28.83±0.1430.24±1.06▲30.41±1.5128.36±0.64▲★1.02±0.151.21±0.11*★1.03±0.270.83±0.26▲1.01±0.181.21±0.47*★
3.5 毒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方面,Ⅰ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Ⅲ组发生毒副反应较Ⅱ组显著减轻(P<0.05)。见表5。
4 讨论
中晚期NSCLC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已经成为临床疗效提高的关键,并且成为NSCLC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疗的目标主要侧重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不局限于局部肿瘤的缩小及癌细胞的杀灭。中医中药的治疗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扶正治疗与抗癌治疗相结合,既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又可作为一种多因素结合基础上的组方治疗,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肺癌是一种脏腑功能失调、全身属虚、局部属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的疾病,其致病因素“痰、瘀、虚”始终贯穿于肺癌的整个过程[2]。
表5 3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目前的临床研究及观察结果显示,有效的中医药也是肺癌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金福安汤由太子参、苇茎、生薏仁、桃仁、守宫、生南星、生半夏、浙贝母、山慈菇、丹参等药物组成,该方为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方。临床观察该方具有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消积的功效。本研究表明,金福安汤毒副作用较少,具有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瘤体,提高免疫功能,配合化疗药物治疗具有增效减毒等作用。
[1]陈锐深.现代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4.
[2]吴玉生,贾建伟,李丹青,等.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3):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