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2007、2008年高中毕业生色觉检查分析
2010-10-28
色盲是一种眼部遗传病,在全国各地各年龄组人群中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先天性色觉异常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由于它对患病青年的升学及就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2007和2008年北京市怀柔区应届高中毕业生体检中,检出的172例先天性色觉异常作一分析,旨在为色觉异常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并探讨可能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色觉异常的发生。
1 材料和方法
2007与2008年北京市怀柔区应届高中毕业生共7117人,其中,男性3389人,女性3728人,年龄17~22岁。色觉检查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俞自萍等绘著的第五版《色盲检查图》色觉异常分类及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分级[1],由同一眼科大夫检查。在明亮弥散光下(日光不可直接照到图上)展开检查图。被检者双眼以距离图面60~80cm为标准。不得使用有色眼镜。读图时间3秒钟左右,最长不得超过10秒钟。根据色盲本每幅检查图的意义,记录受检者的辨认结果并评估其辨认能力。
色觉检查为色弱、色盲者,再进行单色检查。红、黄、绿、蓝、紫5种单色均不能辨认,仅存黑白视觉者为全色盲。
2 结果
2.1 色觉异常及其分级检出率 7117人中检出色觉异常172人(2.42%),全部为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其中,男性3389人中检出色觉异常166人(4.9%),女性3728人中检出色觉异常6人(0.32%)。
2.2 年龄 平均年龄为18.2±0.7。各级平均年龄分别为:Ⅰ级18.3±0.7,Ⅱ级18.1±0.7,Ⅲ级18.1±0.8,Ⅳ级18.2±0.6。One-Way ANOVA 法分析,F=0.733,P=0.534>0.05。可见,四级之间年龄大小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3 色觉异常率 四级间比较经χ2检验,P=0.0001<0.05,四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对四级进行χ2分割,Ⅱ、Ⅲ、Ⅳ级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Ⅰ级与Ⅱ、Ⅲ、Ⅳ级之间进行比较,P=0.0001<0.05,Ⅰ级与Ⅱ、Ⅲ、Ⅳ级均有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男女总体比较 对男女色觉异常率进行χ2检验,P=0.0001<0.05,可见男女色觉异常率有差别,男性色觉异常多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色觉异常人数分级表
2.5 红绿色觉异常比较 对Ⅱ级红、绿色盲进行χ2检验,P=0.016<0.05,可见红色盲与绿色盲之间有差别,红色盲多于绿色盲,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对Ⅲ级红绿色弱进行χ2检验,P=0.096>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遗传学表明,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短臂上,分别为Cp、Cd[2]。通过检查,检出色盲与色盲基因携带者,从而表明推广优生优育可减少色盲婴儿的出生。但色盲的根治有赖于将来遗传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消除色盲基因。本调查的最大创新点就是对色觉异常的患者进行了分级分类,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或治疗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