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的生药学研究
2010-10-28朱芸李鹏
朱芸,李鹏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2)
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的生药学研究
朱芸,李鹏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2)
通过对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生药学研究,为车轴草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对两种车轴草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根、茎、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理化特征等进行了鉴定研究。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在植物形态、性状特征、组织结构和所含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作为车轴草生药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
车轴草;生药学研究;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
Abstract: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standard,pharmacognostic studies and the further utilization ofTrif olium prateenL.andTrif olium itpensL.through the study of their pharmacognos-tic characteristics.By means of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plant,character identification,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physicochemical identification.It studied modality,character specificity,tissue constitution of transverse section of root,stem and leaf,powder and physic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two species of Trifolium.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species of Trifolium were its modality,character specificity,tissue constitution,chemical composition.The study outcomes can be taken as the basis for setting up the quality standard ofTrif olium prateenL.
Key words:Trif olium PrateenL.;pharmacognostic study;medical materialcharacters;microscopy characteristics;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红车轴草(Trif olium prateenL).和白车轴草(Trif olium itpensL.)是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皆可入药,具有止咳祛痰、镇痉止痛、抗病毒、抗真菌、免疫调节等功效,其提取物对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改善骨质疏松和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有一定作用。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及应用方面[1-6],而对它们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作为新疆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生药学研究。本文对地产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挥发油含量、原植物、生药性状、显微、理化鉴定进行系统地研究,以示区别。以期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新疆丰富的车轴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仪器与试剂
样品采自石河子市,均为栽培品,经李鹏副教授鉴定为豆科车轴草属红车轴草(Trif olium Prateen L.)和白车轴草(Trif olium ItpensL.)。样品阴干 ,粉碎 ,备用 。
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KDM型调温电热套(山东鄄城振兴仪器厂)、挥发油测定器、CX21型显微镜(奥林巴斯)、Powershot数码照相机(Canon)、UV-2401紫外分光光谱仪(日本岛津)等。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本实验从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的全草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几方面进行研究。
1.2.1 原植物鉴定
通过植物形态观察,核对文献,确定植物学名,描述其形态特征。
1.2.2 性状鉴定
通过对药材外形、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的观察、测量及闻尝描述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生药的性状特征。
1.2.3 切片的制作
取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全草用FAA固定液固定,采用徒手切片法切片,经过脱水、染色等过程,制成临时切片。
1.2.4 粉末显微鉴定
取全草粉碎,过60目筛,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滴加稀甘油,显微镜下观察。
1.2.5 理化鉴别
各取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粗粉2 g,加乙醇20 mL,冷浸2 h,石油醚萃取3次,弃去石油醚液,保留乙醇液作为供试品。
1.2.6 紫外光谱
取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供试品,适当稀释,以乙醇作空白,于200~400 nm波长处进行扫描[8]。
1.2.7 挥发油含量测定
分别称取样品粉末100 g,置1000 mL圆底烧瓶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挥发油含量。
2 结果
2.1 材料鉴定2.1.1 红车轴草
主根甚长。茎粗壮,具纵棱,茎直立或平卧上升。密生或疏生柔毛,偶有秃净茎。三出复叶,托叶近卵形,膜质。每侧具脉纹7条左右,基部抱茎。叶柄较长,茎上部叶柄较短,密生或疏生柔毛。小叶多呈椭圆形或近卵形,先端钝,基部阔楔形,两面疏生或者密生白色柔毛;叶面常有“V”字形白斑。花序球状或卵状顶生;总花梗甚短,包于顶生托叶内,托叶扩展成焰苞状;花朵密集,近无花梗;萼钟形,被长柔毛,具脉纹8~10条,萼齿丝状,锥尖,比萼筒短,最下方一齿比其余齿长1倍左右;花冠蝶形,紫红色,旗瓣卵形,翼瓣比龙骨瓣长。雌蕊2,子房椭圆形;雄蕊6左右,未见种子。
2.1.2 白车轴草
株高10~30 cm。主根短,侧根和须根较发达,须根极多。茎匍匐生,节上生根。全株近无毛。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基部抱茎成鞘状。叶柄较长,10~30 cm。小叶呈倒卵形或倒心形,先端凹头至钝圆,基部楔形渐窄至小叶柄,叶面“V”字形白斑较宽。中脉下面隆起,小叶柄1~2 mm,微被柔毛。花序球形顶生,总花梗甚长,长于叶柄,花朵密集,无总苞,苞片披针形,锥尖,花长 7~12 mm,花梗比花萼长,开花后下垂。萼呈钟形,具脉纹10条,5裂,披针形短于萼筒,无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花冠蝶形。种子3粒,阔卵形,有明显凹槽。
2.2 性状鉴定
2.2.1 红车轴草
为干燥全草。主根长,支根粗壮,须根细小而多,棕色。茎扁平,宽 1~5 mm,绿色,密生或疏生柔毛,节明显,节间6~8 cm。茎断面白色,平坦,外皮纤维性,髓大。掌状三出复叶,上面正面黄绿色,背面颜色稍浅。皱缩,被生柔毛。叶正反面均有且为白色柔毛,常有“V”字形白斑。叶柄断面白色,花序暗紫色。质轻,易碎。味淡微苦。
2.2.2 白车轴草
为干燥全草。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发达。地下茎节明显,上生根,全株无毛。地上茎直径1 mm,断面白色。叶纸质,卷曲皱缩,叶柄和花梗中空。花序呈乳白色或黄棕色。质脆易碎。味微酸略苦。
2.3 显微鉴定
2.3.1 叶横切面
2.3.1.1 红车轴草 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波状突起,具气孔;可见大量非腺毛,腺毛偶见。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含大量叶绿体,海绵组织为3~4列细胞,主脉处细胞较大。主脉为双韧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6~7列,韧皮部中可见少量方晶。见图1。
2.3.1.2 白车轴草 表皮可见少量腺毛。栅栏组织为2~3列细胞,通过主脉;海绵组织为3~5列细胞,细胞间隙大。主脉为双韧型维管束。见图2。
图1 红车轴草叶横切面Fig.1 Leaf cross section of Trifolium prateen L.
图2 白车轴草叶横切面Fig.2 Leaf cross section of Trifolium itpens L.
2.3.2 茎横切面
2.3.2.1 红车轴草 类圆形,边缘有波状细棱脊12~15条。表皮为1列类方形细胞,具多数单细胞非腺毛及少量腺毛。皮层极窄,内含叶绿体。维管束12~15个,于棱脊处较为发达,韧皮部新月形或半月形,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数十列,径向排列。髓大。见图3。
2.3.2.2 白车轴草 外被少数单细胞非腺毛。皮层宽广。维管束10~12个,韧皮部外侧具多数纤维,木质部连续成环。髓部及射线中可见少量草酸钙方晶。见图4。
图3 红车轴草茎横切面Fig.3 Stem cross section of Trifolium prateen L.
图4 白车轴草茎横切面局部Fig.4 Stem cross section of Trifolium itpens L.
2.3.3 根横切面
2.3.3.1 红车轴草 木栓细胞2~3列,皮层极窄。韧皮部宽,外侧为数层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发达,导管及周围细胞常含黄棕色分泌物。射线长,延伸至木栓层,射线中可见少量草酸钙方晶。可见根迹维管束。见图5。
图5 红车轴草根横切面Fig.5 Root cross section of Trifolium prateen L.
图6 红车轴草根横切面Fig.6 Root cross section of Trifolium itpens L.
2.3.3.2 白车轴草 皮层由数层薄壁细胞组成,其中可见数个分泌细胞聚集,内含黄棕色分泌物。见图6。
2.3.4 粉末
2.3.4.1 红车轴草
(1)非腺毛:常见两种,均为单细胞。一种表面有颗粒状突起,较短,壁厚,长度为400~700μm;另一种甚长,弯曲褶皱,个别为紫红或蓝紫色。
(2)腺毛:圆柱状,头部略膨大,由数个细胞组成,稍皱缩,内含有黄棕色分泌物。
(3)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为3~4个,兼有少数不等式,表皮细胞壁多平直。
(4)方晶:多,成片存在,花冠表皮细胞中也含有大量方晶。
(5)花柱碎片:细胞分化成星状毛,常5~7个分枝,圆锥状,先端较尖。
(6)花粉粒:淡黄棕色,类圆形,直径 30~37 μm。表面常有颗粒状突起或网状纹理,萌发孔3个。亦可见螺纹导管、纤维、薄壁细胞等。见图7。
2.3.4.2 白车轴草
(1)非腺毛:3种,均为单细胞。一种表面有疣状突起,壁薄,表面有疣状突起,长度差别极大,少见;一种为厚壁非腺毛,腔小,120~600μm;表面光滑,常见;另一种甚长,弯曲褶皱,个别为蓝色。
(2)腺毛:纺锤状,基部和头部细胞略小,由4~7个细胞组成,含黄色分泌物。
(3)气孔:多数为不等式。
(4)导管: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少见。
(5)花粉粒:淡黄色,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5~30μm,外壁平坦。亦有方晶、厚壁细胞、纤维、花粉囊内壁细胞等。见图8。
图7 红车轴草粉末Fig.7 Powder of Trifolium prateen L.
图8 白车轴草粉末Fig.8 Powder of Trifolium itpens L.
2.4 理化鉴定
2.4.1 显色
由显色结果(表1)初步判断红车轴草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2.4.2 紫外光谱
取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供试品,适当稀释,以乙醇作空白,于200~400 nm波长处进行扫描[8],表面两者在化学成分上有一定差异。结果见图9、10及表2。
表1 红车轴草与白车轴草理化鉴别结果Tab.1 The physical and chemistrical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Trifolium prateen L.and Trifolium itpens L.
图9 红车轴草紫外图谱Fig.9 Ultraviolet Spectrum of Trifolium prateen L.
图10 白车轴草紫外图谱Fig.10 Ultraviolet Spectrum of Trifolium itpens L.
2.5 挥发油含量
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中挥发油均为淡黄色,含量均为0.1%。
2.6 两种药材主要鉴别特征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红车轴草与白车轴草的主要鉴别特征Tab.2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ifolium prateen L.and Trifolium itpens L.
3 小结
通过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数码照片真实、直观地反映了两种药材在性状、根和茎横切面和粉末特征上有一定的差别。
紫外光谱反映出两种车轴草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通过对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进行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可以看出两者挥发油含量都比较低。
[1]陈学福,史高峰.红三叶异黄酮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6,37(2):309-312.
[2]索志新,斯建勇,沈连钢,等.红车轴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38(1):32-33.
[3]刘岩,刘顺航,王平.红车轴草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38(5):5-8.
[4]曾分有,周海燕,吴永尧,等.红三叶草活性成分及其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3):449-465.
[5]詹庆丰,夏增华,白海云.白车轴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4):311-312.
[6]吴彩霞,王倩嵘,罗君,等.SPME/GC/MS法分析白车轴草花挥发性化学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3):17-20.
[7]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8.
[8]袁久荣.中药鉴定紫外谱线组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Pharmacognosy ofTrif olium PrateenL.andTrif olium ItpensL.
ZHU Yun,LI Peng
(College of Pharmacy,Shihezi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Xinjiang Phytomedicine Resources of the State Ministry of Education,Shihezi 832002,China)
R965.2
A
1007-7383(2010)04-0487-05
2009-10-11
朱芸(1979-),女,讲师,从事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
李鹏(1968-),男,副教授,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