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0-10-28黑龙江于晓艳于美军张慧
黑龙江 于晓艳 于美军 张慧
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 于晓艳 于美军 张慧
对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查找主要原因,总结经验,并进行干预对策分析,为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网络成瘾;原因分析;有效干预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问题——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大学生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对人的身心健康、社交、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对青少年危害更大。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消极心理效应会更加凸现。为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原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省医科大学的8所高校3970名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所有被试年龄在18~23岁之间,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1202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1105人,大庆卫生学校418人,哈尔滨卫生学校436人,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809人。大一1782人,大二1301人,大三787人,大四100人。其中男1709人,女2261人。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为调查工具。该量表是根据美国“因特网成瘾支持小组”编制的7项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该量表共7个维度,共有52题,分别为:耐受性、脱瘾综合症、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和危害性。其重测信度为0.809,α系数为0.945,效标效度为0.611,结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性指标均很理想,因此该量表是一个较好的测量工具。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为上述7个因素中有3个因素以上得高分,就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可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轻度者在3-4个因素上得分较高,但没有极端高分。中度者不仅在4个以上因素上得高分,并且在1-2个因素上有极端高分。重度者不仅在所有因素上得高分,而且有3个及以上因素上有极端高分。
2 结果
2.1 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及分级比率
表1 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19%。
表2 网络成瘾分级及比率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中,绝大部分属轻度,只有极少数人属重度。
2.2 男、女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
表3 男、女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
由表3看出,男生比女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出816个百分点,经χ2检验,χ2=50110,p<0101,男女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
3 讨论
3.1 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较高
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多处在20~30岁,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成瘾的易感群体。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9%,表现出较高的发生率。比国外学者Anderson对1078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9.8%高。Katie Niemz等人通过对371名英国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18.3%的学生被诊断为病理性网络使用,高于本研究的发生率。国内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发现网络成瘾者占6.4%。林绚晖和阎巩固对福州大学293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占9.6%。不同大学调查显示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存在差异,提示可能与地区差异或院校间的差异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样本选取或量表的选用不同所致。欧居湖对成渝两地2550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学生达40.3%。其中轻度成瘾者达30.2%,中度成瘾者达8.9%,重度成瘾者达1.1%,与本研究结果接近。本研究显示医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国外的大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学习动力等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男生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的时候不愿对同伴、家长、老师倾诉,与女生相比相对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当个人的矛盾无法解决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在网上寻求支持,从而导致网络成瘾。
3.2 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医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与外界沟通交流、打游戏、放松心情、宣泄压力、查找信息资料。分析原因主要是:第一,网络自身的诱惑,网络有其吸引人的许多特点,如新鲜感、可操作性、虚拟性等。其中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的虚拟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性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做出许多平常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上,在网络游戏中可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心理得到满足。第二,上网者自身因素,国内外调查显示,性格内向敏感、交际困难的人容易上网成瘾。他们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因而很容易在网上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许多人则把网络世界当成逃避现实的地方,当他们遇到家庭不和睦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件时,就会到选择上网宣泄。第三,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大学生缺乏教育和沟通,只关心他们的成绩和物质要求,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于医学课程压力大,使不少大学生将网络当作发泄情绪的场所。
3.3 对策分析
3.3.1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学校产生归属感
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包容和理解,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差。面对这种情况,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多给游戏成瘾的学生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并密切注意这些学生的进步情况和优点,及时通过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对其进行正强化。同时,学校应努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以社团为“点”,带动学生的“面”,培养大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现实交往的快乐。同时,开展竞赛、讲座等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发掘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乐趣,让大学生脱离机器的束缚,不再被困网络其中。
3.3.2 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辅导与治疗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上网转移到积极现实生活中。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寻找一个新颖的刺激,激活新的兴奋点,使不良想法逐渐消失。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大学生从网上汲取知识,上网之前可以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严格遵守。必要时可以制作警示卡,列出网瘾所引发的主要问题和摆脱网络性心理障碍带来的好处,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3.3.3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矫治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且涉及到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标本兼治的目的。高校要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种能吸引大学生参加的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3.3.4 完善优秀的校园网体系
学校应尽力建设一个优秀的校园网,让学生们登陆健康的优秀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创造力的工具,不仅是玩游戏。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提高自控能力。大学生世界观并未稳定,人格、思想都不太成熟,自制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抵御诱惑能力还不完善,如何做好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合理支配上网时间,端正上网态度,陈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疏而不堵,控制有度,趋利避害是教师的职责。
[1]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2]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6-798.
[3]Anderson KL.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 exploratory study.J A m Coll Health,2001,50(1):21-26.
[4]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1-283.
[5]叶新东.网络成瘾研究概述.心理科学,2004,27(6):1446-1448.
[6]Dawn Heron,Nathan A.Shapira,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Current psychiatry.2003,4(2):25-30.
【注】课题编号: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课题XGGH07045。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