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培养
2010-10-27周尤路
周尤路
数学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而在小学学习阶段中,数学实践性的应用转化为应用题的形式。它用文字或语言来叙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是学习应用题的启蒙,学好简单应用题是非常关键的,要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上下工夫,为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把基础打扎实?打牢固?如何进行低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培养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的题目叙述常以书面语言为主,这对低年级的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理解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在初学应用题时,常有学生草率读题不加思索就动笔解答。曾由这样滑稽的一幕:教师出示题目,《365夜》共有189页,《新编小学生词典》共有436页,这两本书共有多少页?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位同学汇报:365+189+436=990(页)……还没等到这位学生说出口答,教室里顿时笑声四起。此时的教师也只有缅甸的笑了笑,追问道:“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会笑你吗?请你将题目朗读给大家听听。”那同学挠了挠耳朵,然后大声的再次读了一遍题目,恍然大悟的说:“我弄错了。”应该是436+189=625(页)。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之后,教师语重心长的说:解答应用题时,首先必须认真、仔细的读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一旦了解了题意,这道题就算是做出了一半了。
二、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较灵活题的能力
所谓灵活题,一种是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哥哥读了30本故事书,弟弟读了22本故事书,”普通提问是“哥哥比弟弟多读几本故事书?”如改为“弟弟再读几本就和哥哥同样多?”有的学生就不懂了。另一种灵活题就是“逆向叙述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我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实物演示法。如,在发作业本时借助一摞本子演示“发了→还剩→原有”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实物演示来理解题意。
2.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如:上面说的“弟弟再读几本就和哥哥同样多?”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懂它的意思,就是“哥哥比弟弟多读几本故事书?”再如“水果店购进苹果和梨各200千克”就是“苹果有200千克,梨有200千克。”
三、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培养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
四、注重对应用题的说理能力的培养
对于应用题的算法,教师要认真说理,同时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以有的概念中去。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先作图分析再借助图示练习说理。
大数:_________________
小数: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那么大数就包括两部分:大数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即相差数。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出如下数量关系: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理解,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
五、注重对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常常产生思维紊乱,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十字路口”,对相似的应用题加大对比力度。有比较才能鉴别,在鉴别中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开拓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灵活自如的解题思路。例如: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①小明有15个苹果,苹果比梨多5个,梨有多少个?②小明有梨有10个,苹果比梨多5个,苹果有多少个?同样是“苹果比梨多5个”,但由于已知条件不同(前者已知比较量,后者已知标准量)所用的算法就是不同的,并非是见“多”就用加法,见“少”才用减法。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总之,应用题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是一个持久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一点一滴的训练积累,在低年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就学会了动脑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起应用题来就水到渠成,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视角也随之增大,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