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构想 注重预设 促进反思

2010-10-27凌朝阳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7期
关键词:教案预案导学

凌朝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案模式和对教案的要求,已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难以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我校对传统的备课做了大胆的创新,把传统的教案改为“三拦”,即导学内容、课堂预设、导学策略。“内容预设”即知识点与教学程序,体现的是备教材与备过程情况;“预设可能”即学生可能的学习情况。其主要任务是摸清学情,弄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会怎样学的预见;“导学策略”即相应的学习方式设计与教法选择。它是以教材为载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结合。“导学预案”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目的,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具体表现在:

一、突出“构想”意识,彰显个性风采

很长时间以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就是遵循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强调结构的严谨,教学时间把握的准确,教学活动完成的不折不扣。教学活动完全成了一部上演的“教案剧”,师生双方都在“不敢越雷池半步”中窒息了教学应有的活力,教学方法也因此成了桎梏师生主体性施展的锁链。

新的备课观认为:备课过程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呈现的应是教师对教学的构想,而非施工蓝图。构想体现的是对教学流程的设想和预设,是立足学生实际,着眼于整体的创新性想法;施工蓝图则是一张图纸,要求周全而细致,对工程的任何细节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不能留下任何的空白和死角。我们的“导学预案”提供的正是一则教学构想,教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仔细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依据学生实际,来选择学习内容,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编排教学内容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导学预案”中把教学内容单独作为一栏,就是为了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教材的应用价值.。教师是教学资源,如果在备课时仅把自己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工具,而忽视了自我在实施教学方案中的优势作用,那么其教学设计肯定会不切合实际而理想化,这样不仅自我的资源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提倡备课时勿忘自我,注意体现自我,发挥自我优势,要努力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在进行“导学预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三问”:一问我的教学预设是否有效,二问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设计,三问对于我来说,到底怎样设计更有效。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人(师生)合一,进入备课的最高境界,以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最好的自我,不断追求整个教学行为的有效与完美,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

二、 注重课前“预设”,关注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基于这样的考虑,“导学预案”中把“课堂预设”作为单独一栏设计,正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前能充分预设课堂教学的走向,把握课堂发展的趋势,使得教师能胸有成竹,课堂上能沉着应对。正如叶澜老师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因此,在预设中怎样丰满教学板块中的教学细节至关重要。教师要用浪漫的情怀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预设怎样对一个单元、一个章节进行教学、进行生发,设想要达成什么要求或效果,分哪几步进行,万一达不成怎样去分步实施,其中关键的一步是什么,等等;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这样,教师在面对课堂生成时才能左右逢源,沉稳应对。

三、挖掘实践智慧,养成反思习惯

缺乏反思意识,单纯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就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复自己的劳动。教学反思具有研究的专业品性,它能能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教书以外,往往还会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例如,“我这样安排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否合理呢?”“这样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这些知识真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必定对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起促进作用。“导学预案”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减轻了教师的抄写负担,激发了教师深度钻研教材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

导学预案,它既不是单纯的教案,也不是单纯的学案,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导学预案中的“内容预设、预设可能、导学策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凭借,后者是前者的生发和应对,三栏相互衔接,呈层递关系,形成一体。框架中既有教学内容的体现,又有学习内容和方法指导,是教师、教材、学生联系的纽带,在运用过程中只要我们把“导”和“学”有机结合,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案预案导学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立定跳远》教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