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院校舞蹈本科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2010-10-27章春和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编导舞蹈设置

章春和

国内院校舞蹈本科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章春和

本文重点以国内院校舞蹈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一些代表性本科院校的舞蹈专业设置、专业特色,尤其是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在将设有舞蹈本科专业的院校分为五个类型的基础上,逐一剖析其办学特点及作为教学核心基石的课程设置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发展思路,以期为我国舞蹈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和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就业去向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舞蹈;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发展思路

Abstract:Tak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dance in domestic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the paper makes surveys and investigations on major design,features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design in the teaching program.Classifying situations of the chosen colleges into five types,the paper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schooling features and curriculum design,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development thoughts,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undergraduate dance education and students’career plan.

Key words:dance;undergraduate education;curriculum design;major features;development thought

舞蹈高等教育,是高教行列里一个较晚出现的“小字辈”。最初以舞蹈行业排头兵北京舞蹈学校升级为北京舞蹈学院为发轫,从 20世纪 80年代至今走过了 30年 “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改革开放 30年,舞蹈高等教育比肩同行;如今已入而立之年,应当是全国的舞蹈本科教育全盘梳理、全面反思的好时机,其间由于历史推演而无奈形成的种种现实问题,也随之进入了不面对就无以求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此背景之下,研究探讨国内舞蹈本科的教育现状和改革思路对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具备舞蹈本科专业院校的分类

我国具备舞蹈本科教育师资的院校,可分为五种类型,它们是——舞蹈专门学院 (以北京舞蹈学

有趣的是,如上种种各样纷呈的分类建制,翻开其中大多数舞蹈本科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书,都会找到 “培养表、教、研、编四位一体的复合型舞蹈人才”这句看似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语,这句话本身既反映了当今舞蹈用人市场对当代舞蹈大学生的表演、教学、研究、编创能力的综合需求,又引导各院校舞蹈学科培养的综合性及多元性,使学生走出校门时应对多层次、多变动的舞蹈需求市场。但同时,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位语,明显地显示出舞蹈 “特色教育”的缺失,所谓 “大而全”、“小而精”之类的特色分类,在当今舞蹈本科教育系统中无人可语。更加有趣的是,所有院校对就业市场需求类型都并不陌生——从单位性质上分为中央及地方专业艺术团体、舞蹈院校、项目制舞蹈聘用市场、非职业舞蹈团体及基金会和妇联组织、大众健身机构、舞蹈研究及新闻出版单位、媒体单位等;从工作性质上分为演员、编导、教师、研究人员、编辑人员、市场策划营销人员等。那么,除了所谓“团带班”的指定出口委托培养之外,各类舞蹈大学生毫无特色分割地纷纷涌向相同的就业市场,造成了地方学生、教育专业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

面对舞蹈高教的定位重叠、师资无序等现象,各级高教部门纷纷规范办学资质,对于需求较少而要求较精的表演专业采取严格的师资审查和限制,不少前些年具有表演办学资质的非专门院校表演专业纷纷停办;即便是北京舞蹈学院这样笼罩在行业排头兵光环下的院校,也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多次评估中确定了 “舞蹈表演学”的主干办学特色,确立了原有六大办学方向中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和“舞蹈学”的核心地位,而忍痛摘掉了自建校之初就被立为重中之重的“舞蹈教育”功能,使得全国其他师范类舞蹈院校有了分工明确的发展空间。

从这些政府导向性规范的力度不难体会其用心,但新的约束带来了新一轮的问题:各师范类院校因师资和教材的从属地位而仍然依赖于舞蹈专门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停办了 “表演专业”的非舞蹈专门院校走上了申报“编导专业”的蹊径,旧重叠的打破带来了新重叠的生成,隐患的存在依然让我们忧心……

二、代表性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共性课程

课程是一切教学组织建设的基石。绕过课程设置去谈舞蹈学科建设的特色,无异于隔靴搔痒。对于五类舞蹈本科教育而言,尤其说法各异的课程分类名目,例如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就其具体课程而言,不外于 “舞蹈身体训练系统”和 “文化思维训练系统”两个序列。文化思维训练系统又划分为舞蹈文化序列和艺术基础课序列。举例而言,舞蹈文化类课程包括舞蹈基础理论、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舞蹈概论、舞蹈鉴赏等;艺术基础类课程包括音乐类(音乐名作鉴赏、民族民间音乐、作曲前沿动态、音乐美学基础等)、美学类 (中国美术史、中外文学作品研读等)、心理学类 (教育心理学、表演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类 (相关教学法课程)。舞蹈身体训练系统划分为身体机能训练课程 (基本功课)、风格表演技能训练课程 (按舞种划分为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其他舞种的细化鲜见于舞蹈专门学院之外的本科教学中)和舞蹈编创能力训练课程三类。最后,实践类型的排练课和采风课是毕业之前的有益课堂辅助。[1]

表1 舞蹈本科共性课程设置

从图表 1中可以看出,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采取了对职业类舞蹈本科 “缩影参照”的课程设置方法,截取了职业舞蹈教育中最为主干的古典舞和民间舞课程,环绕以少量史学、美学课程和实践活动。而师范类大学在舞蹈身体技能训练上似乎比综合性大学更贴近于职业舞蹈教育,更加重视舞种的全面和课时量的安排。音乐、戏剧、体育等专门院校舞蹈本科教育显得并无明显特征。艺术学院似乎又比师范类舞蹈本科的身体技能训练更加密集,除主干舞种之外,还注意补充了拉丁舞、爵士舞、现代舞等西方流行舞教程。由此可见,从宏观规律而言,艺校、师范大学、综合大学和专门院校的舞蹈本科教育身体技能训练强度、宽度呈现出依次递减的状态。但从另外一方面而言,综合类大学的文化思维类基础课程因其院校共享师资资源优势而显得更加丰富全面,使以身体训练见长的艺术学院课程设置相形见绌。各地方艺术学院舞蹈本科教育,俗称 “艺校”,是舞蹈身体专业成绩 (各类舞蹈大赛获奖、剧目创排等方面)较为突出的舞蹈院校,以山东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为例,其课程设置包括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东方舞、舞蹈编导、舞蹈技术、芭蕾剧目、爵士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教学法、外国代表性、把子功、太极功法、舞蹈表演、国标舞、踢踏舞、舞台美术、服装设计、民间舞打击乐、音乐名曲鉴赏、舞蹈作品鉴赏、化妆理论与技法、舞蹈心理学、舞蹈教育学、舞蹈传播学、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科学研究方法、中外舞蹈思想教程、美学原理、舞蹈解剖学、欧洲现代舞蹈文化、文化市场学等。操作类课程之全面,学科细化之精度,堪比学科领军者的北京舞蹈学院。尤其是其中的民间舞打击乐、踢踏舞、舞蹈传播学、舞蹈科学研究方法、文化市场等课程,分别对应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课程、国际标准舞课程 (选修)、舞蹈传播系课程和舞蹈学系课程,即使是舞蹈学院的本科在校生,也因专业不同而只能涉猎其一二,尤其可见“艺校”类舞蹈本科教育的舞蹈化程度。专门学院类舞蹈本科的课程设置似乎无明显特征,但沈阳音乐学院舞蹈专业设有的教研室与课程置中,“钢琴伴奏”教研室的设立和 “舞剧音乐”课程的开设,显示出 “音乐学院”专门院校的师资特色和优势共享。

(二)个性课程

1.地方特色。

所谓地方特色,以特定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深度差异最为明显。就舞蹈范围而言,地域优势是民间舞蹈不可逾越的文化优势。民间舞蹈以土生土长的 “那一地”、“那一个”为最接近张显舞蹈生命情怀、表达特定民族审美的活态资源。以 “学院派民间舞”著称的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也在教学研讨中不断申明要大力邀请以某一地域特色民间舞表演、教学见长的专家教授来校执教。因此,扩大地域优势,形成不可代替的地方教学资源成为许多地方院校的治学举措。例如,广西艺术学院民间舞课程除开设常规汉、蒙、维等民族舞外,还单列 “广西民间舞”一课,将地域少数民族资源转化为教学的素材,既有利于学院形成特色鲜明的创作、比赛优势,又有利于学生田野采风和专业实践。再例如,延边大学舞蹈系以朝鲜舞而著称,单从其教材建设就可显现:《朝鲜—韩国 20世纪舞蹈发展史》(李爱顺著)、《朝鲜族舞蹈基本》(张英顺著)、《朝鲜族民间舞蹈组合》(崔金星著)、《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朴荣媛著)、《朝鲜族民间舞蹈基本》(李锦顺著)、《朝鲜民族民俗舞蹈小道具研究》(金英花著)、《朝鲜族 “长短”与舞蹈特性研究》 (朴雪花著)、《朝鲜民族舞蹈动作研究》 (韩龙吉著)、《朝鲜民族假面舞研究》(严德善著)、《中国朝鲜民族舞蹈史》(崔虎旭、朴正花著)、《崔承喜舞蹈艺术文集》(李爱顺著)、《崔承喜舞蹈艺术研究——兼论与 20世纪艺术文化之关联》(李爱顺著)。从舞蹈史梳理到动作技术研究,从单一舞者研究到小道具的精确剖析,课程完善性显而易见。

2.校本特色。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系的芭蕾特色是国内知名的,这种完全与 “戏剧”资源优势不相关的品牌专业建设,是学院在长期的用人机制和教学建设中沉淀下来的特殊现象。学院有芭蕾舞和中国舞两个系,单从这种切分方法上就可见芭蕾的教学地位。而围绕芭蕾所开设的课程有芭蕾剧目排练、双人舞、芭蕾基本功训练等,音乐修养方面的课程也逐渐加强。而浙江传媒大学特有的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学院给予了舞蹈编导专业大量与媒体相关的特色课程 (见表 2),对舞蹈电视编导的培养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拓展。再例如,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分舞蹈编导、舞蹈表演和音乐剧三个招生方向,音乐剧方向的设置是国内较为少有但需求比较宽泛的一个特色专业,这种做法在全国也是比较少有的。

表2 舞蹈本科共性课程设置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综合类大学中的院校师资优势、师范类大学中的有关 “儿童教育”、“教学法”优势、专门院校中的“姊妹学科与舞蹈交叉互动”优势、艺术学院中的 “特殊专业”优势,都反映出本文表达的要通过特色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品牌院校之初衷的端倪。作为佐证,我们在上海体育学院舞蹈课程的设置 (见表 3)上也可见出专门院校体育优势与舞蹈专业交叉互动的有益探索和毕业生就业定位。

表3 上海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在上海体育院校自拟的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上,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1)艺术课程所占总教学量明显高于其他体育院校,约占总学时比重的 60%以上 ;(2)开设课程涉及美术、舞蹈、音乐、文学等艺术文化领域的多个学科 ;(3)开设艺术与体育相融合的新课程,如体育舞蹈创编法、体育舞蹈素质技能训练等。舞蹈编导专业还处于初始创业的起步阶段,在规划中探索前行、在借鉴中发展是目前的办学现状。有关课程设置设想中,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二要借鉴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究竟是走体育化的艺术道路,还是走艺术化的体育道路,或者说是如何分步走的问题,同样是目前舞蹈编导专业在课程建设中所面临的最大困惑……由此可见,优势所在亦是问题所在,在专业课程设置这个命题下,大家各展所长摸着石头过河的举措,很值得集中探讨和交流,把问题放大些,有些共性的解决之途也会显得更加清晰。

三、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探讨

(一)师范类学校 “教学法”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师范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 “教学法”课程,既是学科特色之需,也是社会职责之在。尤其是当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教育专业被表演专业特色定位挤压,日趋淡出之后,其教材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以培养舞蹈教师为目标的师范类本科教育。除了普适性的教学法意义,舞蹈教育作为一门有“口传身授”优势而颇显文字单一、版书教学弱势的艺术教育,更需要教学法的细腻性、适宜性、多样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推出的 “元素教学法”至今适用于其他大多数舞蹈本科教学。那么,作为具备教育学、教学方法学优势的各地师范类院校,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舞蹈教学法课程,使学生具备舞蹈教师的从业优势,是师范类本科教育的合理归口。从前文图表可见,抛开具体操作因素不谈,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具备了探索 “儿童舞蹈教育教学方法”的专业前瞻性和合理性,给予我们鲜明而有益的思考提示。

(二)表演专业 “表演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舞蹈界建立舞蹈表演学的征程,已走过 30余年。无法回避的现状告诉我们,即使是已培养出国内外知名舞者无数的北京舞蹈学院,至今,仍无一本行之有效的舞蹈表演学教程,“以剧目代表演”的做法,延续至今。为了教材建设,他们借鉴了古今中外大量戏剧表演学论著及方法,对话剧表演教学(话剧小品)、戏曲表演教学 (昆曲眼神传情)等姊妹学科的做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探索之步仍将延续。而从前文表格及数据可见,许多表演专业 (含表教)几乎没有任何表演学课程,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关注。在此我们呼吁全国舞蹈表演专业的专家学者及各级领导,加大舞蹈表演学的科研力度和转化速度;尤其是冠以“戏剧”的舞蹈本科教育院校,更应当跨专业跨学科强强联手,建立起名副其实的“舞蹈表演”专业课程。

(三)编导专业 “编创技法”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浙江传媒学院舞蹈编导专业与编导课程直接相关的主干课程设置有舞蹈编导技法、中国舞编导、现代舞编导、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四门。这四门课从舞蹈专业角度讲,涉及通则技法、中国舞舞种特色和现代舞舞种特色,另有一门结合学院专门优势的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课,这种课程设置,反映了“特色教学”、“特色专业”的自我定位和创新探索。

四、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应对措施和发展思路

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高等教育适应性、多样性发展的基本属性,在实践中怎样创造性地发展舞蹈文化教育事业,如何在其成长中不断发展、完善、趋于成熟,还应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分层招生环节

利用 Google和Baidu搜索引擎,键入舞蹈招生字样,很容易看到考生、家长面对全国如此众多的舞蹈本科招考,提出某几个学校哪个更好,某几个专业哪个课程更合理更丰富等问题。这些困惑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学校招生特色不明确,对考生自身素质及未来设计没有类型区分等问题。作为一个从小以舞蹈为艺术特长的普通高中生,他/她最有可能的投考方式是把目标地域的所有舞蹈本科都试考一次;从中得出哪些学校更偏重文化课成绩、哪些学校非常强调身体技巧等。更无奈的是,由于艺术类本科教育的高考成绩底线限制,有大量文化课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艺术领悟力很好、身体素质比较全面的考生,不仅进不了分数线较高的师范类、综合类大学舞蹈系,而且即使是非常强调专业过硬的艺术院校和专门类院校,也望尘莫及,而各地干部管理学院等专科舞蹈建制的存在,分流了大量身体素质良好的考生,使得各地负责舞蹈本科招生的老师们心灰意冷。

本科教育的鲜明特色,招生分层是必要环节。招收到最适宜本校课程目标要求的学生,是保证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基础环节。面对现状,舞蹈本科教育应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注意与舞蹈优势鲜明的中学保持良好的沟通,鼓励专业较好的学生从意识上重视文化课学习,大学教师与高中生、中专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实实在在的大学品牌为激励,不把分数与舞蹈能力对立起来,也不在投考前一刻才临时抱佛脚拼命争夺生源,与考生建立有效的情感和学科纽带。二是进校后,不要将招生时考生的分流情绪带回到对学生的教学中,相信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以后的本科教育中,将显示出更优的文化领悟力、奋进力和自我要求自我设计的能力,在毕业之时显示出自我优势。

(二)专业设定和师资环节

在前文表格中,可以看到某些专业名称与课程不匹配、专业有名无实的现象 (见表 4),当然也有比较合理的范例。

表4 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对照表

在这种对照中,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一种是教育专业没有教学法课程、表演专业没有表演学课程和编导专业没有编创技法课程,另一种是同一所学院的不同专业没有实质性的定位差异和特色。某些学校申报不了表演申报编导以及表演专业和表教专业的区别仅在于表演专业招生分数较低的现状问题,是导致这种不匹配的根本原因。这就一方面需要上级职能部门加大审批力度,不给不对口师资留下太多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对各院校师资结构的要求。学院要在定位清晰的前提下,调整传统观念,引进对口人才;同时引导在校教师进行专业微调和继续深造,为老师们创造轮岗进修、委托培养等机会,坚决杜绝 “有什么老师开什么课”的教学被动现象,在长效扶植中逐渐将师资问题导向正轨。[2]

(三)教材建设环节

以上海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自评为例,他们认为,“我院舞蹈编导专业 (体育舞蹈方向)在全国而言属于较新的教学领域,故其教材建设更显重要。目前,舞蹈编导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体系处于无可适用教材的境地,尽管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中内部发行了一套体育舞蹈的教材,但从两年的实际教学应用中感到并不完全适用,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王子文先生所著的两本《摩登舞》、《拉丁舞》教材,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但其每套 100美元的昂贵价格并不适用于课堂教学教材,因此加强主干课程教材建设,填补体育院校、艺术院校体育舞蹈教材建设领域的空白是期待解决的课题。同时,目前舞蹈编导专业其他舞蹈类相关课程的教材,均采用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如何建立真正适合本校、本专业的特色教材,既需要借鉴和继承,又需要学院加大投入,在实践中注意教学的连续性、科学性和探索性,以科研成果等多种形式,慢慢形成特色教材。[3]

除去以上的问题,例如各大舞蹈本科培养目标中经常涉及的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等条款,几乎没有相关的课程去对应落实,是否可以考虑与学院图书馆等部门通力配合,形成适当的课程。

五、结 论

综上所述,舞蹈本科教育是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不能只一味在毕业生动员会上要求舞蹈大学生们 “先就业后择业”,“不排斥投报基层单位”,更要立足施教者的平台,从根源上为毕业生的前途提前设计,形成特征鲜明、定位准确、梯度拉开的全国舞蹈就业面貌,真正在专业设定和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对未来舞蹈事业人才的人文关怀,加大科研投入,继续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院、本专业的师资最优团队和成熟教材的建设,使舞蹈大学生及其家长做到知情、知理、知路,为我国舞蹈事业的明天,铺垫下最为坚实的基石。

(致谢:本文特此鸣谢所有舞蹈基础课程表提供者及有意留存专题资料的相关网站、单位)

[1]吕艺生 .舞蹈教育学 (舞蹈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77-90.

[2]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的通知 [R].教体艺 〔2002〕6号,2002.

[3]资华筠 .面向 21世纪的舞蹈学科建设思考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4):1-3.

[4]吴晓邦 .吴晓邦舞蹈文集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Dance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Development Thought

ZHANG Chun-he

G647

A

章春和 (1976— ),女,温州平阳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舞蹈教学与研究。 (温州325035)院为代表)、师范类舞蹈学院 (以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各地师范大学为代表)、艺术学院下属舞蹈系 (以解放军艺术学院及各地方艺校为代表)、音乐 /戏剧 /体育专门学院舞蹈系 (以武汉、沈阳、西安音乐学院及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为代表)、普通大学下属舞蹈系 (以温州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各地方大学为代表)。这种大致分类着实只能 “泛泛”而言,由于具体历史和地域的千差万别,地方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舞蹈本科教育研究变得个案环生,例外颇多,院校合并、中央地方无法并轨研究等现象不在少数。

1672-2795(2010)03-0088-07

2010-03-11

猜你喜欢

编导舞蹈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想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