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维知识结构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研究

2010-10-26李远航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学科

秦 丹,李远航

(唐山师范学院 物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目前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1]:其一是通过对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强化教师能力发展;其二是将教师专业发展延伸至师范生培养的环节中,使教师在处于师范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通过《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熟悉并了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养成必要的信息素养,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本研究试图在对当前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分析的基础上,从多层次和多维度两个方面探讨高师学校《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推进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

1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多依托于所选用的教材而建立,蕴含着教育技术学科多年来的研究结晶,代表着教育技术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师范生的需求。然而由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年轻化也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的确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1 内容体系的层次单一

内容决定了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体系单一不仅表现在内容的组织结构上,而且表现为由此所引发的教学形式单一。

1.1.1 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不平衡现象

教育技术到底是研究教育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对此问题的看法不一导致公共课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机整合的现象。目前的公共课多以理论介绍为主,告知学生什么是教育技术、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信息化教育等理论性极强的内容,极少关注针对理论的实际操作问题。这样的内容体系使得学生将教育技术认为是一种类似于教育学的理论学科,忽视了对学科中技术维度的关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后往往是记住了一些新鲜的名词,难以达到能力养成的根本目标[3]。

1.1.2 由内容所引发的教学策略单一

由于内容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并以教材或教师的 PPT课件作为教学支撑材料,没有在实践中践行教育技术学科所强调的信息化教学形式以及其他媒体形式的应用。我们认为课程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的显性知识,而且应包括由教师教学所传达的隐性知识[2]。教学策略、方法的单一无形中削弱了学生对于教育技术知识以及技能的重视,难以达到在学习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体验教育技术,在体验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反思教育技术的素质培养。

2.2 公共课内容体系多层次构建思路

1.2 公共课内容与具体专业学科的脱节

教育技术是一门为学科教学服务的学问,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应用到未来教学中,逐渐熟悉并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更好地投入到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中去。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呈现出与学科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成为了一门独立于专业发展的孤立学科。因此,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过程中,学生难以形成该课程与自己专业之间的良性互动,难以架设现代教育技术与所学专业之间的支撑桥梁。

2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构建

2.1 公共课内容体系改革的目标

作为高师院校的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承担了促进学生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功能,是信息化教育背景中学生专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师范生的学习是为将来工作做准备,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仅从内容体系来讲应该做到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导向,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能够较好承担培养学生教育技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课程目标。为了达到该目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可以尝试从多层次和多维度两种思路出发改革内容组织体系,为学生能力发展服务。

2.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建构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教育技术理念和信息技术素养,而实践教学则更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技能。目前大部分的教育技术类公共课的内容多是依据AECT’94定义进行框架规划,并采用了“基本理论—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系统设计”的内容组织主线。在参考这些已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描述,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公选课的内容主题和实践内容设计为六大理论领域和与之配套的实践探索活动(见图1)。

在图1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体系中,包含了由“教育技术概论、教育媒体应用、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环境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教学系统设计”六大模块构成的理论研究专业,以及由此衍生出的12个开放性实验活动,包括:观察学校中的教育技术应用、了解传统电教媒体的使用、学习计算机及web2.0技术、教学资源的获取、PPT与Flash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室系统、学习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学习创建网络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体验“农远”工程中的三种技术模式应用、传统课堂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适合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

2.2.2 印刷材料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建构

教育技术的学习不仅是要给学生传递显性知识,同样需要通过课程本身,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关于教育技术应用的隐形知识。因此我们提出在教学内容建设中实现以文本主要形式的教材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整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呈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教育技术中对于资源、环境的描述,并能够通过浏览教学设计方案体会教育技术的核心领域教学系统设计是如何实施的。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为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隐形知识显性化,促进学生经历由学习到体验再到反思的学习过程。

图1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体系

2.2.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建构

科学教育强调逻辑性思维和客观的数据支撑,而人文教育则更倾向于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尽管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是由于“技术”的存在,教学中我们仍偏重于科学教育的思路,忽视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基于此类现象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通过内容的调整和方法的改进适当增加人文教育理念。如在媒体部分,不仅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媒体的技术指标、操作步骤,而且应有意识地通过讨论或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媒体与教育”的探讨,以及媒体本质的探讨,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技术应用的情境和价值。

2.3 公共课内容体系多维度构建思路

美国学者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而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所教的知识转化成最易被学生理解的形式,通过学生的编码系统概括地接受这些知识[4]。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倾向于将学科结构理解为依据从易到难顺序连接的知识点,忽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点状记忆和把握。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主讲教师应树立整体结构的意识,在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通过“条状重组”、“块状重组”和“条块融通”三种形式加工教学内容,把静态的书本知识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以结构链的逐步复杂作为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使其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效果的优化。

2.3.1 以“条状重组”方式进行内容体系加工

“条状重组”方式指“把教科书中以纵向的点位单位的符号系统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使学生主动地把握贯穿单元教学前后的知识结构”[1]。在条状重组方式的理念下,教师的任务在于厘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建立课程结构的基础图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添加和纵向联系,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内容体系的结构可视化处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或某个知识点的整体结构;(2)尽量采用下位学习的方法整合知识点,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明晰化;(3)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案例中帮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3.2 以“块状重组”方式进行内容体系加工

“块状重组”方式指“把教科书中以横向的点位单位的符号系统按其内在的类特征组成一个整体,使先整体感悟认识再局部地把握知识”[1]。在块状重组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中突破以“章节”为基本单位的内容组织,而以“主题”方式进行内容结构的重组。根据教育技术学科的实践应用体系,我们认为可以将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按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线索,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进行链型处理,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媒体理论、教学环境理论、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共六大主题,并以实践活动为平台帮助学生体验教育技术的知识与作用。

3 小结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用技术支持教学、用技术优化教学的保证。在高师院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着力于学生的能力而非简单、静态的知识传递。因此,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整合,扩展学习内容的类型和层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专业、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或许会是将教育技术推广并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的途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明确《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价值定位,规范《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目标定位,并配之以教师加工的内容体系,我们相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超学科”来啦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