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探究

2010-10-26张京毅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8期
关键词:卫生学校意识标准

张京毅

(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 065000)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探究

张京毅

(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 065000)

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计划中,在对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的要求也不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因此笔者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和指标体系,结合当前中等卫生学校教学的实际,探究性地提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标准。

中等卫生学校;信息素养;培养标准

信息素养教育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积极研究并身体力行的一个教育方向。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计划中,在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各学校的要求也不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有专家指出当前迫切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信息素养培养的国家标准,并按照学生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阶段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标准。为了对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笔者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和指标体系,结合当前中等卫生学校教学的实际,探究性地提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标准。

1 国外对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研究

关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国外研究较早,也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特别是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早的美国。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出版了《信息力量: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其中提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指出了学生应具有的素质目标。此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明确列出了信息素养培养的九大目标[1](见表1)。

表1 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2 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及标准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王吉庆教授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划分为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能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针对信息意识情感提出的目标为:(1)敢用与不敢用是当前信息意识与情感的主要矛盾。(2)想用与不想用反映了信息意识与情感的强度。(3)培养积极的态度是培育信息意识情感的第一步。(4)信息的财富意识是巩固积极态度的重要支柱。(5)守法意识是保障信息传播渠道畅通的前提。

针对信息伦理道德提出的目标为:(1)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是信息素养中首要的道德。(2)必须保障自己劳动成果的纯洁性和科学性。(3)劳动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学风、文风。(4)良好的合作精神是信息技术利用者工作的保证。

针对信息能力提出的目标为:(1)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2)信息系统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3)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4)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5)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

针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提出的目标为:(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2)弄懂信息技术是用好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3)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是高层次的信息素养[1]。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等人曾撰文指出信息素养的不同内容,他们按照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层次,将信息素养划分为不同状态,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内容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层次

3 中等卫生学校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核心结构的构建

中外学者的研究虽然确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目标框架,但是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一般性的信息素养相比仍有其独特性。医学生的信息素养除了包括一般性信息素养的内涵外,又具有医学职业的独特性,其信息素养指向生物医学实践。笔者认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内容体系应包括生物医学信息意识以及相应的信息能力:信息获取、主动分析、鉴别信息、及时评估及吸收和综合运用信息,最终创造新的信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虽然在以往的信息素养培养中学生也学会了信息知识和信息操作技能,比如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能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等,但是这些知识、技能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形下的知识技能迁移。学生掌握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但是却不知道何时和为什么使用它们,更不知道这些技能如何为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服务。从相关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当前学生所欠缺的信息素养情况。因此,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贴近他们的专业和职业,尽量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培养上融入职业性。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3.1 信息意识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待信息的思想、观点、态度和观念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意识到信息对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能意识到信息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使感受、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作为自觉的行为和内在需要。具有信息意识的中等卫生学校学生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社会信息的变化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能够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特别是专业学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想到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对未来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能够预见当前的信息化发展对未来自己职业提出的新要求,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自觉、主动地去培养和锻炼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工作与发展做好准备。

3.2 信息知识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信息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和原则等。另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未来等。

3.3 信息能力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信息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评价,形成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工具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分类,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知识整理、存储,并能传递给别人,以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专业学习效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信息能力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3.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导向,决定着信息素养的发展方向。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信息道德包括信息交流、传递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信息活动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遵守有关信息活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自觉性;坚决抵制各种淫秽、迷信、谣言、欺诈和其他虚假信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培养信息良知和尊重基本人权;在信息活动中坚持公正、平等、真实的原则;正当使用和合理发展信息技术;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的三类主体之间的关系等[2]。

上述内容从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探究性地提出了其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旨在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指出更加明确且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向,也为其他教师继续深入研究此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雪萍.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中培养高专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G630

A

1671-1246(2010)08-0018-02

本文系“十一五”规划(教育类)国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BCA060016)之子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卫生学校意识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