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

2010-10-20王德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0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思想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和主力军,既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肩负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于一体的教师群体。而在这一群体中,身处体育高校的辅导员则要在此基础上承担更多。因此,提高体育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程度,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也是新形势下体育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相互尊重,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

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由于对一小事存有理解的分歧,也可能导致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不合,其损失恐怕不仅仅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要想和谐相处,关键是互相了解,相互尊重。

中国有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作为辅导员必须具有的思想方法和境界。但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完整地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辅导员还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分析、把握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体会、体验学生的困难、需求、愿望和感受,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符合广大学生的需求。

二、加强交流,彰显人文关怀

由于辅导员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活生生的大学生,所以辅导员是平时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行政工作人员,辅导员应了解班上的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学生平时有什么想法和遇到什么困难也应喜欢和辅导员倾诉,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一举一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应该是了如指掌。

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宿舍、食堂、教室,运动场,将日常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到学生中去,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话,关心学生的安危冷暖,认真研究考研、就业等事关心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交流要讲究艺术,多指导少斥责。对于学生认识上的偏见、思想上的偏差,要认真给予指导,及时指出错误所在,抓住问题结症,启发学生想办法、自行解决问题或纠正错误。

学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在于造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要有耐心和爱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应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从学生“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办学生之所盼、解学生之所怨。

三、充当多重身份,适时变换角色

首先是要当好“学生”。除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外,还要向同事、领导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崇尚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学习他们善于利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能力等等,以缩短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认识代沟,更好的促进与大学生交流与沟通。

其次是当一位好老师。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为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接触面最宽、接触程度最深、影响力度最大,所以,辅导员要用自己的言行品质去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做一名良师。

第三是当好“家长”。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受到家长更多的关怀和呵护。他们来到大学校园后,失去了这种爱的笼罩,会使他们茫然失措,有时候会感到无助与孤独。所以,辅导员要充当好家长的角色,及时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

第四是做好朋友。要想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就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他们知心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第一时间能想到你,能第一时间跟你说,这样你才能深刻了解他们,才能正确引导他们,才能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四、乐于奉献,以爱心和责任心感动学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开展工作,要做到爱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事无巨细,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此,辅导员首先必须建立较强的责任感,树立服务意识,了解每一位学生,清楚掌握事情的每个细节;其次,在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思想品德素质和自身形象修养,言必信,行必果,以身立教;再次,应具有广博的爱心和极强的耐心,心系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关爱,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形成健康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有效地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从不断学习入手,努力提高自身思想和业务水平

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点高,知识需求量大,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辅导员应该拥有完善的知识储备。所以,要做好辅导员工作仅靠原有的专业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地继续学习和深造,提高思想政治修养、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素质。

作为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理论教育也包括实践学习。第一,完善岗前培训制度。每位新上岗的辅导员在上岗前要接受岗前培训,使新辅导员对本职工作有初步系统的了解。第二,加强在职培训工作。高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业务学习,对他们进行课程进修和专题培训;也可对其采取“学分制、短学期制”式的培训,对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第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开展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诸如社会实践、外出考察、岗位轮转、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实践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第四,鼓励继续深造。高校应积极鼓励现有的学历稍低的辅导员攻读硕博学位、脱产进修和出外访学等,切实培养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总之,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用得上、靠得住、可塑性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作者简介:

姓名:王德新 出生年月:1982.9.15民族:回族工作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培训思想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