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之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10-20高莹
高 莹
【摘 要】 以创业促就业是当前缓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服务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和要求。本文探讨了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不断完善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资金保障,旨在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建言献策,以期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更好地服务于当代青年。
【关键词】共青团 大学生 创业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余波未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变得突出起来。要从根本上缓解这种就业矛盾,必须坚持走创新创业教育之路。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职能部门和社会群团组织,具有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号召力强、联系青年最紧密等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1、问题一:创业教育存在缺失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起步晚,发展慢,缺乏经验,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很多学生及家长把进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视为真正就业,而将“创业”看作是找不到工作的“下下策”,这种观念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认为在校期间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无需进行创业教育,所谓的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好、专业热门的学生开展的教育,大部分学生不必涉足。因此,尽管有不少学校开设了创业课程,但受到学生的关注程度不高,共青团组织应当如何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2、问题二: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还应该有知识技能应用的过程,还需要观察、体验商业运作。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共青团利用自身优势在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极开展校内创业实践,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将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内创业的实践载体,逐步树立起“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品牌。然而,在创业实践平台的后期服务方面,团组织尚有發挥的余地。每次比赛一结束、评奖活动一搞完,共青团的任务和功能也随之结束了,很多在竞赛和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好项目未能真正付诸实施,使得大学生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项目和品牌活动缺乏有效支撑,同时也磨灭了许多同学的创业激情。
3、问题三:创业扶持力度不够
相对于就业难而言,创业更富有挑战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家创业往往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对于没有创业资金,没有社会经验,没有与创业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扶持对大学生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学生表示,目前创业资金的缺乏是他们创业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希望学校能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然而,高校共青团因其特殊的组织形式和资源掌握状况,在开展创业服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共青团组织本身属于群众组织,没有掌握有效的资源,也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使得共青团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给予实际意义上的支持,既不能为大学生提供配套资金,又没有实际的场地可用。
二、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研究
1、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倡导功能,通过宣讲政策、宣传典型、分析就业形势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觉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推出投身西部大开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邀请杰出青年人士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陈旧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的成才观,合理确定就业目标,促使择业观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变;要注重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倡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和意识,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鼓励他们明确意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提升他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参与功能。
2、不断完善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现在高校团组织工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越来越明显,这使得团组织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高校团组织可通过各行各业团组织、青联组织的桥梁作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帮助大学生通过创业计划竞赛,获得模拟创业经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锻炼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和研究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企业参观,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需求,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学校创业课堂的局限;通过建设创业平台,开办自主创业公司,为学生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创业者联盟,争取风险投资机构、公司企业、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密切学生与风险投资界、企业界等的联系,争取企业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支持,为学生创造模拟创业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放大创业教育的功能。
3、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资金保障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资金和场地支持,借助所属地区和企业力量筹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基金。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创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本领,为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依托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获取市场信息,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为创业打下初步基础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这些做法都将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总之,服务大学生创业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高校团组织的新职责,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引领创新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手段,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找准服务方向,提高服务本领,尽力发挥共青团优势,促进大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施险峰.探析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为[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2】何建华.发挥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J].考试周刊,2009(27).
【3】曹锦丽.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7).
【4】罗明忠.共青团组织推进青年创业与就业的策略思考[J].青年探索,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