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水三晋惠民生——山西省水利厅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2010-10-20

山西水利 2010年1期
关键词:省厅水利厅普查

○背景和目的○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刘省长的指示精神,山西省水利厅于2009年9月12日至9月底,组织全系统千名干部开展了下基层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的背景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山西省农村饮水工作从2000年开始,前五年实施饮水解困,后五年实施饮水安全,连续十年来保持高强度的投资。特别是2009年初,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多年来农村饮水工程实施效果如何?能不能实现全覆盖?2010年计划如何安排?近年来农村饮水反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摆在水利厅党组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是全省农田实灌面积从2005年的80万hm2增加到2009年的107万hm2,数字有没有水份?到底灌溉工程现状如何?水利部从1998年开始连续12年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高强度投入,到底工程建设情况如何?效益如何?工程运行及老化失修状况如何?省政府出台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后,如何做好测算和补贴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必须抓紧解决的问题。

三是2009年7月底,张宝顺书记和王君省长在水利厅调研时都相继做出明确指示。张书记要求下大力气摸清基本情况,解决好地表水利用及区域水利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王省长要求水利厅进一步摸清家底,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全力做好农村水利工作。刘维佳副省长对水利系统干部下基层工作亲自做出了安排部署,并身体力行,深入新绛县进行调研。

这次千名干部基层活动主要任务包括三方面:

一是对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2000年以来的饮水安全投资情况和饮水现状,掌握未列入规划存在饮水问题的村庄及列入规划未安排投资的村庄,为做好2010年饮水安全工作奠定基础。包括2009年计划下达、市县配套、项目资金支付、工程进度和完成情况。

二是对各地农田灌溉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大中小型灌区、机井灌溉和雨水集蓄等工程,实灌面积增减情况等。

三是依据《山西省大中型泵站灌溉电价水价补贴管理办法》(晋政办发[2009]138号),对全省各类泵站灌区进行水价测算,包括确定补贴泵站名单、核定泵站目前现状和运行管理情况等。

○主要做法○

这次活动经过2009年8月份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9月8日在省厅实施动员,经过两天的专题培训后,9月12日晚所有下基层干部全部到达工作驻地。活动要求各工作组围绕“饮水安全、农田灌溉、灌溉电价补贴”三项任务,按照“一个自然村不漏、一项工程不漏、一处存在的问题不漏”的要求进行。本次活动历时15天完成了外业调查工作,共对全省1 285个乡镇、28 173个行政村、48 414个自然村逐村、逐工程进行了普查并登记造册、建卡立档。截至12月中旬,全省11个市、115个农业县的普查资料汇总及报告分析工作圆满完成。主要做法是:

在组织实施上,省厅成立了由10名副厅级干部任组长,各市水利(水务)局局长和省厅处级干部任副组长的工作组,督促和指导各县开展工作。整个活动共从各级水利部门选派干部1 000名,其中省里500多名,市里100多名,县里300多名,各个工作组按照大县5人、中县4人、小县3人配备。各市之间进行“单向大循环”交叉检查,按每县1人抽调。这次活动除省、市、县水利部门抽调的1 000名干部外,加上协助参与普查的乡镇水利员、乡镇及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超过上万人。

在工作方法上,省厅工作组和各县工作组到位后,首先选取试点村进行分析,统一普查口径后,分小组包村开展工作。省厅与常驻各市的9个工作组,通过召开视频会的方式推进工作,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临汾、晋中、忻州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各县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全力配合。部分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坐镇指挥,分管副县长一线督导,同时克服财政紧张,拿出5万~10万元经费专项支持普查工作。

在责任落实上,省厅明确各驻县工作小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市工作组组长是主要负责人,对检查工作及普查成果负总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所有普查资料由各县水利(水务)局长和本村的村长签字确认。所有的干部必须一村不漏、一项不漏地取得第一手资料。同时,对下派干部做出了“十不准”纪律规定,要求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自觉维护水利干部形象。

在舆论宣传上,省厅专门成立了宣传报道组,共编发工作专报114期,平均每天7~10期,专报直接发至各个工作组;同时首次采取手机群发短信的方式,累计编辑短信120条,坚持每天18时前将最新工作动态发至参与此次活动的近500人手机上。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不仅交流了经验,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效果和体会○

通过近一个月的外业普查和两个多月的内业整理分析,目前全省115个农业县普查资料汇总和报告分析工作全部完成。形成的书面成果包括:每县一册细化到村的农村饮水和农田灌溉的翔实资料,每市一本细化到乡的翔实资料,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分析总报告,并将此资料全部进入省数字水利中心。这批成果为做好2010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制定全省“十二五”农村水利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参加普查的人员每人撰写一份心得体会,并汇编成册,展现了三晋水利干部的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

这次干部下基层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农村水利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问题突出。运城等盆地和平川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水利现代化程度较高,像夹马口灌区管理水平国际领先,人均灌溉面积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处吕梁和太行山的革命老区,水利设施极为薄弱,吕梁沿黄11县农民人均灌溉面积不足0.011 hm2(0.16亩);清漳河流域的左权、和顺等县人均灌溉面积为0.021 hm2(0.32亩),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情况依然存在。二是农村情况千差万别,部分自然村地处深山,过去对这些深山中的自然村了解的情况有限,此次普查基本上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如地处太行山区的壶关县鹅屋乡黄岩底村,一个行政村最多辖71个自然村,从乡镇出发开车加步行需要6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最远的自然村。平时很少有干部下乡到达这些地方,普查人员到村之后,深受村民欢迎。三是通过调研,明确了方向,掌握了行内薄弱环节,也为2010年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四是联系了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水利干部和群众的感情。

○主要成果○

饮水成果 这次农村饮水普查复核结果为:到2009年底山西省共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87万人。共涉及13 273个自然村。其中人口大于2 000人的有 490个村、181.8万人,1 000~2 000人的有973个村、134.4万人,500~1 000人的有1 484个村、102.4万人,300~500人的有1 757个村、67.6万人,150~300人的有 2 799个村、59万人,人口小于150人的有5 770个村、41.8万人。

在这587万人中,属于1995年后从来没有安排过投资的约300万人;因工程老化失修、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消失及水质污染重新出现问题的有287万人。2010年,为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山西省计划先期解决从未给过投资的、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300万人。其中220万人属于规划内,80万人属于规划外。

灌溉成果 这次普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共有119.3万hm2水浇地,农业人口人均灌溉面积0.05 hm2,为全国平均值的60%。全省水地面积发展极不平衡。水地面积最多的是运城市为33.53万hm2,农业人口人均0.08 hm2(1.19亩);人均占有水地最多的是朔州市为0.096 hm2(1.44亩),全市10.93万hm2;最少的是吕梁西山沿黄11县,人均水地不足0.011 hm2(0.16亩),部分乡镇和村庄没有一亩水浇地,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但从发展灌溉的潜力上来讲,沿黄11县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23 hm2(3.5亩),土地利用空间较大。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 这次大普查表明,虽然近年来山西省水利工程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效益发挥也比较理想,但也存在着工程管理不到位、老化失修等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重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因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对此,山西省水利厅从2009年10月份开始,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陆续在全省115个县以抗旱服务队为基础,组建供水工程管理服务总站,对各县范围内的饮水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二是积极探索区域水利管理服务模式。在有大中型水库和灌区管理单位的地区,成立水利管理服务区,由水管单位分片负责其灌溉范围内各村饮水工程的管理。2009年山西省水利厅在运城市回龙灌区开展了试点。对没有水管单位的地区,则由各县抗旱服务队以乡镇为中心设立分站,对各村供水工程进行管理,具体负责工程维修、养护及设备更新改造。

实施水利区域管理服务模式的核心在于:让我们的基层水管单位长期立足扎根农村,面向农民和基层一线服务,有效改变以往水管单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

三是组建“用水户协会”4 110个,直接参与工程管理和监督,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如夹马口灌区的“阳光工程”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此外,在降低农业灌溉电价水价的同时,针对农村饮水工程电费支出占成本水价35%的问题,2010年山西省将通过统一执行农业灌排优惠电价来降低生活供水水价,以此保证农民群众用得起、用得上水。■

猜你喜欢

省厅水利厅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水利厅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大会等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省水利厅纪念建党95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省厅举行“最美国土资源人”事迹报告会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召开
省厅召开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和预防化解行政争议视频会议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