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麻醉往事

2010-10-2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7期
关键词:莫顿曼陀罗乙醚

▲曼陀罗

人们对麻醉的恐惧多源于陌生,普通人难得一窥麻醉神秘面纱下的真实情况,更无从知晓麻醉并不如烟的往事。事实上,麻醉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麻醉诞生以前——灵魂的殉难时代

在麻醉药剂发明以前,外科手术只能在病人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将病人五花大绑固定在操作台上,病人口含毛巾,冷汗滂沱。据资料记载,古埃及人就曾在不采取任何麻醉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截肢和睾丸切除手术。荷马史诗中有最早的关于麻醉文字的记载,人们把一种被称为“苦根”的植物捣成泥糊状,敷在箭伤上面来减轻痛苦。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的“灵魂的殉难时代”。即使最好的人体解剖医生,对于麻醉药品,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复杂的手术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难找到可靠的麻醉剂。一些可以减轻手术疼痛的毒性药物往往更容易致命。

直至十九世纪前半叶,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手术室外,牧师仍要对每位即将走向手术台的病人进行一番诵经式的疼痛宣教。当时,主持手术的牧师并不关心病人是否舒适,疼痛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宗教苦难。

后来,人们发现在不清醒或昏迷状态下实施手术,病人对疼痛敏感程度会降低。于是,在当时就采用很多现在看来很不人道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比如用冰让肢体冻得失去知觉。1812年,拿破仑的首席外科医生多米尼克·拉雷就有意识地将需要截肢的腿先用冰雪冷冻处理后再手术,取得了非常好的麻醉效果,这也是现代冰冻喷雾麻醉的灵感之源。

曼陀罗——麻醉史上的“塞壬”

关于曼陀罗的麻醉作用,早在公元1世纪,世界知名的古罗马作家塞尔苏斯就曾建议通过饮用野生罂粟花的汁液来治疗各种疼痛。然而,在宗教笼罩精神世界的当时,曼陀罗被认为是邪恶的东西,能唤起生前的记忆。这种神秘让更多的人心存恐惧敬而远之。事实上,曼陀罗主要成分为山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抗和麻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这些麻醉作用恰恰都易使人产生幻觉。

古老的印第安人种族分支阿兹台克人风行人祭。以人心和献血祭祀太阳神。于是,曼陀罗子茶往往被当作一种专供献祭者食用的必需品。献祭者食用后进入昏睡状态,逃避自己的疼痛以及这种残暴血腥的结局。

1676年,英国士兵被派往维吉尼亚的詹姆斯镇镇压叛乱。他们误食曼陀罗,造成大批士兵死亡。因为这个著名的中毒事件,曼陀罗花在西方也被称之为“詹姆斯镇草”。

古老的中国很早以前就有关于曼陀罗麻醉功效的记载。华佗的“麻沸散”配方,就有一种说法是以曼陀罗为主料的,但由于配方久已失传,现无从考证。明代藏书家郎瑛在其编撰的《七修类稿》中也提到过,曼陀罗当时不仅仅用于手术麻醉,也成为“蒙汗药”的主要原料被盗贼所用助以犯罪行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中也记载了一种叫做曼陀罗花的草药具有麻醉的神奇功效。

因为不能全面认识曼陀罗,碰者麻而不死使当时的人们感到无比恐惧。更有甚者将曼陀罗传为恐怖的圣灵,在挖取时它能叫喊出声,闻者即死,所以采药人往往先用黄蜡封住耳朵,以免与拔曼陀罗的狗同时毙命。

草药——与麻醉的因缘际会

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关于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主要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草药麻醉,一种是针灸麻醉。

早在1700多年以前,神医华陀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华佗的麻醉术曾流传到朝鲜、日本与摩洛哥等地。公元1805年,日本的外科学家华岡青州应用曼陀罗、生草乌、香白芷、全当归、川穹、炒南星作为麻醉药,施行乳房肿块、痔瘘等手术。华岡青州也将他的麻醉药称为麻沸汤。

隋唐时代的孙思邈所著《千金药方》及唐王焘著《世医得效方》中都曾记载创新研制的“草乌散”可以用作全身麻醉药,使药物麻醉法有了新的进步。

《中国医学通史》记载,两宋时期的外科手术,特别是较大手术已有逐渐衰退之势,保守疗法已日渐发展。但是由外科手术发展而兴起的麻醉技术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滞,相反由于化脓性瘢痕灸法的兴起以及整骨手术的进步,麻醉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381年,明代太子朱棣主持编撰的《普济方》里载有“草乌散”的制法和用法。而《水浒传》在“智取生辰纲”这一章回中,将神秘与威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就是草乌。1642年明代张景岳在《资蒙医经》里记载的蒙汗药的主要成分为闹羊花、川乌、草乌、乳香磨的极细粉末,用热酒调服。由此看来,蒙汗药的功效也与麻醉药殊途同归。

工业时代——麻醉医学的复兴

16世纪,瑞士医师菲利普·帕拉塞尔苏斯最早强调化学药品在麻醉时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多数的化学麻醉药物由几种成分组成,一种成分会使另一种成分无效。

1799年4月,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偶然发现氧化亚氮可以止痛,但疼痛感消除的同时也会引发人不自觉的大笑,这就是“笑气”。当时,年仅21岁的戴维将他的研究成果写进《化学和哲学研究》一书中。此后,外科医生纷纷用笑气做麻醉药剂,病人的痛苦也轻多了。但当时对这种化学合成的药剂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在手术上的应用也并不是屡试不爽,1844年,美国牙医霍勒斯·威尔士在一次手术中麻醉失败,笑气的麻醉效果遭到公众质疑,终被冷落。

美国最古老的国家植物园——波士顿公园中,距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不远处,耸立着一座很高的纪念碑,碑文这样写道:“疼痛不会再有”。它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物,而是一种叫乙醚的化学药品,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一种麻醉制剂的诞生自此带给人类的福祉,更重要的是这是麻醉医学步入工业时代的标志。

而在一名普通的美国牙医威廉·莫顿的墓碑上却这样写道:“威廉·莫顿,麻醉剂吸入法的揭示者,因为他,外科手术中的疼痛被防止和消除,在他之前外科手术通常是极度痛苦的事,在他之后,科学控制了疼痛。” 莫顿也骄傲地向全人类宣称:在为人类减轻痛苦中,自己是如此功不可没。

19世纪40年代初,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牙医威廉·莫顿不止一次经历过病人因难忍疼痛,不待病牙手术结束,就愤怒地大踏步离开诊所,发誓不再登门。于是,莫顿在反思自己技术的同时,也立志要找到一个无痛拔牙的方法。当时一位名叫查理·杰克森的医生,他不仅懂医学,还是一位化学家、地质学家和旅行家。莫顿决定拜他为师。莫顿向老师请教如何使拔牙无疼痛的问题,杰克森建议可以利用治疗哮喘的药物乙醚进行试验。于是莫顿开始深入研究乙醚吸入式麻醉。从爱犬到牙科病人,再到他自己,莫顿不厌其烦进行着这项实验,终于在1846年9月的最后一天,莫顿首次用乙醚麻醉成功完成了无痛拔牙手术。1846年10月,若干人见证了著名外科医生约翰·沃伦在从病人下颌部成功切除一个肿瘤的手术过程中,乙醚的成功全身麻醉。这不能不算是人类的福音。

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乙醚的麻醉垄断已经渐成历史。1853年,英国产科医生詹姆斯·辛普森为产妇施行氯仿麻醉,特别是他给维多利亚女皇施行氯仿麻醉生下王子,从而使氯仿麻醉在英国得到公认。1898年,奥古斯特·拜尔介绍了腰麻。1921年,阿希礼·多格里奥蒂叙述了硬膜外麻醉。1932年,静脉麻醉药硫贲妥钠诞生;后来,有人发现,美洲印第安人把一种药物涂在箭头上,来射杀动物,动物会麻而不死,而且肌肉松弛。于是,南美洲的箭毒被正式作为肌松药用于临床麻醉,解决了过去麻醉已深到濒临死亡,但肌肉不松弛而导致不能手术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更多的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相继问世。今天的麻醉师已不仅仅使用乙醚,他们也使用乙醚的衍生物,如氟烷、安氟醚以及与乙醚无关的药物,如一氧化二氮、环丙烷及氙等。但数百年临床实践证明,用乙醚实现小儿麻醉仍然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中国的现代麻醉几乎是与世界同步的,并且伴随着华夏屈辱史的阵痛开端。1834年,美国传教士兼外交官伯驾·彼特在纽约长老会教堂被任命为传教医生,开始了他的中国宣教之旅。鸦片战争期间,他在广州开办教会医院。1847年伯驾在中国首次引入乙醚全身麻醉,为一位35岁的病人割除了右臂上的脂肪瘤。1848年又引入氯仿麻醉以配合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这是中国施行近代全身麻醉技术的最早记载。

清朝末年,武汉各医院麻醉技术并无起色,甚至没有专职麻醉技术人员。光绪十六年,汉口仁济医院英籍外科医生纪立生用氯仿麻醉施行了手术若干例。1895年,汉口普爱医院即使小手术开刀,也因无专职麻醉师,只能由牧师兼任。1928年,汉口协和医院主要使用斯妥卡因和普鲁卡因麻醉药。

真正将现代麻醉学的理论与技术引入中国的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到美国留学的吴珏、谢荣与尚德延等一批留美教授。他们在美国接受正规的麻醉培训,于1950年先后回国在上海与北京的医学院建立了专业的麻醉科与麻醉学教研室,培养了全国各地的麻醉科医生,使现代麻醉学技术很快普及到全国城市医院及农村医院。

进入20世纪80年代,更多的中国麻醉科医生走出国门,使中国的麻醉学水平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麻醉原理的未解之谜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依然不能确定这些麻醉药物如何工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麻醉学专家詹姆斯·桑尼尔说:“这仍然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谜,我们可以使生物体失去知觉,在昏睡中接受手术,然后恢复生物体的意识,但我们却缺乏充足的证据说明那些药物是如何工作的。”

在20世纪以后,部分科学家专门致力于观察研究麻醉药品抑制大脑功能使生物体失去知觉的前后过程,但他们仅仅能够臆测药剂是溶解了神经细胞膜中的脂质,改变细胞膜的结构,设置了障碍,从而影响离子通道发挥作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麻醉药剂的工作原理又有了新的解释。初步推理为:它们作用于神经细胞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或激活某些分子,或阻断它们的活动。在这些蛋白质中,有一些负责接受大脑信号的化学物质,包括谷氨酸盐、氨基乙酸和伽马氨基丁酸,它们控制离子流进入神经细胞。但在实验室里观察一种药物的作用和确定它在人体中如何发挥功效,真正实现起来还有一定距离,所以直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麻醉原理仍没有肯定的结论。

猜你喜欢

莫顿曼陀罗乙醚
金色曼陀罗不同播种期的生理指标测试试验
用乙醚处理共沉淀法合成YAG:Ce荧光粉
莫顿·费尔德曼20世纪70年代后的纵向和音音高研究——以室内乐《我生命里的中提琴Ⅰ》为例
乙醚提取与固相萃取两种方法对比测定酱油中的苯甲酸
西方华佗怎样引进麻醉术
木本曼陀罗的写生方法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莫顿盐业:“减少食物浪费”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曼陀罗及其变种紫花曼陀罗的形态性状比较研究
非法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