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并重”不能只是口号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李佩文

2010-10-2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7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老百姓西医

本刊记者 高军/摄

本刊记者:李委员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有人认为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很难结合。作为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佩文:我觉得真正达到完全结合会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学界也没有这方面的定义,怎么叫结合,怎么叫不结合,所以现在提出的口号是“中西医并重”。但国家提“中西医并重”,实际上却是“重西医不重中医”,把大量的钱都投到西医,而对中医投入很少。这样,国家政策就跟老百姓心里头想的不一致,老百姓想的是,比如说得了一种慢性病可以寻求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去治疗,当一种医学治不了的时候再去寻求另一种医学。

本刊记者:那么,您认为中医和西医之间究竟有没有并存的空间呢?或者说,西医的引入对我国的传统医学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李佩文:清朝末年有一本《医学衷中参西录》,也叫《中西医两法治疗》,是最早提倡中西医结合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说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先进的医学进来,特别是外国的一些传教士借着传教的机会,把西方医学带到中国,给中国医学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另外,我国最早的卫生部部长傅连暲,曾经接收了一个外国教会医院,对我国红军的医疗保障起了很大作用。应该说,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几千年靠的是中医,而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给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清朝末年有一位叫张惜春的大夫,很有远见卓识,他认为西方医学跟我国的传统医学必然会有一个碰撞,这个碰撞必然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后来,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就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口号。

本刊记者:在您看来,中西医结合还是应该提倡的?

李佩文:对。实际上中西医结合还是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的,比如问中国的老百姓得了感冒愿意吃中药还是西药,一般回答都是不愿意单纯看西医。西医给的大都是阿司匹林,吃了以后发汗又伤胃,而且西医为了预防肺炎,往往开大量抗生素,这对老百姓来讲是很头疼的事情——花得钱多,慢慢还会产生耐药性。但是这时如果既看中医又看西医,问题慢慢就可以解决了。中医药治疗感冒的“说头”比西医多,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用药完全不一样,而且中药治疗感冒不伤胃,不会产生抗生素那样的耐药表现。

可是,现在国家政策中“中西医结合”提得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口号叫“中西医并重”,但这个口号很虚无缥缈。怎么叫“并重”?是在老百姓心里“并重”,还是指国家在支持上“并重”?现在都不明了。

本刊记者:中医院里的西医医生和西医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您认为这是发展方向吗?

李佩文:倒是也可以,两种医学都用上,对改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还是有好处的。我认为,在治疗上应该是能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在中医院里采用一些现代的医疗设备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的“微观辨证”、医学化验等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中医上应用,而且用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来指导中药应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刊记者:曾经有医生说,中医和西医惟一的交叉点就在于都会面临医疗纠纷。这句话虽是玩笑,却道出了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这其中恐怕既有医生的原因,也有患者的原因,作为老专家,您认为这两方面谁的责任比较大?

李佩文: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是社会的责任更大,却很难说医生和患者之间究竟哪一方的责任更大。前一段时间,社会上过多地提“医院举证责任倒置”,这种提法是错误的,误导了很多老百姓去告医院、告医生。身体是一个“黑洞”,作为医生来讲,对于身体的了解,不知道的东西要比知道的东西多得多,所以非得要医生说出一种药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非得要医生证明不良后果跟治疗方法、用药没有关系,这种说法是非常幼稚的。

本刊记者:也就是说,政策导向上的失误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

李佩文:是这样的,好在最近法律部门不再提“举证责任倒置”了。另外,这跟舆论的一些误导也有关系。有些媒体讲了一些不实际的情况,把医生说得一无是处。现在,前几年造成的恶果已经慢慢看得出来了。为什么现在有的医生要开大检查、大处方?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可这样一来,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所以舆论在这方面还是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老百姓西医
成功也会上瘾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MINORITY REPORT
中等收入国家传统医药使用情况调查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